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蓝论坛

标题: 北京的朋友来看一下,求助 [打印本页]

作者: 卫康    时间: 2014-1-10 11:52
标题: 北京的朋友来看一下,求助
本帖最后由 卫康 于 2014-1-10 11:54 编辑

我可能有一个去北京工作的机会。
我参加了2014年的国家公务员考试,报考了中央某部委,现已进面试,成绩还行,比面试线高七分(其实在面试中根本不重要)。但进面试者多入牛毛,我为何厚颜无耻在现在发帖?绝不是因为有把握,而是中央部委面试需要单位出具同意报考证明,而我已多方打听我们单位是概不出具的,所以有很大的概率,我要在面试之前,就脱离现在的单位,这是一个代价。
我知道黑蓝上有很多在北京工作的各行业精英,我是山里的泥腿子,从未去过北京,所以想让大家帮我分析一下,中央部委的公务员,照你们的了解,一个并无财力的外乡人做这个工作,能在北京生存下来吗,现在的情况,值得我去拼搏吗。
妻子是地方的公务员,她较为支持我到北京去,因为她是北方人,一直不大习惯在南方的生活。但我也知道,很大部分是因为她不想拂了我的意。但是如果过去,我们就要重头再来。
为什么在黑蓝上发这个帖?实在是因为我生活的重心还是写作。我的目的很简单:在北京生活、写作,并且活下去。这是我唯一能想到在北京生活的方法。我是个无一技之能的文科生,无法胜任其他行业。我觉得在我现在生活的四线城市,我的眼界被严重地限制,我的灵魂被不断地磨损,我需要在还算年轻的时候,开阔自己的视野。
2014年,我已经25周岁,不再年轻了。
谢谢大家。




ps.我现在在福建。我有想过福建的福州和厦门,但是专业受限不好报考,而且我觉得这两个地方,也还是小了。

作者: 沈慢    时间: 2014-1-10 12:03
我妈逼我考公务员,为了过年期间敷衍她我买了书。真的要考的话,是那种要走绝路的心情。
你在学校里都觉得折磨,公务员的工作环境你真的会喜欢吗,不折磨吗,想好啊。25岁,什么叫不再年轻啊,这是还没长开的年纪!
作者: 西维    时间: 2014-1-10 12:09
代价很大。如果你是个没有野心又期望过安稳生活的人,那就慎行。
但如果不是。那就随着自己的心去。细枝末节不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作者: 陶北    时间: 2014-1-10 13:03
听老婆的话不会错。
作者: 啊呜    时间: 2014-1-10 13:18
还没长开的年纪……嗯,还没长开。同意跑跑的观点。
作者: 卫康    时间: 2014-1-10 13:22
啊呜 发表于 2014-1-10 13:18
还没长开的年纪……嗯,还没长开。同意跑跑的观点。

开不开都是这样了,大家都是大城市的人,帮我分析一下啊
作者: 江冬    时间: 2014-1-10 13:39
人生能有几回搏啊,不搏怕你会后悔,我想到了沈从文,他决定离开湘西的时候是什么个样子啊,他说大不了饿死在某个地方,不管怎样你肯定不会饿死。
作者: 沈慢    时间: 2014-1-10 13:45
我一直不觉得文科生是无一技之能的,任何行业都有适合文科生的职位。一个合格的文科生应该能胜任任何行业的相配职位。
作者: 余余    时间: 2014-1-10 13:48
本帖最后由 余余 于 2014-1-10 15:34 编辑

如果单是说收入的话,北京的公务员收入绝不会超过宁波的。多年前吧,一个北京的亲戚来宁波,他是在大机关给领导开车的,然后说起了待遇,听到我们宁波公务员的待遇,他很惊讶。

另外不知道你们对生活的期待是什么,要在北京置房吗?高房价得考虑在内。也有写作的朋友年轻时辞去稳定的铁饭碗,去北京闯的,有的去了北京留在在那儿了,好像是说去了后就再也没法想象回来的生活了。在北京的生活肯定比在地方上辛苦多。但在北京的话,出版、跟书商打交道的机会会多吧。

如果单纯地只是写,在哪儿都一样。
作者: 5月8月    时间: 2014-1-10 13:57
本帖最后由 5月8月 于 2014-1-10 17:30 编辑

祝好运
作者: X    时间: 2014-1-10 14:16
为了写作恰恰不是固定在一个地方生活,得走万里路……其实做教师似乎挺好的,有个寒暑假,可以在假期到不同的地方短租生活个把月。为了写作也不是把生活安排好或者到大城市就获得闲心与视野,有视野的在草庐中也熟知天下……但换个环境确实能刺激人的感受使自己更鲜活。只是觉得,本地的有多少人也在惦记着你这个职位,何况全国各地,即使公平竞争胜算仍非常渺茫。如果你不喜欢工作,做哪一份工作都是损耗,如果你为了写作,写作的代价远远不止这些就像飞蛾扑火求得重生。不开玩笑,我觉得你的出发点并没有弄清楚。但有一点绝对支持:远离故乡。
作者: 卫康    时间: 2014-1-10 15:01
江冬 发表于 2014-1-10 13:39
人生能有几回搏啊,不搏怕你会后悔,我想到了沈从文,他决定离开湘西的时候是什么个样子啊,他说大不了饿死 ...

江冬好。不怕你笑话,我在考虑的时候,也是有闪现过沈从文的身影,不敢与之相比,只是觉得也许生活需要前进和改变。
作者: 卫康    时间: 2014-1-10 15:03
本帖最后由 卫康 于 2014-1-10 17:11 编辑
沈慢 发表于 2014-1-10 13:45
我一直不觉得文科生是无一技之能的,任何行业都有适合文科生的职位。一个合格的文科生应该能胜任任何行业的 ...

慢兄啊,如果我现在还在上海,我也会这么觉得,如果我在上海有一套房,我更是觉得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但是我没有。有时看起来唾手可得的东西在别人眼里是天方夜谭,我深知其中滋味。你可能没有在我这样的四线城市生活过,无法深刻体会偏狭和闭塞是多么严重以及“身份”取得的重要性。
作者: 沈慢    时间: 2014-1-10 15:12
在上海北京这种地方,买一套房等于走向慢性自杀之路,买房的不见得比没房的幸福多少。但我一直觉得租房子是一样过的,从来不觉得租的房子没有归属感什么什么。
我的意思是,要进入大城市,不一定非得考公务员。整天泡在公务员环境里,到时对你写作的负面影响不见得比现在小。但是,找一种对写作影响小的生活,不如先学会抵制各种生活对写作的影响,从根本上解脱出来。不能解脱全部,至少有个几分之几。

作者: 卫康    时间: 2014-1-10 15:13
余余 发表于 2014-1-10 13:48
如果单是说收入的话,北京的公务员收入绝不会超过宁波的。多年前吧,一个北京的亲戚来宁波,他是在大机关给 ...

余余好。这个问题我有些研究。中央的公务员收入肯定是低于发达地区的公务员,因为中央公务员依靠中央财政,地方公务员依靠地方财政,中央财政取的是全国财政的平均水平。江浙沪自然比不了,也赶不上我省的厦门。而且现在习总收缩经费,受影响最大的是中央,地方尚可以另想办法,中央则无可遁逃。从收入上来说,中央低于发达地方。
但中央部委是唯一明确有分配福利房或福利房政策的公务员群体了,此事可确定。当然不可能免费,只是以优惠价购入,又各部委不同,但政策尚在。如果房子问题可解决,中央尚可一博,否则我根本不予考虑。
当然,中央最吸引我的地方是可以广泛接触各行业精英和顶层人物,我觉得自下而上看难,自上而下就容易一些,所以这个机会难得。如果为了赚钱,夜市摆摊卖夜宵很赚钱,但我不会去做。
作者: 沈慢    时间: 2014-1-10 15:14
再换个角度说,进入北京,不如先进入一个二线城市。
作者: 余余    时间: 2014-1-10 15:28
本帖最后由 余余 于 2014-1-10 15:58 编辑
卫康 发表于 2014-1-10 15:13
余余好。这个问题我有些研究。中央的公务员收入肯定是低于发达地区的公务员,因为中央公务员依靠中央财政 ...


我不知道你这个工作的性质,轻松度如何。为了写作的话, 还是找个闲职比较好。有个写作的朋友,也是公务员,在机关单位给领导写各类总结、报告,很是痛苦。另外你的工作更便于你接触的是北京的各类公务员、官员。艺术圈、出版商是你工作外自己腾时间找,也是有一个个圈子的,需要人带去进。 另外,你说有一套房对你来说很重要,那在去之前也要打听清楚,能优惠购房的话,优惠额度是多少,按北京现在这个房价算优惠多少,是否会给你经济负上重压。

其实我觉得你自己心里已有一个倾向的法码了。无论如何,还是祝你好运。

作者: 余余    时间: 2014-1-10 15:36
本帖最后由 余余 于 2014-1-10 15:52 编辑

我其实挺向往厦门的,生活环境多舒适呀。空气也比北京好多。

这个贴子,我好希望魏虻能看到。那天在北京的咖啡馆里,我问她,你有想过到北京生活吗?(在我看来,她还年轻,而且没成家,可以一闯。)她坚定地摇了摇头。



作者: X    时间: 2014-1-10 16:02
卫康,离开家乡吧,去到哪儿你都知道自己是个写作的,离得越远你越知道自己的属性,特别是如果你的成长过程也正好发生在家乡,更应该远离它以获得反观的距离。我深切体会到家乡这东西的世俗比任何一个地方的世俗都更压抑人,更偏狭,更阻止人精神的发展,因为它跟你太有关系,你爱的人、家人、亲人、熟悉的朋友都在那边,而真正的写作必定为他们所不接受(更不要说理解了),从而带来非常怪异的感受,使人感到自己不真实甚至虚伪,并且他们的精神面貌也与你日渐不同早已不是同类何必共处。
三年前我毕业后到了上海,一开始跟陈老师交流的就是家乡的话题,他告诉我一句圣经上的话:“先知除了在自己的本乡本家外,没有不受尊敬的。”我非常认同,不是想要当先知或者鼓励别人当先知,但可以想想这句话的含义和教训。再说,历史上哪一个小说写得好的,是长年累月待着家乡接受各种熏陶的,相反有很多都是经历各种原因的不停迁徙的。在外,再苦也是一个人扛着,反而轻松,在家乡,再安逸也有各种看不见的苦将人弄得缺乏锐气并且容易产生哀怨。不管是公务员还是程序员,借这个机会,先走出来再看,25岁真的非常非常年幼,有大把反悔的机会,但不去尝试就永远打不开心结。
作者: 沈慢    时间: 2014-1-10 16:25
X 发表于 2014-1-10 16:02
卫康,离开家乡吧,去到哪儿你都知道自己是个写作的,离得越远你越知道自己的属性,特别是如果你的成长过程 ...

“在外,再苦也是一个人扛着,反而轻松,在家乡,再安逸也有各种看不见的苦将人弄得缺乏锐气并且容易产生哀怨。”太同意!哎!呀!
作者: 顾耀峰    时间: 2014-1-10 17:10
以北京这个特定的地方挂钩写作,是不合适的。我的意思是,写作是自己的事,“结庐在人境、心安即是家”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截然相反的两种生活形态,但未必都伤害写作和未必都一定对写作有帮助。

重点是“脱离小地方进入中心”。北京是中国的文化中心,官方这么说,民间也这么认为,我个人也深有体会。之所以是中心,原因有两个:一是体量大信息丰富,二是交流的互动性强。尤其后者,上海即使作为中国的“文化老二”,它的交流的互动性和体量比起老大来说差距不是一点半点。
交流的互动性强,也意味着鱼龙混杂良莠不齐,于是,各色人等形成了一个很有趣的场。这个地方没有主流,但很多人很多势力(文化上)都想成为主流。在精神层面,这里什么人都能混得下去,一如是处的人也会显得牛逼烘烘把自己当个人物而还没人去操他那份闲心,以钱、以名为标尺的别的地方的标准,在北京不那么明显,更没那么势利和各种家长里短。

这些都是文化生态圈的。

那么,你到北京是想要干嘛?生活?北京一定不是好地方,穷山恶水坏天气,交通差房租高。仕途?更是个未知数。

但这并不是回避选择的理由,而是在“离开这里去哪里”的时候,所了解的一些信息。回到个人身上,如果觉得呆在一个地方已经极大伤害到自己的写作、并且有机会离开这个地方的时候,那么,预估可以解决生活上的必须,就意味着离开这个地方的时机已经成熟。

作者: 卫康    时间: 2014-1-10 17:24
顾耀峰 发表于 2014-1-10 17:10
以北京这个特定的地方挂钩写作,是不合适的。我的意思是,写作是自己的事,“结庐在人境、心安即是家”与“ ...

顾耀峰好。你说的北京是文化中心深得我心,也是我最渴望的地方。我到北京去,还想接触上层(当然不是成为上层),部委的公务员目前来看是比较好的选择。可能会有一些企业适合我就业,但是我觉得企业的风格,可能会比政府机关更加不适合我。说实话,我自己对什么文化界的上层没有什么兴趣,他们厉害,我看作品就行了,并不一定要接触,但是各行各业的上层和上层景观,就非采取接触这个方式不可了。我觉得光从我处的下层认识这个国家是不够的,应该上下都有认识,从这里,读懂中国。
不知道你是否有在基础教育行业呆过,中学和大学是完全不一样的,里面的狭窄和精神的逼仄让人很难受。
作者: 卫康    时间: 2014-1-10 17:30
余余 发表于 2014-1-10 15:28
我不知道你这个工作的性质,轻松度如何。为了写作的话, 还是找个闲职比较好。有个写作的朋友,也是公务 ...

我对什么艺术圈,出版商什么的并不感兴趣,我也并不追求什么发表或出版,有最好,没有也泰然。因为现时出版和发表说明不了任何问题。有时候我看见有个人自己出钱印书出书就觉得不可思议,在无网络时代,尚且说得过去,在网络时代还这样做,未免有些滑稽了。我到北京去,是想去见世面,是想去见风浪,然后在风浪里寻找那宁静之邦。
可能前后说得有点矛盾,但我现状确实如此,我现在也确实感觉到自己太消极,太顺滑,从读书到现在的一切事情都是如此,导致我缺乏力量。这次想去北京是我第一次主动积极地做一件事情,我有许许多多的想法,来来回回,希望能在和你们的讨论中理清楚。
谢谢。
作者: 卫康    时间: 2014-1-10 17:33
5月8月 发表于 2014-1-10 13:57
祝好运

很感谢你的回复的,以为你说的比较复杂我一时难以回复,绝不是看了有什么不高兴。你们的经验都比我丰富,对我来说都是很宝贵的。
作者: 卫康    时间: 2014-1-10 17:35
本帖最后由 卫康 于 2014-1-11 21:08 编辑

我不希求安逸,我希求苦行。我希望在肉体上淬炼,在精神上磨砺。不是坐在电脑前才是写作,每时每刻都可以是写作。这是我的想法,但我又害怕、疑心这只是我的自我想象罢了。

谢谢凌丁老师的建议,你的看法我会听取,你提到的书我会去看的。

作者: 余余    时间: 2014-1-10 18:18
卫康 发表于 2014-1-10 17:24
顾耀峰好。你说的北京是文化中心深得我心,也是我最渴望的地方。我到北京去,还想接触上层(当然不是成为 ...

晕倒,你去北京不是为了文学艺术上的“成名成家”,而是要呆在中央的上层来认识、“读懂”中国。为了文学上的“成名成家”真的很容易理解。呆在中央上层认识中国,真的不是我这样的文学青年能理解的。
那么你去北京的动因,我只能判定为对仕途感兴趣,如真是这样,也挺好的。但你又说只是想见风浪,然后在风浪里寻安静之邦,这个我觉得不是太容易了吧。而且对你来说在北京有房子也很重要,去了中央部委能分到福利房,对你也是一大诱惑,但中央各部委势力的不同,分房也有区别,按各种级别,排长队。

中国大学老师现在也不轻松,各种硬性的教研科研任务,职称评比繁重。

作者: 卫康    时间: 2014-1-10 18:28
余余 发表于 2014-1-10 18:18
晕倒,你去北京不是为了文学艺术上的“成名成家”,而是要呆在中央的上层来认识、“读懂”中国。为了文学 ...

也许是我们写作观有别吧。我憎恶自己的写作没有格局,没有眼界。这是我的出发点。我不想成名成家,我只想写出好作品。
作者: 余余    时间: 2014-1-10 18:56
卫康 发表于 2014-1-10 18:28
也许是我们写作观有别吧。我憎恶自己的写作没有格局,没有眼界。这是我的出发点。我不想成名成家,我只想 ...

    真的是要跟你“掐”上了,单纯的只想写出好作品,在哪都可以的。
作者: 西城四月    时间: 2014-1-10 19:30
卫康你居然这么年轻,我还以为你起码而立了。
为什么你们在四线城市都呆不住?我忍不住要召唤司屠了。
作者: 卫康    时间: 2014-1-10 20:25
X 发表于 2014-1-10 14:16
为了写作恰恰不是固定在一个地方生活,得走万里路……其实做教师似乎挺好的,有个寒暑假,可以在假期到不同 ...

x。想了半天,不知道怎么回你好。我现在有一种混乱的感觉,一方面,我很依恋我的家乡,我把每隔半个月回家一次视为烦闷生活中的精神减压,每次回家,我必在家乡小镇的水边山际逗留徘徊,时光总是不经意度过,我沉溺于这种安宁。但是,一个声音有无时无刻不在我心中叫嚷,离开这里,去看那更大的世界。就像我越来越觉得,天真的纯真不是纯真,只有经历了污流的纯真才是纯真一样,我如果不走得足够远,就无法体会故乡的真义,无法看到真相,无法得到足够多的反馈。就如同我越来越反感一些文章里的故作惊奇和小情小调一样,继续重复是毫无意义的自我损耗,写作应该要沛然、庞杂、雄浑有力,好像冰川的运动,所到之处留下峡谷和湖泊,它深深擦去地球的表面,我们不会认为树木、巨石、贝壳和尸骨不是冰川的一部分,因为这些概念在冰川面前清零了,清零之后,才慢慢显示出它的真貌。
我是喜欢宏大叙事的,喜欢那种鼓动人心的时代潮流,喜欢庞大的概念。我也认同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但那必须是我自己经历世界、心证菩提换来的,而不是人云亦云得来的,我喜爱那黑夜,不是因为它的温柔和宁静,而是因为它是地球的影子。
作者: 卫康    时间: 2014-1-10 20:28
西城四月 发表于 2014-1-10 19:30
卫康你居然这么年轻,我还以为你起码而立了。
为什么你们在四线城市都呆不住?我忍不住要召唤司屠了。

我看起来有那么老吗,我觉得我幼稚极了,至少在我的年龄段是这样。
司屠不是在余姚吗,余姚比经济比文化,秒杀全国绝大多数城市,怎么就四线了……
作者: 啊呜    时间: 2014-1-10 20:35
X 发表于 2014-1-10 16:02
卫康,离开家乡吧,去到哪儿你都知道自己是个写作的,离得越远你越知道自己的属性,特别是如果你的成长过程 ...

很同意离开家乡的观点。我从上大学到现在,就一直努力避开家乡,快满13年了,我一点都不后悔自己的选择。虽然麻烦也有很多,但陌生环境中,人际关系的建立几乎都是自己主动在处理的,而不是家乡那种已经早早确定了的,由不得自己说要或不要。我有时候说,这是一个写作者的任性,但这任性多重要啊!

卫康的问题当然牵涉到一个家庭,这不得不考虑。我没有家室,不发言。

但从生存的角度来讲,我是不会选择北京的。坚决不。那不是适合人生存的城市。中央部委也不是一个适合文人工作的地方。我讨厌官僚气足的单位。

四线小城市的问题可能是闭塞,文化资源的匮乏。我觉得我生活的舟山也有这个问题,很多时候感觉周围没有值得观赏值得把玩值得游览值得品味的东西,好在舟山慢慢在变化。这样说来,你可以换一个靠近一线城市的二三线小城,既能迅速接触到想接触的一切,又能有一个比较安逸闲适的工作与生活的环境。一己私见。
作者: 啊呜    时间: 2014-1-10 20:43
卫康 发表于 2014-1-10 17:35
我不希求安逸,我希求苦行。我希望在肉体上淬炼,在精神上磨砺。不是坐在电脑前才是写作,每时每刻都可以是 ...

犹豫的文人不适宜动荡的生活,最好一步到位,否则痛苦太多,会觉得无法承受。
作者: 卫康    时间: 2014-1-10 20:51
啊呜 发表于 2014-1-10 20:43
犹豫的文人不适宜动荡的生活,最好一步到位,否则痛苦太多,会觉得无法承受。

有时觉得,我除了读书写作之外,事事不如人,想摆脱这种沮丧的现状。因为读书写作是一种不应该拿出来比较的东西。它应当独立于普遍价值之外。
作者: 西城四月    时间: 2014-1-10 20:58
卫康 发表于 2014-1-10 20:28
我看起来有那么老吗,我觉得我幼稚极了,至少在我的年龄段是这样。
司屠不是在余姚吗,余姚比经济比文化 ...

没啊,你百度一下,余姚和我在的上虞都是标准的四线城市。
作者: 卫康    时间: 2014-1-10 21:06
本帖最后由 卫康 于 2014-1-10 21:26 编辑
西城四月 发表于 2014-1-10 20:58
没啊,你百度一下,余姚和我在的上虞都是标准的四线城市。

上虞区地处浙江省绍兴市东部,省级区域交通枢纽,绍兴商贸中心。浙东新商都。上虞境内高速公路,高铁,铁路,港口,运河等一应俱全。嘉绍跨海大桥,使得绍兴市纳入上海两小时交通圈。

……这尼玛,在我看来很强了

你知道南平悍然稳居福建地级市经济倒一么,文化氛围……你知道作为地级市的图书馆的书,开放借阅只有不到20架,书籍从90年代之后基本就没有更新了么(如果更新一些菜谱、成功学书籍、网络小说算更新的话,那当我没说)

哎,不是我哭穷,你们大长三角的人有点“何不食肉糜”的感觉了,差距太大。


随便查了一下数据,要吐血了,2012年绍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是厦门的2倍,南平的8倍左右……

作者: 啊呜    时间: 2014-1-10 21:10
卫康 发表于 2014-1-10 20:51
有时觉得,我除了读书写作之外,事事不如人,想摆脱这种沮丧的现状。因为读书写作是一种不应该拿出来比较 ...

生存不需要比较。幸福的人都比较超脱的。
作者: 卫康    时间: 2014-1-10 21:15
关于图书馆,确实一线城市才会比较像样。但我觉得我现在阅读不愁,一是自己购书,二是找一层做电子书啊,哈哈


我不愁看书,只是将图书馆视为一个城市文化水平的标志罢了
作者: Juneau    时间: 2014-1-10 23:36
我觉得,你之所以发这个帖子,可能还是因为内心不够坚定的缘故(当然也可能不是这样),所以需要借助外部的力量和一些说法来说服自己,但旁人替你做不了决定,而一些东西在经历之前也是不可以比较的,最终需要承担这决定过程和后果的还是自己。我始终有一个看法,就是希翼环境的改变来一次性的,甚至一劳永逸地解决一些问题是不可靠的,离开在某种程度上很难说是更有勇气还是更怯懦,当然环境的变化肯定会有着相应的变化,但最关键的还在于内心,要看得清自己的内心,以及因着这内心而必须付出的东西。我很喜欢你的冰川意象,看来我是很容易地为一些大气象所蛊惑,就像有时我也想跑到丛林里去冒险一把,写写幻想中的气势磅礴的丛林小说,但我很清楚我既没那个胆也吃不了那个苦。能追求自我价值的人是有福的,不管结果如何,这是一生的战役,祝福你



作者: 卫康    时间: 2014-1-10 23:59
Juneau 发表于 2014-1-10 23:36
我觉得,你之所以发这个帖子,可能还是因为内心不够坚定的缘故(当然也可能不是这样),所以需要借助外部的 ...

谢谢朱诺姐。何止是有点不坚定,是非常迷茫茫然,我对这些东西知之甚少。我一般不做这样求助的事,因为我算是一个思想坚硬的人,不怎么重视别人的意见,也拒绝从别人的生活里得到什么教益。这次我觉得我确实没有把握,而且我觉得对我将是是很重大的问题。
我没有期待一劳永逸,也早早否定那种"只要/一旦……就‘的想法,我想的是‘继续继续持续持续坚持坚持’’
作者: 一层    时间: 2014-1-11 00:34
卫康兄,看你为写作、为生活、为许多事情顾虑了那么多,说实话,我真的挺担心你进京展开新生活后会感到很失望的。当然,我年纪轻轻也窝在一个四线城市,没什么出去闯荡的经验,我只是觉得几乎纵跨整个中国,孓身一人来到一个生活节奏、环境和习性都与之前大相径庭的地方,至少对我而言,短时间内我会很焦虑的,至于以后的发展,可能每人会有每人的境况吧。这可能也与地域性格有关,论坛里的很多朋友都来自秦岭淮河线以南,相对来说,山西人骨子里总是有点固步自封的。
但人面对机会时,稍有怯懦只会让机会溜走。现在机会就摆在眼前,趁还年轻,不妨去试一试,不行的话再想别的办法。如果是我的话,不会抱着孤注一掷的想法将自己猛地一下抛到帝都的,那样对自己太残忍了。就当一段特殊的经历吧,我一定会这么想……放平心态嘛。
不管怎样,我还是祝福你,祝你和你的家庭幸福,愿你能一直有骨气地写下去。

作者: 卫康    时间: 2014-1-11 11:40
一层 发表于 2014-1-11 00:34
卫康兄,看你为写作、为生活、为许多事情顾虑了那么多,说实话,我真的挺担心你进京展开新生活后会感到很失 ...

我大学的舍友是山西人,他总是很容易满足,虽然时而也会发孤愤之语,但是内里还是安静的。因为他要求不多,所以他做事笃定,踏实,这是一种天赋,是我所不具备的,也是我羡慕的,但是我可能需要按照自己的天性,去不断的追寻吧。
作者: 余余    时间: 2014-1-11 12:16
本帖最后由 余余 于 2014-1-11 12:19 编辑
卫康 发表于 2014-1-10 18:28
也许是我们写作观有别吧。我憎恶自己的写作没有格局,没有眼界。这是我的出发点。我不想成名成家,我只想 ...

  我就是觉得你的姿态有点别扭,追求文学上的“成名成家”怎么了,这跟写出好作品一点也不矛盾。每个去北京发展的文学青年不是抱着寻求更多机会的梦想,像黑蓝搬去北京,也是为了名呀,可以有更多的出版、合作机会,被更多的人关注。这都是可以理直气壮的事。
  或者你是说去北京我就混官场求仕途了,那也行。问题是现在你两样东西都想沾点,两边又都模梭两可的否认。

只是想开眼界的话,你利用暑期,去北京住上个两三月,体验体验也成的。问题是,你连自己的野心都不肯承认。





作者: 卫康    时间: 2014-1-11 13:00
本帖最后由 卫康 于 2014-1-11 13:19 编辑
余余 发表于 2014-1-11 12:16
我就是觉得你的姿态有点别扭,追求文学上的“成名成家”怎么了,这跟写出好作品一点也不矛盾。每个去北 ...

说实话,我对成名成家和混官场求仕途都缺乏清晰的概念,对缺乏概念的东西说什么追求我看是不真实的,因为我毕业以来就是从学校到学校,严重缺乏社会经验。我当然有野心,我的野心就是写出传世之作,但是写出传世之作就和“成名成家”对等吗,那未必。我希望在大城市生活,我喜欢那种活力,它也能满足我喜欢宏大叙事的虚荣。
我们的生活是有很大的差别的,你说利用暑假在北京生活两三个月,那恐怕房租加吃饭的钱都要费去我半年的收入,我现在在这个小地方也是处于入不敷出的窘境,每个月工资不够还房屋贷款,工作将近三年还不时需要家里援助。上次新书发布会,为什么我去不了?因为去北京对我来说是一笔很大的开支,即使是火车,即使是硬座,我去一趟也会让我经济紧张。我本不想说这些,不想说其实我这么焦心地问去北京适不适合是因为我去北京面试也是一笔大费用,还不包括之后的体检,我无法那么潇洒地说去就去。余余姐我知道你是宁波的公务员或者是参公人员,生活应当是稳定、优渥,至少想到全国什么地方去是没有负担,说走就走吧。而我呢,我困在这里可能就哪也去不了了。希望你可以明白。

如果我能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生活下来,站稳脚跟,即便生存的很辛苦,但是我和全国其它地方相比,还是能享受到收入差距带来的经济优越性的。比如说,一个北京人,想去西藏或者青海,简直轻而易举,但是这对我们这样边远地区的人来说,是要攒不短时间的钱和下很大的决心的。如果我年入十万,有车有房,那北京于我如浮云;但是我现在生活地窘迫,与其在精神沙漠里挣扎生活,不如在文化中心挣扎生活。

我说我25岁就不再年轻了,不是群嘲,而是确实时间紧迫。我现在参加工作才两年多,根基未稳,工作上也称不上有什么发展,换个地方工作,并不会付出很大的代价,但是当我工作了四五年、七八年呢?我遇到的阻力就会大得多得多。

作者: 某个酶    时间: 2014-1-11 13:41
趁着年轻还有机会,还没有孩子,有了新的可能性就应该去试试
当然会很不容易,啊呜说的对,北京不适合人生存,中央部委也不适合写作者
谁知道怎么样最好呢?只是现在的机会放过了,以后再想搏一把就更难了




作者: 卫康    时间: 2014-1-11 13:49
某个酶 发表于 2014-1-11 13:41
趁着年轻还有机会,还没有孩子,有了新的可能性就应该去试试
当然会很不容易,啊呜说的对,北京不适合人生 ...

感谢你的建议,前路一片冥冥漠漠啊。
作者: cjdxc    时间: 2014-1-11 14:36
卫康兄,你才工作两年就结婚买房了么?
我家也是在那种四线小城市,严格来说都不算城市,是个镇级市,比较能体会你说的那种闭塞的感觉。
现在大三了,想读研,之前大二那会还想着要不要保研,呆本校得了,后来也是觉得在这里的状态太糟糕,即便是长沙,算是个省会城市,还是觉得视野不够广阔,尤其是参加大学生方程式比赛,跟其他一些学校同学交流,发觉自己学校资源还是不够好。然后下定决心考研去北京,也是跟你有些相似的想法,觉得北京是文化中心,各方面的一些顶尖人物都在那。
当然你跟我还是有很大不同,我只是去那里读书,而你已经有家室了,需要考虑更多生存上的问题。之前关于生存的问题真是没想过,但是看到你才毕业两年,突然觉得离我也挺近的,感觉到一些压力了……
作者: 陶北    时间: 2014-1-11 15:16
卫康,去吧,这也许不是最后的机会,但,这次是个不错的机会。
我爱大都市,北京这样的首善之区更是占尽了全国的大部分资源,我们应该去享受一下二元的地铁,享受一下北京的图书馆,享受一下各种艺术展,各种演艺活动。享受一下四通八达的交通便利。
既然妻子支持,既然你做好了吃苦的准备,那么就去吧。不要再管别人的意见了。
作者: 扶摇    时间: 2014-1-11 15:39
“如果我年入十万,有车有房,那北京于我如浮云;但是我现在生活地窘迫,与其在精神沙漠里挣扎生活,不如在文化中心挣扎生活。”

冲这句话我投赞成票。既然在哪儿都是受苦,不如在能使苦受得有意义的地方受苦。至少在北京,你还能有大收获。
作者: 卫康    时间: 2014-1-11 17:33
cjdxc 发表于 2014-1-11 14:36
卫康兄,你才工作两年就结婚买房了么?
我家也是在那种四线小城市,严格来说都不算城市,是个镇级市,比较 ...

是的。
我结婚是因为妻子在大学时期相识的,感情稳定,她也是我身边为数不多能理解我的人之一了,虽然时常也有矛盾。买房,因为这是小城市的怪现状,不管收入低,不管房价高,仿佛买房已经是人生的唯一目标和试金石,我工作两年多,认识的人不过二三百,但已经被迫和人讨论过千次以上房子的问题。这里的人仿佛抢特价商品一样蝗虫式席卷新开的楼盘,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之下,是很难抽身于外的。
你想的一点都没错,一定要去北京,要考研,要考清华北大,尤其你还是学生。我何尝不想走学术道路呢,何尝不想读研读博呢,我身上有很多的曲折和无奈,就不一一尽述了。
作者: 卫康    时间: 2014-1-11 17:37
本帖最后由 卫康 于 2014-1-11 18:34 编辑
陶北 发表于 2014-1-11 15:16
卫康,去吧,这也许不是最后的机会,但,这次是个不错的机会。
我爱大都市,北京这样的首善之区更是占尽了 ...

陶叔,我觉得这就是所谓情结吧,可能他人看来幼稚或虚无缥缈,但对自己却很有意义。我想弄清的问题无非就是去北京对我的写作会有帮助吗?今天想了一天,觉得这个问题很可笑,本来就是无法解答的,充其量只能从他人那里得到一些经验和建议。生活是过出来的,不是想出来的。
作者: 余余    时间: 2014-1-11 20:25
本帖最后由 余余 于 2014-1-11 20:58 编辑
卫康 发表于 2014-1-11 13:00
说实话,我对成名成家和混官场求仕途都缺乏清晰的概念,对缺乏概念的东西说什么追求我看是不真实的,因为 ...

我不知道这会要说什么,看了你的这个回复,心里挺难受。真对不起,我说得过了。

  作为道歉,你去北京面试的机票能不能让我来出。给我一个道歉的机会吧。
作者: 卫康    时间: 2014-1-11 20:33
余余 发表于 2014-1-11 20:25
我不知道这会要说什么,看了你的这个回复,心里挺难受。真对不起,我说得过了,闯祸了。

  作为道歉 ...

余余姐你不用那么认真啦面试的资金我准备好了,我只是想花得有价值。每个人的生活环境不一样,所以考虑的因素是有差别的。
作者: X    时间: 2014-1-11 20:47
卫康,来吧,我继续起哄,就当给自己一次尝试,在北京如果你想融入别人,能较容易交到朋友,如果你不想鸟别人,也可以自己呆着。没有什么苦不苦怕不怕,我们开始接受一件事物,这件事物也就开始接受你。你看所有人的留言都那么真切,无非是想说勇敢些,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不如试着亲身去经历。这就是成长……
作者: 落荒猫    时间: 2014-1-11 20:58
忽然很感动
作者: 猪皮    时间: 2014-1-11 22:35
真麻烦。
要来就快来吧。想那么多干嘛。
你媳妇支持你就肯定没问题。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多好的条件。
当不了公务员就干别的。在北京要饭都比你南平当老师挣得多。
作者: 卫康    时间: 2014-1-11 23:00
猪皮 发表于 2014-1-11 22:35
真麻烦。
要来就快来吧。想那么多干嘛。
你媳妇支持你就肯定没问题。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多好的条件。

要不咱们想个办法,一起要饭?
作者: 猪皮    时间: 2014-1-11 23:02
不过自上而下,宏大叙事什么的,我劝你还是先改改你那个石头脾气。哈哈。
作者: 猪皮    时间: 2014-1-12 13:50
你有教师证,到北京一些私立学校继续当老师也行吧。
作者: 生铁    时间: 2014-1-12 19:51
一大帮不是生活在北京的朋友瞎出主意。

怎么活不下去?只会活得更好!我周围朋友、班里孩子家长,有几个是北京出生的?

25岁,正是出来闯荡的最好年华!拼搏十年,你就是北京堵车大军的一员。
作者: heilanlunΦ    时间: 2014-1-12 20:23
生铁 发表于 2014-1-12 19:51
一大帮不是生活在北京的朋友瞎出主意。

怎么活不下去?只会活得更好!我周围朋友、班里孩子家长,有几个 ...

其实吧。你只要坚持到底就一定是赢者。如果半途而废,才是最悲惨的。比如在北京熬不下去了,又回了老家,这样不仅你自己一辈子后悔,还会拉上一帮亲人替你后悔。
作者: tttyu    时间: 2014-1-16 23:16
LZ和我一边大,虽然不了解那个行业怎么样,但作为一个北漂还是有些发言权的,是求稳定的生活,还是选择漂泊,如果她会选择和你一样的生活你可以尝试一下,辛苦是辛苦但是见识和机会都在这里成倍的增加了
作者: 蓝风    时间: 2014-1-17 07:37
年轻就闯闯吧,就顺着那种向往就可以了。

作者: 死因里    时间: 2014-1-18 20:01
换我站你角度考虑,就两件事,第一件,如果你寻求稳定工作,也就是说奔着部委这份工作去的,首先应考虑的是面试成功几率有多大?因为你既要辞掉工作又要面对面试群体中各种潜在的关系户。面试若失败你是选择继续留北京工作还是选择回福建。或者你先拿辞职要挟学校开证明?第二件,就是家室。当然,进京自然比待南平强。
作者: 死因里    时间: 2014-1-18 20:04
哎呀,母校又要流失一名优秀青年教师,怪惋惜的。。
作者: 卫康    时间: 2014-1-18 23:55
本帖最后由 卫康 于 2014-1-18 23:57 编辑
死因里 发表于 2014-1-18 20:04
哎呀,母校又要流失一名优秀青年教师,怪惋惜的。。

学校一般不给开,我还没问,打算面试之后再说。我还有点其他问题,纠缠其间。咔咔,我可不是什么优秀青年教师。
目前最关键的是不要让学校知道,因为小地方的人都有点心理……

作者: 卫康    时间: 2014-1-18 23:59
生铁 发表于 2014-1-12 19:51
一大帮不是生活在北京的朋友瞎出主意。

怎么活不下去?只会活得更好!我周围朋友、班里孩子家长,有几个 ...

生铁好。我即便去北京,公务员的工作也是不能生存的,得干点别的什么,我想干点什么的话,可能北京的机会会比我这儿多些,对我这种文科生来说。
作者: 小王汪汪    时间: 2014-1-20 21:20
来了肯定后悔;不来肯定也后悔……来不来都差不多,除非你来了又走……
作者: 死因里    时间: 2014-1-20 23:00
小王汪汪 发表于 2014-1-20 21:20
来了肯定后悔;不来肯定也后悔……来不来都差不多,除非你来了又走……

到哪不都这样?
作者: 凌丁    时间: 2014-1-20 23:05
生铁 发表于 2014-1-12 19:51
一大帮不是生活在北京的朋友瞎出主意。

怎么活不下去?只会活得更好!我周围朋友、班里孩子家长,有几个 ...

“拼搏十年,你就是北京堵车大军的一员。”

——生铁这句亮了,这不打击人嘛
作者: 无影    时间: 2014-1-21 13:30
才25岁就言老了,这是对自己人生的不负责。25岁刚好是可以拼可以闯的年龄,人生只有单程票,去了就不会再回来,年轻就是资本,还有什么好担心的,起码试过了,不会后悔。如果我回到25岁,我肯定不会再考虑这么多问题。大不了不就是丢了一份算是比较好的工作而己,但是你怎么知道你未来就会因了这份工作而越来越差?
作者: 小宽    时间: 2014-2-11 22:55
我是23岁来的北京,那时候我已经开始上黑蓝,现在34岁了,还在北京。来吧,这里值得来拼搏一遭。
只是不知道,我这个回帖,会不会有人觉得像个鬼。。
作者: 卫康    时间: 2014-2-11 23:36
小宽 发表于 2014-2-11 22:55
我是23岁来的北京,那时候我已经开始上黑蓝,现在34岁了,还在北京。来吧,这里值得来拼搏一遭。
只是不知 ...

最近和一些长辈聊天,又看一些网上的信息,愈发觉得这是个闹不清的问题,有的长辈说去北京好,北京机会多,只要肯吃苦,别说立足。想发财也行。有的长辈觉得我只是个文科生,去北京没有一技之长,又没有交际才能,只能蹲点地下室了,最后还是等灰溜溜的回来,想买房也得吃空家人等等。
总之,生活就是一场冒险,只是要赶快,现在我还还是一无所有,也就谈不上放弃,再过几年,得失心就重了
作者: mn0mn0mn0    时间: 2016-4-27 14:26
年轻与年龄无关




欢迎光临 黑蓝论坛 (http://www.heilan.com/forum/)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