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黑蓝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黑蓝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480|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平台高射·顾耀峰专栏】新闻有益于写作的几个误区

[复制链接]

879

主题

35

好友

1万

积分

略有小成

你的假想敌

Rank: 7Rank: 7Rank: 7

Heilan Administrator's 不吐槽会死患者 恋爱渣滓 Heilan Super Team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8-4 13:31:5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海明威的语言显示了“简洁”、“准确”的特点,因为他有过当记者的经历,“新闻有助于锻炼文字的简练”因此被广为传播。这是误区之一。<BR>  简洁、准确,并不是新闻特有的要求,在更大程度上,它是作者对自己文字的要求。如果抱着因新闻文体的限制而得到锤炼的目的,那最终所获的未必是这个效果。在新闻写作中,消息、报道、特写(人物、纪事)等体裁都各有讲究。而且简练也并不是它们共同的标准。特写,需要浓墨重彩进行描述;报道,则需要铺垫好事件(人物)背景。这两种题材可以说需要的不是简练,而是“内容”,以及记者对采集内容的删减尺度。在某种程度上反而是有过小说写作练习的记者更能把这两种体裁的文字把握好。如果非要说新闻体对写作有什么帮助的话,那就是:写新闻可以更好地帮助作者明白“我为什么要保留这段文字”、“这段文字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并且培养成这样的思路形成习惯。然而如果我们追溯到“写文章”这一层面,就会发现:这仅仅是写文章的一个起步要求一个基础要求,不是新闻写作的功劳。<BR>  中国的新闻写作,在更大层面上是训练“曲笔”以及“情绪导向”(就是常言说的舆论导向)技法。所谓“让读者看了心中有数但当事人却有苦难言”,就是“情绪导向”的漂亮应用。“曲笔”的应用,则是在材料的选择、剪贴上。这又无关乎写(新闻)作本身,是大环境下为求生存必备的文外功夫。所以,新闻写作跟文学写作无关。作者对文字的要求,才决定着自己写作的方向。<BR>  误区之二是搞新闻有助于对社会性题材小说的把握。通常认为,记者走南闯北见多识广,对一些知识性的了解也比一般人多,大量庞杂的各科基础知识即便不能使记者变成专家,也有助于小说不会出现常识性错误,而且在用到那些知识时可以“信手拈来”。这种误解也非常深入人心。小说跟“知识”有必然关系吗?小说跟“见解”有必然关系吗?都没有。即使是社会性事件题材的小说,也不是依靠“知识”构筑的。况且在现实生活中,记者们因为所在媒体的定位不同、在同样媒体中跑的条线不同,因而“见多识广”并不存在。很大程度上,记者对知识面的掌握未必能超过一个流浪汉。小说写作依靠的是作者对文字的敏感度,对小说、文学的理解。一些优秀的小说往往呈现着打破既有知识面、或者是颠覆常理的面貌,但在小说语境中,这些“破”、“颠覆”却是成立的。退一步说,即使小说用需要用到真实的知识,作者也完全可以通过查阅资料、咨询专家得到解答。记者对所接触的事件中涉及的知识,其最终目的是“不犯错误”,是“引用”、“铺垫”,而不是“理解”、“诠释”。对于小说写作,“理解”、“诠释”知识才更为重要。<BR>  “题材论”也是这个误区下的一个分支。《老人与海》所获得的成功让一些人认为,如果海明威没当过记者,那他对这个故事原型未必会像现在这么敏感。这种假设首先只是假设,论证它是否有道理毫无意义。然而我们可以发现,即使像海明威之类有过“走南闯北”又当记者又做作家背景的,他所感兴趣的故事背景也就那么些东西:打猎、战争、钓鱼……而另一个也当记者也当作家的人加缪感兴趣的则是社会性事件、人之生死的宏大主题。这也显然表明,“记者”身份、“记者”经历并不是他们对某些故事感兴趣的触发点,而是他们本身的兴趣、本身的经历培养了他们对这些故事的敏感。因为记者身份而接触、听说的大量事件,都被他们屏蔽了。“因记者而获得题材”,显然极为荒谬。更何况,很多记者因为长年累月碰到相类似的事件,已经对这些事失去新鲜感了甚至想主动抛弃这些事件这些题材了。<BR>  事实上,“新闻有益于写作”最大的误区是认为从事记者这一行可以获得大量的自由时间,因而可以保证写作的时间。这个误区极具蒙蔽性。我们可以想一想:那么多优秀作家,有几个是做记者的?那么多做记者的,有几个是优秀作家?尽管记者这一职业确实有比较多的自由时间可供安排,但这一职业具有延伸性,即:在不工作的时候,一个称职的记者也会对本行内需要关注的事情表示关注,并且,作为人与人交往性极强的职业,记者还需揣摩、考虑“挖新闻”的方法,考虑着“怎么搞定他”。这种无形的延续性东西是很多其他职业所不需要的。而如果在这方面不加考虑的话,那这个记者要么“吃老本”、要么就是“混不下去”。要是再加上“社会良知”“社会影响力”等大帽子,那记者简直可以等同于“公检法+牧师”的角色,一个记者,哪有那么大能耐?<BR>  好作品能否产生,一方面确实受制于作者的时间精力,另一方面,作者的状态似乎更为要紧。好状态下不算宽裕的时间,可以写出好作品;差状态下的大量时间,却很难写出好作品。记者在一定程度上的自由只能说是有比较多的零碎闲散时间,却并不等于就能保持好的状态,说实话,那些很多的零碎时间,用来吃喝玩乐还差不多,但指望着它能带来好状态,差得远呐。 <BR>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我三岁的时候,很忧郁
喜欢,在河边丢小石头

http://heitiancai.blog.163.com/

162

主题

3

好友

1万

积分

略有小成

Rank: 7Rank: 7Rank: 7

Heilan Super Team

2#
发表于 2007-8-4 13:31:50 |只看该作者
<>此篇言之有物,语言也紧凑,几乎没有赘肉。虽然都是常识,可是,你说吧,中国,如果及时而准确地把常识理解到位,原有的问题会少掉大半。</P>
<>倒数第2小节“这种无形的延续性东西是很多其他职业所不需要的。”“东西”最好换个词。</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99

主题

8

好友

2万

积分

略有小成

POST-BOY

Rank: 7Rank: 7Rank: 7

黑蓝富豪

3#
发表于 2007-8-4 13:31:50 |只看该作者
<>我们可以想一想:那么多优秀作家,有几个是做记者的?那么多做记者的,有几个是优秀作家?</P>


<>而如果在这方面不加考虑的话,那这个记者要么“吃老本”、要么就是“混不下去”。</P>


<>我靠,这两句,简直严重打击。</P>
风向一变,我觉得那呛人的火苗几乎要灼烧到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5

主题

0

好友

1995

积分

论坛游民

Rank: 3Rank: 3

4#
发表于 2007-8-4 13:31:52 |只看该作者
<>深有体会。做记者是对写作的一种伤害。。</P>
<>大量繁重的工作、写大量与写作无关的快速消费的文字,会叫人对写作有一种恐惧感。。</P>
<>我这两年给报纸写的稿子有差不多100万字,而算得上写作的只有一些诗,几十首罢了。。</P>
见色起义。。http://www.sepblog.com/blog/user1/201/index.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5

主题

5

好友

2974

积分

论坛游民

Rank: 3Rank: 3

5#
发表于 2007-8-4 13:32:09 |只看该作者
<>我考大学时报了新闻专业,的确陷入了第一个误区!</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好友

117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6#
发表于 2007-8-4 13:32:33 |只看该作者
<>我想问一句:记者难道不是一个作家吗?</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黑蓝

手机版|Archiver|黑蓝文学 ( 京ICP备15051415号-1  

GMT+8, 2024-4-20 20:27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