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09-3-24
- 在线时间
- 1 小时
- 威望
- 0 点
- 金钱
- 39459 点
- 注册时间
- 2007-8-4
- 阅读权限
- 70
- 帖子
- 1457
- 精华
- 0
- 积分
- 10118
- UID
- 96
  
|
M-马秋莎 S-苏文祥
M: 我们随便谈谈吧。你在想一个作品的时候很容易动摇最开始的初衷么,是在不断修改完善它的么?到最后,作品的成型是否已经和最初的构思面目全非了?
S: 哈哈,我经常动摇。我经常否定自己的想法,就是在后来不断修改完善的过程中,也仍然是这样。直到作品的最终呈现才算结束。修改完善我不知道你具体指什么?是指征求别人的意见么?关于作品的最初构思和最终成型完成它,我从来就没有坚持认为它们必须始终保持一致。我觉得只要最终作品出来的效果好,前面的“动摇”是可以原谅的也是必须吧。不过当我和别人认真的说一个想法的时候差不多都是我在心里铁定了的,它们表面上说出来是为了接受新的意见,其实我自己知道,改动的可能性是很小的了,我很固执。
M: 看过你的一些作品,早期是摄影,现在的是装置行为较多,影像的几乎没有。那么,你是通过什么来选择用什么媒介来阐释你的观念的呢?你是否偏爱用装置来完成作品呢?
S: 你说的影像是录像吗?
M: 恩,不完全是录像的概念,也可以是互动的影像,更多观者的参与的那种。
S: 当我想做一件作品的时候,最先我并没有考虑它必须是用摄影或者是用装置什么的来呈现它,有时候就一种突发奇想到一种感觉,或者是一种情绪,但你现在所有的艺术门类只有这些摄影啊、装置啊,所以就只好用用它们喽,这是个矛盾,我还会用到找到更多的手段,不仅仅这些。我还有个想法,那就是你做的事情最好不要轻易的就被艺术史家或你的同行们轻易揣测。“阐释观念”这个说法我也不太能接受,因为我觉得在创作的时候,你无法为一个概念去激动并且有那么大的激情去阐释它们。我单纯的录像的作品只有一个,那是零二年做的一个,是一个如你所说“阐释观念”那样的,刚做完的时候觉得还行,很快我就不喜欢了。那时候对录像很迷恋呢,可能那会刚接触这个东西不久觉得很新奇很酷才喜欢的,其实现在也喜欢,不过始终对它保持警惕就是了,没有特别打动我的我可能暂时不会去碰它。我知道用录像也可以做出好的作品来,并不会偏爱哪样。不过我同意有个朋友说的,有时候你会因为一个新的材料和媒介而产生出激动人心的好作品出来。
M: 你觉得科技的发展对艺术的纯粹性和唯一性有没有影响呢?或说它(科技)对艺术有很大的颠覆性和破坏性?
S: 艺术史就是一部颠覆和破坏的历史,我觉得很正常,我不觉得有一成不变的唯一性。新材料新科技带来新的资源、新的素材,我相信它反而能为现在的创作带来新的活力。艺术界也有很多利用新科技做出了好作品的啊,你比如摄影术刚发明的时候对绘画的冲击吧,那在当时绝对是新科技了,那时甚至有预言绘画消亡,但到今天绘画还没有死,像卡通啊波普啊我觉得都和科技进步带来的机械美感有关。新事物作为对现状进行批评的姿态出现,它使现有的事物保持警惕和矫正的心态,这是好事情啊,有时候是反面的也不用怕啊。可能很多人夸大了那种陌生事物带来的压迫感吧,我个人还是很乐观的。
M: 作为艺术家,呵呵,我一直不太喜欢这样的称呼,姑且说成对艺术有偏好的人吧,你认为完成一件艺术作品从感受开始到构思再到实施这一过程是很私人化的事么?
S: 估计主要是很多时候“艺术家”这个称呼被大家当成不太墨守成规的人来看吧,一堆人中说谁谁是艺术家,马上就有大逆不道、放荡不羁等感觉的词汇伴随出现,呵呵,我不太在意这些,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哪怕那个事情叫:“犯罪”。是什么家什么人其实不就跟人名差不多么,叫张三和李四有什么区别呢,不过是有些人对“张三”比较喜欢或是对叫“李四”比较反感一点吧。
私人化,我觉得看怎么区别这个词了,有两个方面:对于自己,创作过程我觉得肯定无疑是私人化的,因为你独自思考有可能也独自完成;但是另一方面,你的思考也不是凭空就有、与身俱来的,在你感受之前,肯定有什么刺激了你的感受,构思的时候你还会寻找一定的参照物去修正它改造它,因此它又不是绝对的私人,还有创作完后,你的作品需要展示,敞开给观众阅读它批评它,不管你愿意不愿意,它肯定不是你一个人说了算的事情了。这个问题很难讲清楚。
M: 可能有些所谓的“艺术家”都很自以为是,他们把艺术想象成很伟大的事情,仿佛掌握着什么权威似的,在一般人眼里就是“装逼”:)
S: 可能是有些人有点像你讲的“装逼”的嫌疑,哪个领域都有吧。
M: 一件作品的完成是否就是作品生命的终结呢?当它被放置在美术馆或展览厅得以示人的那一刻起?
S: 我以前有这样的感觉,做完一件作品了,短暂的喜悦之后马上就是巨大的虚空,觉得心理空荡荡的,甚至难受,可能那时候觉得就没我什么事了,就又想着下一个事情了。这和商人经商差不多,赚了一笔钱之后,欢喜一阵子之后又会去挣。但是商人挣完那笔钱后,他做的事情并不是就玩完了,比如房产商开发了小区,房子卖了钱,但房子也被人们住着,几十年多少年,房子没有消失。一件作品我想也是这样吧,作品离开艺术家的手后还会和观众发生关系,和其他的艺术家发生关系。我们说当代艺术的魅力就在于它的巨大的可能性,这个可能性是指作品离开你后,它又在别人那里被重新解读被传播,它又开始新的生命历程,往复不已。
M: 你有一件作品名为《阴险的毛》,你用的铁丝来仿效真实的阴毛,为什么会选择铁丝这种材质而不是棉线或者塑料等等?在这件作品里你想说的是什么呢?
S: 说实话,有时候一个作品做出来了我也不知道要说什么,但是我记得我对什么感兴趣。阴毛是一个大家很少谈起的东西,呵呵,毕竟有点隐私性质的,但我偏偏想要拿它出来示人,我就在自己的床上和别人的床上发现散落的阴毛,是人体的一部分么有什么好不好意思的偏要当个禁忌,我自己也一样,我在自己的床上一发现就马上拣走扔掉(笑)。人毕竟是有禁忌的,我觉得钢精一样的阴毛一定很滑稽,你想想这样尖利的阴毛怎么包裹啊……,于是我就这样做了,作为这个作品的一部分当时还有图片配合展示的,是阴部的照片拼合, 最后它们被拼成了像花纹一样的图案,乍一看都不像那个了……
M: 最后再问一个问题,你做艺术是为了什么?
S: 为了开心呗,好玩。我又没其它乐趣了,不做这个做什么有意思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