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黑蓝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黑蓝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00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裴钰:王小波的小说不会过时

[复制链接]

842

主题

0

好友

5512

积分

职业侠客

海绵宝宝

Rank: 5Rank: 5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4-20 12:06:1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裴钰:王小波的小说不会过时
  
  
  
  --------------------------------------------------------------------------------
  2009-4-20 9:40:26
   简要内容:王小波的作品并不是荒诞戏剧小说,在节目里,我和黄先生倒是取得了一个共识,那就是王小波的作品是批判现实主义。王小波的哲学思考,主要体现在他的小说里面,虽然,他的杂文很多也很优秀,但是,我们分析王小波的思想,还是要以小说为主要文本。
  
  
    4月16日晚,我做客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台《博闻天下》节目,话题是“王小波过时了吗?”,另一位嘉宾是黄纪苏先生。
  
    事情的缘起,还是前几日,王小波的小说《黄金时代》被改编成话剧,我在看后,写了一篇剧评《改编王小波》,当时,我提出对王小波作品的改编,一定要防止小品化,把王小波的作品改成了喜剧小品。当然我是支持这次话剧版的改编,毕竟开启了一个方向的尝试。
  
    说到了这次节目的话题,说实话,我比较惊讶,在我的阅读体验里,一部优秀的文艺作品,自然会有自己的历史价值。后来,我知道,只有一部分朋友在宣扬“王小波过时了”,而我是不敢苟同这个观点的。 
  
    在节目里,我谈到了一些对王小波的认知,其实,我感觉这些话,还是面向年轻听众的,三十年来,王小波从来都不曾处于主流的地位,这个“主流”,我们不看重,但是,对于年轻朋友,时光流逝,或许会增加陌生感和误解。
  
    1.王小波的作品并不是荒诞戏剧小说,在节目里,我和黄先生倒是取得了一个共识,那就是王小波的作品是批判现实主义。他的作品没有脱离开他的时代,没有摒弃具体的细致的社会环境,没有纯粹的语言探索,每一部作品,无论小说,还是杂文,他的艺术探索一直没有离开基于民生立场的思想探索,在这一点上,我认为他的现代人文主义要更加鲜明,更加热烈,他对民族发展、社会价值和群体发展,都在思想和艺术的角度做出了有益的探索,没有离开现实主义,他不是在回答个人要怎么样,他在解答民族要怎么样,他不是在说一个人的明天是什么样子的,而是在说一个社会的明天是怎么样的。
  
    当然,他有着大量的荒诞、意象,乃至自然主义的创作方法,只是他的艺术方法,并不是他的艺术原则,这一点,我们现在要格外强调。
  
    2.他的“自由主义”并不是个体的体验,而是“家国情怀”,他不是在思考一个人的问题,而是思考一个社会的问题。因此,有的朋友讲他的小说会塑造一个“精神家园”,那么,这个精神家园,并不是属于个体的,而是我们民族的。
  
    3.王小波还站在民生的立场上,用文艺的方式来思考哲学。
  
    4.王小波的哲学思考,主要体现在他的小说里面,虽然,他的杂文很多也很优秀,但是,我们分析王小波的思想,还是要以小说为主要文本。
  
    5.王小波的小说,到底有怎样的特色呢?
  
    第一,他的小说技法,不是中国传统的写法。传统的小说写法是线性小说,就像我们的《水浒传》一样,线性发展,人物平面。而王小波的作品则明显和传统写法不同,这种小说的新颖性,和他类似的作家,比如沈从文,还有残雪,他们几个作家的作品是现代的,而不是传统的,我们看沈从文和巴金的小说,王小波和王蒙的小说,残雪和张爱玲的小说,感觉是非常不同的,原因就在这里。
  
    第二,王小波的思想价值,也不是中国的。有些朋友讲王小波的思想里面,有特立独行,还有精神反叛,但是,我们都知道这种特立独行,可不是老庄式的,也不是传统意义的山林野士,更不是李贽那样的风格。明显的,他的思想来源比较复杂,很难给予简单的划分,不过,倒也明确的是,王小波的作品关注个性价值,关注个体体验,他的个性化的价值取向,这就是“人文”,而且是现代人文主义,有人说是他的思想是自由主义,我倒觉得王小波的现代人文主义更加强烈。
  
    第三,作品的独创性。我们看鲁迅的作品,一看就知道这是鲁迅式的,我们看沈从文的小说,也是如此,而王小波也做到了这一点。从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来看,王小波的小说,谁也不像,做到这一点的作家,直到今天还比较少,和他类似,我说的是“独特性”,比如鲁迅、沈从文,还有今天的残雪、莫言,这些作家,我不是说他们之间想象,而是说从他们的思想价值,到他们的写法,都不是中国传统的,既没有中国式的写法,也没有中国式的价值思想。
  
    6.王小波的作品为何不过时?
  
    中国的现代化转型,是从1860年开始的,这一年,曾国藩李鸿章推动洋务运动,无论是洋务运动,还是戊戌变法,辛亥革命,黄金十年,新民主主义革命等等,也包括我们今天的改革开放,不到200年的时间,我们的发展的目标,都是要实现中国的发展转型,从封建主义,向现代国家转折,这种转型不是狭隘的洋枪洋炮,相反,是民族整体的转型,在文化、思想方面也要经历一个现代化的剧烈转型,这个时候,就出现了《狂人日记》、《边城》、《五香街》、《檀香刑》,也包括王小波的《黄金时代》等等,这些作品呈现了中国转型在文学小说领域的轨迹,从士大夫文化,到平民文化;从关注群体,到关注个体……从封建文化向现代人文主义的转变,我就不一一说尽。这表明一点,王小波的作品,并不是突然出现的,只要中国的现代化转型还在继续,只要中国的思想文化转型还在进行,那么,就会不断出现转型中的文化问题,这些问题,不是一部《狂人日记》所能解答的,于是,有了沈从文,有了王小波,有了残雪,有了莫言,他们之间不一样,但是,他们的作品能承载的文学母题,却是相同的。
  
    王小波提出的问题,我们今天依然没有解决,莫说王小波,梁启超提出过“重化合、创新变、扬个性”,激励文化创新,可是,现在依然没有解决,所以,王小波的作品不会过时的,因为,中国的发展还在转型,问题依然没有解决。
  
    我今天的文章比较宏观,我希望今天的年轻人,要多读读王小波的小说。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黑蓝

手机版|Archiver|黑蓝文学 ( 京ICP备15051415号-1  

GMT+8, 2024-4-20 16:47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