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黑蓝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黑蓝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883|回复: 1

【代曾园老师贴】桑克的现实主义

[复制链接]

634

主题

30

好友

3万

积分

渐入佳境

水协委员长

Rank: 8Rank: 8

Heilan Super Team 功勋版主

发表于 2009-5-14 15:39:41 |显示全部楼层


文/曾园?

??诗人总是被教育着要去书写现实。因为似乎,回避现实的写作在经济欠发达的国度里看上去是不道德的——毕竟诗人吃着农民辛苦种植的粮食,诗人似乎欠农民的情。在计划经济中颠扑不破的真理今天仍会有一千种化身在诱惑着那些失去警惕的画笔去描摹它们,如有可能,就会把它们悬挂于诗人狭窄的书房里(如果有这间书房的话,而“诗人”,只要是在被教育的时候,似乎总是有一间书房的),以便诗人写作时,时时提醒自己,抵抗着极易滑入的脱离现实的私密轨道。在今天,稍有见识的人都已明了,想写一首脱离现实的纯粹之诗其实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但另一方面,诗人与现实的关系也并非那么直接。甚至,所谓现实也不是只有一种。任何人也无法给予他人一个“现实”。
??
??诗人先想象自己,然后他就会围绕那个想象出来的自己塑造一个与之相匹配的现实。因为今天,已经没有摆在一个主体前的、固化的计划经济时代的“现实”。诗歌之间的不同不仅在于词汇、语法与修辞用心,还在于诗人的社会学修养:是在每一次社会悲剧中嚎啕抒情,还是对人类的处境仰天长叹?在“第三代”写作时期可选择的态度的确不多。随着媒体的竞争加剧,今天的社会逐步吐露自身的诸多奇幻特点,敏感诗人的社会学修养开始成熟。这一触发过程也许并不那么直接,中间也许会有缓冲、酝酿,经由交流而缓慢成型(当然,也一直处于熔铸之中)。
??
??  艾略特说,一个新的诗人往往会改变以往的诗歌“格局”。尽管目前“格局”的变化并不醒目,我阅读了桑克的一些诗歌之后,写下了《桑克的现实主义》这样的题目。
??
??  我以前读桑克的诗很少,读完了只是觉得好。好而已,没有更多感受。通过一个智力正常的人长久的努力,把一首诗写好,在我看来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难道会发生相反的事:越努力越糟?)“第三代”中的杰出诗人个个写得好。这不稀奇。博尔赫斯早就说过:“只有二流诗人才只写好诗。”
??
??  “第三代”诗人的大多数也写“个人”,但那不是真实的“个人”。具体说来,欧阳江河也写个人,但那是片段化、细节化、词汇化和“精选化”的个人。他在名篇《1989年后中国诗歌写作:本土气质、中年特征与知识分子身份》结尾处无意识地写过“以亡灵的声音发言。”这跟八股文的用古人语气,讲究“代圣人立言”有没有区别?他们的“圣人”就是各种选本中“精选”出来写得好的“大师们”。“第三代”中曾经有一个“城市诗”的派别,尝试写点“现实”的诗。其结果是写得“不好”,于是这个派别就消失了。这就是“第三代”的心病:生怕写得“不好”。
??
??  桑克有一些风格独特的诗写得“不好”,不如说他明知道会有写得不好的“结果”(诗人都有诗的预感)而去写。这种对诗歌形式的信赖与探求让人感动。而且,在短期内保持“写得好”在艾略特看来无非是对“普遍诗歌对象的平凡描写”。一个真正的诗人必须让读者“惊讶”。切斯特顿在他的文章《谈现代作家和家庭制度》中反复论证了那个朴素观点:生活并不是从外面来的,而是从内部来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特别看重桑克的《公共浴室》,他这样开头:
??
??我摘掉眼镜,搁在存衣柜
??最偏僻的省份。
??
??他不靠“精选”的片断来拼装一段“精选”生活,从而达到那个乏味的目的:好看。他是靠他长期努力培养的某种平衡能力与细致入微的感受能力来写。这种持续不断的孤独努力使他的写实能力越来越好。同时,他还能把自己的一段玄想发展成一首诗。在这首诗里,他“摘掉眼镜”之后“眼前的一片模糊/很像睡觉前看见的尘世,只不过那时/我很快闭上了眼睛,同时又张开/另外两只……”他能看到“几个朝代迅速更迭”。在公共浴室里,“在洗净肉体的过程中/我什么也看不见”。其基本结构是“灵魂的视力”与“肉体视力”的对比。这个对比很老。狄兰·托马斯在诗中曾证明过这个似非而是的悖论:
??
??高高的广告牌下,他们没有手臂的
??有着最干净的手,就像无心的幽灵
??才不曾遭害。所以,盲者能一览无遗。
??
??  雨果在《石堆》中说:“最伟大的通灵者也许是肉体的失明者,眼睛闭上了,灵魂却睁开了。荷马看得见,弥尔顿静观。”纳博科夫在小说《黑暗中的笑声》中说:“肉眼的失明可能导致灵魂眼睛的睁开。”海德格尔也说过,诗之道就是对现实闭上眼睛。我举出这些例子并不是要以某些评论家所习惯的方式指出桑克的是表达了某个“伟大真理”,或更糟,用这些例子说明桑克的诗达到了某个“高度”。我想说的是,这个对比对一个爱读书的知识分子来说,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思考瞬间”。桑克就是要写这么一个在别人看来普普通通的“知识分子”、内心里的精神生活极其丰富的人的感受(与他的个人可能重合,也可能有细微差别)。在写的过程中,他像一个警惕的守夜人那样决不会放过头脑中闪过的让人吃惊的东西:
??
??几个朝代迅速更迭,比最放荡的女人
??脱衣服还快,
??
??这一句,准确地形容了一个知识分子沸腾的大脑中的“实况”,而同时,他何尝又没有用一个清醒的“读者视角”来“观照”这一“实况”。
??
??  陈东东曾不满地说,当前的诗歌批评,有点像一类食品加工业,将诗歌清洗,达到某个卫生标准,然后用塑料纸包装,速冻起来。它又能够对诗歌写作和诗歌阅读构成什么意义呢?我认为,这种批评的问题在于去掉了诗人的个性。艾略特认为读诗的唯一理由就是乐趣。批评的目的在于“试图把某种规律性的东西引进到我们的爱好当中,”这种规律性显然不是某些批评家所误认为的在许多诗人的作品当中发现相同的词汇。曾几何时,做一个批评家是不需要什么眼光的,因为作为现代诗的批评家,当时的主要任务是证明现代诗的产生是必要的,现代诗人写得要比“传统诗人”好。批评家的高下之分也在于文章是否写得好看。在这种比赛中,在缺乏一定数量的真正批评的情况下,继续“第三代”的写作(包括“第三代”诗人在内)必须成为一个自我教育者。对此,桑克似乎早就悉知其意:
??
??多少无趣熬来的,这轻松的午夜
??我一人起床,下楼,沿着月色
??铺成的地毯。间或,向丁香木摆手,
??希望她尊重,我的宁静。
??我在宁静的喜悦中,它有些慢,但
??又是那么激烈。
??
??  桑克写作的立场也类似于这个我所迷恋的场景。他并不自封道德的代言人来审判社会,也不创造一个“词的奇景”来对抗这个世界。在《金格格餐馆》里,他逼真地还原了几个知识分子的生活。这种生活从来就没有一次出现在“第三代”的写作中。原因可能是这不是他们喜欢的题材,更有可能是,这个题材难写,难以拔高到某种有意味的形式(或抒情高度)。
??
??晚上吃土豆饼,我张罗的
??上次是大波,吃红烧肉
??这并不表明我已改宗
??信奉违背人性的素食主义
??
??  我信任能够写多种题材的诗人。因为某种单一风格的写作总让我怀疑一个诗人也许只是多年暗中模仿了一个我们尚不熟悉的小语种的大师。
??
??  桑克这段描写一方面依赖于自己逐渐熟练的技巧,一方面依赖于他的敏锐观察能力:中国知识分子渐渐成熟了——标志就是犬儒主义的盛行(这里的“犬儒主义”是原初的“犬儒主义”,而不是目前被用错的“犬儒主义”。参阅布罗茨基《论独裁》)。在此之前,中国知识分子还是所谓的理想主义的。可悲的是,他们私下的理想就是诗人们受到礼遇的乌托邦,公开的说法是融入时代(如陈超反复说的那些)。对生活缺乏研究的他们总是在乌托邦和意识形态之间摇摆。当一个人成熟时,他必然会在犬儒主义和享乐主义(伊壁鸠鲁的)中反复考量、选择、与转换。
??
??我唏嘘不已,唾液纷飞
??话题不知被谁推向朝鲜
??粮食价格,小型潜艇,过界的
??人只求一顿粗糙的饱饭
??
??酒瓶渐渐空掉,谈话人
??分成若干堆,女人对时事
??没兴趣,包括胖胖的莱温斯基
??……
??
??  话题仍然是老话题(逼真地模拟了某个年龄段的知识分子的爱好、隐喻和知识结构),但是描写方式却是新的。至少在我国的诗歌中不多见的。(非常远地呼应着拉金?)桑克立足于反省,立足于在自身生活中发现可以针砭、讥讽、乃至玩味的某种矛盾、悲哀、反复压抑仍旧不能平息的愤怒。
??
??  这种努力使桑克写出了我最偏爱的《起坐弹鸣琴》。这种轻柔语式在“第三代”的宋渠宋炜兄弟、张枣等人笔下已臻完美,但桑克有了新的突破。至少,桑克的叙述没有一丝“为轻柔而轻柔”的痕迹。整首诗长达八段,每段都是“有话可说”,整首诗回环往复、流畅自如。值得注意的是他关注的不再是往现代诗中灌注“古意”(这是“第三代”的心病:始终害怕没有传统),而是在诗中关注现实,那种很难写到诗中的现实:新闻联播的现实,春节晚会的现实:贤人(鳜鱼刺)、铁桥、空罐头盒、通缉令、电影、兰州拉面。这些非诗意象如此密集,又能如此和谐地激发出诗意,主要依靠的就是桑克的演奏技巧,此种手法的演奏中,非诗意象化为了灵动的音符,参与到旋律的颤动之中。
??
??船行了一半,我就想回去了。
??回去睡觉,把书扔在一边,让鬼魂
??读吧,回头再读给我听。
??偶有虫鸣,也不能把我唤醒,何况是
??梦里的虫鸣,它把我的心抻长
??仿佛兰州面条,韧且细,还绾成三环。
??
??  正如本雅明所说,批评的职责在于说明读者总是错的。因为成熟读者的主要乐趣在于享受观念的变化,而不是术语的教鞭(我的本意是“狡辩”)。在目前很难看清楚格局的诗歌写作中,不妨暂时把“代”与“派”放一放,相互交换一下阅读诗歌中的乐趣以及乐趣的变化。这并非逃避,诗人已经有能力把时代的不适化为新的诗意,除此之外,我还想不出诗歌能有什么与时代更有效的联系:
??
??三哥是我的启蒙老师,他用
??李商隐的蝴蝶把我
??拴在一根湿的木桩上
??而后他离开乡村,在讲台上
??用散文,对七十二个人说:
??李商隐看见夕阳好像……
??“……好像一只蝴蝶飞进我的
??窗口”,合唱队在隔壁插嘴道
??
??
??
??北大出版社《新诗评论》2008年5月

[ 本帖最后由 袁群 于 2009-5-14 16:27 编辑 ]
还有杂念!

634

主题

30

好友

3万

积分

渐入佳境

水协委员长

Rank: 8Rank: 8

Heilan Super Team 功勋版主

发表于 2009-5-14 16:29:23 |显示全部楼层

ps

最近曾园工作比较忙,受他委托,将他一些文章贴上来
还有杂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黑蓝

手机版|Archiver|黑蓝文学 ( 京ICP备15051415号-1  

GMT+8, 2024-3-29 02:23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