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蓝论坛

标题: 顾城谈薛宝钗 [打印本页]

作者: 曲梵    时间: 2012-12-17 11:11
标题: 顾城谈薛宝钗
顾城谈薛宝钗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34714852/



宝钗屋子一片雪白。她是天然生性空无的人,并在“找”和“执”中参透看破。她一件件事都做的合适,是因为并无所求。林黛玉敬她妒她,除了姻缘之故以外,更主要的是,这是一个她无能为力的世界。

林黛玉心性之强,达到女儿的顶点。她知道湘云、探春都不如她,至于宝琴,更是视之若无,所以很好;但对于宝钗一直心怀恐惧,这个恐惧是一种对于未知的恐惧,她无法明白宝钗的心之所在。宝钗生为女儿身,却并无多少女儿性。


林黛玉不会嫉妒袭人,但是她较上了宝钗。真性情之间的关系并不都是友好,经常是非常残酷的。


宝钗的空和宝玉有所不同,她空而无我,她知道生活毫无意义,所以不会执留,也不会为失败而伤心;但是她又知道这就是全部的意义,所以做一点女红,或安慰母亲,照顾别人。她知道空无,却不会像宝玉一样移情于空无,因为她生性平和,空到了无情可移。她永远不会出家,死,或称为神秘主义者,那都是自怜自艾之人的道路。她会生活下去,成为生活本身。


她与生活唯一的不同,是她还看得到虚空和走进虚空的人看见的幻影。也只有她,听清了宝玉最后的不祥之言。

宝钗无妄想,亦无理想,亦不会破灭,又啥都明白,自可过太平日子。


她无求无喜,却一切有度,不是无可奈何的折中,确是一种天然的“合适”。这“合适”的法则举世无例,所以也不拘泥。所做大体是公正,名分上的事情自去做,但也无私。对针尖麦芒的黛玉她意外爱护,赠诗送药。小心眼的人读此多以为是她笼络伎俩,其实不然。宝钗还是知人品性,清浊。她看黛玉倒是较宝玉为重。其实她又何尝看得上宝玉。

薛宝钗根本的体现了中国哲学的另外一个方面,她的屋子里一片雪白,什么都没有。实际上她是最早悟到这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人了。她不是通过痛苦和思考悟到的,而是天性如此。家里破产,哥哥被抓了,趁有活口,劝她妈妈问问他还欠了别人多少钱,都没钱了,她也无所谓。她是真正无所谓的人,可是她一切事都做,一切都要做的合适。她不求目的,只有合适,这就是中庸之道。这种合适又很微妙:这个人应对这个事,它合适;他们俩之间这样做合适,它是随机应变的,又是先验的。这个合适蕴涵在她的所有内里外在中间。实际上她根本看不上贾宝玉,但她也无所谓。


她是无所求的人,所以你不能以市俗经验推想她的动机,为什么要什么,她就像“月映万川”,只是现象罢了。


薛宝钗天然的悟,有一事可以说明。贾宝玉早先看戏,鲁智深有句唱词说“赤条条来去无牵挂”。当即宝玉就落下泪来,黛玉就吃了一惊。宝钗于是说:“坏了,这个人悟了”黛玉说:“哪的事啊,看我问他一问。”黛玉就问了他两句话,宝玉一呆就答不上来,也就不想这件事了。这是他第一次感觉到世界与自己没有关系。那么实际上,宝钗说“坏了”的时候,就已经在前面等着他了。



中国只有两次描画了人间的天国,一个是陶渊明的桃花源,一个是红楼梦的大观园。


在《红楼梦》里,人无论好坏,只论清浊,其中的女儿性恰恰体现了中国人对于人性和谐的最高梦想。男性化的醒悟往往在于领悟自身的虚幻,将人归于天。而女儿是水做的,无须这种领悟,她们是天化的人,自身就是天上无尘的花朵,在显示冥冥之时,上天也不能不欣赏自己的创作。


我认为《红楼梦》之所以这么漂亮,不在于它仅仅是写好了一个什么故事,或表达了哲学观念,而在于它体现出中国精神一个特别美妙的地方。


这个美妙的部分在西方文学里本来是个绝望的部分,就是浮士德说的“真美呵,你停下来吧”,但是就消失了的那个部分。它不停下来,因为执之者失。这时中国就采取一个什么办法呢?——此时无声胜有声,此处相望不相闻。


任万物自生,如天观世。每个生命的美丽都不去驾驭,自现而自隐,自灭而自生。黛玉和宝玉,爱的那么深切,也没有说,我爱你,一点也没有。它就是两个心的显示过程。

摘自《顾城哲思录》
作者: Juneau    时间: 2012-12-17 19:45
月映万川,好!
作者: 魏虻    时间: 2012-12-17 22:34
本帖最后由 魏虻 于 2012-12-17 23:05 编辑

我见过类似这样的女人,非常干净,和宝钗的差别是她不通透。你从来不可能把真正的坏想到她身上,什么时候她都自然,妥贴,(她美但是不过分,不是说她美得不过分,而是她从来不过分强调自己,潜意识里也没有强调,),她和普通人不同,让你错觉到她很高贵优雅,但是她仅仅是比旁人明显更镇静得体,不古怪,高贵这个词也不适合形容她的好。恐怕在和我无血缘的女人里面,我就热爱过她,现在仍然比较喜欢。她不怎么知道的精神上的东西,她对事物没有多余的兴趣,要是有什么迫使她理解,她会理解得很恰当,但是精神上的困惑苦恼太不适合她了,精神上的深切东西也不可能损害她,而且即使对她有影响也是恰当而表面的。她从不焦虑,话也不多,她从来不主动发表自己的看法。而且她一说话我就感到很安静,很放心。我很喜欢她,不知道我喜欢她什么,应该不是爱情,那样就太夸张了,可能现在我再和她相处就不会喜欢她了。
作者: Juneau    时间: 2012-12-17 23:10
魏虻 发表于 2012-12-17 22:34
我见过类似这样的女人,非常干净,和宝钗的差别是她不通透。你从来不可能把真正的坏想到她身上,什么时候她 ...

如果照顾城的这个标准或阐释来看,薛宝钗这样的人是不会在现实中存在的。

我无法理解从不焦虑的人,至少我会愿意相信:这是一个假象。

不过,好像有这样的一种病:情感缺失症,即患了这种病的人无法理解正常人的正常的喜怒哀乐。所以,呵呵,我愿意这样的来理解……
作者: Juneau    时间: 2012-12-17 23:18
我差不多又要推翻我的看法了,因为我突然想到了一个人,这个人的关系跟我很近,非常的近,但最基本的前提是:我可能从来就没有理解过TA。
作者: 镇州大萝卜    时间: 2012-12-17 23:20
Juneau 发表于 2012-12-17 23:10
如果照顾城的这个标准或阐释来看,薛宝钗这样的人是不会在现实中存在的。

我无法理解从不焦虑的人,至 ...

我们还是不说“正常人”吧,我可能年纪大一点,确实见过各种不同的人。有些人很有生活智慧,运气也算不错,确实无可焦虑的,也有。通常这类人情感平淡一点,但不至于缺乏。

我自己有些长辈就很少焦虑,同时也情感充沛——当然他们都不从事艺术工作。似乎现代艺术跟焦虑已经不可分割了。:D
作者: 镇州大萝卜    时间: 2012-12-17 23:42
本帖最后由 镇州大萝卜 于 2012-12-17 23:45 编辑

说到情感这事就开始说不清楚了,我有朋友就对我说:别把睡觉不当爱情。但是也有其他朋友说:那能算爱情?有人说爱是给予,有人说爱是占有。。。。。

一到这种事,我就只能和稀泥地认为:大家各得其所吧。

顾城论薛宝钗,也就只是论。他要是从心里认同他说薛宝钗的那些话,他最后也不至于那样。

我又歪楼了。。。。。。

作者: 魏虻    时间: 2012-12-17 23:53
Juneau 发表于 2012-12-17 23:10
如果照顾城的这个标准或阐释来看,薛宝钗这样的人是不会在现实中存在的。

我无法理解从不焦虑的人,至 ...

她的焦虑是没有自我存在方面焦虑,她和世界没有矛盾,她怎么会焦虑呢,她接受,听从世界上大多数人都觉得正确的认识,她又聪明又美好,可以和世界的逆向对接很通畅,她所求的东西都使她觉得自己越来越坦然,她就不大可能焦虑了。她的情感需求也是顺从的不过分的需求,,,你觉得呢??
作者: 魏虻    时间: 2012-12-18 00:01
本帖最后由 魏虻 于 2012-12-18 00:05 编辑
镇州大萝卜 发表于 2012-12-17 23:20
我们还是不说“正常人”吧,我可能年纪大一点,确实见过各种不同的人。有些人很有生活智慧,运气也算不错 ...

是的,我也在想像宝钗这样的聪明的女人是不会从事艺术的,而且她们太幸运了有没有,恬静地感受不到艺术的激情也感觉超级好有没有,?,艺术的需要很极端诶,会有自发的激情,会有自发的表达需要,也不知道为什么,,而且艺术的焦虑也不知道是因为什么的焦虑,
作者: Juneau    时间: 2012-12-18 00:18
魏虻 发表于 2012-12-18 00:01
是的,我也在想像宝钗这样的聪明的女人是不会从事艺术的,而且她们太幸运了有没有,恬静地感受不到艺术的 ...

嗯,我在想,神是完美的、自足的,但又是无情的、冷酷的,但这也是一个假设。神也许什么也没有感觉但又什么都感觉了,说麻木也可以,迟钝也行。就只是一个侧面。

我的意思也不是说薛宝钗就是神,只是,顾城在这里把她神化了。
作者: 镇州大萝卜    时间: 2012-12-18 00:19
呵呵,你可能还没我大


我们歪楼来序齿?我42。
作者: 镇州大萝卜    时间: 2012-12-18 00:55
Juneau 发表于 2012-12-18 00:18
嗯,我在想,神是完美的、自足的,但又是无情的、冷酷的,但这也是一个假设。神也许什么也没有感觉但又什 ...

顾城这是论艺术形象而已。古典艺术追求和谐美,现代艺术较多不谐和音和反常性。

我也不同意顾城对薛宝钗形象的这篇评价,宝钗是个生活化的适度的人。她不反抗不极端而已,若以她为“虚空”,“虚空”会落入庸常。“虚空”在佛家是极高境界,跟迟钝冷漠是不同的。到年长后,我对世内人讲出世和虚空,已经不太以为然。活在世内,智慧适度,不如说是儒家的“乐天知命”和“中庸节制”。突然就想起熊十力年轻时用“造”字,到后期也宣称自己其实是儒。

至于圣经中的神,神当然不会有人性。——我不想跟你讲这些,因为你现在这样正透出年轻人的鲜活生猛。:)
作者: 柏仙妮    时间: 2012-12-18 08:58
本帖最后由 柏仙妮 于 2012-12-18 09:30 编辑

楼都歪成这样了,我也参加啊。

我觉得吧就像大萝卜说的那样,宝钗是一个人不是一个神。

她是看重宝玉的,心灵上她是理解宝玉的。有两个例子。

1是宝玉挨了打,宝钗去看他,袭人扯出薛蟠的事,宝玉怕宝钗难堪赶紧拦着。然后这里宝钗有一段心里描写,

宝钗听说,便知道是怕他多心,用话相拦袭人,因心中暗暗想道:“打的这个形像,疼还顾不过来,还是这样细心,怕得罪了人,可见在我们身上也算是用心了。【蒙侧批:天下古今英雄同一感慨。】你既这样用心,何不在外头大事上做工夫,老爷也欢喜了,也不能吃这样亏。但你固然怕我沉心,所以拦袭人的话,难道我就不知我的哥哥素日恣心纵欲,毫无防范的那种心性。当日为一个秦钟,还闹的天翻地覆,自然如今比先又更利害了。”


这样的话只有尤三姐评宝玉时说过,我们都认为尤三姐有见识,其实宝钗心里也是明白宝玉的。但是宝钗明白归明白,但她的盼望却与宝玉不同,正如我们许多时候懂得我们的朋友,却未必认可他的人生观一样。

这里还有一个例子,香菱学诗,宝玉夸香菱是地灵人杰,宝钗说你能像他这样苦心学什么不成。

“宝玉笑道:“这正是‘地灵人杰’,老天生人再不虚赋情性的。我们成日叹说可惜他这么个人竟俗了,谁知到底有今日。可见天地至公。”宝钗笑道:“你能够像他这苦心就好了,学什么有个不成的。”宝玉不答”。

这里也可以看出宝钗认同宝玉是聪明。我个人也比较认为宝钗心里有宝玉。她心中若没有宝玉,也不会一直明着暗着劝宝玉向上。明知宝玉会讨厌这些,而且还给她脸色瞧过(这个袭人曾经明讲过)。


宝钗能识人,所以重黛玉,怜香菱,惜岫烟。她确实比较像大萝卜说的那样比较中庸。中庸之人扬善隐恶,情在未发之时,能审时夺势能安份守已,而且主要的是因为心中有信念,所以宠辱不惊,随缘从分。

作者: 阿汀娜    时间: 2012-12-18 19:21
难道不是每个现代人剖开都血淋淋的吗?
作者: Juneau    时间: 2012-12-18 20:11
镇州大萝卜 发表于 2012-12-18 00:55
顾城这是论艺术形象而已。古典艺术追求和谐美,现代艺术较多不谐和音和反常性。

我也不同意顾城对薛宝 ...

我更倾向于认为顾是在谈境界,至少他已把这个形象上升到境界了。虽然只是他个人化的一厢情愿的境界。
作者: 镇州大萝卜    时间: 2012-12-18 20:16
嘿嘿,我不年轻啦,所以也不咋鲜活生猛:)  


嘿嘿,我十几岁的时候,也觉得神真是冷漠迟钝。

后来老了,老到承认如果有全知全能——我是说如果——因为我无法全知全能,所以我无法体会他。而他显然可以明了我,就沦落想起斯宾诺莎关于上帝完满性的证明了(《伦理学》)。就是说,我无法知道他是否冷漠迟钝,他才知道我是否冷漠迟钝。

可是我总还记得人性高歌的一面啊,就是你那样子去质疑。还不鲜活生猛?所以我说我不想跟你说后面的话,不过说了也无妨,我十几岁的时候,斯宾诺莎的伦理学也在那里,我也不曾理会过他。
作者: Juneau    时间: 2012-12-18 20:16
顾城所论的确是一艺术形象。是否对其妻子谢烨有这么的期许呢 毕竟谢烨最终也感觉难以包容顾城的任性了。——嗯,这几个人之间的关系非常复杂,“真性情之间的关系并不都是友好,经常是非常残酷的”,在前在后的似乎的飘逸之间,突然跳了这么一句出来,就露了底啦。




欢迎光临 黑蓝论坛 (http://www.heilan.com/forum/)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