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蓝论坛

标题: 别吵吵了,看这个:新来的人 [打印本页]

作者: 鸿渐    时间: 2014-5-23 23:19
标题: 别吵吵了,看这个:新来的人
本帖最后由 鸿渐 于 2014-5-23 23:22 编辑

新  来  的  人
   持续的闹钟铃声,没有任何停顿和变化,随着小说奖章的淡出,戛然而止。一块泛蓝的黑暗平躺在他的背后,镶着白色的亮边,像一面放在水中的镜子柔和地映射着他面前的一切。这其实就是一面镜子,但很软,很想把手伸进镜面之中,暖暖的,像在夏日里,把手从小船上垂下来。
   现在应该还没到夏天,地上的草一片枯黄中稀稀落落地撒着一层绿色,远处的树顶还裹着一层灰。X,随着一个嗲嗲的女音,他从远处跑了过来。背后拖着一只斑斓的风筝。从摄像机里望出去,近在咫尺的人物也是那么遥远,这提醒着自己,就在自己看到人物的那一刻,那一刻时空中的人物已经离自己远去了。
   天是一种阴沉的淡青色,只是从这里那里的缝隙中透出一波波日光。线缠住了,全是我的头发。女孩一边跑,一边回头看着风筝,即使在这让她有些慌乱的时候,她还是像一个牙牙学语的孩子,郑重地,一字一句地陈述着什么。
    那只风筝终究还是没有飞上天。拾音器收集到的是呼呼的风声和女孩窸窸窣窣拖拽风筝的声音。妈---妈,一个孩子在焦急地寻找,同时,一只风筝出现在远处的高空,像森林入口的路标,一只眼睛,或着一扇高高地立在悬崖顶上的窗户,目光和那声长长的呼喊穿过它蜿蜒流向深处。
   算了吧,风筝都烂了。你看那绳子。女孩带着笑声,尽量咬准每个音节。一只鹰从声音和破风筝之间掠过,稳稳地,迅速而准确地升到了树巅,拍打着双翅,盘旋了几次,好像在寻找着自己的巢穴,最后飞到了那扇窗户的近旁,慢慢地定在那里。那也是一只风筝,它安在阴沉的天空中,像一只神秘的眼睛,风声从这只眼中呼啸着向大地扑来,执着,孤独,不可妥协地抗拒着坠落。那只烂风筝,翻了几个跟头,挣扎着落进了树丛。
   一个红色T恤的男孩子坐在了那面镜子前,面孔修长善良,眼神柔和,略带羞涩地谈起了自己。当谈及一些严肃的问题时,他似乎认为回答这些他认为非常隐私的问题比较幼稚,就笑了笑,颧骨处的肌肉高高地隆起,牙齿雪白。他深深地抽了一口,慢慢地象背诵似的说了起来。事实上,他手边就放着那张讲稿。说着说着,他会不好意思地停顿下来,下面忘了,嘟囔一句,去拿那张纸,扫上两眼,接着说。时不时地,他会抽上一口,慢慢地吐出来,让烟雾消失在身后那片黑蓝色的柔和之中。
   屋子里慢慢地静了下来,只有机器转动的沙沙声,越来越深地消失在拾音器的海绵里。
   溜冰场上还是那两个人。场地光滑明亮,是天空的颜色。红色T恤的X小心翼翼地滑到近前,这时管理员刚刚回到操作室,开始放起音乐。女孩伴着曲子,一左一右地滑动着,短裙随着她脚步的每次运动,窸窸窣窣的时开始合,好像在偷偷地泄露那未被展示出来的东西。我的目光坚定不移,多么镇静地邪恶。
   下午4点多,太阳终于升了起来。溜冰场的场地亮了起来,把一片黄绿色的光芒反射到了天蓬之上。时间差不多了,女孩轻轻地催促。嗨,差不多了,X有些笨拙,低着头,移出了画面。
    一个男孩停了下来,趴在栏杆上,透过护网看着面前鹅黄色的草地。

作者: 卫康    时间: 2014-5-23 23:28

作者: 鸿渐    时间: 2014-5-23 23:28
这两天看了井井回的一个视频写的。欢迎拍砖。
作者: 鸿渐    时间: 2014-5-23 23:29
卫康 发表于 2014-5-23 23:28

说呀。哪儿不好,随便骂,都不好就都骂。玩儿这个才有意思。
作者: 陈鱼    时间: 2014-5-24 07:36
本帖最后由 陈鱼 于 2014-5-24 07:39 编辑

有好的笔触 也有把控不住的地方
从摄像机里望出去——这地方有更丰富的空间关系可以把玩 而不是轻易滑过 其实你已经有所意识(后面的远和近)、但还不够深不够独特 这就是把控不足的地方之一 另有几处用词不当 总体清新

相比骂架 你还是多贴小说 骂了痛不痛是别人的 小说好不好玩是自己的 人别那么无私 要自私一点
作者: 鸿渐    时间: 2014-5-24 15:52
陈鱼 发表于 2014-5-24 07:36
有好的笔触 也有把控不住的地方
从摄像机里望出去——这地方有更丰富的空间关系可以把玩 而不是轻易滑过 其 ...

灰常好。
真是地道。
你提到的那个地方正是文章之眼,需要深入挖掘的地方,多谢了。
不过,你用的清新那个评价真让我脸红。
作者: X    时间: 2014-6-2 23:57
鸿渐:请你看看我那篇,只对语言这个方面说说你的看法。


首先多少让我感到尴尬……其次语言这个概念太宽泛了,几乎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问题。像这种对影像的叙述的作品,它是不是属于“小说”是次要的,重要的是提供影像跟语言的差异。比如影像更直接、更一目了然,文字更具有延展性和不确定性,这种区别比原原本本地用语言文字去还原一个影像作品更值得花力气、更好玩。而这篇,多多少少止于对影像的还原,这样会显得很局限,难以解决一个问题:“看影像不是比看文字更好吗?”因为这个文字并没有使影像更加丰富,也不能提供更多对这个影像的个人独特见解,所以它只能成为影像一个并不太重要的附属。
但是这种写作的形式,很自由。影像已经塑造好的情节构架大大为写作解放了虚构的压力,尝试这种方式的人,应该会知道这比写一个显得更为独立的小说更加轻松。我在对《bach》进行重述的时候就感到前所未有的轻松,这种松弛,有助于获得个人“感觉”,你看着影像,然后去写,去想,去感受。看似你受影像限制,事实上影像源源不断地提供给你灵感;看似人人都可以以这种方式去写,但人人能从中写出不同的东西来。如果你所写的与他人所写的很相似,比如过于依赖对影像叙事上的还原,就容易千篇一律了。但首先,还是得喜欢你所写的影像,才不会显得干巴巴。
这篇的语言还是有点干巴巴的,也未能充分融合其中,更多的更像是对一个观察的记录。当然纯观察和记录也可能是一个合适的角度,人们常说短篇的角度很重要,作者应该尽早感知并明确更有意思的角度是什么。另外对影像的选择也很重要,像你所写的这个视频,是否适合用来实践这样一种写作?我比较倾向选择语义更为暧昧和丰富的影像作为书写对象。最后,你看到什么并不重要,你看到的别人也同样看到,你想到什么、感受到什么、以什么方式表达出来,才是值得研究的。
作者: 鸿渐    时间: 2014-6-3 01:15
X 发表于 2014-6-2 23:57
首先多少让我感到尴尬……其次语言这个概念太宽泛了,几乎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问题。像这种对影像的叙述的 ...

好。一语中的。多谢版主。
我仔细体会体会。
作者: 鸿渐    时间: 2014-6-5 22:50
X 发表于 2014-6-2 23:57
首先多少让我感到尴尬……其次语言这个概念太宽泛了,几乎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问题。像这种对影像的叙述的 ...

又看了一遍你和陈鱼的点评。感到自己确实写得粗糙了。自己写得时候确实挺痛快,也是一时置气,没有仔细修改就发上来了。对不起版主的认真点评。
真心求教一下,小说语言除了你们提到的以外,最主要的应该从那些方面去锤炼,我一直是凭感觉,凭心情,知道应该向福楼拜所说的那样去修改,就是无处下手,觉得哪都好,又都不怎么样。
作者: 陈鱼    时间: 2014-6-5 23:48
看看是否耐读 一个句子冒出来很惊喜 你过几天再看看、它本身和它与其他词句的关系组合 肯定没有标准的锤炼方式 我自己的一些方法是删减(尽量少和丰富性的平衡)、反复看(新鲜度有多久)、是否刻意(刻意很愚蠢)、材质(用不同材质的语言)……——很多是我个人的口味 不一定适合你

但耐心肯定是要的 就像你放一段时间自己也会觉得粗糙一样
作者: 鸿渐    时间: 2014-6-6 13:46
陈鱼 发表于 2014-6-5 23:48
看看是否耐读 一个句子冒出来很惊喜 你过几天再看看、它本身和它与其他词句的关系组合 肯定没有标准的锤炼方 ...

挺好。我这样试试,我就是不知道合适的方法,你说的这个方法不错。




欢迎光临 黑蓝论坛 (http://www.heilan.com/forum/)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