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蓝论坛
标题: 先有鸡还是先有鸡蛋?[原创] [打印本页]
作者: 疯人院逃犯 时间: 2007-8-4 13:08
标题: 先有鸡还是先有鸡蛋?[原创]
这是个古老的问题,我们可以立即看出它为什么会是一个“不解之谜”。
问题出在“鸡”和“鸡蛋”的定义上。对它们的定义是含混的,还可能是循环的。例如,“鸡”可能被定义为“由鸡蛋孵出的动物”;也可能被定义为“能生出鸡蛋(受精卵)的动物”;“鸡蛋”(受精卵)可能被定义为“鸡下的蛋”,也可能被定义为“能孵化出鸡的蛋”;其实在日常语言中,这些定义是不严格、明确的,还有可能同时发生。所以,在问及它们孰先孰后时,就产生了困惑。如果定义是,一个动物是鸡,当且仅当,它是由鸡蛋孵出的,那么必定是先有鸡蛋后有鸡。给出其他定义就可能得到其他结论。
如果,分别对“鸡”和“鸡蛋”进行严格的界定,比如依据基因结构定义,那么这个问题就变成一个生物考古的问题,虽然它仍然难以解答,但那已经不会再引起纯思维的困惑了。
[em32][em24]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5-24 12:46:18编辑过]
作者: 东今 时间: 2007-8-4 13:08
我只看了你这文章的题目
个人认为,其实这里需要增添一个诸如上帝的东西,然后,看他的心意,是先创造鸡还是鸡蛋
重复一遍,我只看了你的文章的题目
作者: 康丁 时间: 2007-8-4 13:08
先有提出这个问题的人。
作者: 疯人院逃犯 时间: 2007-8-4 13:08
如果不先澄清语言,就连上帝也没法回答。
作者: 休泊 时间: 2007-8-4 13:08
可是为什么要搞清楚这个问题呢?
作者: 疯人院逃犯 时间: 2007-8-4 13:08
那为什么不把它搞清呢?
作者: 王晨 时间: 2007-8-4 13:08
一直以来对这个问题的解答和争论都是用日常生活里的经验去解决的,可是这个问题的提出并非日常生活里的,就是说对它没有疑问,不解决它,人们的生活也不会有什么损失。它的提出本身是哲学意义上的,但随后的争吵和思考却来自于日常生活的经验例证,那就产生出混乱了。在哲学领域里的思辩问题却用日常话语系统去解决,自然是混乱一片。
作者: 疯人院逃犯 时间: 2007-8-4 13:08
哲学研究试图建立或强化一些思想方法和原则,所以就必须考察\\突显边缘性的可能情况,因此总给人一种远离生活的印象?
作者: 疯人院逃犯 时间: 2007-8-4 13:08
王晨小姐的头像我怎么看不到?
作者: leon 时间: 2007-8-4 13:08
逃犯的原创性在于对这个古老的问题提出了语言分析的解决思路。传统上对这个问题都采用一种本体论的提问方式,在提问之时就预设了答案的无解,如果用语言分析的方法对问题本身进行规范、澄清,那么答案也会随着问题的不断澄清而不断明晰。 但这项工作仅对鸡与蛋的定义进行分析似乎还不太够。“先”和“有”都是非常形而上学化的词。“还是”所包含的逻辑关系也非常复杂,在普通逻辑中就有相容选言和不相容选言两种情况。
作者: Zen 时间: 2007-8-4 13:08
纯形式化分析是前分析哲学的办法,历史的内容的分析是后分析哲学的办法。
说纯形式化是分析哲学的特点是错误的。
作者: 疯人院逃犯 时间: 2007-8-4 13:08
以下是引用leon在2004-5-26 0:22:21的发言:
逃犯的原创性在于对这个古老的问题提出了语言分析的解决思路。
其实不是“解决”,这个问题是解决不了的。对语词重新定义(澄清)后,我们面对的就是另一个问题了。这个问题本身是不成立的,是无法理解的。也可以说,其实它不是一个真正的问题.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5-26 22:11:39编辑过]
作者: 疯人院逃犯 时间: 2007-8-4 13:08
ZEN的话是针对什么说的?
作者: 王晨 时间: 2007-8-4 13:08
以下是引用休泊在2004-5-24 14:48:24的发言:
可是为什么要搞清楚这个问题呢?
完全没必要搞清的,如果你满足于有鸡吃和有蛋吃的小康生活,这个问题是不必要的。但人就是奇怪的动物,生存问题解决了,又要拿精神问题来折磨自己。维特根斯坦就说,哲学是哲学家用头撞墙撞出来的脓包。哲学家即使要证明哲学是没必要的,是语言混乱的错误,也不是用日常生活不需要哲学为论证的,所以即使解决了哲学是不存在的这个问题,维特根斯坦也不快乐,他不会因此回归到日常生活的满足中。所以一部分人是满足于生存本身的,而另一部分人却不,哲学就是为这部分人设置的。为一切精神的自虐者设置,它是生存的地狱,却是精神的天堂,一切伟大的思想都来自于自我折磨。
作者: Zen 时间: 2007-8-4 13:08
以下是引用疯人院逃犯在2004-5-26 23:48:01的发言:
ZEN的话是针对什么说的?
呵呵,因为你的“鸡蛋”帖里包含了前后分析哲学的形式与内容的两重分析,之前正好又有人把维也纳学派等同于分析哲学的全部,所有有感而发呢。
作者: 疯人院逃犯 时间: 2007-8-4 13:08
以下是引用王晨在2004-5-27 0:02:37的发言:
[quote]以下是引用休泊在2004-5-24 14:48:24的发言:
可是为什么要搞清楚这个问题呢?
完全没必要搞清的,如果你满足于有鸡吃和有蛋吃的小康生活,这个问题是不必要的。但人就是奇怪的动物,生存问题解决了,又要拿精神问题来折磨自己。维特根斯坦就说,哲学是哲学家用头撞墙撞出来的脓包。哲学家即使要证明哲学是没必要的,是语言混乱的错误,也不是用日常生活不需要哲学为论证的,所以即使解决了哲学是不存在的这个问题,维特根斯坦也不快乐,他不会因此回归到日常生活的满足中。所以一部分人是满足于生存本身的,而另一部分人却不,哲学就是为这部分人设置的。为一切精神的自虐者设置,它是生存的地狱,却是精神的天堂,一切伟大的思想都来自于自我折磨。
[/quote]其实我生存问题还没解决呢~~~~~~~(沉重的)
我想这就象看魔术表演,有的人根本不去看,有的人看完就完了,有的人想解释,就大谈特异功能,编神话故事,还有的人一定要弄清戏法是怎么变的.最后一种人是有些怪.但他们也有自己的乐趣.我很能理解最后一种人.不知你是否喜欢那些魔术揭秘节目?
作者: 凌丁 时间: 2007-8-4 13:0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疯人院逃犯 时间: 2007-8-4 13:08
哈哈~~~~
作者: 蝼冢 时间: 2007-8-4 13:08
前一阵我也陷入了这个问题当中去了
作者: 疯人院逃犯 时间: 2007-8-4 13:08
以下是引用蝼冢在2004-5-27 21:57:36的发言:
前一阵我也陷入了这个问题当中去了
维特根斯坦的<论确实性>很有意思,你能找到吧?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的单行本.我把这本书当成护身符.
作者: 蝼冢 时间: 2007-8-4 13:08
以下是引用疯人院逃犯在2004-5-27 22:40:45的发言:
[quote]以下是引用蝼冢在2004-5-27 21:57:36的发言:
前一阵我也陷入了这个问题当中去了
维特根斯坦的<论确实性>很有意思,你能找到吧?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的单行本.我把这本书当成护身符.
[/quote]
我有逻辑研究哈~
你说的这个我去找找看,应该能找着 的谢谢啦
作者: 沈家阳 时间: 2007-8-4 13:08
先有鸡还是先有鸡蛋?
先有鸡蛋啊,哪里来的?拣的啊~~~~
我更想知道这问题是谁提出的哦?~
作者: 休泊 时间: 2007-8-4 13:08
我个人认为--
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要不要去思考,而是想要证明先有鸡同想要证明先有蛋是同样困难的.
如同想要证明上帝的存在与想要证明上帝不存在一样的困难.
作者: 蝼冢 时间: 2007-8-4 13:08
以下是引用休泊在2004-5-30 11:37:48的发言:
我个人认为--
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要不要去思考,而是想要证明先有鸡同想要证明先有蛋是同样困难的.
如同想要证明上帝的存在与想要证明上帝不存在一样的困难.
高见!!
鸡蛋和鸡的问题和上帝的问题竟然一样困难
这是我见过的最头疼的问题了
还要难的问题,我就不去想它了。
作者: 王晨 时间: 2007-8-4 13:08
虽然困难,但都是可证明的。就象林间不同的道路,不同的人通过两条道路同往思维的幽深之境,虽然先有鸡就不能先有蛋,先有蛋也不能先有鸡,但两条证明的道路却不是能够互相取代的。在哲学里,相反的问题都能在这个领域里得到证明。每一条道路都有特定的关注领域和思维方式。永远没有终极答案,有的只是一条条林间空地里的小径。
作者: 休泊 时间: 2007-8-4 13:08
以下是引用王晨在2004-5-31 23:57:54的发言:
虽然困难,但都是可证明的。就象林间不同的道路,不同的人通过两条道路同往思维的幽深之境,虽然先有鸡就不能先有蛋,先有蛋也不能先有鸡,但两条证明的道路却不是能够互相取代的。在哲学里,相反的问题都能在这个领域里得到证明。每一条道路都有特定的关注领域和思维方式。永远没有终极答案,有的只是一条条林间空地里的小径。
就是永远没有终极答案。
作者: leon 时间: 2007-8-4 13:09
没有终极答案为无限的可能性留下空间,徜徉于林间小径本身就充满乐趣。
作者: 饥饿的石头 时间: 2007-8-4 13:09
此题在哲学思辨领域——无解。
求解的过程关涉其他哲学思考,这本身很有意义。
很喜欢从小事入手的哲学探讨。
作者: 疯人院逃犯 时间: 2007-8-4 13:09
一个问题解决不了并不一定会引起困惑,但找不到解决不了的原由,看不到解决问题的可能的途径,就会引起困惑.哲学在很多时候是找寻某个问题解决不了的原由,这种探询引导人反思自身.语言哲学就是在语言和人们对语言的认识方面找寻原由,但是我也不觉得所有的困惑都能因此被消除.现在我认为有的问题虽然无解但并不是语言分析意义上的伪问题.生命意义问题就是这样.我们可以区分三类问题,目的问题(要如何),手段问题(应如何),可行性问题(能如何),最后一类问题似乎并不是独立的.
对目的问题所引起的困惑,只有通过对生命的领悟才能消解,而不是靠语言分析就能消解.上帝问题实质上属于这类问题,它和探询一物是否存在是不一样的.
作者: leon 时间: 2007-8-4 13:09
对生命的领悟进入了实践领域,语言分析与实践领域之间能否存在某种隐秘的通道?
作者: 疯人院逃犯 时间: 2007-8-4 13:09
我觉得进行消解的哲学或说智慧有一种共性,佛教(也许更突出的是禅宗)和维的这种消解在精神深处有一种统一性(维曾受叔本华影响,叔本华受印度哲学影响,所以不是完全没有连接的痕迹),但针对的领域是不同的?
作者: 沈家阳 时间: 2007-8-4 13:09
这问题谁提出的?
作者: 四言 时间: 2007-8-4 13:09
你试图从一个小孩的角度来看的话,你可能会好过一些比如说从”鸡蛋“这个词来看,鸡永远在蛋的前面。
作者: leon 时间: 2007-8-4 13:09
以下是引用疯人院逃犯在2004-6-3 12:07:12的发言:
我觉得进行消解的哲学或说智慧有一种共性,佛教(也许更突出的是禅宗)和维的这种消解在精神深处有一种统一性(维曾受叔本华影响,叔本华受印度哲学影响,所以不是完全没有连接的痕迹),但针对的领域是不同的?
当时想到维的后期思想,在那里他已回到日常语言而不是前期的逻辑语言,感觉到他对日常语言的剖析与生命的领悟一定有某种联系,还没想清楚是不是真的有联系及这种联系是什么。 另外,现象学传统的语言分析非常注重实践的方面,语言对他们(海德格尔、伽达默尔)来说具有本体论的意义。虽然他们的语言理论和分析哲学的语言分析在思维方式上完全不同,但他们所提供的视角对分析哲学还是有启发性的。
作者: leon 时间: 2007-8-4 13:09
以下是引用沈家阳在2004-6-3 14:01:50的发言:
这问题谁提出的?
哪个问题?鸡蛋问题还是领域问题还是通道问题?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6-4 0:05:19编辑过]
作者: Zen 时间: 2007-8-4 13:09
维在《哲学研究》中回到“生活形式”的倡议,跟歌德的“理论是苍白的,生命之树长青”有一拼。
作者: horkos 时间: 2007-8-4 13:09
看了很久,还是不太明白~~
那我就用简单的语言解释一下
第一种解释
鸡蛋孵化出来的鸡.但是下鸡蛋的是不是一定是鸡呢?
所以当鸡的祖先,到了一定阶段,临界阶段,这只似鸡的动物,下了蛋,后代产生了变异,就完全是鸡了.所以,先有鸡蛋.
第二种解释
先有鸡
如果生命是由细胞进化
细胞不能进化成蛋
第三个是个故事
从前(在没有鸡和蛋)之前有这么兄妹俩个相依为命,感情也很好。后来哥哥结婚了,嫂子却对小姑子不冷不热。
直到有一天,嫂子对小姑子说她家米缸里的小米丢了很多,并且应冤枉说是小姑子偷的,小姑子一时想不开,自杀了。
五年后哥哥的小儿子和很多小孩子去野外玩,玩着玩着就来到了坟地,小孩子从坟地里捡了一个很圆很白的石头回家。回家后再热炕上放着,不一会石头开始出现了裂缝,出现了一只小动物,那就是世界上第一只鸡。小鸡出壳后第一件事就是跑到米缸去吃小米。小孩子大喊,妈妈,妈妈,快来看呀。妈妈看见以后很害怕,就告诉小孩子说:那时你的姑姑。 这就是为什么现在人们都叫鸡为 姑姑。
后来小鸡长大了,变成了大鸡,有一天,那只鸡下了一个蛋,但又孵出了小鸡。哥哥说:“好啊你,还没有结婚,你敢生孩子,看我打你。”所这就追着打了去,这就是为什么现在的鸡下了蛋以后都会大喊:“哥哥打”“哥哥打”
好
就这样!
作者: 疯人院逃犯 时间: 2007-8-4 13:09
你肯定是受四人帮迫害来着..........
作者: horkos 时间: 2007-8-4 13:09
以下是引用疯人院逃犯在2004-6-8 15:28:52的发言:
你肯定是受四人帮迫害来着..........
哦???
你杂知道的??[em07]
作者: 王晨 时间: 2007-8-4 13:09
以下是引用leon在2004-6-3 23:58:28的发言:
当时想到维的后期思想,在那里他已回到日常语言而不是前期的逻辑语言,感觉到他对日常语言的剖析与生命的领悟一定有某种联系,还没想清楚是不是真的有联系及这种联系是什么。 另外,现象学传统的语言分析非常注重实践的方面,语言对他们(海德格尔、伽达默尔)来说具有本体论的意义。虽然他们的语言理论和分析哲学的语言分析在思维方式上完全不同,但他们所提供的视角对分析哲学还是有启发性的。
回归日常语言是以哲学的方式关注生命在世界里的存在。“关注生命在世界里的存在”是近代哲学的一个重要转向,但是这个问题最容易导致哲学的混乱,并破坏它的严格性。象维的后期思想,虽然还是清晰的,但已经搀杂情绪的东西,人们对此的关注也不仅陷于哲学。我觉得一门学说被人们在多了领域里广泛引用,这个问题本身就说明了此学说自身包含了不纯粹的可能性,无论它多么可爱,但关于严格性的丧失这是必须要承认的。现象学是最严格的关注人生意义的学说,胡塞尔一方面反对实证主义这种狭隘的理性主义,另一方面又反对非理性主义的存在主义,他把理性主义贯穿到人的主体性中去了。象伽哒摩尔的诠释学,他所关注的语言问题,已经完全偏重于人的经验世界中去了,他在真理与方法中就写道:“我们所探究的不仅是科学及其经验方式的问题,我们所探究的是人的世界经验和生活世界的问题。”哈,说这么多是因为看这个帖子,想到了在一定的时期内,哲学界关注的问题都是相同的,但由于侧重点和视野的不同,他们抵达问题的道路也是非常的不同。不要因为道路的不同而忽略了他们的共同转向,看他们是如何消解别的道路,这也是非常有意思的事情。。[em12][em33][em22]
作者: 疯人院逃犯 时间: 2007-8-4 13:09
我认为一种语言给人的印象并不能作为对其构成物进行分类的依据.胡塞尔的语言(康德的纯)给人的印象是科学性的,但这种语言所形成的理论并不是科学.海德格尔的语言给人诗的印象,但他的东西其实也不是诗??后期维特根斯坦的语言给人日常语言的印象,但那根本不同于对常识的重复述说.这种反差也许能给人一种审美上的快感,但也容易使人迷惑.
作者: 王氏 时间: 2007-8-4 13:10
TO:沈家阳
这问题连一个天天看母鸡下蛋的农村小孩都可以提出的。
不要低估了普通的劳动人民。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6-19 19:00:35编辑过]
作者: 王氏 时间: 2007-8-4 13:10
以下是引用疯人院逃犯在2004-6-2 14:23:08的发言:
一个问题解决不了并不一定会引起困惑,但找不到解决不了的原由,看不到解决问题的可能的途径,就会引起困惑.哲学在很多时候是找寻某个问题解决不了的原由,这种探询引导人反思自身.语言哲学就是在语言和人们对语言的认识方面找寻原由,但是我也不觉得所有的困惑都能因此被消除.现在我认为有的问题虽然无解但并不是语言分析意义上的伪问题.生命意义问题就是这样.我们可以区分三类问题,目的问题(要如何),手段问题(应如何),可行性问题(能如何),最后一类问题似乎并不是独立的.
对目的问题所引起的困惑,只有通过对生命的领悟才能消解,而不是靠语言分析就能消解.上帝问题实质上属于这类问题,它和探询一物是否存在是不一样的.
[em46] [em46] 本人的谬见:为什么会存在这个问题呢?那是因为作为人本身来讲,你的头脑中就有这样的一个因素,也是众多因素中的,其中一个奇妙的无法解释的意识体验。于是理所应当的,现实生活中刚好就有像鸡蛋(当然还有相似的)这样的问题出现,与你的这一本质像匹配。我们所接触的所有事情都是与自身相“匹配”的,而且无尽的因素是你不知道的,所以人的一生就变成了一个自我探索,不断了解自身的过程。
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有时会越走越远,把应对生命本身的领悟变成了一种纯的思维的游戏。但我又不得不承认,这是不可避免的,我们也从中得到了不少乐趣。
可是不管走的再远,也应该利用它们,回到对生命本身领悟的道路上来。
当然这也不会结果,因为生命本身(不是生老病死的那个生命,而是意识的存在)就是一场“无从来由的梦境”,它的本质特征,绝对属性,根本性质就是“无从来由”。
作者: 疯人院逃犯 时间: 2007-8-4 13:10
你讲的"无从来由"是否接近海德格的"被抛入"?
作者: 横 时间: 2007-8-4 13:10
我觉得是先有困惑才有思考
鸡和蛋是并立的
作者: 疯人院逃犯 时间: 2007-8-4 13:10
以下是引用横在2004-6-19 22:59:39的发言:
我觉得是先有困惑才有思考
鸡和蛋是并立的
人先有了一定的思考,才会遇到困惑,但困惑中的思考更成其为"思考"?
作者: 王氏 时间: 2007-8-4 13:10
被抛入??
不太清楚,我大言不惭的说,我看的书很少。
但是,似乎似曾相识。我仔细想了想,好象尼采说过:他对理性为什么会流入人事间,感到非常的不可思议。
我有一点被抛入的感觉,但是和这个的区别还是很大。被抛入的话需要有一个东西,而这个东西也是无从来由的。哎~~~
作者: 疯人院逃犯 时间: 2007-8-4 13:10
王可以读读介绍海德格尔前期思想的书,直接读<<存在与时间>>有点困难.好的作品总能改变你的阅读习惯和策略的.
作者: 王氏 时间: 2007-8-4 13:10
哦 好呀。感谢啊!
不过我还是希望能有人在多给我推荐几本,最好有一个大概的系统。
其实,要是他能把他读过的书都做一个简要的概述和评价就好了。[em44]
作者: 疯人院逃犯 时间: 2007-8-4 13:10
以下是引用王氏在2004-6-20 0:15:33的发言:
哦 好呀。感谢啊!
不过我还是希望能有人在多给我推荐几本,最好有一个大概的系统。
其实,要是他能把他读过的书都做一个简要的概述和评价就好了。[em44]
建议先看看哲学史的书,不是说哲学就是哲学史吗?商务出的罗素的西方哲学史和梯利(美)的西方哲学史都不错,先挑有兴趣的有意思的看.最好的还是施太格缪勒的<<当代哲学主流>>,他是德国人,但对英美哲学也很熟悉.但我发现书店里还找不到系统的法国哲学史方面的书.
作者: 王氏 时间: 2007-8-4 13:10
对于书,我原来是瞎翻过一些的,说实话,我有个特点~只要书里有关于语义学的长篇大论
我就看不下去了。也可能是因为我的无知,我总觉的那什么问题都不解决还特别没意思。根本没有什么观念上的重大突破。
其实我也没搞清学哲学是为什么。只不过,当初尤其看了康德的一点东西,和叔本华的《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后,更增加了我对生命本身强烈的好奇和热爱~~当然还有艺术。
成了,我好自为知吧。谢了。
作者: 疯人院逃犯 时间: 2007-8-4 13:10
语言和哲学的关系也是经过了上千年的思索才被中心化的,当然这也许不一定就是"进步",但她是一条思路,有人走在这条路上,很(合适?)~
作者: 梦醒来的时候 时间: 2007-8-4 13:20
呵呵………………这个问题……………………
汉语就能解释,(鸡—-鸡蛋)放在一起比较。假设先没有鸡,那就剩下(?——蛋),
单纯的一个蛋怎么能出来题设中的两只鸡?假设先没有蛋,那就剩(鸡——鸡),两只鸡下蛋,用你的脚指头想想,对不对?????????
呵呵………………这个问题起的太严肃,瞎说一气,缓和一下气氛!
作者: 齐天大圣 时间: 2007-8-4 13:20
以下是引用王晨在2004-5-31 23:57:54的发言:
虽然困难,但都是可证明的。就象林间不同的道路,不同的人通过两条道路同往思维的幽深之境,虽然先有鸡就不能先有蛋,先有蛋也不能先有鸡,但两条证明的道路却不是能够互相取代的。在哲学里,相反的问题都能在这个领域里得到证明。每一条道路都有特定的关注领域和思维方式。永远没有终极答案,有的只是一条条林间空地里的小径。
偷换概念 把蛋和鸡定义成绝对有先后关系的两个概念 休泊8要上当
作者: 齐天大圣 时间: 2007-8-4 13:20
以下是引用饥饿的石头在2004-6-2 7:33:56的发言:
此题在哲学思辨领域——无解。
求解的过程关涉其他哲学思考,这本身很有意义。
恩恩 就是这个意思
作者: 齐天大圣 时间: 2007-8-4 13:20
看完了~~呼~~~
我的感想是:我要去上大学!
我也去看海德格尔叔本华 也去看康德罗素胡塞尔 你们都给我等着!
作者: 王晨 时间: 2007-8-4 13:20
以下是引用齐天大圣在2004-8-7 0:56:14的发言:
[quote]以下是引用王晨在2004-5-31 23:57:54的发言:
虽然困难,但都是可证明的。就象林间不同的道路,不同的人通过两条道路同往思维的幽深之境,虽然先有鸡就不能先有蛋,先有蛋也不能先有鸡,但两条证明的道路却不是能够互相取代的。在哲学里,相反的问题都能在这个领域里得到证明。每一条道路都有特定的关注领域和思维方式。永远没有终极答案,有的只是一条条林间空地里的小径。
偷换概念 把蛋和鸡定义成绝对有先后关系的两个概念 休泊8要上当
[/quote]
你连话的意思都没明白还在这里得意洋洋的叫什么啊?!真怀疑你的理解力并佩服你的勇气。
作者: 齐天大圣 时间: 2007-8-4 13:21
你的意思不是说探索的过程就是乐趣么?我又没反对这个
作者: 王晨 时间: 2007-8-4 13:21
以下是引用齐天大圣在2004-8-8 22:01:47的发言:
你的意思不是说探索的过程就是乐趣么?我又没反对这个
唉.我不知道你反对的是什么啊.你反对的在我的话里又没出现.很抱歉我回帖中因迷惑而导致的粗暴.
作者: 行为不端 时间: 2007-8-4 13:21
把七格的帖子转了来先
用户名:Sieg_geiS
匿?称:Sieg
标题: 保卫罗素悖论
写这篇东东的原因实在是多得罄竹难书。拣重要的说,就是有太多的人,包括一些听上去很伟大的人物,由于他们缺乏一些比较精化的工具,使得他们对一些问题的理解,总是停留在茹毛饮血的水平,本来,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知识传统,谁愿意怎么思考就应当有资格怎么思考,但不幸的是,互联网使他们的不少想法逐渐侵入到我的视域里,于是,冲突就不可避免。
他们在思考些什么问题呢?举些个例子吧:
1、 上帝能否举起一块自己举不动的石头?
2、 反对专制这本身是否是种专制?
3、 解构主义可不可以解构自己?
……
于是,这些人就这些问题开始连篇累牍地制造文字,在他们的知识传统里堆满后,又堆到我家门口,对不起,我想我是该挥起奥康牌大扫帚,进行一场知识保卫战了。――文化战争不仅表现在亨廷顿所描述的文明差异之间,也表现在毕达哥拉斯所坚持的智力差异之间,一旦不同智力浓度的符号溶液彼此相遇,那么,符号溶液就会形成浓度梯度。在这样的浓度梯度中,布尔迪厄、萨伊德、德里达等一大批人都有可能会被呛个不行,更何况无数跟在他们屁股后面的各类据说叫作是后现代思潮的芸芸众生。
至于人文学科里各位学者教授大爷大妈,我不管你们具有如何悲天悯人的胸怀,也不管你们具有如何皓首穷经的态度,更不管凭你们的知识传统是否能看懂以下的文字,我只是想提醒你们,你们所津津乐道的这些问题,数理逻辑学家们已经替你们解决,如果他们没有解决,那你们也没有能力代他们解决,如果你们硬是要代他们解决,请不要声称你们已经大有收获,如果你们按捺不住非要这么声称,那么,好吧,随你们的便。
→→→→→→→→→→
先简扼叙述一下罗素悖论:
定义:
M:所有包含集合自身的集合;
N:所有不包含集合自身的集合;
问:N∈M还是∈N。
如果N∈M,说明N具备M的特征,根据M的定义,N包含集合自身,但这和N的定义矛盾;
如果N∈N,说明N具备包含自己的特征,这与N的定义矛盾;
但M+N遍历所有集合域,所以N也不是空集。
于是,悖论产生。
分析:
罗素在处理这个问题时,提出分层方法,就是说:“集合的集合”与“集合”不能在一个层次上考虑,也就是说,上面说的M,属于非法构造,或者说,M不能进入定义中。
这样,悖论就解决了。
但是,有逻辑学家提出,这么做并没有解决问题,因为“集合的集合”具备“集合”的所有特征,没道理硬把它们分开。如果你硬要进行分层,那等于人为的在假设上多加了一条规则。
其他解决方法包括公理集合论,就是在起初的公理预设上就把规则定死,这样,悖论也能消失。
但人们依旧更感兴趣的是:如果悖论的前提不改变,就让悖论这么出现着,那么,有没有什么办法,让它自圆其说?就如同人们引进无理数解决了毕达哥拉斯悖论,引进了极限概念解决了贝克莱悖论。
为了讨论方便,我们把前面说到的那两个定义再抽象一把,智力上已经跟不上的同学们可以先放学回家了:
定义:
M:所有包含集合自身的集合;
N:所有不包含集合自身的集合;
很明显,这里的集合自身就是指定义里的M和N本身,也就是说在自我指涉。我们用“⊙”表示具备自我指涉关系的集合,其中M是具备自我指涉关系的,N不具备,则有:
M(⊙)
N(!⊙)
其中,⊙关系的定义是:a∈a
先考察N∈M,有:N(!⊙)∈M(⊙),显然,如果这个关系式成立的话,M里就会即有⊙关系的集合,也会有!⊙关系的集合,但这是和M定义相反的,所以这不可能。
再考察N∈N,有N(!⊙)∈N(!⊙),问题就在这里出现了:当我们在这里说有悖论时,我们其实是把算符∈给⊙关系化了,也就是说,算符∈是外延区的,它并不属于定义时用的内涵区,但这时,算符∈渗透进了内涵区,于是发生以下运算:
根据⊙关系的定义:a∈a,有:N(!⊙)∈N(!⊙)=》N(⊙),而N(!⊙)与N(⊙)是矛盾的。
罗素提出分层法,就是想把⊙关系给去掉,这样,上述矛盾就不会发生,但是,在实际运用中,⊙关系是到处存在的,比如,当计算机指针自指到自己所在的地址上时,蛇咬尾巴直到最后一口咬到蛇头自己头上时,上帝自身是其自身的原因时,全部都是体现为⊙关系。
因此,罗素悖论其实是构造了一个当⊙关系在n阶(n>1)算术关系中渗透时发生的矛盾,而这个,我认为应该可以通过一些技术处理来解决的。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设立栅关系▽,并对⊙关系所在阶进行标记,拿上例来看,就是a∈a被标记为▽1(a∈a),而N(!⊙)∈N(!⊙)则被标记为▽2(N(!⊙)∈N(!⊙)),将其中的内涵全部抽象化为形式本身,分别有:▽1(⊙)和▽2(⊙),并且,▽1↙▽2,其中,↙表示在……的阶之下,这样,原来的悖论就被表述成:
所有不包含集合自身的集合,都包含在所有不包含集合自身的集合的阶之下。
我相信在蒙塔古语法那里,有比我所构造的更精致的说法,另外,据我所知,亚相容逻辑和辩证数理逻辑里也有对此问题的不同解法,希望所有看完我的帖子还没睡着的同学们,能够百尺竿头再锯一段,争取把挂竹竿顶上的那条悖论裤衩给我取下来。
好,我们接着看,蒙塔古作了什么呢?
蒙塔古其实引入可能世界I和时间J之后,就给予了个体概念的内涵以多值的自由,一旦我们设定这些多值的起始值,我们就能得到不同的内涵解释。--而MG的模型好处之一就是,它解决了晨星昏星问题。
同样思路,我认为,如果我们将振荡周期函数作为可接收的形式纳入语形学里,就能解决因果互相指涉的问题,这包括理发师悖论、先有鸡蛋还是先有鸡悖论、说谎者悖论等等。
假设有函数H,它的表达式是:
H(^P,2n)=1
H(^P,2n+1)=0
其中,P是命题,^是内涵算子,n是H作用于P上的有序整数集,我们有:当n=0时,^P为“我不在说谎”,H=1;当n=1时,^P为“我在说谎”,H=0。
其中,句子P为“我现在说的这句话是谎话。”
如果我们进一步将MG语法里的I和J作为意义赋值,赋值给n,我们就可以得到日常生活中我们理解这些悖论时的语义振荡现象。
因此,当P是“上帝可以创造一块自己举不起来的石头”时,我们真正被困惑住的是语义振荡现象,因为在我们的形式系统里,我们认为,涉及到上帝概念的时候,内涵应该是决定论式的,而不是这种振荡函数。
可是,正是因为上帝是万能的,所以他应该包括语义振荡。
在这里,是我们人类自己对内容的决定论式的判断,导致了形式上的无法决定论。
因此,我们应该首先满足形式上的决定论,然后将悖论作为一种良性结构,给纳入到我们的日常语言里,而事实上,我们在某些方面已经做的很好了,比如,小孩会不自觉地说:“要是父母没养我该多好”。--照道理,谁都明白这话的内涵要真在现实世界里实现,这话的说者就不存在于是这话本身也不存在,但是,这话还是作为有意义的话而在概念上先实现了。--这就说明我们其实已懂得形式先于内容的道理,只不过是不自觉的懂得罢了。
至于人们为什么会对悖论耿耿于怀,我认为这是对悖论形式的不接受,可这是心理原因,就跟当年人们不接受地球绕太阳转一样。
进一步,我甚至可以将振荡函数构造为波函数,从而创立“量子语义学”(伟大三十万年吧?),这样,我就可以断言:对悖论系统而言,想要测量出确切的语义内涵是不可能的,我们对语义的理解,实际上就是对语义的干扰。当我们定下当前位置n下的语义内涵时,我们没法知道在接下来n+1的语义内涵是什么,而如果我们测量出接下来的语义内涵会到往哪里,我们就判断不了现在n的语义内涵的位置。
回到蒙塔古语法,我不无遗憾地发现,蒙塔古之后的发展,逐渐将问题重心偏移到了如何让人工语言来适应日常语言上面,比如情境语义学(Situation semantics)之类,虽然从某种角度来说,这种框架式的仍语言的确在计算机脑和人类脑之间架起了一座彩虹桥(最近这个名称不幸变得有点狼藉),但由当初晨星昏星问题所带来的心灵震撼力却是越来越弱了:人们正在采取遗忘策略,来对付始终存在着的悖论问题。
事实上,内涵逻辑的那张多真值内涵表是颇有问题的,但蒙塔古那里,这表的真值是被人为定义的,当然,逻辑学家可以把活干得再漂亮些,可将之进一步处理成公设,一种类似于彭加勒所提倡的约定下的有限集,但不可避免的是,我们在这里偷偷摸摸地引入了经验流。
并不是说经验是万恶之源,但在一步又一步缜密的推理环节指引下,逐渐从日常语言的混浊中,通过翻译进入到人工语言,并在人工语言的无歧义语义里越走越深的最后一刻,赫然发现尽头处蹲着的是头经验之兽,而非什么通往上帝的大门或狗洞时,沮丧感是相当强的,或者说,我们得承认,到目前为止,内涵逻辑只是阐述了我们该如何看待日常语言里的悖论现象,但并没有在一个更高的阶上,从逻辑上来解决这个问题,所以,我们仍旧在后期维特根斯坦划定的圈子里,并给予他的公共语言以一个来自数理逻辑阵营的旁证。
但无论如何,我们毕竟将悖论问题给形式化了,也就是说,附植其上各种价值判断已然被我们一脚踢开,虽然这么做,表明上看似乎是把人们所关心的问题给踹了,但实际上,只有在这么踹了以后,我们才会发现人们所关心的问题,其实是个假问题,就拿绝对民主和绝对专制所引起的争论来说,这本来就是由概念设定时的振荡特性所必然产生的悖论现象,在实际生活中,由于没有绝对民主也没有专制,所以不可能有悖论出现,这正如我们可以在理念世界里画一条没有宽度的直线,但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办不到。
同样,人文学科争论的很多问题,其实不过形式系统里的问题,或者说不是他们的知识传统所能涵盖到的问题,因此,数理逻辑学家有必要为他们这些喋喋不休的符号制造者们,圈定一个可以言说的辖域,在这个辖域之外,是上帝和数理逻辑学家们活动的场所,同样,一旦进入到非形式的辖域里,数理逻辑学家也该闭上他们的臭嘴,这方面,罗素倒是个反面典型呢。
最后,请原谅我写了这么一篇狂扁后现代的文章,使得不少人感受到了即将面临的知识破产的威胁。――其实就算我不写,迟早也会有其他人写,在互联网时代,墨丘利这位传播之神有了更强大的力量,所以,知识角斗会比以前更残酷猛烈,而所有知识已然老化的人文学者,如果你们再不抓紧学习,那么,你们就等着坐以待毙吧。
作者: 优雅少年 时间: 2007-8-4 13:21
我仿佛看到了又一个新版主
恩!讨论只有量,而没质的越升,实在无甚具体收获。
另外 齐天大圣 真让人反感。你什么都不懂,还自以为是,这种人真危险。
作者: 张来 时间: 2007-8-4 13:21
原来这就是辨析。呵呵。
作者: 疯人院逃犯 时间: 2007-8-4 13:21
以下是引用张来在2004-8-11 20:12:15的发言:
原来这就是辨析。呵呵。
是极度简单化通俗化了的语言分析~[em48]
作者: 王晨 时间: 2007-8-4 13:21
以下是引用张来在2004-8-11 20:12:15的发言:
原来这就是辨析。呵呵。
呵呵,我也觉得好笑,那么容易就下了大结论,现在的人都变聪明了吗?
作者: 疯人院逃犯 时间: 2007-8-4 13:21
别误会,张来兄弟在搞论坛,想看看什么叫辨析,但我这个贴子可能误导他了.我本来是想用通俗的例子特粗浅的介绍一下凭借语言分析处理哲学问题的方法,但后来发现行不通.反而引起误解.也不知谁又把这个给翻出来了......
作者: MORN 时间: 2007-8-4 13:22
恩
关于先有语言还是先有思想的问题...
作者: 赤夜 时间: 2007-8-4 13:22
0
作者: 易寒 时间: 2007-8-4 13:22
鸡和蛋都是鸡这种生物在某一阶段的不同状态吧,这个问的只是鸡这种生物在第一次出现的时候是哪种形式;但不论怎样它都是鸡,所以,嘿嘿。
作者: 音速 时间: 2007-8-4 13:23
太巧了。
上次我们学校进行作文比赛,出题资格有我一份,我出的题目中就有这一个,但判不是我判,所以我也不清楚有没有人写这个题目和写得怎么样。
当时,我出这个题目的时候,就以考察学生“思辩能力”为目的。并且我的这个题目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但要声明一下,我不是学校的语文老师,我是学生,之所以有那个权力是因为我在学生会。
呵呵,巧吧。
其实,这完全可以和物种起源联系上,但是个人认为过早地把这个话题引到家禽甚至是鸟类的进化由来的话,太没创意了。
所以嘛~~
但,MORN小姐就更绝了。居然可以涉到语言与思维的问题上,I服了U。
我得承认这两个问题性质类似,但究其娱乐性,好像相差甚远。赞ING.....
作者: 麦麦香 时间: 2007-8-4 13:24
深奥......不太明白了.....好象各位都智商狂高...不知道我何时才能到此境界..
作者: leon 时间: 2007-8-4 13:24
这和智商没大关系,只是一种思维方式加上一套预言系统,把握了它们谁都可以说得头头是道。
作者: 驴头狼 时间: 2007-8-4 13:24
显然是先有我嘛,再之前是恐龙.
作者: 优雅少年 时间: 2007-8-4 13:24
先有蛋哈,蛋为卵子,然后和精子结合成鸡,只不过是在体外孕育罢了,而且可以煮来吃。
除了一些可自己分裂的原生单细胞动物以外,大部分动物都是这样进化和繁衍的。
但如果说涉及成个因果关系的话,佛说“是无始的”。
作者: 张来 时间: 2007-8-4 13:24
不知道大家吃过毛鸡蛋没?
作者: 老虎欲餮小草 时间: 2007-8-4 13:24
鸡蛋的气味让我判断是鸡产.
鸡大概是恐龙进化而来的.
恐龙是老而灭绝的侏罗鸡.
作者: 指甲 时间: 2007-8-4 13:24
母亲跟孩子的关系
欢迎光临 黑蓝论坛 (http://www.heilan.com/forum/) |
Powered by Discuz! X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