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蓝论坛

标题: 从现在开始 [打印本页]

作者: 陈卫    时间: 2009-8-11 11:43
本主题需向作者支付 15 点金钱 才能浏览
作者: 段林    时间: 2009-8-11 13:02
本帖最后由 阿姨…别这样 于 2009-8-11 13:04 编辑

看第一段感觉:好
看第二三段感觉:好。但是这样弄好不好?
往下看觉得:很好
看到吃烧鸡公那部分感觉不好,比较水,有点繁冗,这种感觉一直持续到倒数第二段,嗯,该来的来了,觉得前面的水也是有原因的,很好。
但是最后一段的省略号以后部分让人感觉受了欺骗,感觉这些都是作者的游戏

“在老周的带领下,每个人都很容易地找到一块自己特满意的鸡。”从类似细节大概可以看出作者本人在这篇文章里所处的居高临下的位置,这使得文中出现不少像“小姑娘像头小母狼。”“小母狼杠着头从鸡肉的缝隙里叫道:“好吃,好吃。”“现在可以告诉你们了:应该提前夹几块在碗里冷着。”袁群停了一下,看着老周碗里的几块大鸡,仿佛为这么简单的好方法自己却没有想到而震惊,同时也感到老周吃了这么久才说出这个方法而有点狡诈。 ”之类的无厘头桥段。这使我甚至不免怀疑有些部分是否真是出自本人之手。

当然,总体感觉挺好,但没有强大到让人信服的程度


坐等高人解析……
作者: lostboy    时间: 2009-8-11 17:16
老周伸出他没抓筷子的左手,一下接一下不停地抚摸小母狼的后脑勺,把她的头摁得一点一点的,这好像正方便她啃咬,与此同时,小母狼杠着头从鸡肉的缝隙里叫道:“好吃,好吃。”
这段有点那个色彩。
另:袁群不是个矮胖子。
最后两段的议论过于冗长,精辟一点,经典一点就好了。
总体感觉,陈卫的一个游戏。
作者: 林思南    时间: 2009-8-12 10:24
三个开头里要选个最中意的,那么我就选第一个,清晰而简洁,而且露得又不会太多。最好“对待吃一定不能草率。”这一句也不直接说出来,这样我会想着你们这一群人在街上来回地走是为了走向一个你们心里的目的地,给我们个猜测的乐子。
   对于写每个小说的从头再从头,这体会太深啦。处处都是刚点就掐灭的烟。太强烈的时候不写,太淡的时候不写,而中间的状态又总在这事那事里没有抓到。你的遏制恶习的三点人人都该学一下,收藏一下。
作者: 马耳    时间: 2009-8-12 12:54
这篇我看了后有种黑色幽默的感觉,尤其是在看了大家的回复,以及联系到文中似曾相识的人物形象之后。当然,如果制成纸质出版物,并且由对黑蓝完全不熟悉的读者来阅读的话,这种感觉可能会减弱些,但仍然比较强烈地隐含在文本之中。文章的开头对写作的探讨与结尾对人生哲学的探讨互相对照,形成了一种互相嘲讽的关系,因此无论是开头所谓的三条写作建议,还是结尾所谓的“生活在别处”哲学,都有着一种一本正经的喜剧效果,而夹在中间的对一顿夜宵的戏剧性描写,也许正是作者这种黑色幽默的原材料和来源吧。
作者: 酒童    时间: 2009-8-12 20:25
“带入”感很特别,我是说,读者在这篇里有强烈的自我指认感。(仅仅是我读后的个人感觉?)
以我看,下划线前面部分可删之。小说的“元”,我觉得不该以这样的一种形式出现,仅管我说不清它应该怎样出现在小说里。认为那部分多余的理由是,没有它,丝毫不影响这篇小说的质量。或者反过来说,就好像它是作者挂在胸前的一个参加会议的身份牌。我更愿意认为它是作者的写作感想。
作者: 酒童    时间: 2009-8-12 22:37
一个小时后:
老周那段言辞是这篇小说里最重的元素。想想看,如果没有他的那些话(最长那段)呢?答案是,那这个小说只能算作一篇白描。
很神采的几点做到了:老周的言行是个大气场;非常躁动和盲目的内心却用安静的人物举动去表现(仍是被老周给‘带’出来的);仅管很亲密,但几个人的思维却很疏离。
作者: 花样    时间: 2009-8-13 00:19
呵呵,袁群上小说了
作者: 亢蒙    时间: 2009-8-13 11:49
最后的结尾看得真是感动,虽然没有坐过飞机,但是却感受到了飞机的孤独……
作者: 冯与蓝    时间: 2009-8-13 19:42
在颠覆了两个开头之后,阅读第三个开头的初时,我隐隐感觉到一种真实的刻苦的狂悖,好像行进的马车掉转了方向,不是因为走错了路,而是因为整条路都在快速的掉头,这显然比走错了路而掉转方向来得更为宏大,也更为艰巨。这种挑战的方式让我对余下的阅读充满了憧憬,而事实一点都没让我失望,从觅食、找到饭店、坐等、上菜吃菜,这些发生在一两个小时里的小场景通过看似细碎实际上每一个用词都精心打磨过的语言,像微雕一样的呈现在眼前,几乎不必动用高阔的想像,只要跟着语言的行进,这几个人的言行举止,小到啃吃一块烫嘴的鸡的牙齿动作,都纤毫毕现。真是功力。最喜欢的就是吃鸡那段,除了四人的“饥饿”和鸡肉的“美味”,还能感觉到一种原始的生命力。说生命力宽泛了点,狭义点就是欲望,有些用词色彩浓郁,诸如“撕咬”、“小母狼”、“杠着头”,等等,这样的描写带给阅读的是接近本能的愉悦感。然后,过了两段,老周的说辞就开始形而上地飘忽起来,但这并不突兀,因为马上令人想到小说开头再二再三的重新开始,实际上到底有多少人吃鸡并不重要,鸡有多好吃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对于生存本质的关注,极轻又极重,极低又极其高远,飞机飞往何处的猜想与石婆婆家的鸡公有多好吃以及到底哪个开头更好,都如同带着始终不知飞机行进与否的问题悬停在半空,几乎等同于无解的生命本质嘛。幸而有“袁群”这个人物不定时的出场,以其不经意的喜感消解了主题的那一部分沉重,显得又严肃又好玩。
作者: 半天锈    时间: 2009-8-13 22:30
语句的转接还是陈卫的特点,最后1段我在陈卫的其他文字里看过,变成对话后,意味没有原来的那么的好,不过使小说迅速地下沉,积淀出力量。这个结构也是熟悉的,或许是小说中的某部分随性的原因,我感到了其中的不平衡。
作者: 扁头    时间: 2009-8-14 16:18
这对陈卫来说只能算“正常发挥”吧。从陈卫的小说里特别能感到“有趣”对小说的重要(不管他自己怎么想),无论是“有意味的有趣”还是“没意味的有趣”。这种对写作痕迹的保留也似乎反而提醒读者:写作最终是看不到创作过程的行为,它只要结果。

也顶冯将军那句“好像行进的马车掉转了方向,不是因为走错了路,而是因为整条路都在快速的掉头”。叹
作者: 陈卫    时间: 2009-8-15 10:39
谢谢大家的回复。有的时候是知道这个小说要做什么,但确实不能事先把这个“什么”说清楚,也许这样才会努力去写、去呈现,所以写出来之后,大家的质疑和肯定所流露出来的思考,是和这个小说写作过程中的思维仍旧相连的,就好像这个小说还没有结束,还有很多人在延续它在完善它,只不过小说本身,它确实已经停在那里、凝固在那里了,就像一段历史。也就是说,大家的质疑,基本上是我在写的过程中质疑并最终解决的,而大家的肯定,也正是写到后来越发清楚力的方向。所以当冯与蓝把这些力说得特别清楚特别准确的时候,我好像又回到了写这个小说的过程,重新体会在写的过程中尽力创造“让读者在过程中主动感受、而不是先验地给读者一个结论”的方法的美好感觉。再次谢谢大家的阅读和点评,天气很热,大家很忙,在网上读小说不容易……
作者: 重塑雕像的权利    时间: 2009-8-15 12:40
我和林思南的看法是一样的,照这篇现在的样子,第一个开头直接衔接到下划线后面部分比较好。剩下的那小部分如果不是作者特别中意的话是可以去掉的。语言上呈现的粗暴感很不错。
作者: 陈卫    时间: 2009-8-15 22:06
照这篇现在的样子,第一个开头直接衔接到下划线后面部分比较好。剩下的那小部分如果不是作者特别中意的话是可以去掉的。
重塑雕像的权利 发表于 2009-8-15 12:40


肯定不能这样,否则就背离了这个小说的想法。开头那样周旋无意炫技,而是在结构上构成冲突,它与后文互相影响才能产生不完整或者说不均衡的张力。它的意义是整体性的而不是局部的,是不能随意删去的。
作者: tutulong    时间: 2009-8-16 01:14
一个中年,一个女人,两个小伙子,构成了一个小世界
不同的人写这个题材可能会选不同的人物不同的数目吧,不过想了一下,男人来写,选三男一女的四人组合可能性大概还是会大一些,似乎比较符合习惯;再一个这样的组合比较平衡,不至于要特别关注某一个,也不至于完全散掉。有些互通。
这么想想也挺有意思的
作者: tutulong    时间: 2009-8-16 01:21
如果是其他的人物构成,对话的内容、形式,基本会是另一种。
特定的情境,挖掘出了在别处的生活的一面。介于中间的比较适度的一面。
作者: 凌丁    时间: 2009-8-16 04:49
“尽管‘生活在别处’是很反动的浪漫主义情结,但是异地、外地的感觉还是非常好。”见两个小伙子看着自己,老周继续说:“我这样说,并不是强调陌生的快感,而是异地能够让人忘掉过去的羁绊。不是说过去都是沉重的,而是我想强调一个事实:人,是没有根的;试图建立一个家、一个有着过去无数的历史所积累的传统,都是人逾越自己作为一种动物的本分,是一种僭越行为。所以我这里所说的异地,是盼望一个接着一个,而不是某一个。一个接着一个。每一个的新鲜感,或者说熟悉程度,都差不多。这样一来,到处都是家,到处又没有家,他每天住的都是旅馆,每天都有人来为他打扫房间。他每天都不用为水电费担心。所以我特别喜欢坐飞机,我特别向往每个礼拜都有一个航班把我带到另一个外地。而每一个外地都有一个女人在等你。你想想,啊,生活就应该这样。你发现没有,所有的机场都非常像,它们都不像地球上的建筑,像外星建筑。所以特别喜欢机场。走在里面你的心情永远是一样的。永远是,虽然你离开了,但是又没有离开,虽然你到达了,但是又好像没有到达。无论是离开还是到达,你会发现,机场的人,其他的旅客,所有人,都是那么鲜活,水灵灵的,都刚刚从空中着陆,每个人好像都藏着一个巨大的秘密,但是没有人走上来和他搭话,唉,他永远也没有机会说出这些秘密。所有人都是怀着这样一种既兴奋又惋惜的心情离开一个机场,到达一个机场。你说是不是这样?”他转头问小姑娘。小姑娘没有准备,但还是慌乱地点点头。袁群和高个子也都好像各有所悟地点着头。“所以,”中年男人突然继续说,“‘别处’,并不是‘生活’这么简单,并不是说‘生活’在‘别处’,生活,在随处。只是只有当每一处都是别处时,我们才符合最根本的生命规律。简单地说,我们全都是游牧民族,种族。漂流,是宇宙的规则,稳定都是相对的、短暂的、临时的,针对一段时间而言的,而不稳定,才更宏观、更改变不了。所以人,为什么寻求稳定,安排一个家,其实都是人的不安全感、人的弱小导致的,也跟人天生的自恋有关系,当然也有人把它说成自重、自爱、自我珍视,但说到底都是自恋,其实谁在乎你呢,我们都只不过是被抛在这个地上的试验品罢了。把我们抛下来的人其实并不在乎我们最终被试验得成功还是失败。所以我们只剩下眼前、当下,如果眼前都不是幸福的、快乐的,我们为什么要相信未来是幸福的、快乐的?所以烧鸡公是重要的。”
     “哈、哈。”袁群很理性地发出两声欢笑,似乎深有同感。老周伸出左手,重新抚摸小母狼的后脑勺,小母狼顺势用力把右脸颊伸向老周,停在那里,暗示老周亲她一下,老周飞快地用胡子碰了一下她的脸颊,然后突然转向两个小伙子轻轻唱到:“天边,飘过,故乡的云……”然后没有任何过渡地说:“所以当你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最后的结果是空间改变了,但是假如,我们睡了一觉,或者再说得具体一点,我们是晚上坐在火车或者飞机里,它们在匀速行驶之后会非常安静,就好像它们根本不动,这时候我们就很容易产生一个错觉,就感到它们,根本不需要动,它们根本不需要动,只需要带着我们一起等就行了,等啊等,等啊等,等到那个时间过去,那个旅途规定的时间过去,然后他们把门一开,说:小伙子们,嘿嘿,天亮了,你们到了。这个感觉在飞机是特别明显的,它根本不在动啊,如果没有云,满天空全是蓝,没有任何参照物,它根本不在动,我们永远悬在那里,既不前也不后,既不左也不右,而马达还响得特别用劲……我们一边特别用劲,一边静止着。唯一在动的,是时间。下巴上,”他盯着袁群,手指点着自己的下巴右边,“有一滴汤。”袁群向他伸了一下头,愣了一下,随即“哦”地明白了,拿起刚才在桌上捏了半天、已经捏出个尖角的餐巾纸团,朝自己左边下巴擦了两下。

最后的结尾非常好。读乔伊斯小说所得到的“顿悟”骤然降临又妥贴自然。
作者: 硬硬的还在    时间: 2009-8-16 09:47
我怎么感觉老周其实是一个被调侃和揶揄的人物,特别是结尾他很突兀地来这么一段议论,这种感觉更强烈了似的。再和恶作剧似的开头一联系起来,作者的居心……
作者: 生铁    时间: 2009-8-16 20:36
陈卫的小说,如果你在一个内心长草的状态下,是完全不可能读进去的。必须有一个或安静或专注的环境。这和他写作的特点关系极为密切。他的作品描述精确,这也就要求读者不能漏过一句话,否则对理解后面的内容会产生很大的负作用(当然,一篇成熟的小说都没有废话,但陈卫的还不同,他小说的每一句话都是一个零件,要拼完整就不能少,而另一种没废话小说里的句子,可能是一股雾、一片氤氲)。
前面部分的风景描写很难说吸引人。人物描写也是,但仍为后面的阅读做出很好的铺垫。
从他的小说中你能看到一个好的小说写作者的特质,写自己熟悉的内容,不屑写所谓“奇观”。看过他的小说,你就知道,一个作者可以写的内容是无穷无尽的,根本无须担心,只要看你是怎样观察生活的。
另一个好作者的典型特质是他高于人物。他力图不赋予他们任何属于作者自己的判断,这是想做上帝的野心。但这也是应该的。
最近几篇的名字都不能给人以太深的印象。不如杀死老师,爸爸象西瓜那样印象深。和最近两篇小说内容的趋势一样,似乎作者对生活的看法更高度凝结化了。
老周最后一段长篇的独白,个人觉得,仍有些显得象写作而不是讲话。尽管作者尽力使表达口语化,并使独白受到独白者自己和其他人物思路的打断干扰。但我觉得它还是“有逻辑”了。口语的逻辑也许更乱些。这是吹毛求疵了。
最后一段很好。确实有还有2/3没写出来的感觉,痒痒的——这正是因为读者平时阅读故事的惯性被打乱了,大家会想:老周到底是怎样一个人?作者是讽刺他还是赞同他?作者在他身上投射了多少自己的影子?他那么敏感,连人家下巴上的汤也要管,这和他前面独白的那一大套东西似乎更暴露出他本来的面貌……等等等等。我觉得这种破坏阅读定势思维的做法是好的。艺术的形式从来都不仅是形式。即便我有了如上的一串定势思维的疑问,但我仍更多关注作品的结构,而不是内容。
但开头的做法,却仍使我感到不舒服。我有一种被作者涮了的感受,正如你去影院,灯黑、播放了很精彩的片头后,突然灯又亮了,开始变成了话剧,这种落差是使人不舒服而且尚未想明白的。不过,相较来说,我更喜欢全篇开头第一段的描写。这就是随便说了。整体来说,陈卫的技法不使我感到惊讶,也可以认同。
作者: 陈卫    时间: 2009-8-17 17:09
这个小说的开头只有一个,就是线上面的部分。只不过这个开头的内容是在“几次重写开头”,但即便重写30个开头,对这个小说的整体来说,开头仍旧只有一个。把“写作现场”弄进小说不是新鲜事,只不过这里是“以否定开头而成为了开头”,并且因为它的存在而使后面的夜宵和戛然而止得以成立并显出了特异性。也就是说,“重写开头”只是这个小说的开头的内容,不是真的要让读者的目光停留在比较哪个开头更好。如果把线上面的部分删去,那这个小说就只成了描述一次夜宵的经过,就算写得再精彩,也不符合我对这个小说的写作期待,刺激也不够了。
作者: 酒童    时间: 2009-8-17 19:02
本帖最后由 酒童 于 2009-8-17 19:08 编辑

  但对于读者,作者能给予的,还是线下那部分。当然,这仅仅是一方面,是不考虑作者写作期待的说法。而小说要不要满足作者,或者反过来说,小说该不该一味地牵就读者,正是这篇所讨论的核心。这倒让我想起了马耳的  午夜风中狂乱行走
他似乎也是这么做的——你可以不理解,可以误解,但我不牵就你,而且理由相当充足。
作者: 生铁    时间: 2009-8-17 22:34
把“写作现场”弄进小说不是新鲜事

对对,我说我不惊讶,就是想表达这个,但我说不出这些专业词句。
作者: 重塑雕像的权利    时间: 2009-8-18 12:59
这个小说的开头只有一个,就是线上面的部分。只不过这个开头的内容是在“几次重写开头”,但即便重写30个开头,对这个小说的整体来说,开头仍旧只有一个。把“写作现场”弄进小说不是新鲜事,只不过这里是“以否定开 ...
陈卫 发表于 2009-8-17 17:09

当然我说的删除只是不考虑作者因素的想法,但这么说很怪,因为小说不就是作者独立搞出来的嘛;我这个算是一种误读,因为如果开头部分是出于技术层面的考虑那是没有问题的。
作者: 生铁    时间: 2009-8-18 21:13
本帖最后由 生铁 于 2009-8-18 21:14 编辑

陈卫他可能满足于那种“把自己写小说的苦恼解决不了,干脆摆在小说开头算了”的情况吗?很显然他不会满足,甚至想都不用想。一个写了这么多年的写作者,他把握不了这么个问题,这不可能的。

只能从技术角度去咂摸他的动机和审美感觉。
作者: 小干    时间: 2009-8-19 09:46
倒数第二段的长篇独白让人觉得有些不适。
“突然转向两个小伙子轻轻唱到……然后没有任何过渡地说……”“他盯着袁群,手指点着自己的下巴右边……”结尾段这两个细节很有意思。作为结尾也很精彩。
作者: 婆婆纳    时间: 2010-3-23 13:01
写作的困难变成小说的有趣的内容,挺好玩。生活的状态常常难以小结,线下的内容呼应了三个开头,呈现出立体、多层次面貌。
作者: 黄稗    时间: 2010-3-23 16:16
挺酷的。几个开头都不能省,也不能删,因为是互补的,且增强了文趣。别以为他在发牢骚,其实都是这个东西不可或缺的环节。核心内容其实是老周的那一段长篇大论,作者无非想表达这个,其它的所有,都是它的辅助。
作者: 和底    时间: 2010-5-25 18:19
我读后感觉:四个人,包括说出一堆道理的老周,仿佛永远困于一条异地的小吃街,或一架飞机上。
作者: lostsong    时间: 2010-5-26 08:35
看不大懂……再看一遍,还是不行,无论哪方面好像都不大能理解……
作者: 青铜    时间: 2010-5-28 14:49
“好像行进的马车掉转了方向,不是因为走错了路,而是因为整条路都在快速的掉头”。


怎么样的结构与叙事方式大致能看出小说的篇幅大小,第一次读陈卫的“创造”
怎样的背景既有作者笔下怎样的作品,从这个角度来说一个作者的创造范围是有限制的。毕竟要想把小说写“好”,你只能写你所擅长熟悉的东西,对于陌生的领域,恐怕是难以碰触并拿的出手的。
尽管如此,本人还是热衷于推崇“叙事的无限”,即小说本身已经给你的天然的沃土——“想象力”与“创造力”
作者: shep    时间: 2010-6-10 20:52
一点体会

1.篇幅长的话,没有一个结构性的提纲,终究还是会对以后具体的操作,产生不利影响。

对于短篇来说,人物、场景都不会很多。调度上亦不必太费神。但篇幅一长,人物多了,事情也就麻烦了。无论如何,作者不可能把从开篇到结尾的所有东西都安排得妥妥当当。正如一个作者不能仅凭一个意象的发生,就下手去写什么鸿篇巨制一般。也就是说,怎么经营全局和顾及到全局中的各个局部——这对长篇小说是很重要的一点。长篇小说不是一连串纷杂的场面与人物们在期间窜来窜去的简单拼接构成的。

2.开局,不一定开胃的头一道菜。

不管怎样营造,开头都难免存在瑕疵。往大里说,凡是人写的,都不会十全十美(就像我们对某些作家的作品,一开始很难适应一样)。就事论事地说,作者的写作角度是从其下笔一开始就已经决定了。没法变。就算推倒从来,仍还有很多构思会顽强地影响着作者的思路(这也好理解,所有东西还不是自己想出来的么)。这些影响犹如寄生虫,挥之不去。反之,它们会以各种变形继续来骚扰你,乃至打乱你的其他构思。所以,胎死腹中也好,写了一大半也罢,作者最终要放弃整个作品,实是迫不得已。不经历这种痛苦,作者就无法成长,同时也就不能积累经验和教训。

但开头还是极端重要的。用老话说,“这就为后续的构思确定了方向”。随便写点什么的话,便只能得到一篇随随便便的玩意儿。故此,开篇才更需要善加推敲。但如若真的考虑成熟了,即便写出来自己都不怎么受用,也不要轻言扔掉。因为这是对自己直觉的不信任,更是对自身思维的怀疑。万事开头难嘛。
作者: asui1003    时间: 2010-6-14 12:15
文章很好,我喜欢这种平实流畅的文字,一段平凡的聚餐经历,却写得很有意思。作者的文字功底让我佩服。诸位回复的意见更让获益匪浅。
作者: 生铁    时间: 2010-6-15 11:46
但SHEP我觉得你谈到的第1点,也是一种写作本能。
当一个人在构思长篇并动笔之前,一定是有一篇数千字的提纲。即使是激情使然,也会使他这么干。

第2点,我很赞同。开头不好,根本感觉没有写下去的价值。开头是作者对他个人的开宗明义,是对他个人的师出有名。
作者: 匿名    时间: 2010-6-15 12:23
被人用烂了的技巧
作者: 匿名    时间: 2010-6-20 01:06
shep兄好!!难得碰到你!!那个生铁师傅感觉还很年轻啊!
作者: 鸿渐    时间: 2013-12-30 22:35
嗯。好看。
作者: 鸿渐    时间: 2013-12-30 22:37

这样的描写带给阅读的是接近本能的愉悦感。然后,过了两段,老周的说辞就开始形而上地飘忽起来,但这并不突兀,因为马上令人想到小说开头再二再三的重新开始,实际上到底有多少人吃鸡并不重要,鸡有多好吃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对于生存本质的关注,极轻又极重,极低又极其高远,飞机飞往何处的猜想与石婆婆家的鸡公有多好吃以及到底哪个开头更好,都如同带着始终不知飞机行进与否的问题悬停在半空,几乎等同于无解的生命本质嘛。幸而有“袁群”这个人物不定时的出场,以其不经意的喜感消解了主题的那一部分沉重,显得又严肃又好玩。
作者: 鸿渐    时间: 2013-12-30 22:38
,阅读第三个开头的初时,我隐隐感觉到一种真实的刻苦的狂悖,好像行进的马车掉转了方向,不是因为走错了路,而是因为整条路都在快速的掉头,这显然比走错了路而掉转方向来得更为宏大,也更为艰巨。这种挑战的方式让我对余下的阅读充满了憧憬,而事实一点都没让我失望,从觅食、找到饭店、坐等、上菜吃菜,这些发生在一两个小时里的小场景通过看似细碎实际上每一个用词都精心打磨过的语言,像微雕一样的呈现在眼前,几乎不必动用高阔的想像,只要跟着语言的行进,这几个人的言行举止,小到啃吃一块烫嘴的鸡的牙齿动作,都纤毫毕现。真是功力。
作者: 鸿渐    时间: 2013-12-30 22:39
本帖最后由 鸿渐 于 2013-12-30 22:41 编辑

有的时候是知道这个小说要做什么,但确实不能事先把这个“什么”说清楚,也许这样才会努力去写、去呈现
让读者在过程中主动感受、而不是先验地给读者一个结论

作者: 鸿渐    时间: 2013-12-30 22:44
从他的小说中你能看到一个好的小说写作者的特质,写自己熟悉的内容,不屑写所谓“奇观”。看过他的小说,你就知道,一个作者可以写的内容是无穷无尽的,根本无须担心,只要看你是怎样观察生活的。
另一个好作者的典型特质是他高于人物。他力图不赋予他们任何属于作者自己的判断,这是想做上帝的野心。但这也是应该的。
作者: cjdxc    时间: 2013-12-31 13:43
关于开头,我的感觉是,这个开头这个形式实际上是和内容相暗合的,作者几次开头然后废掉的过程就像文中四个人在街上想要找夜宵吃,来回把路走了好几遍。所以前面林思南回复说是不是要去掉“一定要吃好的”这一点,我是觉得不能去掉,“我们”一定要吃好的,其实就跟作者一定要写出一个符合心意的开头一样。最后老周的一大段说辞,其实是不是不仅仅是表面的对于生命本质的说辞,也是对于写作本身的思考?不知道陈卫老师是不是有这样的考虑,当然也有可能是我过度解读了。。。




欢迎光临 黑蓝论坛 (http://www.heilan.com/forum/)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