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蓝论坛

标题: 2013年07月15日 旧作的启示 [打印本页]

作者: 生铁    时间: 2013-7-15 01:24
标题: 2013年07月15日 旧作的启示
本帖最后由 生铁 于 2013-7-15 01:28 编辑

浏览翻阅到自己的旧作——也差不多就是一个人20岁之前的所有习作(我要更晚一点,大概24岁以前),羞愧倒不是自己最关注的了,我最关注的是当时的“缺少力量”。

那种青年人,读过一些书,而且一直把写作当做一种途径来表达自己存在的时候,那种无力。
那时社会生活的面很窄,而却不能避免在小说中涉及到社会生活的细节——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比如你为了表达一个男生无法追求到一个女生,为了形成这样的落差,你设计了两个人的命运的不同,这个女生上了大学而男生已经在社会上飘荡了两年,大学的情况和社会的情况,尤其是社会的情况,你不了解,你没有办法,这部分就是很空的——哪怕仅仅是通过人物的对话侧面表现。

从技术上来说,几乎每一个决定都是错的——该收敛的时候泛滥,不该议论的时候议论,以及细微到该写“说”的时候你写“说道”该写“说道”的时候你写“说”等等各类细节感受的不统一……

当时的你,并非不清楚自己所处的境遇(虽然不能清晰知道自己的问题所在),但你却毫无办法。写作的进步,远比健身更需要耐心。你每天锻炼相同的肌肉群,它就会慢慢生长。3个月……甚至每个月都能看到成效。
写作则漫长得多,需要耐心得多得多。

我这么说并不是我现在足够有力量。而是有点回首感慨的意思。同时也为这种漫长的积累,感觉到不容易。

你试着做20岁时自己的编辑,你发现除了小说98%都没法用以外,在字里行间,其实还蕴含着只有20岁人才有的巨大的冲动。如果那时掌握了足够的力量(也就是更丰富的材料),配合着这种冲动,那该有多好啊。


与此同时,我的另一个发现是:
在这样一个急需要素材刺激的时期,一次远途旅行,则是多么强烈的、积极有益的刺激。你就如同一个从没走出过大山的孩子来到了城市——也只有山里的孩子第一次来到城市,才会对一切都那么敏感。那个时期的旅游,对写作的影响就是这么大。
作者: 生铁    时间: 2013-7-15 01:29
我写完这个日记,又想了想,也许天才不需要这么费力。

但我这样的智力不够的普通人,恐怕必须经过这样的漫长磨练,而且你也不能说这是不幸福的。
作者: 生铁    时间: 2013-7-15 01:31
关于山里的孩子来到城市,他会受到怎样的刺激呢?
我举个例子。我曾知道一个70年代的来自陕北农村的高中生,他考中大学后来到西安,他最深刻的第一印象是,城市里的窗户都是方的。因为他在家的时候住的都是窑洞。

一个很远的旅行,对于特别年轻的写作者,就是这样的刺激。一个成年的作者,他什么刺激也感受不到。
作者: 柏仙妮    时间: 2013-7-15 06:38
其实许多时候,我不怕时间漫长,我有漫长的人生与它对抗,我只是怕,走了一条弯路,永远在原地踏步,虽然我也知道自己在进步,好像每回写作都理解了什么,纠正了什么,但是,但是,却又发现了自己的另一个错误,另一个弱点,信心与失去信心好像是以同比例在增长。(如果它能像练肌肉一样,有练就一定有效果,该多好啊)

嗯,上次shep在写作里提到一个问题,该考虑十年后,我们写什么。其实从言情武侠小说转到这边来,恰恰当时就想到那些类型小说对我来讲,别说十年,五年后就不能,也不会写了吧,而练习新的小说技能,又该怎么练?好像就像你所说的,写作不能只作为表达自己存的途径,那种无力感会时时存在。

呵呵,不过,确实不能说这是不幸福。过程越漫长,乐趣不是越多吗?

早安!:)

作者: 西维    时间: 2013-7-15 08:47
鼠标死掉了,乱点的时候不小心踩了一下。SORRY!
这几天常常抽风。早晨上班路上,花坛边有个中年女人蹲在那里,背对我,草地上似乎有液体,我以为她在给孩子把尿(孙子孙女),走近发现她在呕吐(哪来的小孩的影子)。但那附近没有公交站,我又想,她怎么就吐了。
错觉。有时候产生得挺奇怪的。对于写作的素材,我也常常产生错觉,回忆,就更不用说了。
作者: X    时间: 2013-7-15 23:29
远途旅行太必要了!!!!
作者: 生铁    时间: 2013-7-16 23:54
补充一下:

对,我其实就是想强调,掌握力量太重要了,任何一个领域,拥有力量都非常珍贵。
作者: shep    时间: 2013-7-19 15:45
如果早年一开始写诗,之后才转而写小说,情形会如何?




欢迎光临 黑蓝论坛 (http://www.heilan.com/forum/)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