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蓝论坛

标题: 杀猪过年 [打印本页]

作者: darmou    时间: 2014-2-18 12:38
标题: 杀猪过年
在我们那,大人去别人家拜访,一般都会去猪圈看看,并夸那家人猪养的好,这是必要的礼节。夸奖词——长得像样——通常也用来赞美小孩。故此,每次别人向父母说我们长得像样,我就会觉得别扭。
多年以后,我像当年表哥表姐一样,一去姨妈家就进猪圈看看,然后夸姨妈的猪养的好。
姨妈的猪确实养的好。每年都可以出栏几头。留下一头特别肥的过年。自家留一些肉腌起来,多的卖给亲戚和乡邻。
杀过年猪有的忙几天。第一天上午,叫来屠夫和几个抓猪的壮士,准备好必须的家什:木架子、大大的椭圆型木盆、案板,还有各种刀具。屠夫磨刀的当儿,主人要准备好刨猪毛用的一大锅开水,接猪血的小木盆,和用来招魂的盛猪食的桶。此时,一生中吃得最饱的猪在静静等待命运的安排。对像看戏一样的小孩来说,拉开序幕的时候是,主人拿着猪食桶把猪引出猪圈,一边叫唤着平日里喂猪时的叫声:nuo ni nuo ni nuo ni ni......直到猪被壮士抓住,拖上木架子,按住。猪嘶叫的声音响遍整个村子,主人也提高嗓门召唤:nuo ni nuoni ni!!!......两个声音搅和在一起,听起来有点伤感。
小孩的这幕戏的高潮即将来临。高潮临界点是考验屠夫水准的一刻。那一刀没捅准确,猪会变得更加暴躁,壮士略有松弛,猪就可能挣脱逃掉。屠夫很少失误,所以很难成全孩子想出点事、看好戏的鬼念头。在他们看来,挣脱逃掉的猪是有几分悲壮的。
“白刀子进,红刀子出”是高潮注定的脚本。哗哗的血流注入木盆。不久,猪像泄气的皮球,瘫死在木架上。
刨毛看起来是件轻快的事,滚水一浇,拿刀子哗哗就把毛刮掉。猪头上刮不净的毛用烧着的塑料膜滴在上面,冷却后连毛一起撕掉。
场面和开水一起冷却下来。
对解剖感兴趣的同学还会继续看。我就是其中之一。
另外一边,女主人在为晚上的杀猪饭做准备。
冬天的晚饭来得很快。才三、四点孩子就要受家长嘱托挨家去请亲戚和邻居来吃杀猪饭,还不忘教孩子谦虚的说:晚上去我家吃几块猪血。
亲戚一个个来了。几张八仙桌摆满了和猪有关的菜。斟满自家酿的米酒吧,长辈请上座,孩子别捧碗出去吃把碗打碎了。一切的声音,一切的气味构成了乡村腊月的图景。饭后,主人叫各家带走一碗猪血。
接下来熬猪油,那一锅滚烫的油让人毛骨悚然。油渣却是很好的零食,光那咯吱咯吱的响声就诱惑人。
用来祭祀的猪头还要花不少时间才弄得干净。

于2009年冬

作者: 沈慢    时间: 2014-2-18 12:56
“用来招魂的盛猪食的桶”作用是?
作者: darmou    时间: 2014-2-18 14:12
沈慢 发表于 2014-2-18 12:56
“用来招魂的盛猪食的桶”作用是?

把猪引出猪圈,然后让躺在架子上的猪挣扎不要那么厉害。后来听说人们对养过的猪有感情,最后搅动那个桶,多少带点不舍。
作者: 沈慢    时间: 2014-2-18 14:16
我以为是猪死后招它魂回来看解剖呢。。。
作者: 余余    时间: 2014-2-18 15:43
小时候过年,都能看到杀猪的。现在想起来,像是很久远的事了。
作者: 阿步    时间: 2014-2-24 18:18
这也是我熟悉的场景。我叔叔就是杀猪的。小时侯,我经常能听到猪的惨叫。我也和小伙伴们趴在窗玻璃前看叔叔在院子里杀猪。不过我每次都很难受,尤其是那一刀子进去,我总要捂一下胸口。现在叔叔已经不杀猪,金盆洗手了。想来,那的确是一件很残忍的事情。但是因为它停留在了童年的记忆里,所以也像一张老照片,因沾染了岁月的痕迹而有了温度。




欢迎光临 黑蓝论坛 (http://www.heilan.com/forum/)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