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蓝论坛

标题: 看完了贡布雷 [打印本页]

作者: 马牛    时间: 2013-9-4 23:39
标题: 看完了贡布雷
《追寻逝去的时光》第一卷第一部,187页。美妙无比。
作者: 陶北    时间: 2013-9-5 07:31
周克希译的?他似乎不够专心致志,有生之年不一定能译完。我去年买入徐和谨的前三卷,一直未看。
加油啊!「追」谈的人多,真正通读过的人寥寥无几。
作者: 陶北    时间: 2013-9-5 07:38
魏虻貌似通读过。
作者: 马牛    时间: 2013-9-5 15:50
就是她推荐的,不知是否通读过
作者: 镇州大萝卜    时间: 2013-9-5 17:20
本帖最后由 镇州大萝卜 于 2013-9-16 17:37 编辑

她有通读过,在论坛说过。

我只看了一半。
作者: 镇州大萝卜    时间: 2013-9-5 17:21
我读的是李恒基、徐继曾等译的,译林的。没读过其他版本。
作者: 马牛    时间: 2013-9-5 17:53
意识流完全概括不了普鲁斯特,普鲁斯特太丰富了。我买的是周克希的1、2、5
作者: 魏虻    时间: 2013-9-5 18:49
,,我喜欢普鲁斯特都到几乎偏执的程度了,,囧……
作者: 马牛    时间: 2013-9-5 19:59
镇州大萝卜 发表于 2013-9-5 18:03
我只是说个人偏好,没有别的意思。那是普鲁斯特花了多少年?十五年?的巨著。我只是有个人偏好并且时间有限 ...

你多虑了,我是说那些评论家啊学者啊一说这书就是“意识流”三个字了事,气愤那些人,其实真正去读,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儿。还有,你说的尤里西斯我暂时不尝试了,最近尝试了《没有个性的人》和《追寻逝去的时间》,之前看不了的现在都没了障碍,不敢再尝试别的了
作者: 马牛    时间: 2013-9-5 20:08
魏虻 发表于 2013-9-5 18:49
,,我喜欢普鲁斯特都到几乎偏执的程度了,,囧……

这部书把好多“人的东西”都捋了一遍,不能像作者那样去感受一切的一切的话都感觉活得有点亏
作者: 镇州大萝卜    时间: 2013-9-5 20:13
有机会我重读。当初看的时候也是喜欢的,因为各种原因看得不算太投入。

暑假出去之前下载了金译的《尤利西斯》,因为跟萧译在语言上差别比较大,我不知道谁更接近原文,找了英文版出来试读——头两章遇到的阅读困难还不算太大,所以打算再看看。
作者: 水鬼    时间: 2013-9-5 20:25
中国人不知道哪天才有他的追忆
作者: 马牛    时间: 2013-9-5 20:32
镇州大萝卜 发表于 2013-9-5 20:13
有机会我重读。当初看的时候也是喜欢的,因为各种原因看得不算太投入。

暑假出去之前下载了金译的《尤利 ...

好早前看过乔伊斯的短篇,印象深刻,西方小说存在翻译问题,必须找个绝好的译本来读
作者: 镇州大萝卜    时间: 2013-9-5 20:47
是,所以羡慕学法文的。一度也想着去自学一学,没有恒心,就没坚持下去。
作者: 马牛    时间: 2013-9-6 22:14
在车里看了好半天手机上的电子版,估摸也就几页,回来一翻纸质书原来是十几页呐,电子阅读有这好处?!手机上的是89年的七卷本译本,倒也能看,不如周克希译的精细,可又是另一种感觉,野生、粗砺、直接,意思倒不差。
作者: 马牛    时间: 2013-9-8 12:33
我都准备为看电子版换个大屏手机了,我那实体键盘手机屏太小了。我反复比较了这个89年的15人译本和周克希的,前者其实译的很准确,没有漏掉一处原文的意思,译文也简洁,只是少了后者译本的文气,正是那个文气让后一译本显得罗索,不像是在看翻译的小说,所以我是两个译本参照着读的,看到可疑处就做比较,意思一下就明白了。昨晚看完第一卷,已经开始在少女的花荫下了。
作者: 陶北    时间: 2013-9-8 22:29
是有很多人认为多人译本质量不错。
作者: 路人ABC    时间: 2013-9-9 18:14
看完了第一卷,后面,障碍来了,搁下了。
作者: 马牛    时间: 2013-10-3 23:48
一个半月过去了,平均一天50页的速度,现在第三卷盖尔芒特家那边还差一百页看完。两周前买到去年译林出的全译精装本,第三卷潘丽珍这位译者译的不是一般的好。
作者: 马牛    时间: 2013-10-3 23:56
我还迫不及待地买了豆瓣阅读周克希译的第五卷,估计不用多久就看到了吧。最近看书冒出个新习惯,就是电子版和纸质版同时看。
作者: 魏虻    时间: 2013-10-4 13:38
真好啊,第一次阅读普鲁斯特离他是最近了,没有阅读记忆影响会有超多狂喜,好妒忌。《驳圣伯夫》这本书也好看极了,还有一本很小的口袋书,叫《阅读的时光》,里面有一些关于阅读和罗斯金的随笔,也翻译得完美极了!尽管译者不同,奇怪的是,普鲁斯特的声音总是能很容易就被辨认出来,又熟悉又亲切~~
作者: 马牛    时间: 2013-10-5 16:28
第三本差十页就看完了,征服大部头小说的感觉很好。其实不能说它是大部头,因为厚厚一本近六百页的书就要看完时,发现仅是写了一个沙龙的场景,而且时间好像停滞了,一切人和物都泡在时间这个大坛子里,一切都才刚刚开始。我最喜欢普鲁斯特的不由自主的回忆把一切人和物都还原到最初的、仿佛还没被命名的状态。还有就是他行文的不瘟不火的优雅,还有普鲁斯特画家式的观察方法,埃尔斯蒂尔的错觉观察法普鲁斯特自己就一直在用。更美妙的是普鲁斯特本人对事物的相似性的疯狂的着迷,化成了小说里随处可见的貌似比喻却又完全不是比喻的句子。比方说他写盖尔芒特夫人看戏时的包厢,竟用热浪海水海底生物海面之类的场景来描写,这应该属于相似场景叠用吧,总之是非常迷人。
作者: 马牛    时间: 2013-10-5 16:29
你说的那两本书也回头一并买来看。
作者: 马牛    时间: 2013-10-5 16:38
对了魏虻,我还下载了98年法国拍的两个半小时的电影,电影名字就叫追忆似水年华,里面的斯万夫人和盖尔芒特夫人一点也不符合我的想象,不过吉尔贝特和阿尔贝蒂娜很棒。更重要的是终于听到了小说里写了几十页的那一小段乐句,那个让普鲁斯特无比着迷的小乐句,确实迷人。
作者: 陈鱼    时间: 2013-10-5 17:18
马牛 发表于 2013-10-5 16:38
对了魏虻,我还下载了98年法国拍的两个半小时的电影,电影名字就叫追忆似水年华,里面的斯万夫人和盖尔芒特 ...

有原声专辑的名字吗 或者这单曲的?
作者: 马牛    时间: 2013-10-5 18:10
这我就不知道了,不过可以知道作曲家的名字
作者: 陶北    时间: 2013-10-5 18:21
求电子版下载地址。
作者: 陈鱼    时间: 2013-10-5 18:26
马牛 发表于 2013-10-5 18:10
这我就不知道了,不过可以知道作曲家的名字

谁?
作者: 陈鱼    时间: 2013-10-6 19:44
谢谢^_^
作者: 陈鱼    时间: 2013-10-6 20:23
呃……夏树 我突然想到 这个应该是原声的创作者(插曲、片头尾等) 而那个普鲁斯特听的 应该是之前时代的一个曲子吧?(或许Jorge Arriagada作了适合影视作品的修改未知) 我还是老实下电影看吧^_^
如果可能做个它的mp3格式试试~
作者: 陈鱼    时间: 2013-10-6 20:35
陶北 发表于 2013-10-5 18:21
求电子版下载地址。

http://www.8090kk.com/juqingpian/28120/
作者: 魏虻    时间: 2013-10-7 10:40
马牛 发表于 2013-10-5 16:38
对了魏虻,我还下载了98年法国拍的两个半小时的电影,电影名字就叫追忆似水年华,里面的斯万夫人和盖尔芒特 ...

去外地转了一圈今天刚回来。这个电影我也看过,斯万夫人扮演者年纪稍微显大了,和盖尔芒特公爵夫人相比,后者似乎更好看。您看得真的蛮快。我读第一遍的时候完全是一句句反复读,越读越慢,并没有去故意这样,而是觉得它太好看了,明白了意思,光是句子的韵律感、作者优雅又充满激情的状态都让人无比着迷,怎么看都看不够。。
作者: 陶北    时间: 2013-10-7 11:34
魏虻 发表于 2013-10-7 10:40
去外地转了一圈今天刚回来。这个电影我也看过,斯万夫人扮演者年纪稍微显大了,和盖尔芒特公爵夫人相比, ...

明年不打牌了,把这个读一遍。
作者: 马牛    时间: 2013-10-18 20:15
昨晚看完第四卷,今天开始第五卷了,又回到周克希的新译。依然是电子版和纸质版同步阅读,这次购买了豆瓣上的第五卷电子版,话说豆瓣的安卓阅读器和电子书不是一般的好,里面的注释直接点击在文中就可看到,该变楷体的内容也都变为楷体,比起之前在网上随便下载的全本电子书好不知多少倍
作者: 陶北    时间: 2013-10-19 11:08
马牛好毅力!这么一次重量级的阅读会不会改变马牛的写作呢?
作者: yimao    时间: 2013-10-19 13:04
试试看能不能回复
作者: 魏虻    时间: 2013-10-20 21:17
本帖最后由 魏虻 于 2013-10-20 21:33 编辑
镇州大萝卜 发表于 2013-9-5 20:13
我迷乔伊斯比迷普鲁斯特多,部分原因倒是因为普鲁斯特太优雅——我不是反对你的喜好,我只是解释我的喜好。我对优雅同时有着喜爱和反抗两种感受。其实真说阅读,读似水年华比读尤利西斯我还顺畅些。

恩,他们俩都好极了,德波顿的《拥抱逝水》里面意淫了一下子普鲁斯特和乔伊斯见面的对话,!

普:(裹着毛皮外套,悄没声息地戳戳面前的美国大龙虾)乔伊斯先生,您认识克莱蒙—多奈尔公爵吗?
乔:请叫我乔伊斯吧。公爵?我跟他很熟,一个出色的朋友,从这儿到里默利克,他是我遇到的最仁慈的人。
普:是吗?我很高兴我们所见相同(因发现二人有共同的朋友喜形于色),......虽说我还没去过里默利克。
斯契夫夫人:(欠身向普鲁斯特,以沙龙女主人特有的善解人意发问)马塞尔,你知道詹姆斯的大著吗?
普:《尤利西斯》?当然。谁能不读这部当代巨著?(乔伊斯闻言面露羞色,然难掩欣喜之情。)
夫人:你还能记起书中的片断吗?
普:夫人,整本书我都记得。比如主人公走进图书馆的那一段。请原谅我的法国口音,不过我还是忍不住(开始背诵):“......”


作者: 魏虻    时间: 2013-10-20 21:33
本帖最后由 魏虻 于 2013-10-20 21:34 编辑
镇州大萝卜 发表于 2013-9-5 20:13
有机会我重读。当初看的时候也是喜欢的,因为各种原因看得不算太投入。

暑假出去之前下载了金译的《尤利 ...


而真实情况是这样纸的,哈哈:
乔伊斯回忆:“我们的谈话总是以否定式作结。普鲁斯特问我是否认识某公爵,我说‘不’。女主人问普鲁斯特是否读过《尤利西斯》,普鲁斯特答曰:‘没读过。’等等,等等。”

作者: 马牛    时间: 2013-10-20 23:44
乔伊斯在二十年代初曾与比他长十一岁的普鲁斯特有过一面之缘。传记家们关于西欧这两大小说家那次的会晤情景记述不一。有的说他们相互谈了各自喜欢吃的甜食,有的说他们诉说了各自的病情。艾尔曼在《詹姆斯·乔伊斯》中,则说女主人为双方作了介绍后,普鲁浙特问乔伊斯可认识某某公爵,乔伊斯的回答是“不认识”。当女主人问普鲁斯特可曾读过乔伊斯的作品时,回答也是否定的。双方之冷淡可见一斑。比较有意思的还是与乔伊期同时侨居苏黎世的英国画家弗兰克·勃真所转述的乔伊斯的这样一段话:“他[普鲁斯特]感兴趣是伯爵夫人而我的兴趣则在伯爵夫人的女侍方面。”
作者: 马牛    时间: 2013-10-20 23:55
怎么这么巧呢,我刚试读了萧译版的尤利西斯前三章,第三章一开始那种之前预感到的意识流开始登场了,不得不说这个不大妙。不过今天帮朋友买它的时候我顺手买了芬尼根的守灵夜,乔伊斯芬尼根这书一直给我一种很说不来的亲和力,虽说阅读它我暂时还不是很乐观。
上面那段见面的文字是萧译本的作者序里的,来。论坛前刚看到,就直接黏贴过来了。
作者: 马牛    时间: 2013-10-21 11:52
萝卜萝卜,我昨晚看前两章还行,就是第三章一下子全部都彻头彻尾的意识流了,和我上学时对这本书中的意识流的印象一模一样,我想请教你阅读第三章这种纯意识流文字的秘诀。不然我都要把乔伊斯当成小说玩家了。
似水年华和没有个性的人,这两本两千年左右我是根本看不懂的,现在都是无比较喜欢,唯有这个乔伊斯的长篇,没有一点变化。原因何在捏?
作者: 镇州大萝卜    时间: 2013-10-21 12:12
在暂时难以理解的情况下,跟随作者的讲诉。乔伊斯在他的意识流里掺杂着他的人生观和艺术观,甚至他的政治立场。我第一次读的时候也很不解,后来读完都柏林人和画像,才对他有情绪上的理解。至于他的某些观点,因为我对当时爱尔兰的政治、生活各方面缺乏了解,也很难说我理解了乔伊斯多少。
作者: 马牛    时间: 2013-10-21 13:53
鍏充簬绾冲崥绉戝か鎴戞湁涓
作者: 马牛    时间: 2013-10-21 13:57
关于。纳博科夫我有过一段比较疯狂的阅读经历,乔伊斯的都柏林人也在很早前看过,写得好极了,可就是长篇意识流让人很难把他和都柏林人的作者联系起来。奇怪奇怪。我再翻翻都柏林人看看。
作者: 镇州大萝卜    时间: 2013-10-21 14:09
本帖最后由 镇州大萝卜 于 2013-10-21 14:10 编辑
马牛 发表于 2013-10-21 13:57
关于。纳博科夫我有过一段比较疯狂的阅读经历,乔伊斯的都柏林人也在很早前看过,写得好极了,可就是长篇意 ...

我自以为能理解乔伊斯的原因不是都柏林人,而是他从写实到抒情的转变。

过早地认识了灰暗现实之后,能用来突破的手段并不多。如契诃夫那样厚重是其中之一。如卡尔维诺般身手敏捷一跃而过是另一途径。如纳博科夫那样归于形式也是其一。而乔伊斯重归抒情。

在阅读都柏林人之前,尤利西斯的意识流让我以为是天才之作——类似兰波式的天才,不知从何而来的意象,而我认为解读那一类天才几不可能,并且他们是诗歌内核而非小说内核。我几乎放弃去理解其内部的东西。那个转变过程是重要的。近乎某种拯救——我总是怀疑自己用词的精确性,所以总使用一些莫棱的限定语。

另外有一些,小说写得相当好但是完不成突破的作者,就难以被称之为大师。在接近虚无、为意义感到困惑时,找到赖以存在的东西。此时方可称之为内核。
作者: 马牛    时间: 2013-10-21 14:32
“为意义感到困惑时,找到赖以存在的东西。”写实到抒情的转变,这个是重点。我觉得你说的很明白了。乔伊斯一下转变的让人认不出来了。
作者: 马牛    时间: 2013-10-21 16:39
萝卜萝卜,没想到乔伊斯和你是这样一种联系,太好太好了,甚至都让人羡慕。一位作者一本书就是这样隐秘地进入读者的生命的啊。好啦,我已经开始考虑读完普鲁斯特和乔伊斯后或许会读的、对我来说仍然是新作者的小说了。
作者: 陶北    时间: 2013-11-4 21:24
刚刚看到萝卜关于乔伊斯的读后,感同身受。现在又收了不同译者的乔氏作品,随时准备重读。
受马牛影响,我决定先把《追忆》通读一下。因为在豆瓣常常看到粉丝们为他俩谁是现代文学第一而争论。
作者: 马牛    时间: 2013-11-4 23:18
上周《尤利西斯》读完了上册。昨天《包法利夫人》读了200页。今天《白痴》读了60页。
作者: 马牛    时间: 2013-11-4 23:21
印象中的《尤利西斯》都读得了的话,估计就没什么书读不了的了。
作者: 陶北    时间: 2013-11-5 07:24
马牛 发表于 2013-11-4 23:18
上周《尤利西斯》读完了上册。昨天《包法利夫人》读了200页。今天《白痴》读了60页。

那么你这是除了读书几乎不干别的了。
作者: 马牛    时间: 2013-11-5 08:04
全天读。纸质书配合电子书。
作者: 马牛    时间: 2013-11-13 20:47
刚刚看完了第6卷。最后一卷《重现的时光》都舍不得翻开了。去年被明代奇书《金瓶梅》吓到了,今年不想遭遇了普鲁斯特,多亏了魏虻的推荐。
作者: 魏虻    时间: 2013-11-13 21:42
马牛 发表于 2013-11-13 20:47
刚刚看完了第6卷。最后一卷《重现的时光》都舍不得翻开了。去年被明代奇书《金瓶梅》吓到了,今年不想遭遇了 ...

恩。
作者: 马牛    时间: 2013-11-14 08:54
徐和瑾的译文在七卷中算最不流畅的了
作者: 马牛    时间: 2013-11-14 09:04
我非常喜欢88年的合译本,每位译者都发挥了最高水准,印象最深的是潘丽珍。昨晚开始看最后一本,这本前170页是徐和瑾译的,他新译的第三卷前阵子也买了印象是根本没法读,句子艰涩极不通顺,不料昨晚看他的第七卷译文还不错,应该第三卷也不差。这正好和小说中认识事物的真相的努力相似。这样的话,我还可以将徐和瑾新译的前两卷也买来重读一遍。
作者: 马牛    时间: 2013-11-14 09:12
周克希的译文我是一段也不想看了,害怕反复地、频繁地、令人抓狂地冒出“绿莹莹”“蓝盈盈”“心心念念”这类的词。
作者: 马牛    时间: 2013-11-19 08:28
昨晚看到第七卷200页前后的时候失眠了。主人公马塞尔一下子就变成了一个老人,小说关于衰老的段落仿佛把读者抛离了地面,完全失重,完全失重。
作者: 马牛    时间: 2013-11-20 18:13
来自普鲁斯特阅读前方的消息,读到最后的30多页了,蹑手蹑脚地
作者: 马牛    时间: 2013-11-20 19:36
本帖最后由 马牛 于 2013-11-20 19:36 编辑

从九月1号开始读到今天,算下来已经两个月又20天了,每天白天晚上都泡在这部小说里,基本上算是全天候地专职阅读了,从未有过的阅读经历。
作者: 马牛    时间: 2013-11-20 22:14
看完了似水年华。(终于结束了这个贴子)
作者: 魏虻    时间: 2013-11-21 20:09
马牛 发表于 2013-11-20 22:14
看完了似水年华。(终于结束了这个贴子)

酷炫~~~~!
作者: 陶北    时间: 2013-11-21 20:13
买瓶酒好好贺贺!
我还没看完《贡布雷》呢。让《卡拉马佐夫》给拖住了。
作者: 马牛    时间: 2013-11-21 21:12
为了看美妙的普鲁斯特,我第一卷看到一半就特意换了5寸的大屏幕手机。想不到在我这儿三年前(?)一代ipad都没革成的纸质书的命结果被大屏幕手机给革了。电子阅读功不可没。
昨晚我提前十点半就睡觉了,平时都要到十二点。早上还看了半天普鲁斯特传。不过已经是另外一种阅读了。我很想停下来,可又想起了以前看不了的尤瑟纳尔的“历史小说”,总之啊,被——想看到以前没能力看到的真相——的推动力推动着停不下来啦。
作者: 陶北    时间: 2013-11-21 21:31
手机阅读的确感觉不错。
纸质书现在越出越大,真是昏招。携带多不方便啊。
消亡是早晚的事。将来都是收藏家的标的了。
作者: 马牛    时间: 2013-11-21 21:43
等过两天外出画画的yimao回来我就组织喝酒活动,虽说我只有三两的量。
作者: yimao    时间: 2013-11-21 22:20
该喝一次了
作者: 花样    时间: 2013-11-23 20:29
喝好
作者: 马牛    时间: 2013-11-23 21:50
卡米·圣-桑(Camille Saint-saёns)的奏鸣曲,即《凡德伊奏鸣曲》的原型。我不确定的是,电影里的曲子是不是就是这个曲子。
作者: 陶北    时间: 2013-12-30 19:29
徐和谨译的第四卷马上要出版了。
作者: 马牛    时间: 2013-12-31 09:21
马牛 发表于 2013-11-21 21:12
为了看美妙的普鲁斯特,我第一卷看到一半就特意换了5寸的大屏幕手机。想不到在我这儿三年前(?)一代ipad都 ...

这几个月我眼睛一直干涩难受,起初以为是开车太集中视线的缘故,后来发现是看手机电子书所致,想不到会这么快有反应。现在已经很小心手机阅读了。
作者: 马牛    时间: 2013-12-31 09:24
昨晚看完了唐吉诃德上卷,最近巨人传前两卷也看完了,抽空还翻了翻安娜卡列妮娜,最是细读不过的是米兰昆德拉的几本谈论小说的书,解我烦忧。
作者: 陶北    时间: 2013-12-31 10:25
马牛 发表于 2013-12-31 09:24
昨晚看完了唐吉诃德上卷,最近巨人传前两卷也看完了,抽空还翻了翻安娜卡列妮娜,最是细读不过的是米兰昆德 ...

看书真好!我用手机看完了《卡拉玛卓夫兄弟》。
作者: 马牛    时间: 2013-12-31 10:30
陶北 发表于 2013-12-31 10:25
看书真好!我用手机看完了《卡拉玛卓夫兄弟》。

手机看书眼睛确实受伤害,更大的屏幕更大的字会不会好一点
作者: 马牛    时间: 2013-12-31 10:31
新发现的好书我推荐夏姆瓦佐的梦魔的后代。
作者: 落荒猫    时间: 2014-1-5 00:03
下载了txt,寒假好好投入这本小说里。
作者: 落荒猫    时间: 2014-1-5 00:04
下载了txt,寒假好好投入这本小说里。
作者: 陶北    时间: 2014-1-16 22:28
看完了贡布雷,刚刚。
作者: mn0mn0mn0    时间: 2016-4-27 15:30
加油




欢迎光临 黑蓝论坛 (http://www.heilan.com/forum/)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