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蓝论坛
标题:
马骥:推荐石留《贴近天花板的床》
[打印本页]
作者:
Zen
时间:
2007-8-4 13:10
标题:
马骥:推荐石留《贴近天花板的床》
这期小说奖我在三篇小说之间作出艰难的选择,它们是8439的《天地》,石留的《贴近天花板的床》、《黑汤》。艰难是因为这三篇小说又让我遭遇到“小说应该是什么?小说可以是什么?”的老问题,我看到两位作者分别在各自的方向上作出探索和突围的尝试。
提及小说,无非就是主体在时空框架下的一段冒险旅程。如果我们所经验到的世界是上帝所创造的唯一一个,那么借用这个世界的材料就是省事的办法,日常生活的材料较易形成更仿真的质地。我记得张爱玲在谈气味的时候说她喜欢汽车尾气明亮的汽油味,花生油搁久之后的油哈味……我提及张爱玲并没有别的意思,只是想到有一些品质可能是我们丢失掉的或者无法获得的,每一个真正聪明的女子都是世俗世界的一个女巫。8439的女巫气质主要体现在对材料浓厚的兴趣和灵敏的捕捉上,每一处新鲜视像都令她徘徊不已,并兴致勃勃地告诉我们她的发现,落实到叙事上,就是无关事件的长镜头式的拖沓与因果情节上蒙太奇式的跳跃。但在这里,主体并不是缺席的,不必说那些童话式的情节,所有的游戏都来自身体的汁液,于是流淌的过程就是构造世界的过程,就是天地——语义和现实再次奇妙地交织在一起。这些品质,在8439的新作《天地》有着更加集中和丰富的表现,但原有的问题在较长的篇幅里也就显得更加突出。如何使过于漫漶的叙事获得和谐的形式感,这不是依赖一个关于汁液流淌的意象和一个点题的结尾就能够成立的。我期待8439能在以后的作品里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法。
如果说8439的写作是女巫式的,那么石留的写作就是圣徒式的,把无关的东西剔除掉后,犹如置身于狭窄封闭的黑屋里,高压带来的高速推动写作向着深渊冲刺——虽然不能揭示生活的真理,却可以提高生存的深度。在石留的文字里常出现一个类似于但丁笔下的贝娅特丽采的原型形象,在《黑汤》里,她成为一个祭品,引导着“我”去发现“秘密”,因此石留的小说多为牺牲仪式或者命运悲剧。这样的写作,决定了对日常材料天然的排斥,决定了幻象与能量的密集。让我感兴趣的问题是,为什么石留不把精力更多地放到诗歌上面,我猜测石留想要通过叙事获得更多的戏剧性和仪式感,类似于诗剧之类的东西。但小说作为一种散文式的文体,也就是关于材料的文体,质地的要求难以回避,卡夫卡、博尔赫斯都是用散文的文体来写小说的,它已经被历史证明是最有效的办法——“形式对内容的强暴让人觉得无可饶恕”(石留)。我把上述问题缩减为一句话,就是可否用小说来写诗?或者,可否用诗歌的语言来写小说?我觉得石留的近来的实践较多地引入叙事的时空结构,《黑汤》的语言仍然是诗歌的语言,其方法成败尚需时间检验,而《贴近天花板的床》放在经验里就怎么看都是一篇完美之作了。
我把我的一票投给石留《贴近天花板的床》。
欢迎光临 黑蓝论坛 (http://www.heilan.com/forum/)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