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黑蓝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黑蓝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540|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创] 与史湘云的直面相对

[复制链接]

194

主题

1

好友

315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9-28 15:49:0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柏仙妮 于 2012-9-28 16:04 编辑

    上正文前,先添个前一段时间的趣事。新来的红友耻笑史湘云,说冯友兰先生说:魏晋精神全在于‘玄心、妙赏、洞见、深情’这八个字,而冯友兰先生认为红书里只有宝玉与黛玉才能做到‘物我两化’(宝玉对树流泪,与鸟相语,黛玉以已喻花,也与鸟相语)达到这个境界,史湘云是不够格的。一句话就惹毛了我(红楼里我是极爱史湘云的),当下不管冯友兰是什么哲学大师,先痛批。


    我说先不说冯友兰先生的魏晋观与曹雪芹的根本就不同,就说按冯友兰自己的魏晋观,史湘云也完全够格的。谁说史湘云没有‘玄心,妙赏,洞见,深情’啦?


    红楼梦里,佛的故事佛语是从宝钗嘴里说出来的(22回),庄子的妙文妙理是从宝玉文中透出(22回),诗书这样的雅趣要让黛玉来讲才相得益彰(48回),而玄而又玄的阴阳让湘云这么一个乐观通达的人来讲方是作者的明察秋毫。你觉得得那阴阳讲的浅显易懂,没有玄理那就错了。红楼里多数的文字都是通俗易懂却又含着玄机的。那段话关健看这一句。


    湘云笑道:“糊涂东西,越说越放屁。什么‘都是些阴阳’,难道还有个阴阳不成!‘阴’‘阳’两个字还只是一字,阳尽了就成阴,阴尽了就成阳,不是阴尽了又有个阳生出来,阳尽了又有个阴生出来。”


    我记得以前看过庄子文时,好似有这么一个意思,生与死不是二回事,而是一回事。死不在生的对立面,死是生的组成部份。拿我们的脊梁骨来比喻,就把‘生’比作颈部,而把‘死’比作尾部。没有死,生就是不圆满的,有了死,生才是圆满的。生死如阴阳,互相依存,只有形式的转换。而这种思想也曾出现在毛姆写的《人性的枷锁》里,当时看这本书时觉得世界很奇妙,凡高手的思想都能跨越种种界限,达到共通之处。就像从不同的方向向高山进发,最终能在山顶处汇合。(又偏题了)


    你说吧,让这么一个关于生命通达的话让史湘云来说,不是可以反证她的本性吗?玄心是有,至于妙赏、洞见、深情。这些就不一一说了吧,要让我举例就难了,不过我若让举例说宝玉黛玉有这些方面的特能,我相信你也举不出。在红楼一书里没法举。这些妙人儿所说所做让你俯拾皆有所得,但若举例又觉得都是细微小事。我上面举的例子也只有‘一句话’而已。


   又有人说了,这史湘云就是有点傻有点天真。我就记得一个友人的话:天真,是一种力量。然后我就说了,但说了又觉得驳得不到位。然后另一个湘云粉丝就力就说了一句:她天真,就证明她有赤子之心,这更合魏晋精神。说得太好了,简直是二个臭皮匠敌的过一个诸葛亮。把新红友顶的没话说了。


    新红友就说:你没看过他写的书,根本就不知道他的真正思想。我本想反驳,看过的人也不定就真的知道他的真正思想。但又觉得自己再说下去有点欺负新人,就忍了。回家后越想越气,不是气她,气冯友兰。她说了我可以反驳,冯友兰那么出名的人,他一说,许多人都要信了,都要这样看史湘云了。我说冯友兰先生怎么可以这么说史湘云啊。不行,我要把他的〈中国哲学简史〉给购回来,然后接他的观点,逐条逐条以红楼文本来作反驳,贴到网络上,为史湘云洗雪。书一到手,我就先翻到与魏晋、玄学有关的篇章,没看到任何与红楼有关的文。然后便又找了道家,新道家还是没有,不得已从头开始翻,慢慢看到墨家为止,觉得有些奇怪,即是哲学史,就是按时间排的,不可能会在别的篇章出现。应该在这本书上是不会有了。然后不死心,上网百度,怎么摆都只摆出一篇文,就是冯友兰先生写的有关魏晋名士的〈论风流〉,里头也没有有关红楼的事。难道是红友们的杜撰?或者在冯友兰先生其他的书里?真是不得而知。不过,目前为止确实没有任何有关冯友兰说过这话的证据。可能是红友根据那篇〈论风流〉杜撰的吧。冯友兰先生应该不会说那么那啥的话来。


   (这上面一番话本来是想整理地放在正文里,但上面的话太匪气了,与我的正文的酸气实在不相容。)

   
    下面开始正文,呃,有些酸气。
                     
                                      与史湘云的直面相对

    这世界上如果有一本书结束了我对琼瑶虚幻纯美式的爱情幻想,中止了我对金庸浪漫柔情式武侠的追慕,从而使一个思维较为粗粝、品味较为粗俗的小孩意识到自己有这些不可改变,却可以通过学习而使缺点得到适当收敛的女孩,那么我不能不把这份功劳归咎于那一本——《红楼梦》,归咎于那个以一句“是真名士自风流”而跃然纸上朝我微笑的史湘云。

    之前写人物评点,哪一次不因为观点与红友不同而急的面红耳赤?哪一回不是较真的阅读文本,试图找出最佳的论据以证明自己的观点无懈可击?哪一回不是把那个活生生的人物给活活的肢解到面目全非?

    几乎所有的红楼人物都成了我快意恩仇笔下的一道麻辣菜,只有那个大说大笑的云儿姗姗来迟,还因着当时有一个要好的网友欲写大学毕业论文,邀我说说红楼梦与魏晋情怀的关系,我便写了一篇史湘云的魏晋情怀,可惜是学术论文,写的太过于刻板而没有温度了,至今引为憾事。

    每每闲来无事,几个好事的红友总是以讨论肢解红楼人物佐以闲聊。而我绝少以湘云为题,即使有些红友谈的声色俱厉,我也悄悄略过她。如湘云,在我心中从来都不是个可辩论的话题,宛如我生命中许多只能跃然纸上以知而相许的朋友般,有着那样遥不及可的高度,却又有着那么触手可及的温度。一切都矛盾的那么自然纯美,犹如太古恒生。

   读红楼人物便是要读到不称心处才觉得这本书的好,才觉得真!

    如当着周瑞家面将宫花扔回盒子里的那个稍嫌尖酸的黛玉,又如面不改色将“偷听”这个‘危险’行为转嫁给黛玉的富有城府的宝钗,或如那个对愚母幼弟不曾同情的冷然探春,更如满身冒火狠狠拿一丈青戳着坠儿的凶悍的晴雯,和一对金莲或并或翘娇媚眼横波的风流尤三姐。那些零零碎碎只要再收一下便可无瑕的言行总是横在眼前,可对她们总让人无法掏心掏肺起来。

    湘云亦有缺点,曾几何时我一一搜遍了百度只为了证明海棠是有香的。曾几何时我曾为西府海棠有香而欢呼雀跃,却又为每一首的海棠诗里都没有关于“香”的暗示而灰心失望。此后我承认了刘心武先生对红楼的影响是无以伦比——无论是以神或魔的形式存在。——我们红友身上何尝存有那怕只有一条可以批评他的资格。再后来,我就死心踏实了。那个“是真名士自风流,唯大英雄能本色”的史湘云何必需要俗香艳味来增加她身上的妩媚情致。

    “本色”是世间最容易获得却又是最难清守的事。谁不是把一切前尘往事还于前生,一身清白毫无牵挂的呱呱坠地。那一声响声的啼哭便是最本色的呼唤。此后,万丈红尘一点一滴将我们抹得众彩成阒。

    记得槿在微博里写到,“愿一字一字,都是我的天足,在世界的荒凉上行走、起舞!”。有时,文字就是这样与我们直面相对,与穿透历史的那一种情怀直面相对。那才是生命的本色。唯有勇而憨的人才能穿越浊流而到达那一片洒满清光的最初。如槿,如湘云!

    犹记的她挽着双袖,蹲在白雪红梅的雪地里大食啖啖着一块鹿肉,却几乎是拍着心口说着:“是真名士自风流,虽大食啖啖,却锦心绣口。”那是一种和光同尘的纤俏活泼。清欢,便是一种无须求证于世俗的喜悦。

    犹记得宝琴初来时湘云热心对她道,太太不在时,别进那屋,那些人都是要害我们的。有人说最单纯的小孩最不容易受骗。清澈,方可照出最真实的天空。

    犹记得她听到岫烟有迎春丫环婆子们的气,她先气的挥拳掳袖,欲要为岫烟鸣不平。侠情,那是最没被尘世洗炼过的水之下的性脾,是触动我心的暖暖安慰。

    犹记得她被袭人世故的二句话激的指天发誓,说自己若不记得旧情摆小姐架子立刻便死了。是性急吗?还是珍惜旧情到超越一切尊卑的界限。怀旧,已不是一种礼尚往来的情感,而是一种光风霁月的情怀。

    最不用去忆记的是中秋节随景吟出“寒塘渡鹤影”那个抱膝拾樽一抹清影,最最可恨的根据这一句而得出那一艘花船的红楼续书。那一晚颦儿掬走了那一壁月色,而天地将那一池清风赋于云儿。同样寄人篱下的她在终日操劳的更辛苦中却反过来安慰着与她同病相怜的黛玉。这已不能用“乐观”这短短两字所能形容的。这个便是英雄本色!

    唯她在襁褓间便失去父亲的教诲和母亲的慈爱,寄养在人性复杂的富贵亲戚中,做着与一般丫环还辛苦的女工,却在与天无尤,与地无怨中,葆全了生命赋于她的最初模样。那是一种直面浊世、无忧无惧的憨勇!一种生时来自天地,归时还于天地的旷达。

    别用,请别用“傻,或天真”来形容她!如果一定要用,请借用槿的一句话:“天真是一种力量!”。
如今我已不在从科学上去较证海棠是否有关了,若无香,为何我用手去触摸那一种种海棠诗时会闻到一股清香;若无香,为何我会窥到那个酣睡在花丛中却还是被蝶舞蜂转开得最灿的国艳。

   国色天香,灿于天地之间,香于红尘之外,唯知者闻之!

    (正文2011年2月首发于博客)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作品在离开作者之前,预先抵达自足的境界;之后,审美标准随之而来,对作品进行了再创造。此时,作品已不归属于作者,作者回到了原地。

283

主题

11

好友

1608

积分

论坛游民

Rank: 3Rank: 3

2#
发表于 2012-9-28 16:14:34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蓝风 于 2012-9-28 16:24 编辑

看了开头那几段,忍不住想笑,觉得仙妮同学真是欢脱。难怪死忠湘云!

湘云给我的印象就是笑,有点像聊斋里的婴宁,一笑万古春的那种纯净,明亮。
Thought is already is late, exactly is the earliest tim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主题

16

好友

1003

积分

论坛游民

Rank: 3Rank: 3

3#
发表于 2012-9-28 16:44:21 |只看该作者
听老人们讲过寒塘渡鹤影一段,那大概讲的就是一份天性吧。
大观园里面要是也有一部胶片摄像机,准保第一个是她敢玩。

点评

柏仙妮  这话对极了,她肯定是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看来还是有人了解她的。  发表于 2012-9-28 17:3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黑蓝

手机版|Archiver|黑蓝文学 ( 京ICP备15051415号-1  

GMT+8, 2024-4-24 07:48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