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蓝论坛
标题: 黑蓝作者心理研究资料 [打印本页]
作者: 一层 时间: 2013-3-14 20:33
可以把链接做成直接点击进入,然后加上标题和作者。
像这样,点击下图左上角的那个小图标,然后在这个框框里编辑即可。
作者: 一层 时间: 2013-3-14 21:36
妈的!我不懒!告我你密码我给你编辑!!!
作者: 猪皮 时间: 2013-3-14 21:54
哈哈。赶紧编辑。我看看。
作者: 猪皮 时间: 2013-3-14 21:57
卫康,真是一个专业的lara croft.
作者: 猪皮 时间: 2013-3-14 21:58
这些太少了,再来一点。
作者: 柏仙妮 时间: 2013-3-14 22:09
本帖最后由 柏仙妮 于 2013-3-14 22:10 编辑
看了一半,忽然觉得好遗憾啊。2007年8月4号,我刚刚开始学写小说,当时为什么没混到这里哟
我咋就错过了?迟了好几年呢!
不怕,不怕,我还有好几十年可以混呢。
作者: 卫康 时间: 2013-3-14 22:32
一层 发表于 2013-3-14 21:36 
妈的!我不懒!告我你密码我给你编辑!!!
得,其实我想说的是,为什么我在上一帖 http://www.heilan.com/forum/foru ... &extra=page%3D1
我什么也没操作,链接都出来了
作者: 猪皮 时间: 2013-3-14 22:37
猪皮 发表于 2013-3-14 21:57 
卫康,真是一个专业的lara croft.
说你是盗墓专家还不行啊。
作者: 猪皮 时间: 2013-3-14 22:38
嘻嘻。LARA CROFT 可是古墓丽影的女主角,我的偶像呢。
作者: 古河 时间: 2013-3-14 22:48
www.heilan.com/forum/forum.php?m ... 26orderby%3Dreplies
作者: 古河 时间: 2013-3-14 22:48
直接去掉http://就可以了
作者: 古河 时间: 2013-3-14 22:56
本帖最后由 古河 于 2013-3-14 22:56 编辑
擦
作者: 陶北 时间: 2013-3-15 08:14
解决啦!
作者: 镇州大萝卜 时间: 2013-3-15 08:54
我这种变态份子居然没上榜?
病态还说不上,人自以为是也是没办法的事——除了自以为的是,其实是看不到别的是的。
写的时候难免自以为是,不然写不下去。但是写完了之后,就大可不必自以为是了。
作者: 卫康 时间: 2013-3-15 09:22
镇州大萝卜 发表于 2013-3-15 08:54 
我这种变态份子居然没上榜?
病态还说不上,人自以为是也是没办法的事——除了自以为的是,其实是看不到 ...
你的变态比我帖子里列出来的人差远了,自吹自擂!
作者: 沉舟 时间: 2013-3-15 09:55
本帖最后由 沉舟 于 2013-3-15 10:09 编辑
这种还是不要贴的好,建议删除,感觉是对人的最起码的不尊重,你或许可以说他们根本就不值得尊重。当中的大部分人基本已经离开黑蓝,这么一弄有股子把他们拿出来“鞭尸”的感觉。
尽量去容忍他人吧。病不病态是他们自己的事,没什么好拿出来研究的。
作者: 卫康 时间: 2013-3-15 10:24
本帖最后由 卫康 于 2013-3-15 10:28 编辑
沉舟 发表于 2013-3-15 09:55 
这种还是不要贴的好,建议删除,感觉是对人的最起码的不尊重,你或许可以说他们根本就不值得尊重。当中的大 ...
病态不何止贴出来的主楼,跟帖的读者和版主就没有相应的问题吗?只是做一种情况的展示,况且这种情况现在依旧存在,也是我们身上的病(或许不包括你)。另,请问不尊重的地方在哪里?既然他们贴在一个公共论坛就表示他们默认接受面对各种评价的风险。
作者: 沉舟 时间: 2013-3-15 10:34
本帖最后由 沉舟 于 2013-3-15 10:36 编辑
卫康 发表于 2013-3-15 10:24 
病态不何止贴出来的主楼,跟帖的读者和版主就没有相应的问题吗?只是做一种情况的展示,况且这种情况现在 ...
你是说跟贴的人也有病态心理吗?譬如某个人某一时在公共场合说了句不好听人的话,你日后再重提这句话并冠之以“病态心理”是否又算得上是对他们的尊重呢?
作者: 卫康 时间: 2013-3-15 10:40
沉舟 发表于 2013-3-15 10:34 
你是说跟贴的人也有病态心理吗?譬如某个人某一时在公共场合说了句不好听人的话,你日后再重提这句话并 ...
您的意思是说话是不用负责的,发表观点也是无责任的,自己的形象无需为自己的言论承担责任?您是局级以上的干部吧,中国局级以上的干部档案都可以重编的。其他的人群,我不知道这种规则。我的想法只是做一个对比,借鉴,我现在还是无法理解你说的不尊重在哪。
作者: 沉舟 时间: 2013-3-15 11:00
本帖最后由 沉舟 于 2013-3-15 11:06 编辑
卫康 发表于 2013-3-15 10:40 
您的意思是说话是不用负责的,发表观点也是无责任的,自己的形象无需为自己的言论承担责任?您是局级以上 ...
说话当然得负责,可它的负责对象也是有针对性的,他们无需对你负责。你是否觉得自己又有资格去研究别人的病态心理呢?
无法理解我的不尊重在哪,这正是许多不尊重的开端,往往会觉得自己所做的事并不有不尊重,其实不尊重已经开始了,只是自己还不觉得。
作者: 沉舟 时间: 2013-3-15 11:14
嗯,其实我也没资格来说你,因为研究的标本中不包括我。
只是提醒你,不过大家可能会觉得这没什么不妥,那研究研究也无妨。
作者: 镇州大萝卜 时间: 2013-3-15 11:23
好吧,我建议我们把本帖当水帖,把“病态”和“研究”都加引号。
都没那么严重,无论是原帖,还是卫康兄的此帖。
遗憾的是我居然没上榜,还被扣了分。
我其实没看完链接,我的网络经常打不开网页,第一个链接那个,跟我一样有“引用癖”。
不严肃或者不谨慎是有的,病态说不上。卫康兄说的也有道理,他同样有言论自由,并且他这一帖也不对谁构成事实损害——在法律之外,这些事本身就是有争议的了。
我曾经在公共汽车上建议一位年轻人给孕妇让座遭他斥责,之后我专门找我姐(法学博士)咨询我是否可以建议他,我姐说:建议是没有问题的,但他没有让座的法定义务,因为公汽不是持票对号入座,其规则就是先到先坐。他没有违反规则,你不能指责他。——道德领域内,很多事本身就有争议,大家能达成一致的,算公德,我们大家遵守。其他的,算私德,律己即可。
作者: 镇州大萝卜 时间: 2013-3-15 11:30
病态是一种客观描述,鲁迅、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三岛等人没被评论者少说病态。就文学来说,也许常态还要比病态糟糕。
是的。但是词语的使用有时候引起误解,导致不必要的争论。
在心理学界“变态”这个词用得相当谨慎,因为常态和变态的界定非常困难。
有时候也视乎双方的沟通程度,比如你发贴,我会主动报到要求上榜“病态”。但是不熟的人,有过争执的人,会误解。尤其是,写作者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敏感时期。
作者: 镇州大萝卜 时间: 2013-3-15 11:33
争论也很好,在争论中,对概念的澄清,也就是对误解的澄清。
我是不是有和稀泥之嫌?——其实不打算和稀泥,意见、观点,是完全不必和稀泥的,但是也不必因为意见观点争执造成其他影响。
作者: 镇州大萝卜 时间: 2013-3-15 11:37
沉舟兄也可以这么想,如果读者都是独立思考的个体,卫康兄此帖也不会有后果。比如你看到这个帖,你就并不会嘲笑被发链接的所有人,你甚至会同情部分人。
那么,如果我在榜上,我也会想,不是所有人会笑我(这样我就很安慰了),并且我会想一想,人家笑我的事是不是真的。
作者: 陶北 时间: 2013-3-15 13:47
我觉得这些东西都是很珍贵的。无论失态也罢变态也罢,都是当时即时的反应。黑蓝就是这样走过来的,一直清醒,知道自己想要的东西,因此方向从不会迷失。
从2000年开始参与种种论坛,特别是文学论坛,这类东西见多了。正如卫康所说,这是普遍现象,这是人性的一部分。只要有人群的地方都会有。只是雪泥鸿爪,痕迹不久就消泯。网上论坛能保留这些东西,我觉得很好。看看过去的自己,看看他们的过去。反思一下,也许能少走不少弯路,少浪费许多时间。
作者: 陶北 时间: 2013-3-15 13:53
我的方法很简单。把光标放在链接地址尾巴上,敲回车。
作者: 卫康 时间: 2013-3-15 14:07
陶北 发表于 2013-3-15 13:47 
我觉得这些东西都是很珍贵的。无论失态也罢变态也罢,都是当时即时的反应。黑蓝就是这样走过来的,一直清醒 ...
陶叔说出了一些我的初衷,我觉得可以让新来黑蓝的客人通过这样的帖子看一看黑蓝的评价标准。因为文艺的评价标准是一件十分操蛋的事情,它尤其不能被量化,但从相信数目字的“理性人”那里量化又是正常的,所以优劣标准自然被掩埋在重重的谎言之下,评价体系各行其是。上面的帖子里有一位发小说的作者居然抬出诸如“我是某知名大学的文学博士,出了若干书,发表了若干文章,是最受学生欢迎的副教授”这些无稽的理由来证明自己的文学能力,可以看出这种局面是多么的混乱。qq斗地主、围棋什么的有新手场、高手场,新手进不去高手场,即便借人的马甲上去了被虐的头破血流也没怨言,只会从自己身上找问题。到文学论坛这,就完全不是这么一回事了。
作者: 柏仙妮 时间: 2013-3-15 14:26
其实我一直谈谈黑蓝防御性过剩的问题。
我一直认为黑蓝是敏感的,是脆弱的,这与黑蓝本身所具有在文学方面的才华是不相宜的。我的看法跟你的倒是一致,我也想到了大环境对黑蓝的倾轧,对黑蓝的排挤,对黑蓝的忽视,这些都造成了黑蓝自卫性的反击心理。
但是有没有想过,这也说明了一个原因,就是黑蓝本身对自己不自信造成的,当不被外界认同时,黑蓝自已的价值观也受到了动摇,产生了不自信所以才会特敏感?
那么,反过来从作者的角度来讲,作者恰是因为看重黑蓝的文学审美观,所以在受到打击时也会特敏感,因为被黑蓝一否定,就不得不承认自身在小说上的失败,所以拚死也要反击?
角度挪一下,再挪一下,也许这两方面的情绪都很合理,都需要成熟起来。或者,时到今日,业已成熟了。
作者: 卫康 时间: 2013-3-15 14:38
柏仙妮 发表于 2013-3-15 14:26 
其实我一直谈谈黑蓝防御性过剩的问题。
我一直认为黑蓝是敏感的,是脆弱的,这与黑蓝本身所具有在文学方 ...
我不认同,自信不代表着就要不自爱,就要容忍垃圾和毒害,我觉得对垃圾和毒害坚决的态度恰恰是自信的体现
作者: 沉舟 时间: 2013-3-15 14:48
柏仙妮 发表于 2013-3-15 14:26 
其实我一直谈谈黑蓝防御性过剩的问题。
我一直认为黑蓝是敏感的,是脆弱的,这与黑蓝本身所具有在文学方 ...
——当不被外界认同时,黑蓝自已的价值观也受到了动摇,产生了不自信所以才会特敏感?
说出这样的话真让人失望,又觉得有些好笑。
作者: 柏仙妮 时间: 2013-3-15 14:50
本帖最后由 柏仙妮 于 2013-3-15 14:54 编辑
卫康 发表于 2013-3-15 14:38 
我不认同,自信不代表着就要不自爱,就要容忍垃圾和毒害,我觉得对垃圾和毒害坚决的态度恰恰是自信的体现
呵呵,我是这样认为的,打个比较通俗的比方:就像一个杀手,神枪手,或者一个武林高手,家里来几个小毛贼来偷盗,或者来比武。一般他们的心态,就是觉得好笑而已。或者看着他们偷盗或比式着玩,或者挥挥手不予理会。大多数的心理是不会认真与他们较劲的。
只有来得跟他们一样的高手,他们才会很紧张。或者反过来说,也就是当他们可以威胁到黑蓝的价值观时,才会防御性的反击吧。
我记得罗素说过,迫害不会来自于数学领域,一般来自于文学领域。因为当一个人告诉你,一加一不等于二,而等于三时,你是不会跟他再去辩论的。你只会好笑。所以要警惕那些激你起反击的言行,或者那就意味着,你内心深处部分认可这这种意见,所以才会引起强烈的反应。
(啊,我说这么多难道是因为我也是部分赞成楼上的楼上(卫康)的意见?)
作者: 夜跑跑 时间: 2013-3-15 14:55
看着其中一个我一边啃苹果一边笑喷了,这比发水帖可空虚多了哈哈。
作者: 沉舟 时间: 2013-3-15 15:13
——只有来得跟他们一样的高手,他们才会很紧张。或者反过来说,也就是当他们可以威胁到黑蓝的价值观时,才会防御性的反击吧。
你的这句话又让人失望了。你知道威胁到黑蓝的价值观的会是什么吗?那得是对小说文学艺术多么虔诚和严肃的价值观啊,那样的观念岂止会让黑蓝受到威胁,黑蓝马上就会沿用它呢。黑蓝的价值观如果在你眼里还是那种先锋实验性质的精神,那只能更加让人失望。
作者: 柏仙妮 时间: 2013-3-15 15:17
陈卫:其实我们前面的很多谈话,已大概地回答了这个问题。黑蓝,不是一时一刻的偶发念头,它是我,和很多朋友长期以来的观察、思考的行动结晶。简单地说:黑蓝想客观、纯正、集中,并且在保证前面这几点之后,尤其还要“持久”地展示中国实验文学、特别是实验小说的努力。对文学、小说的实验,二十多年来,是中国一代代写作者、“文学革命者”、杂志编辑不断打出的旗号,但是,在我们看来,这个旗号在他们那里被一次次地用作一个生存策略的托词。因此,我关心的是:保障;实验文学展示的保障。临时实验一把,容易,表面实验一把,也容易,但是真正骨子里的实验精神,如何保障呢?一代代的实验精神,在这些实验的幌子操作之下,无法得到真正延续的保障。并且真正的实验轮番流入伪实验者们最终落下的滑稽形象。在我看来,中国多的是假借实验获取生存之后的精神萎缩,而没有人真正关心实验文学在这个国度所代表的质疑、反思、创新的昂扬精神。我认为这种真伪问题无比重要。没有人做,尤其是没有人做得好,那我们就必须自己做。黑蓝,是一个长期身处其中观察、思考的结果,因此它的心态、决心、操作、规划等等都是按一个长期思维考虑的,它不会因为其中的某个个人的情绪、得失而改变,特别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条件的逐渐成熟,它甚至会越来越按一个国际优秀实体建立机制,而我们将始终清醒:无论怎样的建设、合作、改造,我们都不会改变它惟一的原则,我们不会改变黑蓝作为健康展示中国实验文学的平台这惟一的目的。
作者: 沉舟 时间: 2013-3-15 15:24
本帖最后由 沉舟 于 2013-3-15 15:27 编辑
柏仙妮 发表于 2013-3-15 15:17 
陈卫:其实我们前面的很多谈话,已大概地回答了这个问题。黑蓝,不是一时一刻的偶发念头,它是我,和很多朋 ...
所以说,你对黑蓝的认识,还只停留在陈卫对外宣传的语录上,还只停留在首页那十来条语录上。其实你连他的语录都不大懂得。
作者: 5月8月 时间: 2013-3-15 15:38



作者: 镇州大萝卜 时间: 2013-3-15 16:23
柏仙妮 发表于 2013-3-15 14:50 
呵呵,我是这样认为的,打个比较通俗的比方:就像一个杀手,神枪手,或者一个武林高手,家里来几个小毛 ...
仅只回复这一句“迫害一般不会来自数学领域”——我专门在录入版普及过数学界的纠纷,康托跟他老师两个人吵了一辈子吵到康托精神分裂了。
观点争论在哪个领域都有。
我不认为黑蓝有防御性问题,确实可能一群人观点一致,这就是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包括我曾经说过的笑话:天下英雄太多,策略太少,就所见略同了。——不要把英雄两个字当真,我只是翻原话。
作者: 镇州大萝卜 时间: 2013-3-15 16:41
从事创作的人有偏见,我几乎是持支持态度的。因为很多我喜爱的作家,就其现实生活态度,当然是偏激的,比如庞德,他公然支持墨索里尼。但是这不妨碍他的文学成就。——倒过来说,我也不能因为他的文学成就,就同意他支持墨索里尼。乔伊斯得到过庞德的资助,但是他骂起庞德来,骂得很凶——我也不能因此就说他的小说写得不好。我甚至会认为,如果他是一个平静的人,不那么愤世,他可能写不到那么好。
这是我纠结很久的事,在现实生活中,我是非常理性的人。但是审美领域,我支持偏见,甚至支持某些极端。——所以我以前一直不混论坛什么的,可以一个人保持偏见,不对他人有任何影响。
作者: 段林 时间: 2013-3-15 17:27
我来玩了好几年了,没有发现防御性的问题,也不存在谁会让论坛紧张一说,所谓反击无非是对非优秀作品或观点的驳斥而已。我个人觉得这样晒老帖的做法是无趣的,会给人揪着这点小事不放的误解,老帖……其实一些更有分歧和爆点的还沉在水底……偶然翻到看看就够了,好比无意中读到年长者的懵懂笔记,知道有这回事即可,没必要把它们拎出来评说
作者: 陶北 时间: 2013-3-15 18:15
段林 发表于 2013-3-15 17:27
我来玩了好几年了,没有发现防御性的问题,也不存在谁会让论坛紧张一说,所谓反击无非是对非优秀作品或观点 ...
聊聊也没什么。因为这个话题每年都会被讨论多次。
作者: 西城四月 时间: 2013-3-15 19:30
5月8月 发表于 2013-3-15 15:38 
...
转身一箭好久没来了。
作者: 镇州大萝卜 时间: 2013-3-15 19:37
陶北 发表于 2013-3-15 18:15 
聊聊也没什么。因为这个话题每年都会被讨论多次。
是的,人类要是没争论,两种可能:一种,把巴别塔修到天上去了;第二种,全体掉沟里去了。
年轻的时候我总想把巴别塔修到天上去,上了年纪之后,我觉得国会打架好过开会睡觉。
我是不是又在灌水了?
作者: 比多 时间: 2013-3-18 18:39
第一次看到这个帖子,觉得有很多话要说。当时没时间细看那些链接,也没细看这帖子的回复。只把它收藏到收藏夹里,今天翻看了那些链接,又看了这帖子的所有回复。我还是觉得我有很多话要说,又觉得关于这个心理,还可以谈得更深,涉及到作者和读者的关系,古往今来什么的,医患关系,话语权。
真的有很多话要说,因为太多,竟一时语竭。
作者: 夕夕夂 时间: 2013-3-18 18:41
作为读者亦很沉重。
作者: 卫康 时间: 2013-3-18 19:23
比多 发表于 2013-3-18 18:39 
第一次看到这个帖子,觉得有很多话要说。当时没时间细看那些链接,也没细看这帖子的回复。只把它收藏到收藏 ...
整理思路,能写出一篇雄文,我亦觉得这个话题在理论上确实可待开掘,现实意义也有,或许能使一些写作者少走些弯路。
作者: 比多 时间: 2013-3-18 22:31
谢谢柏仙妮能这么说。还有卫康,提出了这么好的问题,并且觉得这种讨论、挖掘可能会对更新的新手起到一点作用。于是我鼓起勇气,试着整理整理自己的思路,勉为其难地说一点。
首先是谁可以做这个研究?要知道你研究的对象是最善于捕捉和研究的人,即使是黑蓝最烂的写手也明白“心理”是怎么回事。谁可以在心、智两方面凌驾于所有作者之上从而“研究”他们?这是不可能的。我们只是小孩子,戳穿更小孩子的伎俩。(这句话完全可以商量,不是判断句。因为我觉得大多数人特别是我的写作是“读者的写作”,但绝不排除有高高在上的真正的创造者,在“研究”这条食物链的顶端,只负责创造。你看不到他的骄傲,因为上帝从不骄傲。)
我曾无数次的问自己,要以什么样的心态对待那些阅读你的人、误读你的人、看透你的人。这些“阅读”、“误读”、“看透”,对我的写作,对我的心态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是使我满足骄傲、还是使我愤怒亦或击碎了我。这“满足骄傲”、“愤怒”和“被击碎的感觉”哪些是对我的写作有益的?我抱着这一揽子问题,去翻阅各种指导书,指导写作的,指导阅读的。《为什么读经典》《西方正典》《阅读大师》《文学讲稿》《写给青年诗人的信》《给青年小说家的信》《给青年文人的忠告》《大作家访谈录》《大师笔下的大师》《巨匠与杰作》《小说稗类》《小说例话》《小说叙事研究》《小说的艺术》《小说面面观》《写作这回事》《我为什么写作》…… 只我书架上的这种书就能打满一张A4纸。书商瞅准了这个问题的商业价值,从这类书的层出不穷,可见这些问题困扰了多少文字消费者。
作者和读者都存在着难度,并且在互相刺激下,彼此难度越来越高。从满足于简单的悬念到不再满足于扣人心弦的场面…… 黑蓝的作者难度大,老炮试图发现、突破自己的语言,菜鸟试图发现自己的力量、勇气,他们跟小偷一样,小心翼翼的使用自己的技术。黑蓝的读者难度大,他们像妓女一样见过长枪短炮之后,很难高潮。进而刺激作者搜肠刮肚,创造奇技淫巧。——这种说法也很俗,忘了是从哪儿“阅读”来的。叫我自己说,作者和读者互为医生和病人,作者的病要靠读者的阅读来治疗,读者的病要靠作者创造来抚慰。无论是医生还是病人,如果其中一方失去耐心,说,老子不治了。必然出现医患关系紧张。失衡是必须的。
作者们的内心深处,都是希望在得到肯定和表扬的前提下,又能获得真知灼见。可你凭什么既能获得表扬,又能得到真正的意见?你有什么值得读者俯下身来迁就你?不管外表多么谦逊,不出三贴正中靶心的重炮一定会轰出新手无奈甚至愤怒的原型。这里面存在着一种悖论:有些人你明显感觉到他在错误的路上飞奔。不把他打晕在地,他是停不下来的。然而同时他又极度敏感脆弱,你点一下他就碎了。你批评他,他停下。再批评他,他就摆出破罐破摔的架势。还有一种情况,确实有一种作者,你越表扬他,他进步越快。
黑蓝是开放注册,并且将理念渗透在具体的会员作者身上。人多嘴杂,这就需要很长的时间,新手才能明白,自己到底进入到一个什么样的写作论坛。也因为开放注册,不可避免的会员年龄差距。对一些事物的认识本身就存在着差别,怎么能要求这些差别在小说、诗歌、随笔里统一?年龄差距又叠加上注册时长的差距,那些在这坛子泡了十年的会员和刚注册一个月就发小说的会员,怎么能谈得拢?也许你刚刚发现的刚刚操练熟悉的一种叙事技巧,是十年前黑蓝讨论且摒弃过的呢?
越说越乱。我恐怕组织不好这些思绪。
重要的还是作者自己吧。最要不得的心态是进退失据。我个人的经验是把自己训练的更自私,因为最重要的意见往往来自我自己。最重要的教育也是自我教育。读者的阅读是镜子,你能从那里看见自己的成长,但是你一定要明白,成长不能光靠照镜子。
作者: 卫康 时间: 2013-3-18 23:52
本帖最后由 卫康 于 2013-3-19 08:24 编辑
比多 发表于 2013-3-18 22:31 
谢谢柏仙妮能这么说。还有卫康,提出了这么好的问题,并且觉得这种讨论、挖掘可能会对更新的新手起到一点作 ...
我先说说你所指的研究资格的问题。这个问题是我提出来的,但我只是在资料汇编阶段,还没有进行研究。我觉得也许我认为的研究和包括你在内的一些人认为的研究有所不同,我认为,研究不涉及资格问题。现在亦是一个学术平民化时代,研究的最后一道屏障(这里仅指人文科学研究)——原始资料,因为网络时代的来临,资料可以瞬间复制和共享而轰然倒塌。任何人,只要具备一般智识,遵循学术研究方法、掌握足够资料、审慎思考,逻辑清晰,他所围绕某个主题进行的思考活动,就完全可以称为研究。这不是痴人说梦,而是学术界的共识。
在本帖的回帖中,许多人似乎认为只有文学、心理学造诣极高者,或者黑蓝的资深老人才具备研究的资格。我认为这是错误的。关于学识水平的要求,我已在上方阐述,至于是否是黑蓝的资深会员,我认为这毫不重要.一个从来没在黑蓝上活动的人,只要它掌握相应的资料,它一样可以进行研究,否则一切历史研究都将成为笑谈。有人似乎将研究的姿态看成是“高高在上”的,是以一种俯瞰的视角提出评价或指示。这正和我心目中所认为的研究相反。我认为研究,恰恰是建立在态度诚恳、尊重对象的基础之上,进行细致的观察,从而得出一定的结论的一项活动。
当然,研究还有有别于以上的广泛义,有琢磨、探究之义。我这里值指的研究,是取此义。因为研究这个课题要具备心理学和社会学的学术训练,我只具备一些史学和文学的学术训练,所以只能做一些简单的资料索引编纂和初步评估,等待有专门知识的人来进行系统的分析了。
这是我发表这个帖子的一些想法,就一些核心概念进行厘清,希望能够解释清楚。
作者: 比多 时间: 2013-3-19 09:02
卫康 发表于 2013-3-18 23:52 
我先说说你所指的研究资格的问题。这个问题是我提出来的,但我只是在资料汇编阶段,还没有进行研究。我觉 ...
黑蓝的创作气氛很好,不用我说。
但说到研究,我仍然认为是需要,如果不说“资格”起码也是“条件”的。“一般智识”,“遵循学术研究方法”、“掌握足够资料”、“审慎思考”“逻辑清晰”——这些已经是条件,不是“只要”就能达到的。我同意学术平民化,但是也隐隐担心。如果研究者视角高度不够,那观察、研究出来的结果,真实性有多大?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研究是需要一个平台的。如果你的目标只是“就一些概念进行厘清”,那实在谈不上研究。那可能从事的研究工作就是“被人研究”。人人都具有所谓“理性”,但是对理性的运用存在着差别。得出的结论需要去伪存真的判断。不是秀才莫作诗。理论工作比拼的不是勇气,我是不认为自己具备研究的条件,才不敢胡说(不过也胡说了不少)。
如果只是一个论坛为了活跃气氛而引发普遍讨论,我没话说,平民化,没问题。
但我之所以讲你提的好,是指你的问题具有严肃性,而且看你回复,也似乎希望出现这种严肃性。所以才把问题提纯。如果以你现在的看法,谁都可以做研究,那么很快这里会被泛泛之谈淹没。(这是网络不可回避的。)
从事研究,不是态度问题。是方式方法问题,必须具备条件。
谨与兄讨论。
作者: 卫康 时间: 2013-3-19 09:45
心理学研究要先建模,然后以大量的统计样本来测试模型是否被支持。通常说的“心理分析”,跟心理学研究差别比较大。
你这么说没错,但是如果我们要研究一个古代写作者的心理,能够提供的资料仅有文本,难道就无法进行研究吗?
作者: 镇州大萝卜 时间: 2013-3-19 09:58
本帖最后由 镇州大萝卜 于 2013-3-19 10:02 编辑
卫康 发表于 2013-3-19 09:45 
你这么说没错,但是如果我们要研究一个古代写作者的心理,能够提供的资料仅有文本,难道就无法进行研究 ...
我个人对此是持反对意见的,弗洛伊德分析过陀斯妥耶夫斯基——关于研究资格,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虽然我对精神分析本身就有一定怀疑,但是无论如何它是学派,弗洛伊德也是精神病医生,捎带地说我喜欢荣格比喜欢弗洛伊德要多),就学术资格,他是有的。但是我仍然会反对他分析陀斯妥耶夫斯基,理由之一:心灵是个人财富,即使持有分析师资格,当被分析人未请求分析时,分析师无权分析他人心灵;理由之二,如果分析师分析了,在未征得被分析人同意时,无权公开。第三,我不认为弗洛伊德有分析陀斯妥耶夫斯基的能力,正因为精神分析不同于其他心理学分支,是针对个体的,所以,与该个体人的直观交流也应构成分析要件,完全基于文本的分析可信度不大。
我反对弗洛伊德分析陀斯妥耶夫斯基的前两条理由,在本帖并不成为反对理由,因为本帖仅只列示了“资料”(文本),并未对该资料进行进一步剖析。
因之我视作一种关于现象的讨论。
作者: 镇州大萝卜 时间: 2013-3-19 10:02
抱歉地说其实我又在歪楼了,因为后续跟帖内容多数在讨论“心理研究”这一标题,其实是忽略了你的初衷的。后续跟帖中,对你首帖内容的实质性讨论并不多。比多说得是有理的。
作者: 比多 时间: 2013-3-19 14:42
镇州大萝卜 发表于 2013-3-19 09:58 
我个人对此是持反对意见的,弗洛伊德分析过陀斯妥耶夫斯基——关于研究资格,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学派创始 ...
萝卜这个说法更准确一些,“一种关于现象的讨论”。这事儿有了定性,就算我这个级别层次的人也能够做。关于作者各种“失态”表现的讨论。也不能讲失态,只是不同表现。讨论它的意义就像卫康说的“或许使一些写作者少走弯路。”基于这两点,就可以展开讨论了。
这个定性非常客观,也非常客气。充分照顾了新手作者。然而我本质上同意黑蓝的做法,批评要狠。那些菜鸟要是连这点批评都接不住,或者因为这点打击而退却了,那就是“祖师爷不赏饭吃”,不是干这行的料。并且如果能通过严厉的批评,规劝一些人放弃自己的写作,我认为是有功德的事儿。没准人家是总理的料,非往文学家上逼,作孽。
如果爱,如果真的爱。就客观的看待批评。注意看批评的内容是什么?要辨别他是否真的出现误读,你有多在意这个,我是知道自己缺点的,如果人家说对了,我就当给我提了醒。如果人家说错了,我就解释。如果相持不下,我保留意见。就这样,是我的心态。供各位参考,讨论。
作者: 西维 时间: 2013-3-26 09:22
黑蓝之所有还有这么多骂战,说明它还年轻,蓬勃发展,所以吸引了更多年轻(不是指年龄)的写作者。这些人处于特殊的心理期和创作期,矛盾几乎一触即发。抱团、斗争、劝架、隔岸观火,这也是任何矛盾产生时众生的态度,但黑蓝更具代表性,他们是理性与感性的综合体,比谁都懂道理,又比谁都情绪化,敏感尖锐。
等那些吵架的作者成熟了,或者说是老了,他们或许再不会那样去吵了。在写作上,他们或许到达另一高度,或许已放弃,不再因此而较真,更重要的是,在真实的生活中,他们经历了更大的蜕变(这才是根本)。他们会变成劝架的,或是隔岸观火的。当然,也可能不再踏入黑蓝半步。
而黑蓝,如果哪天不吵了,它也就老了。
作者: 柏仙妮 时间: 2013-3-26 10:05
西维 发表于 2013-3-26 09:22 
黑蓝之所有还有这么多骂战,说明它还年轻,蓬勃发展,所以吸引了更多年轻(不是指年龄)的写作者。这些人处 ...
他们是理性与感性的综合体,比谁都懂道理,又比谁都情绪化,敏感尖锐
很有道理啊。
其实我也一直在想,能不能理性的吵?有没有这个可能性,理性的吵?
作者: 镇州大萝卜 时间: 2013-3-26 10:55
说笑一下,说到理性,就会有情感型的人觉得理性本身有局限。
这算好的了,据说刘半农跟徐志摩在《晨报》时为了鲁迅那个“我的所爱在山腰,想去寻她山太高”吵起来,刘半农当即揪打徐志摩,徐志摩绕着桌子逃跑,刘就围着桌子堵截。后来也看到过还有谁,打得比他俩利索,而且打完就合好的。
刚才去搜刘徐打架没搜到,搜到如下内容,笑喷了:
五四运动后,北京大学教授刘半农极力提倡“俗文学”,并在《北京晨报》刊登启事,征求“国骂”,拟搜集全国各地骂人的语辞辑为“地方骂”和“国骂”。
语言学家赵元任博士见了启事,当天就跑到刘半农宿舍,拍着桌子,用湖南、安徽、四川各地骂人的话骂了他一顿;接着周作人前来,又用绍兴话骂了他一顿。上课时,又被宁波及广东学生相继用方言大骂。
作者: 陶北 时间: 2013-3-26 14:27
柏仙妮 发表于 2013-3-26 10:05
很有道理啊。
没有可能性。非理性出谬论也见真知。
作者: 镇州大萝卜 时间: 2013-3-26 20:19
本帖最后由 镇州大萝卜 于 2013-3-26 20:23 编辑
更正一下,跟徐志摩打架的那个是孙伏园,不是刘半农。我经常张冠李戴,过后才想起来。
我还是记错了,也不是跟徐志摩打架。终于搜到原事件了:
鲁迅创作《我的失恋》时,孙伏园正在编《晨报副刊》,收到这篇作品立即发排。但见报的头天晚上,孙伏园到报馆去看大样,发现这篇作品已被代理总编辑刘勉已抽下来了。刘勉已是徐志摩的同乡和朋友,知道徐、林的这段恋情,所以对《我的失恋》一诗特别敏感,特别忌讳。孙伏园觉得对不起鲁迅,按捺不住火气,顺手给了刘勉已一耳光,立即表示辞职。鲁迅当时正在《晨报副刊》连载译文《苦闷的象征》,还发表其他作品,刘勉已均无异议,唯独不准登《我的失恋》这首诗。1924年10月31日,《晨报副刊》第259号刊登了一则《孙伏园启事》:“我已辞去晨报编辑职务,此后本刊稿件请直寄晨报编辑部。我个人信件请致寄南半截胡同绍兴会馆。”孙伏园辞职后,《晨报副刊》先后由刘勉已、汤鹤逸、丘景尼诸人接编,逐渐变成了新月派的刊物。1925年9月29日,刘勉已正式解除副刊部主任的兼职;1925年10月1日,徐志摩接编了《晨报副刊》。
欢迎光临 黑蓝论坛 (http://www.heilan.com/forum/) |
Powered by Discuz! X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