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蓝论坛
标题:
写作练习,练习的是什么?
[打印本页]
作者:
shep
时间:
2013-3-7 22:38
标题:
写作练习,练习的是什么?
当然是非常之多。语言、格调、叙事、描写、对话、故事情节以及谋篇布局和标点符号等等。实际上,写一篇小说与建构一个崭新的世界,并无不同。写作就是表达一个新世界。因此,涉及到小说写作的问题,也就林林总总,简直没完没了。这些问题说出来可大可小,但其实是事无巨细,无论哪一方面、哪一点都马虎不得。
似乎,无从下口
写作练习,练习的是各个方面。也就是说,从一开始,初学者不能一下子,就把所有问题,给解决掉。而对所有写作者来说,他的每一次写作始终,都是新鲜的,是完全不同的和不可复制的——也就是说,写作本身无法复制自己;那种完全一致的、一丝一毫都没有分别的写作,是不可能的。即使琼瑶阿姨的爱情“连续剧”,也是如此——其每一个“剧本”中的细节、人物形象、人物的心理,全都有哪怕是最细微的差异。这样说来,其实不管是初学者还是经验丰富的写作者;不管他是不是有经验,“入行”了多少年,他都必须清醒地意识到:他的每一次写作,事实上都是对写作;关于小说写作的所有问题的一次回应。无非是时间长短。但,每一次的写作,都是对诸如语言、故事、格调、形式和标点符号的再一次回应。这是写作的本质,决定的。
就此意义来说,写作的练习是贯彻始终的——除非放下了笔。或者,换一句话说,写作对写作者而言,其本身就含有一种学习的要素。写作练习是学习,写作就是学习。每一次写作的过程,都是自我学习的过程。所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这里也就意味着,你理应学的越来越多而不是越来越少(当然,具体的语言表达则可能,更凝练更概括更有多重的意味)。你的写作只会把你自身的每一个方面、每一个领域都加以锤炼直至你放下笔的那一刻为止。这是没有止境的。所以写作求新——它要求你的学习越来越深入越来越丰富——只因为,写作者是有限的。于此,写作的可能性也才顺理成章地,变成了一个内在规则。你是不可能写尽的嘛。
然而,仍有侧重
技巧、气魄、韧性;语感、节奏、结构,这些在写作练习——学习中,自然会一一遇到并要一一解决的东西,我就不多说了。只说一个长期学习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潜意识。在诸多的和复合的写作练习中,经验会不断地增加。所谓经验,事实上就是写作中潜意识的自动反映。这种潜意识—经验,会在写作的每一个细节上,协助写作者达成其写作目的(当然也是逐渐的)。所谓的灵感、灵机一动,其实也都是潜意识在发生作用。 但潜意识、经验也是一种潜在的障碍。它会形成定式,会形成想当然和不假思索的思维。经验日多,则旧习日重——毕竟,经验都是之前的写作经验,而不是之后的。经验会日臻完善也会致作者日趋保守。故,写作者必需灌入创新的力量,为写作的可能性添砖加瓦同时,亦是更精进地去学习。
世界之广博,人身之有限,何有极尽?
作者:
X
时间:
2013-3-8 01:56
本帖最后由 X 于 2013-3-8 01:57 编辑
嗯,练习,找性格,求创新。
感觉创作者的天性就是不断创新。在阅读中也是练习的很好途径,比如在古典作品的阅读中培养气魄等,在新型的小说的阅读中激发创作的灵感和动力,都很重要。多么希望写出那种又锐利又均衡的作品啊。最近觉得格里耶实在太不均衡了,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刚开始看起来锐利的东西现在也看起来不疼不痒了。还是海明威厉害,厉害得恰到好处。
作者:
镇州大萝卜
时间:
2013-3-8 10:12
学习了。
作者:
小飞
时间:
2013-3-8 11:09
以前还练习过,后来就是有感而发,无感不发 了
作者:
镇州大萝卜
时间:
2013-3-8 12:05
小飞 发表于 2013-3-8 11:09
以前还练习过,后来就是有感而发,无感不发 了
年轻的时候是出于表达的冲动和愿望写,就是你说的有感而发。
再往后,表达欲望会慢慢减弱,有一个阶段会觉得没什么好说的。之后再开始,会有对形式的喜爱,甚至偏爱形式多过内容本身,近乎纳博科夫说的:讲什么故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怎样去讲它。这阶段会开始考虑很多,类似“匠人”。
再往后,就会去想,再怎么形式,最终还是归于表达,形式是表达的形式。那时,会考虑的就更多了,甚至可能考虑得妨碍顺畅地往下写(视不同的作者,有驾驭能力的人可能不这样)。——突破这个阶段之后,可能再度有感而发,并且发得得心应手。
作者:
镇州大萝卜
时间:
2013-3-8 12:11
但我们可能应该提防练习的枯燥性,或者过多的顾虑对练习的干扰。年前我去滑雪时,进步到一定阶段后,教练会提高要求,抠动作细节,以至于之后的几天一做S型,到弯部我就停下来思考:弧度要漂亮,板尖要向山上,板尾要扫雪……这么一想脚底下就停了。
各种细节是得明了,要改进,但是最终还得把它遗忘掉,变成感觉。
作者:
西城四月
时间:
2013-3-8 12:25
我觉得平台需要添加一个分享到新浪微博的功能。
作者:
shep
时间:
2013-3-10 12:17
也是有感而发,前几天处理一个情景时,最后加了一笔。一开始感觉是前后呼应,很合适。后来琢磨,这种类似灵机一动的动作,还是经验在起作用。有利有弊。
作者:
蓝风
时间:
2013-3-11 10:17
手艺活。
欢迎光临 黑蓝论坛 (http://www.heilan.com/forum/)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