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蓝论坛

标题: 博客源于昨晚的数码,家狗和闲聊 [打印本页]

作者: 8439    时间: 2007-8-4 13:08
标题: 博客源于昨晚的数码,家狗和闲聊
2004-5-12
又是小说,闲聊时提到的。
8439
12:21 PM


在技术,我以为好小说不是在做乘法,而是不断做减法,最后留下的是质地,是衬裙,芯子最终是用来被忽略的。换言之,真正的小说应该是纯粹的。
在对象,对象就是感受,感受分为两类:一类是文字本身通过组合带来的物质感受,第二类是对所叙事件和“你”的感受。我不断捕捉的是第一类,这是小说给我的乐趣,无论是在阅读他人作品时还是自己创作时。第二类就是前面说的芯子,根本不重要。
大多数人不是这样划分,他们有这两个概念:文字的情绪和文字的形式。他们思考创作时这里面哪个更重要。我以为这是无用的分法,模糊不清,把那几个基本概念混为一团。
我喜欢自己的小说,好小说最终呈现出来的就像菜汤上的油,不在中心,不在底部,而在表面那薄薄的一层。而作为创作者,我不可能躺在核心里沉睡,我应该踩着油在跳舞。
上面一段是非常重要的,这是我用来区分不同的标准。
基于这个,想对一篇喜欢的小说做评论是几乎不可能的。因为你就需要去对第一类感受做第二类感受的描摹。很困难。
这个世界上聪慧的人说多也多,蠢人说多就更多了。
8439 发表于 >2004-5-12 12:21:35  [阅读全文] [我要评论] [引用文章] 添加/管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5-12 12:46:07编辑过]

作者: 新张打电话油    时间: 2007-8-4 13:08
你真漂亮!!
作者: 8439    时间: 2007-8-4 13:08
我的减法到底怎样等我把试考完了有精力的话再看展不展开来吧
解释自己是肯定会想
但也可能懒得强迫性的动脑筋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5-18 9:42:45编辑过]

作者: 胞波涤纶    时间: 2007-8-4 13:08
减法,赞!
作者: 胞波涤纶    时间: 2007-8-4 13:08
严重同意第一段话,但“忽略”这个词语在我这里,却会显得很牵强
不同意第二段的最后一句话
第三段的’无须划分“,这显然是对的
第四段的段眼如果是“呈现”,我也严重同意
最后第二段,举双手赞成
最后一段,反过来说,也可以成立

除此之外,我再说几句题外话
必须有一个核心,否则便不能活下去,无论是小说,还是个人(尤其是想艺术一番的人)的生活,作为一种普遍的核心存在不存在已经变得不再重要,它存在过,但现在它仿佛不存在了,事实上他却一直存在着,这是我的一相情愿的看法,不重要。我是一个受阅读影响比较深的人,但是在每阅读一本书之前我有足够的清醒和自律,所以不会被阅读牵着鼻子走。
但是个体的核心,我却一直相信它的存在,相信一个个体的核心,在我这里是一种最好的表达方式,不是你所说的语言文字的表达方式---所谓的技巧或者其他,这么说吧,我觉得必须有一种个体的支撑,有一点灵魂(在这里,说这个词语显得多么可笑¥%#…………%¥#),不是出于戴德或者感恩的考虑,而是向往和憧憬(这就更可笑了,也许¥%……,没关系,反正我说的是真话,没有欺骗我自己)
作者: 8439    时间: 2007-8-4 13:08
吆!有人正儿八经的回贴真是颇快乐。在很大程度上,我认为语言的假象和语言在人的意识中有相同重要的分量,甚至有时候前者还要更加惹人注目一些,在这种情况下,创作者是最享受的,并且作品也因此成为惟一有利于沟通的工具。虽然即便这样,结果还有可能是坏的。
以上作为我无法尝试书面讨论,只是习惯于自说自道的解释。
但还是选择补充一点点的方式吧,我觉得按照你的句意,核心不如换成信念。当然这就又变成了我自己的观点。
而我在首贴里并没有你所言之“技巧”,如果你明白了我说的第一类感受的话。所有技术都依赖于一个信号,之后它们才能运用文字的物质手段来达到也许本来在目的之外的效果。而令我心驰神往的也许就是这样一种难以阐释的信号吧。

(笑),还是欢迎诚恳的人多来讨论。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5-17 16:04:27编辑过]

作者: 8439    时间: 2007-8-4 13:08
哪个固的?我拉下来了哈
作者: 胞波涤纶    时间: 2007-8-4 13:08
核心和信念,换汤不换药,不过我明白你的意思(笑),这里用这个词,是就你首铁第四段的第二个句子而言。
我再说明确一些我的想法,就刚才的那个句子----如果换成了我,我会这样叙述它----我一定是躺在核心里沉睡,然后踩着油跳舞
我所言说的技巧是就你第三段第一个句子的后者而言

第六铁,我找不到可以反驳的地方,你的想法和我达成了一致-----这些也正是我想说的。(跳)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5-17 17:55:31编辑过]

作者: 8439    时间: 2007-8-4 13:08
信念是作为人,它有更加广泛的涵义。核心在我的首贴里是单单联系小说而涉及。
我就是区别一下这个意思。
再在这两个词间纠缠是肯定不能对文学本身有所创造的了。
作者: 胞波涤纶    时间: 2007-8-4 13:08
万物一同,在我的文学艺术词典里就是这个样子,不存在人与物的区别
任何东西都有生命,都会说话,哪怕是一粒灰尘,我曾经就听见过灰尘在和我说话
你有没有过这种感觉
作者: 8439    时间: 2007-8-4 13:08
狗屁不通。
作者: 胞波涤纶    时间: 2007-8-4 13:08
哈哈开个玩笑,别紧张
作者: 胞波涤纶    时间: 2007-8-4 13:08
我明白你所言指的第十贴的意思
作者: 胞波涤纶    时间: 2007-8-4 13:08
就你所说的减法再补充一点,你的减法就是我这里的解构,受到过阅读的影响,维特根斯坦和雅克.德里达这两个鸟人,德里达认为,解构的目的就在于消解这样或者那样的中心,分解这样或者那样的结构,在《文字与差异》的第287页上面有这样一段话(我就一字一句地打出来吧,反正天天拉弹力器100下,不怕手酸)---------“在人文科学话语中人们总是把结构与中心联系在一起,结构的规则要求结构具有一个中心,它支撑着整个结构的组织者。那么什么是结构呢?,我们极容易表明结构概念甚至结构这个词语本身是与认识一样历史悠久,她们深深植根于日常语言的土壤中,在其深处认识通过某种隐喻的替换来组织它们,并使之成为自身的组成。”这里所说的结构实质就是德里达这只老牛所言说的“逻各斯中心主义”,是要被解构的。老坦的《哲学研究》中也有类似的话,扯远了,但我想,写小说也是这样。如果说得不好,你再批评!
但是你的减法更实在,再赞!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5-17 21:51:21编辑过]

作者: 胞波涤纶    时间: 2007-8-4 13:08
脑筋毕竟不是皮弹弓,哈哈
作者: 8439    时间: 2007-8-4 13:09
什么是小说  (个人看法)



形式
8439
14:24 PM


以小说为例,创造小说的过程就是不断建立形式的过程。写小说其实是很简单的事情。因为创作本身就是一项形式。
在一篇小说创作过程的最早端是建立形式,也就是人的心理病痪或者称为心理需要,这个时期人人都是一样的,不然你不会去想到独自写点什么。正式创作后作者做的便是对形式感的追求。形式感是很重要的。一个人的形式感是否优良我认为很大程度上是天赋的,一篇质量尚可的小说的作者,他自身的形式感一定也是不错的。形式是精神的本质,一个人会具有什么样的形式感和他的建立形式时的心态息息相关,也就是他有怎样的心理疾患。因此他仍然是在建立形式,因此形式感是带有精神属性的,但对形式感的追求却绝对是一个物质的过程。我们研究小说都是集中在这后一个过程。
吕新在早期创作谈曾说过一些话,大意是:我在我黑色的初恋死亡的地方,建造雕塑。
残雪的文字我只看过一篇,但我听说过她一本书名:为复仇写小说。
这就能看出建立形式的不同。它会影响你的追求。
人们通常讨论小说谈的都是对形式感追求的问题,我上次那篇博客里提到的跳舞和沉睡之分云云讲的都是我自己在追求时的一些经验,简言之,就是享受文字的物质属性。形式感本身是谈论不来的,阅读对自身形式感的作用相当微小,它能影响的只是你追求的轻重缓急。
不同的作家形成不同的风格大体都是因为在对形式感追求的过程中对自己不同的调整。因为实际上好的作家在形式感上不会有太大的分歧。这一段就算做结论吧,对于怎样的追求上次我已经说了那么些了。
所以扬言在写作里抛弃形式对我而言真是荒谬的事。还有什么“技术成分过重了拉`”```让人不知如何回应
*****************************************

昨天看见一本电影杂志的封皮上写着韩国电影崛起之迷,就买了。可是读到意外的资料。金基德的《野兽之都》原来是他很早期的作品,甚至比众所周知的《漂流欲室》还要早许多。《打回头的情书》就更晚一些。我一直以为《野兽之都》是新片子,得到这个资料应该是吃惊和一些失望吧。他对艺术形式感的追求方向使我感到不优。我觉得《野兽之都》比那两个好看。这样一来我也不是那么想看《春夏秋冬又一春》了。中国第5代那些,甚至张一某在开始时其实是很关注电影的形式感的,但到了后来逐渐把追求抛弃掉了,拍英雄,十面埋伏,注意力已经不在艺术的创造方向上。而后来那一些齐齐瞄准欧洲,特别是安东泥傲泥,甚至是疙瘩而,在不了解电影和创作过程究竟是什么的情况下,拍了那些

8439 发表于 >2004-6-4 14:24:33  [全文] [评论] [引用] [推荐] [管理]
作者: 门兴格拉德巴赫    时间: 2007-8-4 13:09
再过两天我就可以进行讨论了,先固一下
作者: 马骥    时间: 2007-8-4 13:09
说得很好。8439的“话语能动力”其实很强阿,如果交流不必须用那些吓人的词语。
作者: 宇文光    时间: 2007-8-4 13:09
以下是引用8439在2004-5-12 12:42:49的发言:


在对象,对象就是感受,感受分为两类:一类是文字本身通过组合带来的物质感受,第二类是对所叙事件和“你”的感受。我不断捕捉的是第一类,这是小说给我的乐趣,无论是在阅读他人作品时还是自己创作时。第二类就是前面说的芯子,根本不重要。
  


期待你把这个划分说得更明确些。我没怎么看明白。
“你”的感受 是什么意思?
作者: 8439    时间: 2007-8-4 13:09
宇光光:
是说影响你选择写作材料的感受,比方我随便说两个句子“天开始下雨。”或者是“我失手撞翻一个花瓶,哐铛的声音告诉我它已经落在地面,接着我看见花瓶被摔得粉碎。”。当写这些句子的时候很可能你的情绪低落。

吗积极:
你说的我当然知道。在Q上吩咐你做的事为什么还不做   :—#  保密   虚~~
作者: 宇文光    时间: 2007-8-4 13:09
以下是引用8439在2004-6-6 12:21:34的发言:
宇光光:
是说影响你选择写作材料的感受,比方我随便说两个句子“天开始下雨。”或者是“我失手撞翻一个花瓶,哐铛的声音告诉我它已经落在地面,接着我看见花瓶被摔得粉碎。”。当写这些句子的时候很可能你的情绪低落。


ok.
你的区分让我想起文论中的“去个人化”,及语言哲学中的“反心理主义”
(当然不一定一样,只是就倾向而言)。就倾向而言,我赞同你。
不过我觉得,在这个关键的地方要把事情说清楚,是相当困难的。

举个例子,你说“当写这些句子的时候很可能你的情绪低落”,
来区分“天开始下雨”带来的“物质感受”,和对“天开始下雨”
这件事的感受。但真的能分得那么清楚吗?

你也许是相当随意地提到了一个词:“很可能”。为什么能说“很可能”?
是不是因为,“天开始下雨”与“情绪低落”有某种内在的联系?

再次期待....
作者: 8439    时间: 2007-8-4 13:09
你说得太复杂了,我的意思就是在写作时可以避免的事。让它感染你,但带领写作的权利不属于你身处的客观环境。
就是这样简单。
作者: 石留    时间: 2007-8-4 13:09
以下是引用胞波涤纶在2004-5-17 21:43:03的发言:
就你所说的减法再补充一点,你的减法就是我这里的解构,受到过阅读的影响,维特根斯坦和雅克.德里达这两个鸟人,德里达认为,解构的目的就在于消解这样或者那样的中心,分解这样或者那样的结构,在《文字与差异》的第287页上面有这样一段话(我就一字一句地打出来吧,反正天天拉弹力器100下,不怕手酸)---------“在人文科学话语中人们总是把结构与中心联系在一起,结构的规则要求结构具有一个中心,它支撑着整个结构的组织者。那么什么是结构呢?,我们极容易表明结构概念甚至结构这个词语本身是与认识一样历史悠久,她们深深植根于日常语言的土壤中,在其深处认识通过某种隐喻的替换来组织它们,并使之成为自身的组成。”这里所说的结构实质就是德里达这只老牛所言说的“逻各斯中心主义”,是要被解构的。老坦的《哲学研究》中也有类似的话,扯远了,但我想,写小说也是这样。如果说得不好,你再批评!
但是你的减法更实在,再赞!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5-17 21:51:21编辑过]


这小子忒不厚道,既然如此,干吗不实在点儿?
作者: 宇文光    时间: 2007-8-4 13:09
39:

似乎是这样,你强调的是 作品的好坏不是写作时的痛快,而是文字的物理组合带来的感受。
那么我的看法是,同意前半句,后半句还欠斟酌。
作者: 门兴格拉德巴赫    时间: 2007-8-4 13:09
那个吵吵嚷嚷的家伙。请不要对维特根斯坦等人胡说八道,更不要借着一知半解的哲学对文学胡说八道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6-8 10:36:07编辑过]

作者: 门兴格拉德巴赫    时间: 2007-8-4 13:09
8439。我能体会到两种好的艺术,它们沉溺在不同的方向里。一种是关心主体,一种关心材料。就我读过的部分而言,残雪属于第一种,吕新属于第二种。画家fini属于第一种,克里姆特属于第二种。我还要写很多才能说明我的意思,明天要考试,就此打住。

宇文光。写作本身带来的快感,不仅仅是像在诗歌中那样,靠组合词语造成,也在于词语、句子、写作进程和世界间奇妙的关系。这关系太奇妙了,不是世上的任何体验可以取代的。
作者: 宇文光    时间: 2007-8-4 13:09
门兴:同意写作的快感不只一种。但快感是否能为写作辩护(justify),
如果能,是哪一种快感,为什么。这些都是问题。
作者: 凌丁    时间: 2007-8-4 13:1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大兵    时间: 2007-8-4 13:10
问题讨论到现在这个程度已经没必要继续下去了,写作很难有一个让人满意的初衷,你在提笔之前可能什么都没想过,只是有要把它写出来的欲望,我觉得这就可以了,不管你关注的是主体还是材料。定位一个小说,很可能是后来评论家们的事情。大家挨个[em48]




欢迎光临 黑蓝论坛 (http://www.heilan.com/forum/)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