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蓝论坛

标题: 【转发】戒微博两个月的感受 [打印本页]

作者: X    时间: 2012-12-14 19:24
标题: 【转发】戒微博两个月的感受
来自:
wangpei的九点
戒微博、推特已经两个月了,这是这么多年来我内心最平安、精神最愉悦的两个月,也是读书最多、写字最多、陪儿子最多的两个月。

我曾经是中文推特的TOP20,新浪微博也有4万活粉丝,退出这些服务,在过去的我看来相当于放弃自己的“数字资产”和“社会资本”。

如果说我一天推特/微博都没有用过,对于我确实是一大损失,因为那样我就不会通过它们认识那么多对我深有启发的人,更不会认识一些朋友。也不可能连续两年通过推特和微博客在网上卖我舅舅家的冬枣。

但是,两个月之前的闭关让我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推特和微博的本质。

微博也罢,推特也罢,本质上都是一种挂着许多外脑的轻度精神分裂症。它们让使用者内心失去平静,让自己的大脑被外来的思想和情绪肆意寄生和占领。

事实上,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最重要的财富不是时间,而是不被打扰的思考时间。而微博时刻侵扰人的大脑,从而使得集中精神变得越发不可能。

推特和微博让人沮丧,让人感到无能为力,有很多令人厌恶的强加于人的言论,还有一些喜欢命令他人的“意见领袖”。我承认我前两天偷偷看过几眼推特,发现一群人正在骂莫言的诺奖演说,骂的理由是,莫言避重就轻,没有忏悔自己遵守计划生育政策,也没有对抄写延安讲话进行反思。这些人吹毛求疵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莫言作为一个农民出身的娃,没有做异议人士的资本,因为他的爸爸不是艾青,也没有跟前前总书记共过事。借助故事,莫言已经在斯德哥尔摩说尽了能说的一切。但是推特上那些转动的脑袋依然不满意,他们恨不能把人腰里别上炸弹推上前线,自己远远地点鼠标遥控。还看到某个被大家戏称为“总统”的人士,在指点江山。我立即心情低落,赶紧删掉了残存的推特软件。

难道没有一点建设性的内容吗?也不尽然。我看到一位老兄在推特公布自己的重大发现:

“在欧洲,居民自己家里是不烤面包的,都在公共面包房里买。而中国则家家户户自制主食。这可能就是中国频繁发生大饥荒的主要原因。”

难道没有一点兴高采烈的小情绪吗?这么说也不公平。我看到一位推友贴出了瑞典驻北京大使馆自助午餐会的菜肴的照片,有几个推友评论到:“看上去让人有食欲哦。”看来,中国人确实被饿怕了,还没有从1942里走出来,人均GDP达到多少都没用。

所以,要想得到一天的坏心情,要想塞满一脑袋没用的信息,上推特,上微博吧。

远离微博这两个月,我拥有了大把的时间,读完或正在读至少20本书,每天平均读一份报纸。写了一个剧本的初稿,并且在写第二稿,博客更新得稍微勤快了一些,至少一周两篇。去南方,参加了一次同学聚会。去北京跟老蒋、张广天、牟森、欣燃等老友聚会,去上海与在推特认识的网友聚餐并畅谈了两次。看了三场话剧,三场电影。到大学做了一次演讲。跟老婆交流的时间多了一倍,陪儿子的时间多了一些,陪白菜头的时间也多了一点。

而我错过了什么?似乎什么也没错过。通过报纸,我看到了反腐风暴每天烧烤一只厅局级以上干部。通过黄集伟老师的一课语文和朋友的解释,我知道了切糕的典故。由于邮件是我沟通外界的主要桥梁,我第一时间得到了纽约时报2012年十大图书的清单,并且立即下单,买到了绝版的Building Stories。

我还曾担心,一旦不上微博,可能会错过编辑的约稿,制片人的派活,世界笔会组织的领奖通知。自从有一天早晨,我把车停在小区路中间,五分钟以后,陌生的邻居打来电话让我挪车,我算彻底明白了,现在这个网格化管理的时代,想找一个人,几分钟之内就能找到,还用得着上微博吗?

我再说一次,如果你想得到久违的内心平安,就戒掉微博吧。

无独有偶,我发现一位国外的推特老用户跟我想的一样。

最后,如果哪位读者愿意把这篇文章转到推特和微博,就请转吧。

http://9.douban.com/site/entry/313737989/

作者: X    时间: 2012-12-14 19:28
看到这篇稿子深有同感。
作者: 西城四月    时间: 2012-12-14 19:44
下了班坐到电脑前,我就感到内心平安祥和,眼神清澈再无它念。
作者: Juneau    时间: 2012-12-14 19:52
有时候,特别是空虚的时候,点鼠标确实会成为一种瘾
作者: X    时间: 2012-12-14 20:09
Juneau 发表于 2012-12-14 19:52
有时候,特别是空虚的时候,点鼠标确实会成为一种瘾

那样子感觉更空虚
作者: 水鬼    时间: 2012-12-14 22:39
上网三件事,登黑蓝,上百度新闻,刷微博
作者: 陶北    时间: 2012-12-14 22:52
戒戒戒戒戒戒@
作者: 顾耀峰    时间: 2012-12-14 23:46
我完全不能认同这位曾经中文推特TOP20的立场和姿态。
这是一个对信息没有筛选能力、以及对信息缺乏独立姿态的人的话。你看,他离开推特或微薄所错过的、或者没有错过的,都是用外部状态为理由的。这就相当于一个人在说:你看,我即使不吃饭,也照样饿不死,该做的事照样做,因为我还在吃面条,所以,你戒掉吃饭吧。
只是他也还在上网,还在跟外界沟通,不同的是,他不用推特微薄。

事实是怎样的呢?推特微博只是一个工具,是一个渠道,是一个线索。如何面对这种渠道,是自己的事,怎样使用这工具,也是个爱好问题。
不能先假设这工具和渠道代表了全部,然后再否定了它,这是虚假的反对。
根子是,推特微薄给他造成的假象迷失了他的本性,如此而已。

作者: 陶北    时间: 2012-12-15 06:14
自控能力问题,我也是,因此认同.
作者: 柏仙妮    时间: 2012-12-15 08:40
顾耀峰 发表于 2012-12-14 23:46
我完全不能认同这位曾经中文推特TOP20的立场和姿态。
这是一个对信息没有筛选能力、以及对信息缺乏独立姿态 ...

顾老说的比较到位。

昨天看这篇时,觉得有同感,但又觉得内心堵的慌。心想:如果按这个理论来讲,我是不是要戒掉黑蓝,你看:读书还是纸质的好,推荐书可以去豆瓣,交朋友在QQ群就可以了。那是不是不去黑蓝也没有多大的关系?(我这个不是偏激的比喻故意拿黑蓝说事啊,我在思考问题的时候,往往都需要一个参照物,用对比的方式让自己更深入去体会一种感受)

我也有微博的,但我只是在有需要的时候去搜索一下消息,或者自己想起一句特好的,特别有哲理的话时,我就贴在微博上,它一点都不影响我的时间或生活。
作者: 陈皮    时间: 2012-12-15 09:17
喜欢刷豆瓣广播来着,这算不算微博上瘾
作者: X    时间: 2012-12-15 13:37
我觉得不是上瘾的问题,而是微博的环境不适合人更好地思考,杂音太多。当然如果一个人能够定定心心不被打扰那他很厉害。但就像哪一种生物都有他不适应的环境一样,微博的环境对很多人来说肯定是不适合思考的,我上微博多了就很烦躁。有些环境适合一些人,这些人玩得如鱼得水,但对另一些人来说可能是个灾难,我认为回避它比调试自己去适应它更为重要,当然如果不只是为了心思平静获得思考氛围而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比如传播),那另当别论。作为一个普通人,在微博上获取了大量的信息,要从中筛选和分辨出对自己有用的部分,所耗的精力得不偿失。
作者: X    时间: 2012-12-15 15:38
想到另一问题,要去适应对自己不利的环境,还是要规避不利环境对自身的伤害?
作者: 也也夕    时间: 2012-12-15 15:53
X说得有道理。虽然都是信息传播的工具,报纸、电视、微博肯定是有差别的,它们的传播特点和传播效果也各不相同,相应地人们接受信息的状态和参与这些媒介的情况肯定也不一样。就像同是盛菜,漏勺、勺子和锅铲的效果肯定就不一样,当然您也可以直接拿着锅往往碗里倒,但这好像有点忽视这三种工具本身的差别了。

作者: 柏仙妮    时间: 2012-12-15 15:53
本帖最后由 柏仙妮 于 2012-12-15 16:39 编辑
X 发表于 2012-12-15 15:38
想到另一问题,要去适应对自己不利的环境,还是要规避不利环境对自身的伤害?


也可能是这里的主观成份非常强烈,其实这个作者对微博投注了许多情感,也专心玩出了许多花样,否则他不会玩的那么好,然后觉得消耗太多的能量,影响了生活,没收到多少快乐和真正有价值的东西,付出与收获没有成正比,以致于气馁而走了。

我对微博不会这样,但有一段时间,我对QQ同城活动群会这样,跟两个朋友组织活动,把群搞得很热闹,然后想玩成纯旅游的群,后来里头的人吵来吵去,玩得也不开心,就想不玩了,散群吧,省得浪费时间。

我现在玩QQ群的时候,我也会节制,只有在保证看书写文的时间大于闲聊的时间时,我才出去闲聊,而且我闲聊的话题也尽量保证实现两个结果:1就是我真的能聊得很快乐,2尽量聊文学性的话题(一看到文学性的话题就冲出去,然后把这一周的聊性全聊出来,又听取了别人的意见,又发泄了多余的精力)

我经常会计算付出的时间与收获的快乐问题,当然,这些都是玩几年QQ所得来的经验。

因为我知道,如果天天聊而不看书写文,没几天我就觉得空虚,然后对QQ群里的人也会失望,对自己也很失望。保持一定时间做自己认为有进益的事,然后花点时间娱乐,开心。两者都会走得更长久些。

换句话说,也还不是微博本身的问题,微博的关注是自已选择的,如果你所选择的圈子是文学味的,它自然是文学味的。关健是你关注了谁?说真的,我看微博时,好像都没找到跟当下有关的东西,我只看到我朋友的微博写得都是心情,都是读后感,我没从微博那里得到更‘当下’的消息。




作者: 也也夕    时间: 2012-12-15 15:54
当然这个比喻可能有点不恰当,但家庭煮男能信手捏来的也就是这样的了。。
作者: 西城四月    时间: 2012-12-15 18:43
微博很适合我,我经常在蹲坑时刷一刷(以前也在公交车上刷,现在骑电瓶车了)。这是个庞大的信息交互平台,传递的过程也是消费的过程,我喜欢各路信息冲刷大脑的感觉,哪些有用哪些没用过目之后再说。从这点上来看,我觉得微博说到底是个娱乐平台。你消费着别人的悲喜剧,别人也在消费你,你嘲笑讽刺感动愤怒,正是信息的洪流在将你卷入,整个世界都在互撸。
我觉得抱着修身养性、丰富自身的想法的人,微博是他们最后需要考虑的网络平台,绝大多数人的140个字对你来说可能都是无谓的絮叨,大多数人都在用屁股思考和说话,要想用的端正用的舒心,还应当建立完备的关注用户动态管理机制,做到即时的淘汰和进入,建立友情黑名单机制,把那些不得不关注但又不想听他发言悄悄屏蔽。这听起来很麻烦,说到底就是拉黑看不顺眼的,关注看得顺眼的。

作者: X    时间: 2012-12-15 21:31
嗯,能够利用它而不被它伤到,是很厉害的。
我还是觉得问题是微博本身的问题,它提供的土壤就那样。这个世界从不缺娱乐、不缺意见,而微博将娱乐和意见大大地粗鄙化。





欢迎光临 黑蓝论坛 (http://www.heilan.com/forum/)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