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蓝论坛

标题: 北京精神 [打印本页]

作者: 生铁    时间: 2012-6-1 08:43
标题: 北京精神
爱国 创新 包容 厚德——想以此作一命题小说。
作者: 陶北    时间: 2012-6-1 11:28
北京精神提炼的一般一般,没什么文化。
作者: 生铁    时间: 2012-6-1 15:47
但它刺激了我。想试试。
作者: 生铁    时间: 2012-6-1 21:43
说真的我有点自不量力了。你知道我想到的是什么?我想到了很多。羞于告诉你。
作者: shep    时间: 2012-6-3 17:46
黑色幽默么
作者: 陶北    时间: 2012-6-4 07:45
生铁 发表于 2012-6-1 21:43
说真的我有点自不量力了。你知道我想到的是什么?我想到了很多。羞于告诉你。

莫非要写成色情小说?
作者: asui1003    时间: 2012-6-4 08:46
上个月去北京,感觉变化了很多,老百姓都和气有礼了,没再经常一副不屑于向外地人解释的不耐烦样子,好像是办奥运办出了好客精神吧,感觉很舒服,市场里卖菜的人也多了许多笑容,还有公交上的售票大妈,翻天覆地的变化啊,现在好客气,好体贴,确实是宾至如归。
作者: 生铁    时间: 2012-6-4 09:13
等写出来看。
作者: 生铁    时间: 2012-6-4 09:21
asui1003 发表于 2012-6-4 08:46
上个月去北京,感觉变化了很多,老百姓都和气有礼了,没再经常一副不屑于向外地人解释的不耐烦样子,好像是 ...

可能有点关系。08年之后,变化还是比较大。绿化什么的,也托奥运的福。

不过,也是你赶上了。比如上次赶上都是不耐烦的,这次赶上都是客气的。而且老实讲,从小长在北京的人很少。外来的人一般认不出来,但本地土著(比如我吧)一望便知。即使不是一望便知,简单几句也知。
也有例外,一个软件公司的湖南妹子,语感特别好那种。一口的北京土话,工作上认识多年,连我也给蒙了。

举个简单的例子,金融街上看到的漂亮一点的、骨骼清秀的女白领,98%都不是北京本地人。餐馆的老板、厨师和服务员,全部都不是本地的(我所谓“本地”,划条线,就是从小长在这儿的)。

服务行业,就我所知,只有出租司机和汽车售票员,都是本地的。此外你见到其他诸多服务行业的人员,包括你感到北京话或普通话说得特别地道的,都不是北京人。

开着北京牌照豪车的,不是本地人。

估计上海也是这样。

但如你所言,民风和整体面貌,确实这几年又有了些微妙变化。车上让座给老幼也是很自然的举动。但10年前似乎还不是。我小时候,觉得让座是很不好意思的事。因为很少见,你让座就显得你很做作。

当然我也是谈一个感受了。不一定准确。

作者: shep    时间: 2012-6-5 22:11
基本是这样的,但生铁老爷也不是真正的北京人;像我一样是京二代,父母都来自外地(或者至少一方是)——我对土著的定义是三代以内都在北京。想了解北京本土气息只有去南城,那些还没有拆除的平房(实际上现在也有不少外地人住在那儿)地区还保留着一点;只是一点。随着搬进楼房的生活变成唯一的生活模式,过去那种胡同、四合院的平面式的生活经验已被粉碎。就此来说,也是从改开以后迅速转变的。

上一辈人的北京已经消失了;我童年时期印象里的北京没了。但老实说,我不喜欢胡同和它的文化,它缺少私密的空间感,人与人的距离太近——这肯定是受我的成长环境的影响;定型了,我没有胡同生活的经验。

关于中国的大型城市,肯定是在变,城市本身就是改变甚至是上海、广州这些有着强烈地域性特点的城市也在变、也得变不得不变……我认为很好,就让广州人的早茶和上海人的睡衣以及北京老爷们的光膀子去见鬼吧……因为这些不变的东西落后于时代,我们当然可以逆潮流而动但,我们会被打翻在海里的因为不是谁在决定时代是什么样子而是时代在决定我们是什么样子。让所有外地人都涌进“本地”,混合,发酵,这对这个幅员辽阔却有着很大地域文化差异的民族是有利的,毕竟未来十年把孔仲尼的僵尸复活过来还不可行。所以,多多融合,应当花力气促进本地人与外地人通婚,再没有什么比你光着屁股压在一个外地姑娘的身上更好的事情了。




欢迎光临 黑蓝论坛 (http://www.heilan.com/forum/)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