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黑蓝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黑蓝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625|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闲谈降妖剧《青石山》

[复制链接]

9

主题

0

好友

98

积分

新手上路

生铁

Rank: 1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8-4 13:25:4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一】
说来话长,好象是在去年吧,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我死了。来到阴间。阴间是一片荒原,当中立着一间邮局样的楼房,里面忙碌着一些穿绿色工作服的人。一个古代的青年军官风尘仆仆从里面向我走来。我认出那是关平。
恰好在白天的时候,又见了太多浮华的场面转眼间人去楼空,遂生出一些感慨,觉得人生的虚无飘渺,无论是卑贱地、毫无价值地死去,还是轰轰烈烈、永载史册地死去,其实是没有区别的。一个人的生活史和爱情史,与史书上记载的历史是同等重要的,它们都在发生着,改变着一切。发生和存在本身就是一种永恒。于是动了心思写一篇小说,暂名叫《我和关平》。讲述一个普通人的死去过程,表达对死亡的一些理解。之后就开始收集资料,本来至多是个中篇,但是转眼一年已经过去,中间收集了若干史料,还重读了《雷锋日记》等一些书目为参考。虽然关平只是我小说中一闪而过的角色,牵涉到三国时期的内容描写在小说中所占的比重也不会超过1%,但是因为小说中要谈及世俗民间的偶像崇拜及终极关怀探讨等内容,所以单是关羽及关平的各类论文资料,也已经收集了20多万字。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THE NIGHT IS ALWAYS YOUNG...

9

主题

0

好友

98

积分

新手上路

生铁

Rank: 1

2#
发表于 2007-8-4 13:25:47 |只看该作者
【二】
就是在这个收集过程里,我意外地收到了京剧《青石山》的全剧本,非常高兴。
该剧从昆剧《请师斩妖》改编而成,说的是青石山有风魔洞,洞中有千年之九尾狐狸精,化身为美丽少女,在周家作法施妖,蛊媚其少年主人周德龙,他的家人知道道士能捉妖怪,就请王姓法师到家蘸禳,不但没有驱除妖怪,反而招致妖怪报复。后来八仙之一吕纯阳来到周家,凭一己之力也难降祸害,为之召请天将,惊动了关圣人(《请师斩妖》中是二郎神杨戬),关公委派关平及周仓用神兵降伏擒斩了妖怪,可怜一个千年女狐,最后竟丧身于淫爱,全剧最后以迷信收场……
THE NIGHT IS ALWAYS YOU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0

好友

98

积分

新手上路

生铁

Rank: 1

3#
发表于 2007-8-4 13:25:47 |只看该作者
【三】
《青石山》是出老戏,根据清厅升平署的档案记载,光绪十七年那年除夕,清宫里出演的12出应节戏里,就有此一出,而且是当年的重头戏!
因为清朝皇宫里的应节戏有它的讲究,有的是以“吉祥”为主题的,例如《福禄寿》、《万寿无疆》等,还有滑稽喜剧如《拾玉镯》等,也有《教子》这样的情感伦理戏(其实这和我们每年看的贺岁大片在类型上没什么区别,也可见清宫里的龙子龙孙们,在审美情趣的大方向上也和凡夫俗子没什么两样)。
那么在新年里最重头的戏是哪一类呢,就是“捉怪降妖”类的,除夕本来就是除的怪物,除的前一年的晦气,那么驱妖斩秽、降福迎祥的戏自然也是应节戏里最重头的戏。而且这种戏神秘色彩重,打斗的成分多,看起来非常过瘾。
光绪十七年除夕上的两出“捉怪降妖”戏有两出,一出是《泗州城》,另一出就是《青石山》了。
最初《泗州城》和冯梦龙话本中的《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是一个调调,都是写女妖惑乱民间,爱上小白脸帅哥,百般勾引帅哥上床,以至于帅哥在精尽人亡的紧要关头,有神仙道士来镇压了女妖。
20世纪50年代末期,不知为什么,中国京剧院与上海京剧院改编了《泗州城》,也许因为政治需要,原剧封建色彩太侬,但唱段又的确精彩不能舍弃,结果就改成了面目全非的《虹桥赠珠》,该剧主张人妖平等、突破封建世俗、打破人妖界限自由恋爱——这改变恰似脱胎于《白娘子永镇雷峰塔》的《白蛇传》。
THE NIGHT IS ALWAYS YOU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0

好友

98

积分

新手上路

生铁

Rank: 1

4#
发表于 2007-8-4 13:25:47 |只看该作者
【四】
这出戏的主要角色如下:
九尾仙姬:武旦。主要角色,须是一位好武旦。
王法师:丑。要求越滑稽越猥琐越好。
吕洞宾:老生。唱工要好。
关羽:老生(红生)。
周仓:净。要求工架讲究。
关平:武生。主要角色,能打的大武生。
周从纶:小生。
书童:丑。
此戏前半出以文场子为主,后半出武生、武净和武旦要有不同一般的武打。
THE NIGHT IS ALWAYS YOU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0

好友

98

积分

新手上路

生铁

Rank: 1

5#
发表于 2007-8-4 13:25:47 |只看该作者
【五】
关于扮演过《青石山》中关平的名角儿,我也大约了解了一下。
最初演关平拿手的是俞菊笙,和他搭档的是扮九尾仙姬的余玉琴。
后来扮演关平比较出名的是杨小楼。他走红的时候,常常在大年初一演这出戏。
后来梅兰芳赴美国访问演出时,《青石山》也成了给美国人上演的第三组剧目里的一出戏,其中刘连荣饰关平。
中国戏曲学校“盛”字科武生苏富恩演《青石山》也相当拿手。
当代京剧名家李少春也扮演过《青石山》里的关平。

这些名家所扮关平风格各不相同,但因关平在这戏里高度符号化了,所以扮演者在此戏里拼的也只是个武戏的功夫而已。
THE NIGHT IS ALWAYS YOU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0

好友

98

积分

新手上路

生铁

Rank: 1

6#
发表于 2007-8-4 13:25:47 |只看该作者
【六】
关于《青石山》最出名的逸事,是杨小楼在北京第一舞台出演该剧时,扮演周仓的老搭档有事告假,临时由他人代替。这位花脸上场前喝了酒,等台一看竟忘戴胡子。扬小楼急中生智,临时加了一句台词:“咳!面前站的何人。”那周仓心中纳闷,不知怎么回事,顺口答道:“俺是周仓——”这时他才发现自己没有胡子,转口中说道“——的儿子!”扬小楼说:“咳,要你无用,赶紧下去,唤你爹爹前来!”“领法旨!”那演员赶紧下去戴好了胡子又上台来。
这逸事听来有趣,但未必是真的,大约是杨小楼哥儿几个凑一起喝酒,喝高兴了,故意损那位花脸哥们儿的吧。

有关《青石山》的另一则旧事则与“同仁堂”家族有关,这一则是真的。
(注:以下内容原文转载自《天津日报》)
北京同仁堂乐家第四房,老哥儿四人中,只有乐达仁一家住在天津,以便就近管理达仁堂,其他三兄弟,都住在北京。但是三兄弟都早早就把自己的男孩送到天津,让他们的七大爷来调教。第四房13世的老大,十三爷乐达明的独子乐肇基,小学、中学、大学都是在天津读的,1924年进达仁堂当了副经理。老二是十爷乐达义的独子乐松生,1928年在北京育才读完商科,也进达仁堂当了副经理。老哥儿四个的子女,都是乐达仁带大的,彼此感情很深。1931年,23岁的乐松生经友人赵道生介绍,认识了赵的妻妹梁君谟。乐松生相貌英俊,一表人材。梁君谟是当时的摩登女性,曾在天津美育社学过画画儿,有才女二格格之称。两人一见钟情,决定永结秦晋之好。侄子订婚了,乐达仁十分高兴,他亲自出面张罗,在北京前门外三里河织云公所,举办了一场盛大的婚礼。《北洋画报》1931年10月6日报道说:
“乐君达仁之侄,即达义君之子松生君,近年亦致力于药厂管理事务,久居津门,因本报笔公及赵道生君之介绍,与道生夫人之妹氏梁君谟女士订婚,婚期曾刊本报,即九月廿九日是也。婚礼在北平织云公所举行。乐氏为平中望族,又为首要商家,故是日中西来宾极众,礼堂铺陈,备极丽都,而礼仪参杂中西,尤为整肃。”
织云公所,和北京南城的正乙祠、江西会馆,都是能演堂会戏的地方。乐达仁先生之所以选中织云公所办婚礼,是因为原打算演一场堂会戏,一来给侄子松生贺喜,二来给大弟达义贺寿——这一天临近达义生日,不妨一块儿热闹一场。但是天有不测风云,几天前东北发生“九·一八”事变,眼下人心惶惶,堂会戏实属不合时宜。乐达仁想,国难当头,时局不靖,演戏就免了吧。但是陈子明等几个达仁堂和同仁堂的几位老伙友却极力撺掇,乐达仁沉吟良久,最后才应允下来。
乐松生婚礼仪式结束以后,乐达仁见市面还平静,这才吩咐上堂会戏。
堂会戏一开台,走上来几十个穿一身黑制服的富连成班子弟,齐刷刷站列三排,然后屈膝跪下,向台下行叩首礼。这场面,在一般堂会上确也少见。
接下来富连成班连演了好几出戏,乐达仁十五弟乐咏西之子乐元可不甘寂寞,演了一出《骂殿》。诚如记者所说,“乐君之贺后,歌喉清亮,做工稳练,尤足当名票之誉。”
最后压轴,是尚小云和他岳父——工武净和架子花的李寿山,以及著名小生程继仙,合演的一出吹腔戏《奇双会》。
乐季繁去世于1900年,乐达仁母亲乐刘氏中年守寡,含辛茹苦把子女抚养成人,如今儿孙事业有成,今天又是大喜日子,老太太十分开心。为博老人家一粲,乐达仁同二弟乐达明、二侄乐松生,合演了一出《青石山》。《北洋画报》记者当日报道说:
“又有本家合演《青石山》一出,乐十三先生去吕洞宾,乐七先生(即达仁)去关公,而新郎松生则去关平。簇新戏服,粉脸红唇,益显漂亮。至武功之精到,尤为人人梦想所不及。盖新郎虽擅长刀剑之术,然登台对打,则此其第一次也。乐氏老母在堂,子孙合演,亦颇合莱衣彩舞娱亲之意,乐老太太之乐可知矣。”
THE NIGHT IS ALWAYS YOU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0

好友

98

积分

新手上路

生铁

Rank: 1

7#
发表于 2007-8-4 13:25:47 |只看该作者
【七】
写到这里,更感人生的渺茫,一表人材的乐松生及“才女二格格”梁君谟这一对年轻夫妇,如今他们在哪里呢?那名震一时的名伶俞菊笙又在哪里?那故宫戏台子下面如云的皇族们,又在哪里?

四川人苏轼在一天夜里梦亡妻而哭醒,他含泪吟唱道:“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而同样是谈到人与时间的关系的,只活了27年的李贺则淡然得多,他仿佛是站在窗前,只低声地念了两句:“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

您穷尽一生的丰功伟绩都好似别人梦境里偶尔听到的马匹嘶叫的声音。


又及:
不懂京剧,查资料时查到这些,就编写在这里。有懂京剧的可把疏漏处指出来。
THE NIGHT IS ALWAYS YOU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黑蓝

手机版|Archiver|黑蓝文学 ( 京ICP备15051415号-1  

GMT+8, 2025-7-20 13:54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