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黑蓝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黑蓝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175|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徐则臣在韩演讲片段一:关于70后的创作

[复制链接]

1542

主题

18

好友

1万

积分

略有小成

梦想家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1-14 11:09:4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与50后和60后作家相比,70后现在面目还比较模糊:一是因为,70后只在这一两年才真正进入评论视野,相关研究还不是很充分;第二个原因,这一年龄段的作家正处在成长和上升期,创作还不定型,风格多变,涉及的题材也比较广泛,写作的稳定性还有待进一步形成,对他们及其作品盖棺论定亦须假以时日,他们自身的成长也需要经过时间的淘洗。但可以肯定的是,在中国当下文坛,70后作家已经成为一支越发强劲的生力军,屡屡带给我们惊喜。我在文学杂志当编辑,接触的也主要是60后和70后的青年作家,尤其70后,他们的创作以中短篇小说为主,已经成为文学杂志最可靠的作者群。因为对他们的人和作品比较熟,相关的问题思考得也就比较多。
在我看来,70后作家正处在一个暧昧的“可塑期”。
所谓“可塑期”,就是他们尚未定型,这也是所有青年作家面临的共同问题:今天这样,没准明天就那样了;今天还写得起劲一腔热情,明天可能就把笔扔掉干别的了,这个时代可供选择的事业实在太多,诱惑也太多,而文学也早已经边缘多年了;他们的文学趣味和野心也时刻在变。据我所知,有些颇具才华的年轻作家刚出道时信誓旦旦,对文学有深重抱负,但一两年出不了头,便放弃纯文学理想,改投市场的门下,开始写挣钱的通俗畅销书。还有一些作家,心无定所,擅长跟风,文坛上流行就写什么,如同游击战,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换一个地方打一枪,最终人心浮躁,笔也写坏了。
所以,对这一拨年轻作家,最重要或许还不是才华,而是沉静和踏实,勤奋精进,认认真真写好每一篇小说。
70后作家的尴尬和优势。
尴尬之一:这是被忽视的群体。当批评界和媒体的注意力还在60后作家那里时,80后作家成为耀眼的文化和出版现象吸引了批评和媒体的目光,70后被一略而过。若干时候以后,当大家回过神来才发现,中国文坛的代际传承是从60后直接到了80后,70后在哪儿呢?这在很长时间里成为圈内的重要话题,随之而来的是对70后的批判,大意是,之所以被忽略,根本原因在于70后作家没写出像样的东西。这个批评当然毫无道理,因为从文学质量上,他们拿的是60后的文学标准来要求70后,从市场效应上,拿的又是80后的尺度来丈量70后,在双重标准下,70后当然乏善可陈。但是,如果我们统一一下标准,就会发现,尽管在市场上70后没能分得一杯羹,但作品质量,远在80后之上,个别作家即使放在60后的序列里也并不逊色。而这个被忽视的身份,恰恰可能是70后的优势。
尴尬之二:60后作家已经是“晚生”和“迟到”者了,70后作家更是迟至晚矣。1970年出生的作家,“文革”结束时也才六岁,刚刚开始有所记忆,而1976年以后出生的作家,根本连“文革”的边都没沾上,而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先锋文学思潮”他们又没能赶上,平白错过了两个重大的历史和文学事件。所以和60后相比,70后被认为是没有“故事”和“历史”的一代人。60后还有废墟,还有阴影,还有一个可以策动精神反叛的八十年代,所以他们与生俱来就有颠覆和反叛的目标和冲动,70后只能远远地看,感不能同于身受,他们血液中缺少这样的基因。而80后,成长于中国改革开放的环境里,从小就受肯德基、麦当劳、变形金刚和西方价值观的耳提面命,他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里已经有了全球化和地球村的影子,他们放松、从容、自我的世界与整个世界几乎可以划上等号,所以他们对这个时代和生活没有疑问,他们肆无忌惮、出入自由,价值观里崇高的份额越来越少,他们可以真诚坦率地表示对名利和商业时代的认同。这也是他们比上几代作家更擅长与市场打交道的原因。与这一拨更小的孩子比,70后拘谨、忧郁、心事重重瞻前顾后,既不能像80后那样放旷洒脱、坚决不“信”、放弃对主流价值观的追求,又不愿放弃对60后的“故事”和“历史”的遥望,他们希望自己也能“不信”,也能“怀疑”,也能“颠覆”和“解构”,而这“不信”和“怀疑”在60后那里恰恰意味着另一种“信”,“颠覆”和“解构”在60后那里也意味着另一种意义上的“建构”,也就是说,70后在骨子里头还是希望像60后那样有所“本”,有所信仰,有所坚持和依傍,而这恰恰是他们与生俱来的缺失,所以,70后的焦虑在于,既不能像80后那样无所焦虑,又不能像60后那样深度焦虑,70后的焦虑在于他们的焦虑太过肤浅。这是他们更要命的尴尬。
照我的理解,70后在精神上更接近于60后,这在写作实践和作品里所表现出气质上可以得到证实;而与80后,却觉得代沟更为深远,文学气质上也相去甚远。
但是,对文学而言,所有的尴尬和劣势必将成为优势,只要它是你的最基本也是最独特的困境。困境即是挑战,也是文学得以拓展和进步的唯一动力。前提是你必须深入理解和把握这个困境,然后想方设法解决掉它。
70后夹在60后和80后之间犹豫彷徨,整体上处于无主状态,岔道很多,这种东张西望的焦虑正是产生好东西的必要条件,你必须沉静思考然后四处出击,然后就有了无限的可能性。文学要的就是这个无限可能性。精神的问题越大,文学的可能性就越大。所以,对70后的一批作家,我一直抱以乐观的期待,只要沉得住气,一切都有可能,因为文学是慢的。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有茶清待客,无事乱翻书。http://blog.sina.com.cn/u/1471141027
黑蓝游子
2#
黑蓝游子  发表于 2008-11-14 19:47:21
——70后夹在60后和80后之间犹豫彷徨,整体上处于无主状态,岔道很多,这种东张西望的焦虑正是产生好东西的必要条件,你必须沉静思考然后四处出击,然后就有了无限的可能性。



未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0

好友

33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3#
发表于 2008-11-14 20:22:13 |只看该作者
60年代是深但没度的焦虑,更像着急。70后虽然更多“自我”但仍没有完全拜托60后的阴影,他们有时候为拜托“着急”而着急,显得急功近利和矫正过枉,好擅长总结和发扬方法论,按照路子使劲走。其实两代人都有共同的特点:缺乏包容。所以擅长在不能理解的事物上大做文章,更像较劲。心灵不够自由。

徐的这种视角看三个年代,很平面机械,缺乏诚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0

主题

13

好友

3642

积分

业余侠客

Takicardie

Rank: 4

4#
发表于 2008-11-22 21:05:50 |只看该作者
中国的所有问题,都在没有掰开揉碎的情况,急转直下到了新朝代。一切可以和必须思考的问题同样被时代特色掩盖住了——比如说,春秋战国时的问题,至今也没有解决(也没有一个成型的回答)
生活、吃饭、睡觉乃至呼吸我都时刻牢记这是为了能更好的创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19

好友

1563

积分

论坛游民

胖人先胖脸

Rank: 3Rank: 3

5#
发表于 2008-11-23 10:45:26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shep 于 2008-11-22 21:05 发表
中国的所有问题,都在没有掰开揉碎的情况,急转直下到了新朝代。一切可以和必须思考的问题同样被时代特色掩盖住了——比如说,春秋战国时的问题,至今也没有解决(也没有一个成型的回答)

從某种意義上說的話,中國從來沒有發生過根本的變革。主帖沒看,只看到了shep截出來的這句話,順便插一句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主题

36

好友

7512

积分

职业侠客

Rank: 5Rank: 5

6#
发表于 2008-11-23 21:02:42 |只看该作者
搭上最后一班车的70后是可悲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主题

0

好友

2170

积分

论坛游民

Rank: 3Rank: 3

7#
发表于 2008-12-16 14:57:30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lostboy 于 2008-11-23 21:02 发表
搭上最后一班车的70后是可悲的



处于改革开放时代的80后是有天壤之别的社会群体,绝大多数处于贫困线下。
往生不可及,今生难自已。余志尚未展,岂可乱谈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黑蓝

手机版|Archiver|黑蓝文学 ( 京ICP备15051415号-1  

GMT+8, 2024-4-23 14:52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