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蓝论坛

标题: 螺旋——(美)大卫·伊格曼 [打印本页]

作者: 波二皮    时间: 2013-9-22 21:01
标题: 螺旋——(美)大卫·伊格曼
本帖最后由 波二皮 于 2013-9-22 21:07 编辑

                                                                                  螺旋
                                                    作者/ 大卫·伊格曼 | 译者/赵海波

  死后,你将发现,人类的创​造者其实是一种个头小、脑子笨的生物。他们看上去和人类有些相似,但是要更小、更粗野,而且脑袋异常迟钝。对他们来说,想跟上你说话的速度都是件难事。不过如果你说得慢一点,或者配上图画,倒能帮助他们明白你的意思。有时他们目光呆滞,却不停点着头装作明白的样子,其实他们根本不知道你在讲些什么。
  提醒一句:当你在死后第一次醒来时,你会发现自己身边都是这种生物。他们会推推搡搡地围着你,一边乱叫一边伸着脖子看你,还会反复的问你同样的问题:“你知道答案吗?你知道答案吗?”
  不用怕,这些生物既善良又无害。
  大概你会问他们到底在说些什么,他们则会皱着眉,念叨着琢磨你的话,仿佛你说的是什么深奥难懂的谚语一样。然后他们又会害羞地问你:“你知道答案吗?”
  也许你会问自己:“我到底是在哪?”
  这里的一个书记员会忠实的记录你所说的每句话,以供以后建档。这里的妈妈和女儿们坐在桌前,充满希望的看着你。
  不过要想知道你到底在哪,还是要先了解一些背景。
  从这个社会的发展的某一时期开始,这些生物们开始思考自己之所以在这里生存的原因和意义。而事实证明,这是一个非常难回答的问题。难到他们不愿直接思考它,而是决定制造一种超级处理机来代替他们寻找答案。接着,他们动用了十代人的力量设计超级处理机。我们,就是他们的机器。
  他们中的老一辈曾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主意。然而他们却忽视了一个问题:一个比自己还聪明的机器肯定要比自己的思维复杂,那自己就无法理解机器了。复杂,那自己就无法理解机器了。
  当你的使用寿命结束,你的软件将被重新上传到他们的实验室,以供他们研究。这就是你再次醒来的地方。只要你一出声,他们就会围住你,只为了问一句:“你知道答案吗?”。
  他们不知道,当我们被放养到地面时,我们并没有浪费时间:我们创造出来了社会、公路、文学、武器、望远镜、部队,还有各种各样供我们自己使用的机器。他们费了好大劲才勉强检测到这些,更不用说理解其中的运作原理了,这些生物思维的复杂性远不如我们。如果你试着向他们解释这一切,他们又跟不上你的语速和思维,于是,他们只好开始傻乎乎地点头。这其实让他们很伤心,那些最有见地的,有时甚至会躲在角落里,为这个失败了的计划而哭泣。他们以为我们早就得出了答案,但是太过先进,以至于无法跟他们交流。
  他们不知道我们并没有他们想要的答案,也不知道,我们的首要目的其实是找到自己生存的理由和意义。他们更不知道,我们制造越来越先进的机器,其实也是为了解开自己存在的谜底。向这些生物解释是徒劳的,不仅因为他们根本听不懂,也因为我们对自己建造的机器同样知之甚少。

                                                                    ——《生命的清单:关于来世的40种景象》 第十章


作者: 波二皮    时间: 2013-9-22 21:05
这算短篇小说么?
但,很有意思,带给我一种思考的乐趣。
作者: 卫康    时间: 2013-9-22 21:08
本帖最后由 卫康 于 2013-9-22 21:16 编辑

很有趣,但是我一直有一种偏见,这种小说和文学距离还是远了,因为他的想法盖住了其它的东西。也就是,想法之外,表达毫不重要了。

之前有借来一本科幻小说集,算是科幻小说里人文素养很高的作家了,比如马丁之类的,看完还是感觉,和普遍意义的纯文学无法相比。我觉得这个问题,生铁应该最有发言权。

作者: 波二皮    时间: 2013-9-22 21:11
本帖最后由 波二皮 于 2013-9-22 21:12 编辑
卫康 发表于 2013-9-22 21:08
很有趣,但是我一直有一种偏见,这种小说和文学距离还是远了,因为他的想法盖住了其它的东西。也就是,想法 ...
死后,你将发现,人类的创​造者其实是一种个头小、脑子笨的生物。

这一句,可是篇好小说的开头呀。
作者: 生铁    时间: 2013-9-22 23:10
发言权谈不上。

我先表个态,自己不是很喜欢这种特别短的小说,因为我总觉得它的作者在回避更艰难的跋涉。


但,大有大的难处,小也不是没有小的难处。小的话你没法施展语法和语言结构的力量。这首先是自我的削弱。同时,对故事的冲突爆发的力度的要求又翻了倍。

当然,具体到这一篇呢。可能还是这类篇幅中的上乘之作——虽然结尾流于并没有特别的爆发或幽深。并且,这类短的一定是以一批的形式出现的。单评一篇也难说出啥来。




欢迎光临 黑蓝论坛 (http://www.heilan.com/forum/)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