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蓝论坛

标题: 【艺术的假象1314】令人绝望的文学 [打印本页]

作者: 顾耀峰    时间: 2013-1-4 21:51
标题: 【艺术的假象1314】令人绝望的文学
先看一个信息:

上海证大当代艺术空间将于2013年1月5日(周六)下午2点30分举办由蔡翔  鲍昆主持的“从‘人’、‘民’看底层‘人文’——以欧阳星凯摄影展谈起”的研讨会。
“人民”这个概念在中国现代历史发展中,曾经有过重大的意义和作用,尤其是到了改革开放以后的当下社会,它所代表的含义已经从以政治符号为代表的阶级关系,转向了以身份符号为代表的社会关系,而转向的背后是怎样的一种社会价值趋向?我们希望可以借由欧阳星凯的“人民路”摄影展来展开此话题的讨论。

研讨会主持:蔡翔  鲍昆
时间: 2013年1月5日(周六)14:30-17:00
地点: 上海证大当代艺术空间(上海市杨浦区军工路1436号)

研讨会嘉宾:(以姓氏拼音为序)
董丽敏  上海大学中文系教授
雷启立  华东师大传播学院教授
李海霞  上海大学中文系讲师
李  云  上海大学中文系讲师
林  路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广告与传播系教授
林  凌  复旦大学传播学院博士后
罗  岗  华东师大中文系教授
吕新雨  复旦大学传播学院教授
毛  尖  华东师大对外汉语学院副教授
倪文尖  华东师大中文系副教授
孙甘露  上海作家协会专业作家
孙晓忠  上海大学中文系教授
王鸿生  同济大学中文系教授
王南溟  上海独立批评家、策展人
余  亮  上海大学中文系博士
杨位俭  上海大学中文系 副教授
张练红  上海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
周展安  上海大学中文系讲师
朱  羽  上海大学中文系讲师


坦白地说,这个事,就是我所就职的艺术机构明天要干的。而我,岗位本职是要把这事、这个展览让越多人知道越好。

但是这是件很傻逼的事。

如果我从此忽略掉“我还写作”这个要件,那我大可不必有立场,只需对岗位负责。但是,如果不忽略这个要件,那么,除了痛心,还有什么呢?顺便交代一下背景:这个研讨会,是附属在欧阳星凯的个展上的,这个个展由栗宪庭策展、那日松执行策展(这2个名字在艺术界名声很响)、鲍昆学术主持。
在这份名单里,有一些人、或者说有个把人,是写作的人都耳熟能详的。比如那男的谁、比如那女的谁。。。如果没有文学界的参与,那这事也简单了,就是一次“艺术人文学术圈”关起门来的手淫,让他们玩去吧。

文学界为什么要参与到这样的事件里?是因为文学界太没有活力了,需要靠别的圈子带点活力进去。
但是,他们参与了,而文学没了。
人民关他们屁事?社会关系关他们屁事?政治符号关他们屁事?
在他们依靠文学(样式)出名以后,便再不对文学本身发生兴趣。也不再对文学的发展尽他们应尽的责任,所谓“吃水不忘打井人”,此时,失效。

艺术的跨界,是时下最流行的做法之一。艺术是胃口很好的爬行动物,它对于其他领域,不管能不能消化,跟巨蟒一样,先吞了再说,哪怕最后撑死。
而文学,只有被吞的份儿,没有吞别人的资格。——当然,这只是一个说法,不表示文学应该去吞食。

这个活动最关键的,是它不会有理想的效应产生。而这帮鸟人,还热衷于此,这是为什么?

如果我们真还要写作,那么,在写作这个动作之外,也要伸出头去看一看世界已经变成怎样。否则,即使在写,文学的命脉依旧不会在自己身上延续,那么,如此自恋的动作,又有什么值得尊敬的呢?
作者: 顾耀峰    时间: 2013-1-4 22:06
这个话题我特别想@一些人来谈谈,可惜这里即使@了,也不能及时看到。。。
作者: 飞机头    时间: 2013-1-4 22:22

作者: X    时间: 2013-1-4 22:34
………………这感觉就像是还活在老毛时代……………………
作者: X    时间: 2013-1-5 16:35
刚看完回来,没什么意思。这样的作品谁都能做,很机械化。
谈论关爱人民没有问题,但这个声音被夸大被突出得可以代替艺术表现形式,这是很粗糙的在做艺术的想法。
我觉得这个展览可以增加一部分内容,把他们在座谈实里的实况拍下来用投影仪在那个呈现民工生活的短片旁边播放。
作者: 比多    时间: 2013-1-5 19:02
倘若你因此感到绝望、愤怒与羞愧,那么从事电视剧行业的我就更无地自容了。所谓“文化创意产业”实际上是就是一泡屎,自打它被提出来的那一刻它就已经是屎了。我们不过是一群嗡嗡不止的苍蝇,比我们个儿大的是屎壳郎。“文化”与“创意”组词的时候就已经透出了投机的心,再加上“产业”,昭然若揭了。各级政府都在拿文化当遮羞布。无法想象“做文化”这种说法,该是多没文化的人提出来的。

“作品研讨会”这种形式本质上已经腐败溃烂不堪。并不因为参与它的人的影响力而改变,影响力越大的人参与腐败度就越高。所谓越专业越完蛋。曾几何时,书信年代,作品研讨会是一个作家或艺术家得以登堂入室的标志。而今天,在更广阔的民间背景和网络语境下,几个人住进五星酒店开一场会,来给一个作家与艺术家定性,更像是一场笑话。

1984年戴维·洛奇写出了《小世界》,从那一刻起。一切流于形式的作品研讨会都应该感到羞耻。去年伊恩·麦克尤恩写了《追日》,算是文学对科学的一次嘲讽,对科学界,学术界,学术研讨会的一次嘲讽。

让我说,文学界就应该不活跃。文学可以活跃,文学界不可以。沙龙时代早已过去,我们可以通过网络取暖。各自为战,道路以目才是文学者的正途。

作者: 顾耀峰    时间: 2013-1-5 22:30
比多 发表于 2013-1-5 19:02
倘若你因此感到绝望、愤怒与羞愧,那么从事电视剧行业的我就更无地自容了。所谓“文化创意产业”实际上是就 ...

文学可以活跃,文学界不可以。
——问题:文学产生一定量后,就有了“文学界”,那么,文学可以活跃而文学界不可以,文学的存在感、特别是当世的存在感如何体现?文学的价值和力量又通过什么来传递?
这只是交流性一问,没有褒贬和立场。。。
作者: 比多    时间: 2013-1-6 13:36
顾耀峰 发表于 2013-1-5 22:30
文学可以活跃,文学界不可以。
——问题:文学产生一定量后,就有了“文学界”,那么,文学可以活跃而文 ...

我倒是有立场,仅代表自己。但也是交流。

我以为在这个时代,文学只能是秘密。即使传递的人再多,它也只能是秘密。秘密地发生,秘密地被讨论,秘密地被传递。这完全是时代造成的。文学不大可能也不应该像今天的政治一样显眼,虽然它比文学更糟。我不太明白你说的“文学的存在感”,文学的存在,是存在于那些保有秘密的人心里、脑中。也提一问,也是仅仅交流,你认为莫言的获奖是否可以是文学在中国的一种“存在感”?倘是,我便不敢苟同。我可以允许它存在,但我不认为它是“存在感”。这个存在于我,于我以为的文学,干系不大。

文学的价值也是我的终极问题。是我似乎知道却又肯定说不清的。忘了是夏志清还是沈从文或者谁,说文学的价值就是人的价值。我们无比关切人,也就无比关切文学。

读它。花钱买它。不断地被读,不断地被购买,还不够吗?文学需要参与到社会中去寻求自己的位置和被肯定吗?通过一些宣传、研讨会、电视媒体?

我不是不相信文学,我是不相信这个时代。文学在这个时代亮相不应该是粉墨登场,它肯定要区别于政治、经济、娱乐。



作者: 比多    时间: 2013-1-6 13:42
本帖最后由 比多 于 2013-1-6 13:46 编辑

我为什么那么喜欢亨利.米勒。原因之一大概就是他放弃了为文学争辩,他在死去的文学尸体上唱歌,唱人的歌。从而有了他自己的文学。

“  这是我到巴黎后的第二个秋天。我是由于某种自己至今也没能搞清的原因被人送到这儿来的。
  我没有钱,没有人接济,没有希望。不过我是活着的人中最快活的,一年前,半年前,我还以为自己是个艺术家。现在我可再不这么想了。与文学有关的一切都已与我无涉,谢天谢地,再也没有什么书要写了。
  那么这一本呢?这一本不算是书,它是对人格的污蔑、诽谤、中伤。就“书”的一般意义来讲,这不是一本书。不,这是无休止的亵读。是啐在艺术脸上的一口痰。是向上帝、人类、命运、时间、爱情、美等一切事物的裤裆里踹上的一脚。我将为你歌唱,纵使走调我也要唱。我要在你哀号时歌唱,我要在你肮脏的尸体上跳舞……若要歌唱你必须先张开嘴,你必须有一对肺叶和一点儿乐理知识。有没有手风琴或吉他均无所谓,要紧的是有想要歌唱的愿望。那么,这儿便是一首歌,我正在歌唱。”——亨利.米勒《北回归线》

大约文学的价值在文本本身吧。不断地被读,甚至不断地被误读。正是它的价值。
作者: 顾耀峰    时间: 2013-1-6 22:02
我认同你对文学(价值)本身的立场,但不太认同对“文学存在”的看法——或者说也不是完全不认同,而是我、包括像我这样的人本身存在着很多疑惑。当然这疑惑也绝非是概念、逻辑上的想不通,而是看过了许多事走过了许多桥之后的历练导致的困惑,并且自己无解。

文学的内部过程,永远是属于写作者自己的,面对内部过程,也是属于写作本身的温暖或痛苦,与外界无涉。但是比多,当你谈到夏志清,或沈从文,或米勒,这其实已经是在“文学界”的范畴内了,是被传播、被影响、被亮相的结果之一。我们何尝不想忽略、屏蔽掉文学界所带来的那些烂俗、二逼、肮脏、鸡飞狗跳,但不巧的是,在鸡飞狗跳中,海明威也在里面,包括亨利米勒也在里面(他被美国读者迅速熟知的是,娶了玛丽莲梦露,由此,他的作品被很多人买,尽管此前他已经是个小有知名度的作家了)……

而在我们身边,我们这个时代,之所以“文学”的阵地被郭小四韩小二等人占领,之所以“文学”的阵地被莫言这些红红的官杆子占领,某种程度上,也是有文学太过清高的原因导致(但遗憾的是,清高的文学在某些方面始终不是韩2郭4莫公公的对手),藏之深山、传诸后世,是从前的一种美好愿望,事实上是,在这个时代,一旦藏之深山,几乎就奠定了它“绝之后世”的命运。这个时代是令人失望的时代,可是,就只能是失望吗?如果绝之后世,那“文学的价值就是人的价值”又何从谈起?

困惑和绝望时常联系在一起。于是,《七品芝麻官》中说:“贪官坏,清官要比贪官更坏”,就应运而生。可问题是,清官,还往往坏不了。如果坏了,很多清官也变成贪官了。
这都是困惑。其实归结到底,当我们并无生存忧患、生活忧患、责任意识,XX界,是可以被搁置的。但我们真的没有生存忧患、生活忧患和责任意识了吗?
作者: 比多    时间: 2013-1-7 13:08
顾耀峰 发表于 2013-1-6 22:02
我认同你对文学(价值)本身的立场,但不太认同对“文学存在”的看法——或者说也不是完全不认同,而是我、 ...

如此说来,愤怒归愤怒,其实我也存着疑惑的。酒香到底怕不怕巷子深?文学在这个时代的沉寂,不能仅仅谴责时代。

文学界的传递,我也没什么好说。我也经过见过。当初诗歌界庙堂体制民间在野打得不可开交,但当尘埃落定,不过是招安的招安,穿上龙袍就建自己的朝廷。传递自己的话语权。把最初的一些信念抛于脑后。但我不想鄙视这样的人,他有他的人生。而且破坏、断裂之后到底该怎样,谁也不敢说自己正确。要做事,就不能怕非议。

我想,贪官和清官永远都会有。那些研讨会的现象任何时代都不可能杜绝。说到责任,我能做的,只是更加关注自己。可能跟人有关系吧,看见热闹就别扭。对很多仪式性的东西反感。
作者: 比多    时间: 2013-1-7 13:31
苏格拉底说自己就想做一只牛虻,整天到处叮住你们不放,唤醒你们……。我也想做一只讨人厌的牛虻。冷眼瞧XX界。话说回来,如果全是牛虻,也挺恐怖。不过这种情况不会出现。
崔永元说,抱怨也是建设性意见。我能力有限,能做的大概也就是对文学界,对这些展、这些会存着抱怨了。
作者: 生铁    时间: 2013-1-7 22:33
本帖最后由 生铁 于 2013-1-7 22:34 编辑

要做好再也不写的准备,虽然此前积极尽量去写。但要做好,再也不写的准备。

同时,我也不准备咒骂时代。

作者: 顾耀峰    时间: 2013-1-8 00:02
生铁 发表于 2013-1-7 22:33
要做好再也不写的准备,虽然此前积极尽量去写。但要做好,再也不写的准备。

同时,我也不准备咒骂时代。 ...

这跟范仲淹第二次被贬时对友好官员说的话异曲同工。。。。
作者: 比多    时间: 2013-1-8 00:07
那意思是《断魂枪》“不传,不传”么?
作者: 顾耀峰    时间: 2013-1-8 00:44
生铁  原话是?

——《和葛闳寺丞接花歌》中他说:“目昏耳重精力减,复有乡心难具陈。 我闻此语聊悒悒,近曾侍从班中立。……一日天恩放尔归,相逐栽花洛阳去。”
我记得大意,结果你说原话,逼得我不得不去百度一下搜出来。。。





欢迎光临 黑蓝论坛 (http://www.heilan.com/forum/)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