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蓝论坛

标题: 逆观十二因缘 [打印本页]

作者: Zen    时间: 2007-8-4 13:09
标题: 逆观十二因缘
十二因缘是原始佛教的核心理论部分,据说,释迦打坐于菩提树下的四十九天内,先逆观再顺观明暸了十二因缘。上座部佛教延续了这一理论主体,将其作为从人生漫漫火宅中认识到五蕴皆苦,从而认知无明以来的相续因果,最后回归寂灭本如的成道阶梯。
上座部佛教重视“苦谛”,以此作为精进菩提心的动因。大乘佛教则重视惑与业,以求解说世事森罗万象,普济众生利乐有情。到了金刚乘,在身、语、意三密之下,苦、惑、业不复是需要脱离鄙弃的对立面,依托曼佗罗的观想,可以使受业之身现观为报身如来,茫茫红尘现观为菩提道场。不管宗派理论如何变化,十二因缘都可以看作理论缘起的最初基础,因为十二因缘全面体现了自古以来辨别真伪佛教主要判据--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
十二因缘前后因果,越是最初的因,离日常语言越远,从理解的角度,逆观是比较切实可行的诠释顺序,当然,限于识境低下,笔者所说未必是三昧三菩提。
十二、老死
一切生命都会死,因为我们的身体是结合各种条件而产生,万事万物都在不断的变化中,因为变化产生结合,也同样会因为变化产生分离,当结合而产生我们身体的条件逐步消逝,我们的身体就要毁坏,身体毁坏就是死。可见,死的来源是生
十一、生
各种条件之所以会结合,根本原因是因为受身中阴在业的推动下,不由自主的往生入胎。生源于业,业就是有
十、有
业就是前世所作所为留下的痕迹,一切所作所为都出于欲望与意念,欲望与意念,就是取与爱
九、八、取与爱
欲望与意念根植于感觉,快感产生欲取,苦感产生厌离。感觉,就是受
七、受
感觉依赖于物质的身体,身体内部以及身体与环境发生的作用就是感觉,这些作用,称为触
六、触
身体所发生的作用,取决于各种生命形式与世事万物发生作用的方式,对于人类来说,我们的作用方式是眼、耳、鼻、舌、身、意,这就是六入
五、六入
六入乃至其他生命形式作用于事物方式的产生,是主体、客体分别的结果,所谓能动者为主,非能动且不相应者为客,有分别对立,就有互相作用,互相作用就要依托一定的方式,这就是从名色到六入(或者其他生命形式的某种“入”)的机制
四、名色
生起分别,其实是真如本体的一种作用,这种作用,就是识
三、识
真如本体发生这种作用的原因,是因为其脱离了寂静不动的本来面目,这种虚妄的活动状态就是行
二、行
真如本体如同大海,无明之风下,遂有起止消长,前浪后浪,生息不居
一、无明
无明与真如,说到底还是非一非异,若是异,那么真如之外还有一物,真如就不是唯一的根本,如果是一,那么,既然无明就是真如,何来虚妄。

上座部、大乘、金刚乘佛教都没有说世事万物是六入中的“意”所产生,只是说,回复到真如本来状态,就没有对立分别,故而不能再执著于主、客之分,所以,不能以“主观唯心主义”以蔽之。佛教的“真如”也不是超越在万物之上的主宰,真如就是万物,真如就是你我,真如就是一切,真如又不是一切,因为取消了主客对立,再设立万物之外或者之上的任何主宰,都是头上安头,所以,也不是“客观唯心主义”。真如不向外求,也不需叠加,要的就是摈弃,摈弃到连摈弃也摈弃,但这还不是最终的取向,向彼岸的最后一跃,已经在语言和认知之外,这个时刻,就需要禅宗的“不置一辞”。
并不是所有大师都不置一辞,因此,我们勉强可以用语言来描述语言之外的那种状态:
不生亦不灭,不断亦不常,
不一亦不异,不去亦不来
作者: 疯人院逃犯    时间: 2007-8-4 13:09
方丈师兄,牛鞭~
作者: 赵松    时间: 2007-8-4 13:09
二、行
真如本体如同大海,无明之风下,遂有起止消长,前浪后浪,生息不居

十二、老死
一切生命都会死,因为我们的身体是结合各种条件而产生,万事万物都在不断的变化中,因为变化产生结合,也同样会因为变化产生分离,当结合而产生我们身体的条件逐步消逝,我们的身体就要毁坏,身体毁坏就是死。可见,死的来源是生
作者: Zen    时间: 2007-8-4 13:09
乱解佛法要下阿鼻地狱,万一我去了那里,你们要来看我的噢~
[em05][em05][em05][em09]
作者: 疯人院逃犯    时间: 2007-8-4 13:09
方丈师兄,不知何为鼻涕地狱,你不下地狱谁下地狱?
作者: 竹尖    时间: 2007-8-4 13:09
以下是引用疯人院逃犯在2004-6-11 14:20:46的发言:
方丈师兄,不知何为鼻涕地狱,你不下地狱谁下地狱?

Zen是地藏王[em46]
作者: 竹尖    时间: 2007-8-4 13:09
以下是引用赵松在2004-6-11 14:01:49的发言:
二、行
真如本体如同大海,无明之风下,遂有起止消长,前浪后浪,生息不居

十二、老死
一切生命都会死,因为我们的身体是结合各种条件而产生,万事万物都在不断的变化中,因为变化产生结合,也同样会因为变化产生分离,当结合而产生我们身体的条件逐步消逝,我们的身体就要毁坏,身体毁坏就是死。可见,死的来源是生


这个不矛盾
"真身"与"生命"(我们现在的肉体)在佛教里不是同一个概念

"任何人的生命中,有着清净无垢、常住不灭的本体。这第九识,是一种自我本身与无限的宇宙生命相融合的境界;是产生生命在身体、精神方面的所有功能的根源;是创造力的源泉。
生命一边经常与外境因缘和合,一边通过“六识”接受各种信息。其中有不少也产生着种种的苦恼。但是,只要“九识”的太阳光在胸中闪耀,这些苦,犹如霜露一般全都消融。所谓信仰,也许可以说就是每一天,任何时候都使太阳在胸中的太空冉冉升起的连续作业吧。人们应一边使全身充满着如灿烂发光的太阳般的生命力,由衷地感受到无量的喜悦;一边从容地,不畏艰难地生活下去。 "
作者: 天气预报    时间: 2007-8-4 13:09
竹简
你要皈依我佛了?
作者: 疯人院逃犯    时间: 2007-8-4 13:09
以下是引用天气预报在2004-6-11 21:16:07的发言:
竹简
你要皈依我佛了?
名儿改的好.[em46]
作者: 疯人院逃犯    时间: 2007-8-4 13:09
这篇文章打下来收藏了~
作者: 文沁可人    时间: 2007-8-4 13:09
签个到先,明天看,今天可要睡觉去了。
作者: 天气预报    时间: 2007-8-4 13:09
可人JJ
你总是睡太早[em08][em08][em08][em45]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6-12 14:54:33编辑过]

作者: 风露清愁    时间: 2007-8-4 13:09
置顶啊,赶明俺对付个因果经跟你的十二因缘起配.
作者: horkos    时间: 2007-8-4 13:09
果真才女[em33][em46]
后生可畏!!!!
我要努力学习才是

[em14]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6-13 11:52:36编辑过]

作者: 风露清愁    时间: 2007-8-4 13:09
姐姐这么说,偶真是不好意思啊,引号在这里表示否定讽刺好不好啊?
才女真是谈不上,不过是疯疯癫癫说点老庄佛道以一充十应景罢了.[em35][em33]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6-13 11:51:30编辑过]

作者: horkos    时间: 2007-8-4 13:09
引号去掉了啊
作者: 疯人院逃犯    时间: 2007-8-4 13:10
提一下~~~
作者: xiaowo    时间: 2007-8-4 13:10
ho,佛理道学都是我贼头痛的东东,拷下来,下学期在学校里做网站放进哲学阅读里,希望zen同意哈

上座部、大乘、金刚乘佛教都没有说世事万物是六入中的“意”所产生,只是说,回复到真如本来状态,就没有对立分别,故而不能再执著于主、客之分,所以,不能以“主观唯心主义”以蔽之。
作者: Zen    时间: 2007-8-4 13:10
你拷吧,只怕里面有错陋,耽误别人的探索。
辨析通常不谈佛论禅,因为这个话题不可承受之重,也不可承受之轻。
我个人更愿意谈分析哲学,因为这个话题才是可以“谈”的:-P
作者: 风露清愁    时间: 2007-8-4 13:10
借个地方,大哥,祝你端午节快乐,让你美丽可爱的老婆给你包粽子。[em33][em39]
作者: Zen    时间: 2007-8-4 13:10
我昨晚梦见了很多五彩缤纷的粽子,大概是馋啦~~
也祝你端午快乐、所有辨析同道们端午快乐、所有黑蓝同学端午快乐~~~
作者: xiaowo    时间: 2007-8-4 13:10
节日快乐,吃了个同学带来的白粽子,好白呀[em21][em05][em37]
作者: xiaowo    时间: 2007-8-4 13:10
我曾想过读屈原,可是就我这样的古文水平实在是困难
作者: Zen    时间: 2007-8-4 13:10
屈原的古荆楚蛮语很奇怪的,毕竟跟中原文化不同根啊。
作者: leon    时间: 2007-8-4 13:10
光记着洋人的日历,把端午节忘了。
作者: 疯人院逃犯    时间: 2007-8-4 13:10
我对过节都完全麻木了.
作者: 蝼冢    时间: 2007-8-4 13:10
[quote]
十二、老死
一切生命都会死,因为我们的身体是结合各种条件而产生,万事万物都在不断的变化中,因为变化产生结合,也同样会因为变化产生分离,当结合而产生我们身体的条件逐步消逝,我们的身体就要毁坏,身体毁坏就是死。可见,死的来源是生


“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不过,兄弟的最后一句话看起来有循环解释之嫌哦~
瞎说的
作者: 王氏    时间: 2007-8-4 13:10
脑子看明白不成,真正的差距在于“身有感触”。
作者: Zen    时间: 2007-8-4 13:10
以下是引用蝼冢在2004-6-25 0:31:10的发言:
不过,兄弟的最后一句话看起来有循环解释之嫌哦~


说老实话是有点聱牙诘屈的死胡同,因为到了无明与真如的最后那一层,理通是过不去了,止观的修为又还没到。
[em01]
作者: 土鳖虎    时间: 2007-8-4 13:10
先人修行而得法,后人则从法中去修行。
恐是不妥啊。
作者: 萼别    时间: 2007-8-4 13:10
好一个十二因缘
作者: 爱美莱菲    时间: 2007-8-4 13:10
因缘是说不清楚的东西啊!
作者: xiaowo    时间: 2007-8-4 13:10
以下是引用爱美莱菲在2004-6-28 21:36:07的发言:
因缘是说不清楚的东西啊!


小妹妹(终于可以叫人小了,哇哈哈哈哈),咦,我忘了刚想说什么了


先人修行而得法,后人则从法中去修行。
恐是不妥啊。

似乎好多学问都是这样发展的,能独立于前人自行发展的挺少




欢迎光临 黑蓝论坛 (http://www.heilan.com/forum/)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