我投了认为韩寒是假冒作家。 对是否代笔一直不太关注,在微博上看到一大堆分析,头疼,没有兴趣看。说他假冒,不想从是不是原厂原装这个角度讲,从他的“成就”和质量角度讲,他就是个伪劣的作家。假冒伪劣这个词通常是连在一起说的,如果有伪劣这个选项,我会毫不犹豫投上一票。有时也会愤恨,觉得可耻的是有那么多人买他的账,一般人就不管了,无所谓,我高中的时候也读一点《零下一度》的几篇和《长安乱》的开头,不感兴趣,对于一个高中生,我很能原谅。但那么一堆中国作家,在力挺韩寒,这些人是有个成熟大脑的,挺一个喜欢说俏皮话的人让我觉得已经到了不知羞耻的地步。韩寒博客的杂文几乎没看,《零下一度》和《长安乱》,不就是讲话聪明一点嘛,如果这也是优质的文学,甚至代表中国青年写作者的文学,甚至代表当代中国的文学,那么就见鬼了。韩寒就是靠语言伎俩来吸引人的,跟郭敬明煽情得泪流满面本质上是一样的,不是文学上面的吸引力、更不是洞察力上的吸引力,郭敬明是喷香水招蜂引蝶,韩寒是带铁面具以示威武,一个东方不败,一个外强中干,能说郭敬明是伪作家本质是商人,为什么不能说韩寒假冒伪劣。韩寒说的那些话,那些观点,小说里流露出来的见地,说得比他好的作家大有人在,甚至他会把说傻话当成乐趣,我实在不明白,就有那么多同是写作的人还是有头有脸的人会觉得韩寒身为一个作家不错,是个当之无愧的偶像。调查表里面的那些挺韩的作家们,他们认为韩寒哪批作品好到足以命名为“中国80后十大杰出代表人物”和“时代周刊全球最具影响力100人”?当然他们会说这个跟是否代笔毫无关系,我们谈的是事实真相而不是价值判断的问题。一个没有价值的东西你们犯得着这么维护它吗?你们重视真相倒了这个地步那么在中国你们肯定有得操劳了。我相信每一个作家,面对假冒伪劣产品,比如食品的伪劣制造的时候,肯定是义愤填膺,即使不义愤填膺,也是反对商家这么干的,除非自己家或自己亲戚好友也在生产假烟假药假酒地沟油,不然很难解释对这个问题的判断还有什么好说的。只有自己也是个不怎样的作家,才会如此欣赏一个不怎样的但能够成名的写作者,知道在这个时代靠真本事出不了名或非常难出名,看到草包能出名,不就给自己提供了一种成名的可能性不是吗,当欺世盗名成了正常而且被拥护的事情的时候,你不想也潇洒玩一把?有一个词叫“物以类聚”,还有一个俗语叫“天下乌鸦一般黑”,说的就是这一类货色,只有那些无力靠真本事又想出名的人才会觉得韩寒是个了不起的作家。 “韩寒怎么可能代笔?”这种反问对我来说毫无意义,同样可以用“韩寒怎么就不可能代笔?”来进行反问。有什么不可能的呢,出乎意料和大跌眼镜的事情每天都在发生。技术层面的事情,已经有太多人讨论了,我不想参与,所以从质量假冒伪劣这方面讲。如果有作家说:“韩寒就是好韩寒就是棒韩寒就是了不起。”那么,我也不知道该说什么了,除了对他鉴别力充满鄙夷之外更对他有眼说瞎话的人格充满鄙夷。我倒很想有媒体采访采访这些支持韩寒的作家,让他们先撇开代不代笔这个问题,问问他们,韩寒与你欣赏的那些经典作家相比,他算个什么东西?还有,韩寒曾经说“文坛是个屁”,这些被他称为屁们的人,我为你们的尊严感到同情。 我对陈树泳的回复: 我特别同意你的这种反造假。 说起来,韩寒以及那些有头脑依然捧着他的人们,确实曾经让我困扰。 我最早读韩寒是高中语文老师推荐,他很欣赏他。于是我去书店站着读完了《三重门》。 这种作品和这种追捧,都曾让我迷茫,对文学缺乏判断。我曾经以为这就是文学,以为自己不喜欢文学。直到遇到黑蓝,才改变了这种状况。 另一方面,那些有头脑的人对韩寒恬不知耻的吹捧,也让我对这个社会的判断有误。我退学这样的决定,虽然是很个人化的决定,但也不能不说和这种所营造的虚假的社会知识有关。 曾经我也觉得一个人要够聪明才能成功,才能走到别人的前面。直到我09年我才真正意识到,走捷径是不可以的事。 我的父母都是经历和品格单纯的人,我没法从父辈那里获得关于这个复杂世界的正确知识。而这些无耻的社会名流们又都撒谎。他们一直站在高高的位置上,获得最多的利益,并因此恬不知耻地撒谎。无知的青少年却把他们看作权威,以为这些就是正确的。 |
首先《毒》和《通稿2003》是杂文集,里面有大量抨击教育制度的文章,而《三重门》是个初中升高中的学生的故事,小说语言是夹叙夹议的,议论方面主要就是调侃,而这些调侃的内容大量和他的杂文集《毒》、《通稿2003》及早年的博文里所表达的观点、所描述的他的经历等对应吻合。也可以说《毒》、《通稿2003》、《三重门》这三本书加上他一定数量的博文存有一定的互文性质,里面他写到的内容和思维方式非常一致,就我的水平来看这几乎肯定是一个人写的。而现在有人质疑《三重门》是韩父代笔,这一点我恕难置信,因为《三重门》里写了很多初高中寄读生的经历,和韩父读初高中那个年代的情况显然不对应——事实上韩父比韩寒更不可能写出《三重门》;如果是另一人代笔也不可信,出版《三重门》前韩寒还没出名,这个人就已跟死了韩寒,多年中帮他代笔数部小说和杂文集,并更新大量博客,甚至在写博文时还提及韩寒的私人经历,这可能性有多大?然后,《像少年啦飞驰》我记得是写了个痴迷赛车的孩子的故事,这和韩寒本人的兴趣经历对得上。最后是韩寒性格里某些方面和我有相似,所以我读他的博文和小说时不用特别留意,只要他的作品的各方面(因找人代笔)出现了矛盾和不一致,我应该会马上察觉到。在我读过的他的作品和文章里,他确实是用很一致的方式感受、理解事物和表达的。
阿穗,应该冷静一点,像“你这脑筋确实不该辍学。”这句话不该说。如果说了凡讲到NGO是题外话,你在这回复里的表述像这种话更是题外话,并且带有情绪,无利于讨论。也不要认为我对韩寒厌恶在先我就失去了质疑他的资格,不要认为一个人对另一个人厌恶,对他的质疑就是不公正的。这种判断很不成立。
你反复强调证据不可信,韩寒那些事情是出于巧合,恰恰就是我质疑的地方,这些巧合如果是只有一个两个,我也会不信这些证据,但要我相信这些漏洞都是巧合,我做不到,几率低到难以置信。是这一点使我站在质疑派这边。
既然你这么相信巧合,按理说巧合这种事情对每一件事都是公平的,他为什么不能发生在我身上,为什么我质疑韩寒就是因为先厌恶而导致不公正,而不是碰巧因为看到了质疑派的证据觉得可信,看到挺韩派的论证觉得不可信呢?这个“巧合”的几率明显是至少有50%。
求真精神当然可贵,但是你这个思路体现出来的不是对求真的热爱,而是对你认为真的想法的热爱,至少是很片面的。论证的时候应该改改猜度人心的习惯,以猜度一个人出于什么想法儿做什么事来否定他所做的事,发表观点的基础是站不住脚的,不仅前提存在你所说的巧合,也因出发力点是“猜”所以不是求真的表现。不是你跟我有交情而对我严厉就体现了你对事情的判定公正,我知道你善良,但不要被自己的善良所利用。我不怀疑你有自省意识,更相信你不盲从,但这跟公不公正是两回事,品格高的人也会犯错误,这也是自省之中重要的一点。
凌丁 发表于 2012-5-2 18:36 “因为《三重门》里写了很多初高中寄读生的经历,和韩父读初高中那个年代的情况显然不对应——事实上韩父 ...
你看,你对公开呈现的信息的了解真是少之又少。“四两拔干片”的笑话不是“我认为”的,更不是“拼音输入法”,而是,它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出现在韩寒晒出的手稿上。注意,是手稿!手写稿!在思维带动手的写作中(假定这是韩寒写作中的稿子),这得有多大的无知才能把这么口口相传滚瓜烂熟的熟语写成这样啊!你能不能有合理解释?反正韩寒对此没有公开解释。
中间你还说到了因为你不是韩寒,信息了解有限。既如此,那你又哪里来的勇气在面对这些疑点的时候为他做无罪辩护呢?你既然为他作无罪辩护,那要相应地跟上对证据、对疑点的有力反驳,否则,那真是太“主观判断”了。
此外你也说到了你总是被动的,这没错,你一定是被动的。原因在哪儿?不在因为首先有质疑你才能辩驳,而在于,你面对的那些证据、也就是我始终提到的那些疑点,是被众多韩粉们洗刷过但没成功,你面对的是众人智慧和劳动力的成果,那你有没有能量付出相应的智慧和劳动力,去获得更多更有效的信息反对它?仅凭自己的猜想和分析,当然很累。
我当然很轻松,因为我只需要去看那些证据疑点有没有被击破。韩寒的真假问题,也就是集中在这些疑点是否能被辨析清楚上。
在疑点还没击破之前,你认可一下“韩寒存疑”,为何如此艰难?又为何经常自己的说法前后矛盾?真的,在疑点面前保持怀疑态度,这是对真相的尊重,不丢份。
如果你能找出下面这些证据:
1.韩仁均英文水平很差无法掉英文书袋
2.韩仁均阅读水平很差无法掉中文书袋
3.韩仁均写作能力很差以至于没能力写三重门
4.韩仁均工作很忙根本没有时间写三重门
5.韩仁均单位和家里都没有电脑也不会打字没法输入三重门电子稿
6,7,8,9,10
由于你这个计算过程没有说具体,不清楚你是怎样计算概率的。你可以尝试说清楚计算过程。
我用同样的方式:
写《三重门》时韩寒不知自己将出名,他抄好一份手稿以备质疑(而非推说电脑录入)的可能性约20%;
《三重门》里使用了很多韩寒在大量杂文博文里提及的经历材料和思维感受材料,代笔者掌握和韩寒如此重合的素材的可能性约30%
《三重门》的语言风格和韩寒写杂文博文时的语言风格相当一致,代笔者和韩寒具有如此一致的语言风格的可能性约40%
然后以算术方式,叠加考虑这些因素:30%x40%x20%=2.4%
于是我得出《三重门》是代笔写的可能性只有2.4%,即他是自己写的可能性高达97.6%,差不多能肯定了。
重贴一遍:很明显这样的计算是无意义的,因为用同样的方法站在两个角度,可以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
其中第1点的条件是“三重门没有代笔”,抄好手稿以备质疑的可能性才能20%,如果在有代笔的条件下,抄手稿备质疑的可能在80%以上。
对于2,你的假设概率得以成立的前提是——博客无代笔而三重门有代笔,如果三重门和博客都有代笔,素材相仿的可能性显然不会这么低,而博客有代笔显然也是质疑方质疑的疑点之一,不能作为你的前提条件。
对于3,恐怕就更说不定了,你说风格一致,可是很多人都说三重门和博文风格不一致,和他的国风格也不一致,至少和06-08年赛车博客(这是目前质疑方基本认可的韩寒无代笔的文字)的风格大不一致,因此这个假设概率也难以成立。
还有一点,不知你发现没有。你注意看你拟定的我们给出的几个事件的概率,那些事件是不是都倾向于“客观”(我就不说绝对客观了,只说倾向于客观)——手稿干净、知识量巨大等。而你给出的几个事件的概率,那些事件是不是更倾向于“主观”(同样只说倾向于主观)——尤其是风格一致等。
——你说的片面了。在“韩寒存在疑点”这件事上,这已经不是猜想了,而是那些呈现的疑点证明了这个事实。我一再说,只要那些疑点没有被击破,“韩寒有问题”就是个呈现的事实。这不是想象。
——很好啊,欢迎反质疑。但无论质疑还是反质疑,到最后必须落到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尤其是事件的呈现)等等这些实实在在的地方,那些疑点,哪一条不具备实在的要素呢?反观你的“反质疑”,都只是你的猜想,你的单方面的分析认为,没有实在要素,所以根本构成不了对疑点的有力冲击。我们经常说“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现在你的反质疑也还都停留在“假设”阶段,那么你的求证呢?在哪里?求证过程一方面是逻辑链的完善,更重要的一方面是要将证据落实。这些,你都没有。
统观这里挺韩者,也统统没有将证据落实的过程,统统都停留在“假设”阶段,并将假设误解为“分析”。
呈现的事实,这非常重要!之前一直提到的让韩寒自证,方式可以是辩论、也可以当众写作,这都是设想,但目的都是要“呈现的事实”。
——你说的片面了。在“韩寒存在疑点”这件事上,这已经不是猜想了,而是那些呈现的疑点证明了这个事实。我一再说,只要那些疑点没有被击破,“韩寒有问题”就是个呈现的事实。这不是想象。
——唉,怎么跟你说你才明白你表达上的问题呢?我就在技术上跟你讨论吧:“真相存疑”完全不是“韩寒存疑”的同义表达。在目前语境下,“真相存疑”中“真相”是不确定变量,因此“真相存疑”的意思指向也会发生变化,对于铁杆韩粉来说,“真相”就是“韩寒没有任何问题”,那“真相存疑”会指向“韩没有任何问题,这是存疑的”;对于一些反韩的人来说,“真相”就是“韩寒代笔是铁的事实”,那“真相存疑”就指向“韩寒代笔未必是铁的事实”。而“韩寒存疑”是确定的,它表达的意思不随读者的立场而发生变化。如此你看,“真相存疑”还同义于“韩寒存疑”吗?显然不同。
其实,讨论到现在,你自己也觉得韩寒是有问题的吧?只不过,也许你希望看到质疑的证据再多、再厚实一些,或者那些证据能被打破,无论哪种结果,都可以一了百了,也许。但这个事件呈现出的诸多领域的话题,早就已经蔓延开来,而且还不断会深入。
其实,讨论到现在,我也不觉得韩寒有问题,我只承认他有可疑。我不认为他有问题是基于我对他的作品和他的为人的了解。
asui1003 你说的“没有问题”应该是指“他有没代笔的行为”对吧?而不是指他的品格吧?
一个人的行为方式肯定是受其性格和价值观影响的,我借助对韩寒的性格和价值观的了解,判断他会不会找人代笔,虽然这必不可能百分百准确,但也很能说明问题了。不过,“判断他是不是卑劣小人”不是我做判断的重心,我做判断的重心是“他的不同作品在内容和风格上一不一致,像不像同一个人写的”。
要是他不自证不接受调查,这种嫌疑是会一直存在的。
这个道理简单吧?
你说《三重门》的手稿2月份已到了出版社,但韩寒3、4月份还在课堂上写,故此判断他此时其实是在抄而不是在写。
——我没判定他就在课堂上抄。我只说这个疑点很大,在对亢蒙的回复中我又提到了这个事,我转过来给你看:“《三重门》成稿时间的这个疑点,如果在法庭上,那几个人说的话,首先都会默认为“真”,当它们出现矛盾时,那就要去证实这么几种可能性:1、是不是有人说错了,如果说错,是为什么错的,故意的?还是无意的?2、假如都没说错,那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他们的话都能成立?可无论哪种可能性,因为一方是韩的书稿的经手人(不止一个),一边是韩的高中同学,是书的阅读人(也不止一个),当他们的证词出现矛盾时,就已经表明这个事件是非常蹊跷的了,虽不足以定罪,但“有问题”、需要深挖,是肯定的。”
所以,你那段话,大部分都是你的设想,而不是我的。你在设想他怎么“抄”,你在替他设想他作假的成本,然后推论成本太高不可能作假。我真心觉得你这样的思维很滑稽啊。。。。你败在你的设想上,败在你的设想的可信度低上。根本与我无关。
你要说疑点的可信度的高低,不要问我,去问韩寒的那些当事人。我再提醒你:现在大量证据的呈现,大部分是从韩寒(及韩仁均)提供的资料中获取的、从韩寒认可的当事人处口述或者笔录下来的!这些证据和疑点,其实都是韩寒方提供的。
欢迎光临 黑蓝论坛 (http://www.heilan.com/forum/) | Powered by Discuz! X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