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蓝论坛

标题: 13年09月15日 用一个小时 [打印本页]

作者: 生铁    时间: 2013-9-15 02:01
标题: 13年09月15日 用一个小时
本帖最后由 生铁 于 2013-9-15 02:01 编辑

塞林格好像说过类似的话,大意是:我每次要写作前都要花一个小时来去掉自己的虚伪。

我并不以为然。

当然,这不意味着我下笔如有神,并不意味着我没有写作形势的严峻。

但每次我要花的那一个小时,是为了用来唤醒我对过往的记忆。

我这两年最大的收获就是,我发现自己有取之不竭的题材和素材。我学会了认清自己生活中的许多东西的真正价值。
假我以机会,我也很可以像顾耀锋那样10天一篇地写出一批。

我的问题是对生活本身丧失了兴趣。我听不得别人谈起自己的工作,尤其是听不得别人对自己的工作有一种炫耀的表达。我对外出旅行也丧失了兴趣。任何采风、任何接触、任何联络……总之,这个世界最热闹的一切,我一律都感到无动于衷,我就不提厌恶二字了。

前两天我算了一下,不算小说,这些年来,单单是我为工作而写的专题报道、新闻、采访、就有130多万字。这种写不是坐在电脑前拍拍脑袋就可以写就的。它背后需要大量的采访、走访、收集资料、分析、比较……所以我猜我目前写作的艰难,和对生活的乐趣的刀枪不入,恐怕根源未必在当下的一时一事,未必在日常生活本身,而在于过去。媒体工作的劳碌,在给予我更扎实的文笔的同时,是否也严重地影响了我的身心和对这个世界的认识?我不知道。

我不知道这两者是不是有联系,我也不知道我性格的内陷是不是与过去的工作有关。我也不知道我性格的内陷是否与过去的一段深刻的情感经历有关。它是否使我觉得看完了世间的一切、而最后只剩下对这个世界的视而不见?
我都不知道。我也没有兴趣去探究这些。

我也不是来抱怨这些。周期性的抱怨,该是多么无聊。我只是想更新一篇专版的随笔。但我不知道为什么谈到了这些。
值得高兴的是,我为一个新小说已经写废了15个开头了——这是好事,说明你冲动不衰减。
小说的开头不是开头那么简单的概念。它意味着你是用什么姿势呆在斜坡上开始往下滑的。你的姿势意味着你往下滑的速度、你是不是滑得舒服,以及最后你会不会因为姿势(开头)的问题摔伤骨头。

但不管怎么说,我为我不能高产,却经常谈写作的感受,而感到恶心。

所以就写到这里。


我想起《侦察员》那个小中篇,写到最后结尾时那一晚的甜蜜与幸福了。我吃完饭自动地到隔壁租的小屋里去。连我妻子都发现我的状态不同。我显得很自律。也不叫自律。总之是一种平时所没有的气场——看起来平静而勤勉。

长跑有时有长跑的幸福。

作者: X    时间: 2013-9-15 12:35
与你同在……
作者: 镇州大萝卜    时间: 2013-9-15 15:46
写得真好。
作者: 井井回    时间: 2013-9-15 18:10
加油。。

塞林格的方式我这样解读,他的写作状态,包括体力良好、思维良好,还要包括心灵自我感觉良好(纯净)。。

作者: 也也夕    时间: 2013-9-15 19:19
但不管怎么说,我为我不能高产,却经常谈写作的感受,而感到恶心。

对自己也有这种感觉,以前是朦朦胧胧,这下清晰了
作者: X    时间: 2013-9-15 22:01
也也夕 发表于 2013-9-15 19:19
但不管怎么说,我为我不能高产,却经常谈写作的感受,而感到恶心。

对自己也有这种感觉,以前是朦朦胧胧 ...

我跟你们相反,我低产也常写写作感受,一点都不觉得恶心。虽然过后的一天两天内心情会很糟糕,有点懊恼,不管是嫌自己自言自语还是嫌某些观点偏执顽固都会导致不高兴。但两三天后就没事了。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是自我梳理,并且我写下的感受,可以说常常是被我催生出来的,它在被写下之前只是浑沌的认识,坐下来慢慢写慢慢想,直到感觉写清晰了,常常写得很绕,因为在不断想说清楚问题。
一度我认为这种东西是对自我的伤害,自我泄露元气。但当我看到半年前、一年前、两年前因冲动写出来的那些写作感受,我就知道它们对我来说是具备预言性质的。写下的,或许并非自己已认清的东西,但过后它们都增强你的信心,让你看到进步,更重要的是,当你已经忘记自己说过某个观点而看到早在一段时间以前自己已经讲过类似的观点的时候,你会觉得它是多么稳固、对你来说是多么正确,即使你已经忘记它了,它还是一直跟着你,从早期的模糊意识到后来的强烈感悟,让你看到自己的轨迹是多么清晰。渐渐地,会知道什么对自己最重要,哪些别人无比重要的观点可能对你没什么作用而某些顽固的认识对你来说是多么正确。因此我也常常在写这类随笔的时候有点口出狂言或讲那些偏执的认识,这些都不怕,我觉得作为大脑的艺术思想的强度要大,落实到作为文本的作品中才不会单薄脆弱。
作者: 顾耀峰    时间: 2013-9-15 22:15
前两天我算了一下,不算小说,这些年来,单单是我为工作而写的专题报道、新闻、采访、就有130多万字。这种写不是坐在电脑前拍拍脑袋就可以写就的。它背后需要大量的采访、走访、收集资料、分析、比较……所以我猜我目前写作的艰难,和对生活的乐趣的刀枪不入,恐怕根源未必在当下的一时一事,未必在日常生活本身,而在于过去。媒体工作的劳碌,在给予我更扎实的文笔的同时,是否也严重地影响了我的身心和对这个世界的认识?我不知道。
——这真是感同身受。我在将要离开记者队伍的时候也算了一下“发表”的字数:近百万。所以你上面所述的对生活的缺乏兴趣,跟这百万字是有很大关系的。我个人也一度如此,甚至都不能说现在已经走出这阴霾。

但是以往的经验、经历、故事,确是能构成一个个样本,成为一个个小说,假如再有条件(经济、精力)给我10天写一篇的话,依照这种方式,也许可以写2到3年。在这个意义上,我坚决认同“人的经历是最宝贵的财富”这句熟话。
作者: 西维    时间: 2013-9-15 23:04
本帖最后由 西维 于 2013-9-15 23:05 编辑

我还在骑车摔跤阶段。所以说不了什么。但谁也比想用我的笔去写那些个七七八八的东西,我抗拒。我希望十年之后我还能说这样的豪言壮语。人在江湖,杀敌自保。
SORRY,我歪你楼了~

作者: 猪皮    时间: 2013-9-15 23:42
我自己倒是没什么经历。唉,羡慕啊。
作者: Juneau    时间: 2013-9-16 00:02
那些看上去似乎是更贴切的想说或能说的话,其实都已被说尽了。

无论我如何貌似“深刻”地理解了这些话,它都不能予以我任何慰藉,或是形式上的任何借口。

那些与我类似的东西,其实也正是我想远离并剔除的东西,无论这有多么艰难,或是多么的难以做到……而这正是最要命的地方……


作者: 镇州大萝卜    时间: 2013-9-16 21:06
不能给你任何慰藉,这是好事。我们都不希望自己被他人所影响,尤其在写作这事上。


这句话让我感到安慰。
作者: 也也夕    时间: 2013-9-16 21:59
X 发表于 2013-9-15 22:01
我跟你们相反,我低产也常写写作感受,一点都不觉得恶心。虽然过后的一天两天内心情会很糟糕,有点懊恼, ...

能有你这种感受,我觉得挺幸运,鼓舞人,我以后也要这么想想试试看。
之前我自己从否面看这个多一些,一是觉得,那些感受应该都能成为写作的材料,当成总结写出来有点浪费,而形成作品又需要巨大的耐心,有时候忍不住先写出来,很没骨气。现在想想,终归是虚弱;二就是你说的偏执。很多强烈的想法,感觉上来不及思辨就需要表达,而事实上可能也经不起思辨,一思辨,它就变成了另外的东西,甚至是截然相反的说法。所以为了增强这个想法的力量,在表达上,往往就有点想把它的逻辑推向一个极致,“语不惊人死不休”,这是一种刻意的偏执,终究也不过是虚弱。总的感觉是,作为写作的,作品没多少,又总是谈创作经验,感觉上像掩盖创作能力低下的话痨。。
作者: 镇州大萝卜    时间: 2013-9-16 22:27
本帖最后由 镇州大萝卜 于 2013-9-16 22:28 编辑

我要花时间唤起对事物的情感,在对它们的无限深情里冷漠叙述。——承认这点对我来说很艰难。
作者: 柏仙妮    时间: 2013-9-21 15:55
值得高兴的是,我为一个新小说已经写废了15个开头了——这是好事,说明你冲动不衰减。


有一个以前一起写中篇的网友,之前好像与她写得东西都各有长处,她比较擅长白描,我比较擅长情节,有时我拍她的砖,有时她拍我的砖,但各自都不服输。

最近她写中篇写坑了两个,许多人都在评,有人怀疑她学极简主义学坏了,又有人说她开始构架时没打好底。其实都不是。

我们原来就是那样写作的,就是每天写一集,大约一二千字,每集一写好,就要放上去让别人看,然后根据别人的意见(多半夸得多,贬的少),再鼓足了劲往下写。我也是这样的。


现在有一个好处,就是能憋着,能憋到写完为止。虽然写完了有时也才几千字。我知道她的劲泄了是因为这个,我现在比她能憋。


作者: 孔方    时间: 2013-9-25 13:38
都是跟文字战斗的架势。




欢迎光临 黑蓝论坛 (http://www.heilan.com/forum/)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