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蓝论坛

标题: 黄墙 [打印本页]

作者: 陈卫    时间: 2009-11-16 17:47
本主题需向作者支付 15 点金钱 才能浏览
作者: 五加    时间: 2009-11-16 19:38
觉得是篇好文章,占个位子坐着读
作者: 匿名    时间: 2009-11-16 22:55
心里的熊睡着了
作者: 匿名    时间: 2009-11-17 10:37
看着累。
作者: 林思南    时间: 2009-11-17 16:06
又在很多熟悉的地方走了一遭,关于鸡鸣寺紫金山的记忆,假如再近一两年,我想更容易走进小说里的情绪。后面的语言太密集,像是有意挡住他人的进入。
作者: 余余    时间: 2009-11-19 16:42
写到尼姑的那些好像特别喜欢,可能和尚跟尼姑都离我们的日常生活远,那么年轻的身体住在一个清规的寺院里,容易让人有想象。

相比你前面的两个小说,更喜欢这个多一点。

   
   看完,有一点的沉重。世事无常。转瞬消失又拥有的东西,生活是什么。
作者: 黑天才    时间: 2009-11-19 17:12
我觉得陈卫这几个小说越来越真情流露了。
作者: 冯与蓝    时间: 2009-11-19 22:19
本帖最后由 冯与蓝 于 2009-11-19 22:44 编辑

有个感觉就是陈卫的创作总是保持着一种自传的性质,即便是那些带着虚构痕迹的场景,也总感觉和作者的生活经历或是个人的审美趣味息息相关。这感觉和我早些年读塞林格的小说时的感受如出一辙。而这篇的主题场景又是南京……虽然药师佛塔我从没去过,但是南京,以及其中出现的熟悉的地名,都让人感觉亲切。另外,我个人的感觉是,这是篇由两股力量绞合而成的小说,犹如硬币的两面,虽然相背但互相融合、互相生成。比方说对佛像心怀虔诚但有所选择地“跪拜”;一边自责“人生不能直奔目的而去”一边“转眼就买了进药师佛塔的票”;和柜台后的两个女人真诚地讨论太岁灯却清醒地知道这是桩生意;纠结了很久却始终没能记住祈愿牌上的祷词……以及让我停留了很久以至于心生感慨的这段“火柴盒大小的灯座里,那座看起来跟旁边千万个灯座里毫无二致、静默无声的佛像,即将成为他和他母亲的保护神。这小佛才是药师佛千千万万的化身之一,而他自己,充其量只是融入这小佛罢了。张茂这么想着,立即感到一股熟悉的悲观缓缓从他头顶落向他的于是他不由分说地在心里对自己说:……不管多么微弱,你还是通过小佛,向药师琉璃光王如来,付出了你的力量。”张茂不懂佛法,作者也无意让这小说跟宣扬佛法扯上什么关系,佛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无论文中的张茂还是作者本人,都似乎在向自身汲取一种足以与命运对抗的顽力。虽然清醒的现实理念时不时地削减个人意志,使张茂每每停下与自我怀疑对峙一番,但这些冲突从开头贯穿全文,包括他看尼姑诵经时单纯坦白的“淫亵”,直到结尾处猛然醒悟时为孕妇让座……一以贯之、极为娴熟甚而至于简直如同本能的明暗之间的跨越和转化,让我相信这些物质“撞击”所产生的能量在作者思辨的世界里已经和他融为了一体。
作者: 井井回    时间: 2009-11-19 23:28
很喜欢这个结尾。对于这篇小说来说非常贴切又非常自然。而且这个结尾里有种具备“灵魂”的幽默感——会让人发自内心地会意一笑。以后在公车上遇到了孕妇,我肯定想起这篇小说和里面的情形,想起张茂这个又俗又雅的人物。
作者: 生铁    时间: 2009-11-20 18:05
本帖最后由 生铁 于 2009-11-20 18:08 编辑

对我个人而言。我越来越清楚地发现,其实陈卫的每一篇小说都在写人,都在紧紧围绕着“人”的主题来写。这也就是为什么有时觉得他的描写过于雕琢——因为他要准确表现的是“人”,而不是“物”。
人难写,而物好写。
这也就是为什么他的作品即使有人说“不喜欢”,也绝不会被给予“幼稚”的评价(我越来越觉得,一个作品是否会被认为不成熟,和文笔的关系并不大)。他没有彻底与“小说关注人性”的这条主干道断裂。他即使是在另一条路上行驶,也随时可以并入主路。

从这一点而言,我觉得我向描写“人”、围绕“人”,以“人”为主题这个方向的行进,实际上有些晚了。
直到前一、两年,实际上我关心的仍是“意象”。我并不是说我对意象的着迷是错误的——相反这是我的长处,我只是说——对人本身的研究,是严肃而不应忽视的。

借题发散一下。
作者: 硬硬的还在    时间: 2009-11-21 09:18
张茂这个小市民做什么事都那么犹疑,就跟他是这篇小说的读者似的。
黄墙,袁薇,小荷,这些都是怎么回事?
作者: 半天锈    时间: 2009-11-21 15:26
还得多读几遍才能说些什么。里面有些信息准确地让人吃惊,以至于我一度盯着看了好几遍,怀疑这些句子是不是真的。
说个题外话:他想起唐丹鸿在一篇随笔里说到很多汉人乞丐涌向西藏,也是因为他们认为那里更容易讨到钱。
很欣慰的是,拉萨有个观影社,我离开拉萨的时候,老板还在装修他的旅店,我在他的电影目录上看见了唐丹鸿的几个片子。关于乞丐,我之前一直认为是旅游热带出的衍生物,后来在一些偏僻的小地方,才发现一样是有藏族乞丐的。汉族乞丐我倒是没有见过,对他们的印象,我大多是不好的,在寺庙前,有些乞丐绕着弯子挡你的路,如果你不给钱,他就说要你手中拎着的东西。还有就是如果你给了一个小乞丐钱的话,运气不好,立刻就会有五六个小孩把你给围住。藏族有个节日大概是叫穷人节,这几天他们在大街上坐着乞讨,每天能得到两三百块钱的恩惠。我听说过会有汉族夹杂其中,不过藏族不喜欢我们这样来称呼他们的这个节日,他们对这个节日的概念是和我们不同的。
作者: 黑天才    时间: 2009-11-21 16:49
我看过的《中国》、《你以为你能走多远》、《你是野兽》包括《兽王温柔》(除了《碧波荡漾》,不过这个大概是我个人的偏好造成的错觉也没准儿)等等包括后来的《定淮门》、《宽躺椅》小说,从《从现在开始》之后的这两个小说,给我明显感觉的就是这些小说中再不是非常冷酷的、情感非常收敛的,而是有波波涌动但却还是若隐若现的,或许是题材关系,但选材往往就是走向的开始,开始呈现出一种实质的温柔的东西。即使是痛苦的《你是野兽》,我觉得在写作方式上都处理得很静态,难以从情绪中找出突破口,找出缺口,(这个缺口不是指作者的弱点),而是写作和写作者之间一种对立着的缠绕中的平衡的对立。而这两篇开始带着很明显的勃勃生机的机会,我愿意把它看作一种开放式,一种更加饱满的开始。我觉得后面如果接着写几个,将有个大东西,让我居然想到没准儿会让某些人读着读着哭起来。而这个小说的结尾,可能只让我去想到和以上的话有关而觉得这句话作为收尾因漂亮而更加漂亮。
作者: 余余    时间: 2009-11-21 21:52
本帖最后由 余余 于 2009-11-21 22:02 编辑

插个轻松点的题外话。
     那晚睡前拿了小说的打印稿,躺在床上看,我家“小坏人”爬过来问:
    “你在看什么呀?”
    “看小说。”
    “什么叫小说呀?”
    “……小说嘛,就是小说。”
    “那你跟我讲讲这个上面都写了什么呀?”
   “好烦呀,你。”
    “快说说嘛。”
    “讲一个男人去寺院拜佛。”
    “他为什么要去寺院拜佛呀?”
    “因为……他妈妈生病了。”
    “那他妈妈怎么会生病的?”
    “哦呜……”
     “这个男人拜完佛,又去干什么了?”
    “从寺院出来然后坐车回家了。”
    “啊?什么也没有嘛,那怎么写了那么多张纸。”
作者: 匿名    时间: 2009-11-23 08:44
这篇的情绪其实也和《两只气球》相仿佛啊,都让人想到“率真”、“热忱”一类的词。
作者: 陶北    时间: 2009-11-24 08:39
张茂为母亲献太岁灯的过程和对待这类祈愿行为的态度,让我想起鲁迅《在酒楼上》主人公为弟弟迁坟时那同样的心境。
作者: 亢蒙    时间: 2009-12-1 23:58
“立即感到一股熟悉的悲观缓缓从他头顶落向他的于是他不由分说地在心里对自己说”
似乎是病句。
作者: 陈卫    时间: 2009-12-2 23:23
“立即感到一股熟悉的悲观缓缓从他头顶落向他的于是他不由分说地在心里对自己说”
似乎是病句。
亢蒙 发表于 2009-12-1 23:58


有意的,因为等前面全部说完整的话节奏不对了,不符合后半部分的急切。
这个所谓技法也不新鲜,最初就是抄别人的,抄啊抄的就抄成自己的习惯了,主要是觉得它是合理的,所以值得保留。以后觉得不爽再说。
作者: 亢蒙    时间: 2009-12-2 23:33
有意的,因为等前面全部说完整的话节奏不对了,不符合后半部分的急切。
这个所谓技法也不新鲜,最初就是抄别人的,抄啊抄的就抄成自己的习惯了,主要是觉得它是合理的,所以值得保留。以后觉得不爽再说。
陈卫 发表于 2009-12-2 23:23


原来是这样……
作者: 我是美工    时间: 2009-12-5 17:52
你这么写,自己一定很过瘾.
小心走火入魔
是不是受了田山花袋的影响
作者: 我是美工    时间: 2009-12-5 18:01
为什么跟这个贴的人们都吱吱呜呜,不敢说话,说也净捡一些好听的.
是因为陈卫官大?
还是你们想害他?
作者: 匿名    时间: 2009-12-5 18:05
不知道楼上什么逻辑。

你不喜欢,你可以说嘛。难得你不喜欢就要别人也跟你一样不喜欢么
作者: 陈卫    时间: 2009-12-5 22:23
是啊,如楼上所说,美工你有话直说,勿猜度别人。我年近四十,不会被赞扬迷害,也不会被指责吓到,放心就是了。怎么个走火入魔愿闻其详,先谢谢啦。
作者: 段林    时间: 2009-12-5 23:54
心理描写和细节的刻画实在是太精准了,不服不行
作者: 酒童    时间: 2009-12-6 03:14
本帖最后由 酒童 于 2009-12-6 04:07 编辑

  我一般不在陈卫的小说里跟帖。与其在里面感慨一半句,不如默默去读。
  陈卫的小说不用“强势”(不准确哟)词句。他的文很。他只是用一些。这些单个字被陈卫舒适而惬意地各个顺势铺陈,干练、准确,某一篇的气场就做成了。几乎无缝隙。你非承认不可。那你还有啥说的呢。
  用中文写小说,不在方块字和句子上用心,那是糟踏自己、小看自己。
  非要在陈卫或者说,在黑蓝的一些小说里,找个没故事,没情节或说是“轻小说”的毛病吗?
  好吧,我不回答这个问题。但我必须出道思考题:我们读了数不清的小说,你想让它们在你的世界里起什么作用?它们起到了吗?我这种问法应该很通俗。
  转抄一段自己的感想(记不清是否在黑蓝里跟帖说过):“越来越觉得,关于真、善、美,关于假、恶、丑,本来就没小说的事。小说要管它是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关于人性,哲学家办起来就容易得多了,三言两语,清晰而透彻。自己又觉得,十分卖力地在小说里关注这东西,其实很没志向:你仅仅是想把自己的人生经验和并不确准的道德观宣扬给“悟性不太高”的读者。所以,我就给自己的小说做了个安份守己的规定:不在小说里宣扬道德。这样做,好不好另说,起码不会把相信于我的读者带到自己走过的老路上去。这样做还因为,我发现中国的读者太老实了,他们在别无选择的道德观那条的老路上走的太持久了,恒久的二分法使他们丧失了基本辩别能力,所以,稍微有一点火星,他们就敢把它赌作是前方的一盏指路明灯,甚至敢把一篇小说、一场明星式作秀般的演讲,当作一面旗帜。实在可怜、可悲并且让人可憎——他们的身体真的实在是太懒了,他们的脑子真的实在是太惰了。”
  欧维瑞。我不说了,再说就不是说小说了。

  
作者: 我是美工    时间: 2009-12-6 06:24
本帖最后由 我是美工 于 2009-12-6 08:07 编辑

我说先生有走火入魔的可能,是因为我发觉先生过于着迷于自己的叙述,而且乐此不疲,鲜能自拔。除了技术上的考量以外,我猜测先生这么做的目的是否是为了表现一种“真正的真实”。可是先生在追求这种“真正的真实”的过程中却使该小说体现出一种私小说的气质。我以我引用的下面这段话来说明这点。
      “就要走下小石川切支丹坂通往极乐水的缓坡时,他心想:‘这样一来,我和她的关系就算告一段落了。三十六岁的年纪,还有三个子女,竟然还动过那种念头,想起来自己都觉得荒唐。可是……,可是……,这真是事实吗?她向我倾注那么多的爱,难道只是爱慕而非恋情?’
      从大量充满情感的书信来看,两人的关系非同寻常。尽管由于有妻室、子女、世俗观念以及师生关系的束缚才未坠入炽热的恋情之中,但是交谈时的内心悸动,对视时的闪烁目光中分明潜藏着猛烈的暴风。只要遇到机会,深藏在心底里的这股暴风就会骤然刮起,一举冲破妻儿亲情、世俗观念、道德标准以及师生关系的束缚。至少,他对此深信不疑。不过,从这两三天所发生的这件事来看,女子的确是在卖弄虚情。他总觉得那女子欺骗了自己。不过,他毕竟是文学家,可以从容地客观审视自己的心理。判断一个年轻女子的心态并非易事,也许那种温柔而愉悦的爱,只是女性特有的自然禀性,看似美丽的眼神、貌似温柔的态度都是无意识的,无意义的,就如同自然之花给予观赏者一种慰藉一样。退一步想,即使她对自己真有爱恋之心,又能如何呢?自己是老师,她是女弟子;自己是有妻小之身,而她是妙龄花朵,无奈相互间的这种差距意识只会不断递增。……”
      如果与《黄墙》这篇小说对照阅读的话,这段文字很像是出自先生的手笔。而实际上您当然也知道它是一百年前一个叫田山花袋的日本人写的。而这个田山花袋就是私小说的鼻祖。
      先生的这篇小说体现了私小说的一些基本特征。我相信先生在创作该小说时是绝不会以私小说做为该篇小说的创作目的的。可是先生妄图以高超的叙事能力来支撑起整个故事的行为却是十分冒险的。在我看来这里面除了这些就没有其他的东西了。在阅读该小说的过程中会始终带给我愉悦,舒服的感觉,可阅读之后却缺少一种应有的突兀。使本该有力的作品失去了立体感而呈现出一种平面的态势。连田山花袋也知道在故事的结尾扑到棉被上,以期给人一种掏空一切的失落感。可先生的作品过于平淡了。我想这里面的主要原因是先生太拘泥于“真正的真实”,而不肯在“真正的真实”的基础上来一个鬼斧式的改造。了不起的是先生有很强的控制力,使小说仍然保持在一定的水准之上,非常耐读。
      然而什么是“真正的真实”?
      故事成立的先决条件是高超的叙事能力(否则该小说只是一篇毫无意义的流水账)。可是这种所体现出来的能力一不是开天辟地,史无前例的,二不是盖世无双,绝无匹敌的(当然您在这里绝对是出类拔萃的,可是做为一个严肃的创作者,您一定不会把自己局限在只做这个山头的老大)。使得整部作品没有凸显出作者本身所具备的能力。就好像是一个手艺出众的厨师只乐于天天煮一锅白饭而不去做珍馐美味。
      这在我看来就是走入了歪道,厨师就应该干厨师的活(诚然,厨师煮的饭可能会比较好吃)。而煮饭的活还是交给刚进厨房的人干吧!
      我认为好的小说要像雕塑那样有凸有凹,而且要凸凹得恰到好处。否则,即使把表面打磨得光鲜漂亮,也只是一件失败的作品。
      我认为先生正处在蜕变的关键期,如能发现生活中的闪光点,发现一些看似平常却足可以扭转乾坤的东西,哪怕只写那么一两笔,先生离更大的成功只有半步之遥。如果您继续走这条老路,以我愚见,恕个罪说,您这辈子也就这样了,很难再有更大做为,望先生三思。
      1.不要沉迷于自己的叙述
      2.离私小说远一点,要敢于对“真正的真实”进行鬼斧神工式的改造
      3.以高超的叙事能力来支撑起整个故事的行为是冒险的
      4.有凸有凹
      我在正式注册为黑蓝会员前曾经做了一年多的潜水艇。先生在这里发的小说,我大部分都看过,我想说的是我非常喜欢您的一篇早期作品《两只中国瓷器》,这篇小说深深地打动了我,它几乎触摸到了我的内心深处,虽然它还不成熟,却显现出一种大家风范,我认为这样的路子才是对的。
      以上是我对《黄墙》的看法,有失偏颇的地方,您就当我胡说八道好了,不必放在心上,因为,我的出发点是好的。

      “美工你有话直说,勿猜度别人。我年近四十,不会被赞扬迷害,也不会被指责吓到,放心就是了”
      先生虚怀若谷,我从未怀疑。只是我的嘴快,未加思索就说出来了,又不善于隐藏名字,好在也不会闯下大祸,至多就是我丢人现眼罢了。

      另外,我忽然觉得《黄墙》像是一部长篇小说的一部分,果真如此的话,我将推翻上面我所说过的所有的话,因为那是针对短篇小说而言的。
作者: 黑衣人    时间: 2009-12-6 09:05
饭一口一口吃,路一步一步走。我想,这么成熟的作者,任何创作上的尝试都是有目的、自己完全能把握也清楚后果的。
从最近作者发小说的频率和类型,我们可能会大致感到,这一阶段作品需要解决的是作者的"量"的问题,不是为了堆砌作品而追求的量,而是就像一个绘画大师,他除了需要做一些长期的、艰巨的大型画作(不仅仅指画幅大),也偶尔需要做一些多量小体积的、保持他创作习惯的东西。如果对陈卫的作品做过一个全面详细的了解,你会知道他写这样的东西几乎不需要耗费他多少MP,他的轻松是因为他的功力而不是敷衍,也是长期对自己的苛刻后重新聚集力量后的缓冲。你说的那些关于叙事、真实、凹凸什么的问题,……大概在《你是野兽》里就早就被彻底解决好了。至于私小说,恕我直言,像陈卫这样的作家,对靠风格、或者能以某种风格冠名的小说类型。。。大概从来都没放在心上过吧……
无论你是否真诚,我要说的是你对做为写作者的陈卫太不了解了。
作者: 我是美工    时间: 2009-12-6 09:53
本帖最后由 我是美工 于 2009-12-6 11:37 编辑

黑衣人说的可能是对的,我可能是对陈卫不太了解,我只看过他七八篇小说.

可是陈卫最近几篇小说中表现出来的对叙述的迷恋,自然主义倾向,含有隐私性的性描写这都是事实.不是我要给他扣一个私小说的帽子,而是他的这几篇小说呈现了这样的特征,我觉得这样写来写去会变得越来越窄.

"这么成熟的作者,任何创作上的尝试都是有目的、自己完全能把握也清楚后果的。"
这可不一定
.塞林格,格里耶等等很多作家不都是从都市马路走进乡间小路,到最后自己爬到树枝上的吗?作家有时是被作品牵着鼻子走的.余华写<兄弟>原本只想写十万字,可最终不是被作品多牵出四十万吗?

再说,你这么说也有垄断话语权的意思,好象我连提出不同意见的资格都没有.

还有,我没必要了解陈卫,我只针对他的作品说话,如果我跟他很熟,搞不好会失去自己的看法
作者: 匿名    时间: 2009-12-6 13:50
呵呵,如果<兄弟>以十万字的篇幅出版,那它免强还可称作一本书.但,最后它却成了一堆破棉絮.
作者: 匿名    时间: 2009-12-6 13:53
真不知你是怎样读书的,<兄弟>不是被作品牵出三十万的,相反,完全是由作者用冲叠句堆砌出来的.可惜你没看出来.
作者: 酒童    时间: 2009-12-6 13:57
本帖最后由 酒童 于 2009-12-6 13:59 编辑

我也恨游客。
29、30楼是我。美工,你还得“观察”最起码一年。在这一年或几年当中,建议你改变读书的思维方法、方向。
别的,我还真不知怎样来说服你不要使唤这股“认真”劲。
作者: 段林    时间: 2009-12-6 14:00
游客说的话有点武断哦
作者: 匿名    时间: 2009-12-6 14:16
暂不说我是否同意美工的观点,只就评论角度来说,我倒是觉得美工的跟帖有点意思,至少引出了另一个方向的信息,况且他是怀着真诚之心在探讨啊,写小说也好,唱歌也罢,“认真”有错么,何必急于“打杀”呢……何况我相信陈卫对此一定会有他自己的回应,对这个帖子的后续跟贴我怀抱着极大的热忱呢。
作者: 酒童    时间: 2009-12-6 14:23
同意33楼.
作者: 我是美工    时间: 2009-12-6 14:32
"呵呵,如果<兄弟>以十万字的篇幅出版,那它免强还可称作一本书.但,最后它却成了一堆破棉絮.   
真不知你是怎样读书的,<兄弟>不是被作品牵出三十万的,相反,完全是由作者用冲叠句堆砌出来的.可惜你没看出来
. "

这不正是给我的观点作注脚吗?

其实<兄弟>即使以十万字的篇幅出版,它也是一堆破棉絮.因为余华一开笔就飘了.用了一半的篇幅看屁股,吃面条.往后就只能放开写,想要收着点的话就更不是东西了.除非把整部书烧了重写.

<兄弟>的例子是个典型的作家控制不住自己作品的例子.我指的被作品牵着走就是作家无法控制自己作品的意思.我不觉得跟你说的有什么矛盾.

酒叔,我不仅会“观察”最起码一年,我有生之年都会永不停歇地观察.
酒叔,说服我很容易的,只要你再拿点理据出来.
<兄弟>之说根本站不住脚.
作者: 酒童    时间: 2009-12-6 14:43
本帖最后由 酒童 于 2009-12-6 15:17 编辑

不是不可以拿理据,31楼里那几句实在是我真实想法.
我丝毫不怀疑你的真诚.所以当我发现自己以"游客"身份发帖时,立即声明.这是回报你的真诚.
你把<兄弟>的写作过程(或说是理念)作为对陈卫小说的注脚,我只能回到最初的说法上去,那个思考题__你应该读出来,其实,它就是针对你在前面的疑问的.
作者: 酒童    时间: 2009-12-6 14:48
另外,那道思考题肯定也包含对自己的烤问.
作者: 酒童    时间: 2009-12-6 14:57
关于兄弟,作者心里最清楚,它仅仅是为了钱.它连"私小说"都不是,它不具备用以鉴别其它写作的最基本条件.
作者: 我是美工    时间: 2009-12-6 14:59
酒叔,我觉得那个思考题其实也是站不住的.

我不是把<兄弟>的写作过程(或说是理念)作为对陈卫小说的注脚,(注脚二字是对你而言的)
我是觉得陈卫的小说越写越狭窄,越写越有私小说的痕迹.
作者: 段林    时间: 2009-12-6 15:05
举《兄弟》这个例子的确不恰当,因为比较明显的是,楼主对他笔下的东西控制得非常好。
如果说他有可能走火入魔的话(可能性较小),原因大概会是这两个方面:
1、对他产生过影响的作家纠结于他的潜意识里,使他写作之路变窄。
2、对写作本身(题材啊、情节啊之类的)的厌倦。

噢,怎么好像在说自己的问题,唉唉,当我瞎说,你们别骂我见识浅薄啊,我是好面子滴一个人
作者: 酒童    时间: 2009-12-6 15:06
本帖最后由 酒童 于 2009-12-6 15:22 编辑

我俩还是没说在一起.
最近大家都谈论卡佛.美工,你认为他的小说"私"不"私"?我的思考是站得住脚的:我想让不"私"的小说替你解决什么问题?
我不急着跟这样的帖了.嗨,一点一点挤豆子~~
作者: 我是美工    时间: 2009-12-6 15:07
我不同意兄弟仅仅是为了钱的观点.
至于"它不具备用以鉴别其它写作的最基本条件"这一点
我不知道,我只是拿它当个反面教材,这应该还可以吧
作者: 酒童    时间: 2009-12-6 15:12
啊姨。。。怀疑自己是必须的,是思维飞跃,起码我不会笑你。
作者: 我是美工    时间: 2009-12-6 15:49
卡佛的小说不私,他的小说看不出有任何自然主义倾向.他的每一句叙述都承担着实际意义.

不过,由于经常拘泥于自己的小天地,有几篇确实可以看出他已在走火入魔的边缘.可喜的是他及时调整了自己,写出了几篇情贯始终的作品,但这毕竟不是长远之计,所以才会另外再找一条路.

不然你以为<差事>是怎么出来的?真的是在临死时纪念一下自己的偶像?
他在给自己的后半生文学事业找出路哪!他一直在探索.他想更上一层楼.他不甘心只做一个极简派,他要超越自我.可惜的是他死了,不过我始终认为<差事>才是他的最佳小说,是他留下的最大一笔遗产.
作者: 陈卫    时间: 2009-12-6 15:56
感谢我是美工的认真跟帖,也感谢楼上的各位。还有这么多认真读小说想小说的人,又让我觉得中国小说还有诸多可能性。相比之下我觉得为我自己的某个小说进行锱铢必较的讨论是件很小的事,因此我只想直白陈述几条我“结论式”的观点,盼它们能得到我是美工最大的理解和认同而不是为了更多枝节延伸的争论,因为在很多“未来”的行动没法提前来临的情况下,眼下很多涉及未来的讨论都会表面甲亢实质空泛。
1、我没有明白地受过自然主义的影响。日本小说在我的受影响的谱系里是非常轻微的。田山花袋几乎没有读过,就十几年前读过《棉被》这一个,我喜欢这个小说,但仅此而已。当然这属于主观感受,你若说客观呈现正好相反也是可以的,因为影响、包括作者不能自觉的影响无所不在,但我的陈述应该同样有其不可或缺的参考的必要。
2、即便上述陈述不存在,我也不认为自然主义、以及田山花袋的“私小说”是走火入魔并使写作“越来越窄”。这是我对自然主义、田山花袋的“私小说”(不是中国前几年那些女作者的“私小说”)的看法。
3、虽然“对自己叙述的迷恋”肯定是一个会引起争来争去、莫衷一是的说法,但我很少迷恋自己的叙述、或者又可以说我必然要在一定程度上迷恋自己的叙述。尤其我想说的是:每一篇脱离上一篇,是十数年来文学作为艺术让我最热爱的所在,必需的自我迷恋基本上局限在某篇或某个时段必要的程度之上。我敢保证这种自我迷恋基本上被更大的冷静和清醒所控制。
4、我很重视性描写,尤其重视不把它们写得具有“隐私性”、“道德感”、“猎奇性”等等。我喜欢像写风景或做菜一样写性。几乎没有特殊的激动。并且我这样做是有针对性的,我想让自己尝试着告诉中国同行怎么写性。
5、我的小说的“平”和“平淡”是我努力的结果。我喜欢平均用力。重要的是这种平、平淡或平均的内里,正是小说中众多不断的矛盾和冲突的力。如果你只感到平,那我盼望你能进一步感受。
6、“像雕塑那样有凸有凹”的说法也很朦胧并同样无法定型,在我就感到那是属于我需要避免的窠臼。我们都只能写自己能写的和想写的小说,那些让自己感到人人都能写、人人都在写、以及很多人都写过的小说,就算很成功,自己也不再愿意去投入。但说来话巧,我确实又经常希望自己用自己不愿写的方式写一些那样的小说,比如《两只中国瓷器》,不过这么做的心理或目的,已经属于另外的讨论了,以后再说或者也不一定非说不可。
7、“以高超的叙事能力来支撑起整个故事的行为是冒险的”我没怎么读懂。且不说这句本身的对错,就我自己,我一直认为我的叙事能力不仅不高超而且很一般,就正常的水平。其次我的小说故事性也不强——当然此刻说这句不加优劣判断。
8、“离私小说远一点,要敢于对‘真正的真实’进行鬼斧神工式的改造”,肯定接受你的忠告和期望,并继续努力 。尽管关于“私小说”我前面已有看法。也尽管“真正的真实”,……又必然是剥了一层又有一层洋葱一般可以让人永远嫌不够。我觉得,“适合”吧,在特定的容器里,做到特定的恰当和适合,就应该是基本准确的。

本来要求自己少说点,但一说还是说了这么多,只盼望这个体积并不使里面的句子显得冷硬,其实它们都很温和。
最后要说的是:我是美工你这么认真,闯下大祸丢人现眼什么的,都是客气话了。感谢你的跟帖,谢谢你。
作者: 酒童    时间: 2009-12-6 18:48
本帖最后由 酒童 于 2009-12-6 18:58 编辑

  情绪是不是小说。
  情绪是小说。当我读到大江健三郎,读到杜拉斯,读到卡尔维诺,读到勒内•玛丽亚•里尔克还有卡佛,当我读到他们的小说时,我折服于这些作者细腻的私人感觉,我被他们内心宏大的微观世界震憾了。很多时候,我能体会到这些人的私人感觉。它简直就是一场又一场大风暴,刮得我的脑仁跟头连连。这当中还包括陈卫、顾湘、小黑、赵松和其他常在黑蓝发表小说的作者。
  卡尔维诺在《帕洛马尔》里无奈、顽冥地说:“不对,那位先生说得不对,是不知道这些蛇与头颅骨有什么含义。”《帕洛马尔》简直连情绪都没有,只有捕捉——日常生活中那些最小的事情(卡尔维诺语),昆虫动物、天象星纪、地貌地物,但这种观察被帕洛马尔先生延伸到了人类世界。这是洞察,使人深思远虑,令人焦灼的洞察。我不记得把《马尔特手记》背上山去多少次,作为户外装备的“外挂”,其实它挺沉的——《上海文艺出版社》的装订真TM的好,结实的像块砖头,而《人民文学出版社》,作为顾客,我真想骂出声,他们只用背胶敷衍了事,连根棉线也舍不得摊本,我的《骑兵军》四分五裂,一大本早就变成N小本了——但我还是背上了,我觉得在山上某个静谧的空间读里尔克是最惬意不过的事了。我大概读《手记》至少有三遍了。还在读。在这位腼腆孤独,敏感而又脆弱的诗人面前,听他喃喃自语,自己恨不能变身他那个时代的一个妇人,将他的头颅揽进怀中。他极为私有的情感,对我来说,实在是一份伟大的馈赠,它是一股精神暗流,使我把黑暗中获取到的动静,当成惊心动魄的恐惧。当然,我在《手记》里也咯咯地笑过。在摇摆不定若干年后,从里尔克那里,我终于感慨,爱,归根结底,它仍然是个精神问题。我觉得这真是个大问题——我们从来没有察觉过爱会出现什么问题。杜拉斯。《平静的生活》。对于这位女性,我说她用情绪写小说一点不为过。情绪,是她所有作品的支点。一个女人的情绪。和读陈卫的小说一样,我没和她(他)们保持距离,也没诚惶诚恐,我能在她(他)们的句子的文字、句子里的气氛,这种气氛营造出来的情绪达成某种契合,我的心里就笑了——苦也好甜也好,平静也好微澜也好。以我,小说能做到这个,足够了吧。还说谁?日本国的几位作家?好。就我读到的来看,我感觉他们根本不私,正是这种细腻的、私有的、个性之森林的表述,才使得我们一直瞧不起的“小日本”的现代文学,统领东方之麾。我们不承认,丝毫不会影响它的鳌头地位。给他们的小说统冠以所谓“私”的头衔,实在是内蕴有问题。我说到了,他们是“个性之森林”。卡佛,还有卡佛,大家都在谈论,各有解读,谁也不能强谁。
  话往回说。这些作者的情绪必然会影响读者当时的心境。然而它却干预不了读者的思想、生活。绝对干预不了。如果真有一位作者已经做到他的作品能干预到一些人的生活了,那接下来他的思考是非常艰巨而又困难的。然而,这种思考十有八九是出不来结论的。尽管作者不为任何人负道德上的责,我想,他可能会选则退却。
  我实在不般配谈论里尔克和以上提到的任何作家。取怎样的角度读小说是关健。我的解读完全可以跟任何人相左。这个问题没对错。
  在我看来,陈卫们是在寻找小说的多种可能。既是寻找,它必然就和以往不同,就和别人的小说不同。这点,就是我提到的,美工你还没观察到位的问题。我的观点很明确。我在上文里提到了:我在陈卫们的小说里获取到了我所需要的情绪。你还指望小说它再为你干什么呢。从这点上说,陈卫们的小说是成功的。否则,我,一名读者,流连在黑蓝为什么么呢?让我读故事去?我所经历的世故够编一万个故事(我也编过,但写了几个二十来万字的开头就放弃了,我觉得我那样的陈列,不是写小说,更像是干史学家的事,而我又不想当个编年史的字卒),当下正在发生的事件,比小说更加具象!
  你看,美工,我这名读者却是从这样一个角度去读小说的。
  
  PS:“就要走下小石川切支丹坂通往极乐水的缓坡时,他心想:‘这样一来,我和她的关系就算告一段落了。三十六岁的年纪,还有三个子女,竟然还动过那种念头,想起来自己都觉得荒唐。可是……,可是……,这真是事实吗?她向我倾注那么多的爱,难道只是爱慕而非恋情?’
  从大量充满情感的书信来看,两人的关系非同寻常。尽管由于有妻室、子女、世俗观念以及师生关系的束缚才未坠入炽热的恋情之中,但是交谈时的内心悸动,对视时的闪烁目光中分明潜藏着猛烈的暴风。只要遇到机会,深藏在心底里的这股暴风就会骤然刮起,一举冲破妻儿亲情、世俗观念、道德标准以及师生关系的束缚。至少,他对此深信不疑。不过,从这两三天所发生的这件事来看,女子的确是在卖弄虚情。他总觉得那女子欺骗了自己。不过,他毕竟是文学家,可以从容地客观审视自己的心理。判断一个年轻女子的心态并非易事,也许那种温柔而愉悦的爱,只是女性特有的自然禀性,看似美丽的眼神、貌似温柔的态度都是无意识的,无意义的,就如同自然之花给予观赏者一种慰藉一样。退一步想,即使她对自己真有爱恋之心,又能如何呢?自己是老师,她是女弟子;自己是有妻小之身,而她是妙龄花朵,无奈相互间的这种差距意识只会不断递增。……”
  田山花袋。这些文字太美了。我还不知道日本有这样一位作家。我一定找来读。
  先到这里。
  对于美工结论性的质疑,我的回复显得很是摇摆不定、观点不明朗,但却又十分的温柔。
作者: 酒童    时间: 2009-12-6 22:01
唉笨,我笨,说起小说怎么会老也说不完呢?
私。
我问自己,为什么读到像凌丁那两篇小说一下子就进去了,而一读到那些力图达到“真正真实”的小说时就想笑,就读不下去呢?
作者: 酒童    时间: 2009-12-6 23:00
《手记》这本书,有数不清个页角被折我过的痕迹。
——他跪伏在家人面前,恳求他们不要爱他。(这太让人感到恐惧了。然而,以我自个的感受,它却是那么真实存在我的内心——我们真的有时会在内心拒绝很多爱。)
——我们每个人的死都一直包藏在我们自己的身体里,就像是一粒水果里面包裹着它的果核一样。儿童的身体里里面有一个小小的死亡,老人们则有一个大的死。女人们的死是在她们的子宫里,男人们的死则在他们的胸膛里。每个人都拥有它,这一事实赐于每个人以非凡的尊严和静穆的自豪。(这个极端私有的感觉,却让我醍醐灌顶。)
——她们并未意识到,她们这样拼命地作画其实在是在内心遏制一种无法改变的生活;这是一种永远无法言说的,辉煌灿烂的生活.....迄今为止,女人独自承担起了爱的全部职责,她们始终扮演着爱的全部对话中的两个角色......尽管这样,女人们却依然日日夜夜地坚守着,她们的爱与痛也跟着不断加深。于是,由于永无止境的渴求,她们当中就产生了那些勇敢的恋人,她们在呼唤男人的同时,也将那些男人征服;在男人们离开她们不再归来的时候,她们会超越那些男人......她们从来没有放弃自己的信念,直至所遭受的苦痛化成一种苦涩的,坚冰似的壮美......正在爱着的女人总是胜过她所爱着的男人,因为生活比命运更伟大。女人总想让自己的献身变得无边无际,不可度量;这也正是她们的幸福之所在。不过,她们无可理喻的爱之痛苦也正在于此;人们总是要求她们对自己的无限丰献加以克制。除此之外,女人从未产生过其他的悲怨。(这是怎样的察觉啊。这个察觉实在让人心胆颤心惊!)
——他们对他有什么了解呢?他现在很难去爱,他觉得唯有上帝具有爱他的能力。然而,上帝还不愿意爱他。(这份孤独,太巨大了......它几乎就是一个人的生命的全部过程啊。)
作者: 冯与蓝    时间: 2009-12-6 23:06
酒叔,冷静一下下八……跑题了啊…………
作者: 酒童    时间: 2009-12-6 23:08
噢.....这是因为我实在没法回复美工的问题八....
作者: 酒童    时间: 2009-12-6 23:12
说小说,就得很泛。这有个提问者他脑内有个“框”的问题,而回答它....你说跑题,也只是你的感觉~~
作者: 冯与蓝    时间: 2009-12-6 23:39
对,确实是我的感觉。我以为讨论还是应该围绕主贴小说而非个人抒情。陈卫的回帖意料之中的漂亮,我打算再读一遍,消化消化。
作者: 酒童    时间: 2009-12-6 23:40
本帖最后由 酒童 于 2009-12-7 00:11 编辑

呵呵,小冯老师......我不能替陈卫回答,我只是回复美工与我的交流。
抒情,,,
事情是这样的。48楼是我读《手记》时的一些心得,自己觉得回答美工的提问有些吃力,就把它粘上去了,我感觉它多少还是能帮我阐述关于小说“私”的问题吧。
看起来是有些抒情了哈。觉得贴上去不太合适的话,小冯你帮我把它拿了吧,没关系的啊~~
作者: 林思南    时间: 2009-12-7 09:21
酒叔在说小说时的泛,很好很漂亮,并且我以为就应该这样,只要是通过作品而能让人想要思考得更多表达得更多,无论是抒情还是别的什么,它都是大大的好事,况且抒情又是这么美好的事情。
作者: 我是美工    时间: 2009-12-7 11:59
酒叔您好

     先生有几点误解,我在这里指明一下.
       私小说是一个专有名词,并不是我起的,这是一个固定的词,你不应该把它理解成:私--小说,而且我也不是这个意思。你拿卡佛举例子我就知道你误会了,就好象上海,南京,你不能理解成上边的海,南边的京一样。
     私小说这个名字是日本人自己起的,用来称呼一百年前风靡日本文坛的一个流派,所以先生说我给他们的小说统冠以所谓“私”的头衔,并且说我是内蕴有问题,这实在是不公平。
       我觉得先生对于小说的理解不如我透彻,亦或先生本来有些轻视我,偏见地把我当成一个较低级的阅读者,因为我所说的“真正的真实”是千百年间无数作家穷毕生精力所要达到的最高目标。而我从先生的文字中却看到先生好象把我说的“真正的真实”理解成现实主义。虽然我怕会造成误解,而特意在真实的前面加了一个“真正的”。
       文学在前进,现实主义曾经代表了“真正的真实”,而后,当有些人发现它已不能代表“真正的真实”的时候,象征主义出现了,然后是自然主义,超现实主义,表现主义,存在主义,黑色幽默,包括魔幻现实主义,我认为都是在力图反映这个“真正的真实”。先生说:"一读到那些力图达到“真正真实”的小说时就想笑."难道先生在看《百年孤独》的时候也会发笑吗?
       文学也在静止,因为我们在阅读一些经典作品时会发现这些家伙们其实是一群现代派。哪怕是现实主义。(很多人都在攻击托尔斯泰,我怀疑这些人是被托尔斯泰的名字和他那厚重的作品吓倒了。因为我在阅读他的时候发现他其实是一个很有趣的现代派,而《安娜卡列尼娜》也绝对可以称得上是经典的现代作品。)
       “真正的真实”有时反映的是一种状态,有时反映的是一种精神,有时又会是其他的什么东西。关键在于出发点,切入点,和角度。
       我想陈卫在创作时,这个“真正的真实”绝对是他会反复思虑的一项,你不能说陈卫或其他的黑蓝创作者的作品里就没有这个东西。
       情绪是不是小说。无所谓。这要看抄刀的人是谁。刀砍的又是谁。
       从相反的角度我也可以说大江健三郎,杜拉斯,卡尔维诺,里尔克还有卡佛没有细腻的私人感觉呀?
       我可以说是你在以自己的细腻的私人感觉往人家身上靠。因为假如你说的成立,那么每个有阅读能力的读者都应该体会到这种细腻的私人感觉,可事实并不是这样。
       没有千变万化的“真正真实的”客观世界哪来他们内心宏大的微观世界。
       我想他们所要反映的根本就不是什么情绪,什么私人感觉,而是真实。情绪什么的只是他们手中的一个工具,不是我要报复酒叔,而是我真的觉得是你把他们读得太小了。

       日本的私小说最后就是陷在自己的情绪里出不来了,因为这东西太能吸引你了,你有时会控制不住,我在陈卫最近的几篇小说里看出了这种倾向,所以我才担心他会越写越窄,我真地很担心。

       我饿了,下午再就酒叔所说的其他方面进行讨论,我还没说完呢。
作者: 生铁    时间: 2009-12-7 14:24
小说大概辩辩就行了。与其探讨那么多,不如去写几个小说、读几个小说。
何况语言文字本身就是有缺陷的表达工具。你说这女人“漂亮”,和我理解的“漂亮”,有时不是一个意思。

具体到“陈卫最近的几篇小说”里,哪些细节使你觉得“担心他会越写越窄”。不如谈具体点。以及,哪些小说是风格可以比较,而“不窄”的,都可以谈。

其他的误解,不如不去解释,否则陷入旋涡里。
作者: 酒童    时间: 2009-12-7 14:27
美工,我在心里赞赏你。这是真心话。
作者: 生铁    时间: 2009-12-7 14:30
我倒不赞赏他,他先是臆断别人是因为“陈卫官大”而“支支吾吾”。然后自己交流起来又“先生”长“先生”短的。第一印象就一般。
其次,谈起小说来,各种流派从不离口。不知那些流派都是人们为图省事编出来的概念。
作者: 我是美工    时间: 2009-12-7 14:47
我已经说过当时说“陈卫官大”“支支吾吾”只是一时口快的气话,冷静下来以后为什么不能"先生"

见不到面的讨论,图省事拿一些流派举例子又有何不可?

看来我也没啥好说的了
作者: 半天锈    时间: 2009-12-7 15:05
我也不太赞赏,看了美工说了这么多,却没有什么说在了点子上。
陈卫回的贴,其实很多东西以前就说过的。美工可以质疑,但是我想也需要去理解。
作者: 酒童    时间: 2009-12-7 21:36
本帖最后由 酒童 于 2009-12-7 21:48 编辑

  在别的版块里发现了我在这个话题里的一些认识有问题,或者说是语法上有问题,想进这帖里再看看自己别的跟帖有没类似的问题。这是自己培养起来的好习惯,对以后的写作一定有好处。我发现还是有的,记在心里以后注意。
  同时,我发现另外一个问题。一路看下来,我感到我是美工一点也不注重讨论的过程,他的注意力全在一个点上,即:我的质疑和我的结论全是对的,你们不能说我有错。
  其间,我几次提到回答他的问题很难。这是渊于我不想、也不能在概念上替被质疑者回话。这是起码的礼貌。所以,我所有的跟帖全都以我个人的理解去解读。说跑题,就是这个原因,对也好错也罢,文责我能自负。
  如果再以我个人的理解去解释,实际上一句话就能概括。即:陈卫是人文的陈卫。他的小说不是社会的(政治的),不是自然的(包括现实主义),他的小说只是人文小说。这是我想做,但很难做成的一件事。
  我用了很多的“跑题”,去阐述我的这个理解。
  实际上,前年,我就对赵松说过,你是人文的。
  我是美工,我没权利留你或赶你,我只能说,不再理你的撒娇了。一细心,就发现你的确在撒娇。
作者: 我是美工    时间: 2009-12-8 09:38
本帖最后由 我是美工 于 2009-12-8 11:09 编辑

这里真是个奇怪的地方

    只准许你们一贴一贴长篇大论,昨天我一开口,就有人跳出来说:"小说大概辩辩就行了......"不准新手说话.
      是先生对私小说一无所知,回答不在要点上,东拉西扯说了一大堆.搞得我也得两头顾.

      "他的注意力全在一个点上,即:我的质疑和我的结论全是对的,你们不能说我有错。"
      这是不负责任的一句话,因为陈卫的回复我是赞同其中的共六条.有些地方我被他说服了,我只是质疑你的理解.
   
      人文跟社会一点也不矛盾.你把他固定在人文上,而实际这些东西根本拆不开.无论如何都会含在一起的.即使是你刻意地做,你也做不到.

      我来这不长时间就弄了顶"撒娇"的帽子戴,也是件听"过瘾"的事.
      我不能说你们欺生,不过你们确实有点官本位,我就没看过你们曾经接受过外人的哪怕只有一点的意见,有可能你是对的,你们永远都是对的,因为无论以后又有谁质疑了,你们也永远会站在高处说话,而不是平等的交流,你们最终还是对的.然后乱扣帽子.动不动就拿去留说事儿.而发生在你们之间的争论,有时竟连一个假名都不敢留,冒充是个游客,可一说话却没有一丁点儿的游客味儿,真是可笑.当然我并不怎么介意,因为我知道我的出发点是好的.
作者: 生铁    时间: 2009-12-8 14:01
"小说大概辩辩就行了......"——我必须解释一下,我这可不是说您一个人,我是说给所有参与探讨的人听的。我觉得小说还是谈点感觉好。它不是数学或哲学,逻辑太严密反而落入错误的旋涡。这可不是“不准新手说话”!这是一。
二是,你不要断章取义好吗?我还说了,要谈就谈具体点。具体那一段,那句话,有什么问题。

另外,别再提“官”字了行么?和你意见相左的、不喜欢你的人就都是“官”吗?你再提这个字使我都要怀疑你思维简单了。
酒童和你辩是他酒童的观点。跟我没关系,和其他人也没关系,不存在什么“你们”“我们”。

没别的想说了。
作者: 陈树泳    时间: 2009-12-8 14:39
美工,你可能会觉得这样的交流很不平等。我想不是黑蓝欺生,也不是什么官本主义,而是在黑蓝留到现在的作者,多多少少都有些相近的写作观念。你想一下,黑蓝发展到现在,那么多人离开了,我也曾经为此灰心过一阵子。可能是写作观念上不同(或者其他各种原因)使她不能凝集更多的人,但她对小说的探索不也是从来没有停过吗,我在这里有3年时间了,我能感觉到她的发展。我来的时候没有被欺生,可能是因为我是差不多空白着进来的。而你感觉受到排斥,我想可能是因为你已经有了一定的储备,自身的观念与黑蓝的观念并不相近。你希望别人发展自己别走入魔道,你不也应该提醒自己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吗?对什么是正道的小说可能真的无法穷尽真相,从欧美文学史上来看,你也应该已经发现了各种写作观念在当时被奉为真理而后来遭到反派的,但他们的作品在今天仍然能打动我们。
我想也这可能跟写作者研究小说和研究者研究小说的角度不同有关。冒昧地猜测一下,美工你很可能不是以写小说为主的研究。写作者的研究可能会更注重“为我所用”,侧重自己的体验和经验,同时也更模糊,存在更多言意矛盾的地方,但它注重它内部的规律。而研究者的研究,可能会更侧重整体的发展对照,他可能会摈弃一些只在感觉上真实但理智上显现玄乎的东西而追求归纳得更准确,克服自己想法和语言表达的矛盾。所以也容易使一些被确定了的并被人反复讲述的观点渐渐变得根深蒂固,甚至砌成自己的围墙。而写作者也容易存在太注重内部体验而让自己迷失的可能。当然,对小说的探讨如果能够盖棺论定的话就不会吸引那么多人争来争去了,对别人的观点能够一下子接受过来就不是深入的思考了,而如果黑蓝和你都各持自己的观点死命不承认在争论中对方对自己有所启发,那么交流也就没有意义了。
胡乱讲了这么多,并不是要代表什么立场。是真喜欢你的认真劲的,而我想你也应该是感到黑蓝的价值才在这潜水了一年并在这里认真较劲的吧,如果是这样的话,我真希望能常看到你在这里不单纯地以写作者的角度提出对小说的严肃看法,不强求自己的观点能说服别人,但相信自己的观点能给别人启发。你便也会在黑蓝找到自己的价值。
作者: 我是美工    时间: 2009-12-8 16:40
其实当我看到陈卫说的:"我只想直白陈述几条我“结论式”的观点,盼它们能得到我是美工最大的理解和认同而不是为了更多枝节延伸的争论,因为在很多“未来”的行动没法提前来临的情况下,眼下很多涉及未来的讨论都会表面甲亢实质空泛。"时,我已经打算闭嘴了.可是酒叔一直没完没了,连发了好几贴,不但曲解我的观点,还对着我的屁股穷追猛打,我只好再接着多说两句.
      还有,我一直都在写小说,虽然至今仍没能写出一篇哪怕能令自己满意的东西,但这是我一直以来的理想.
      谢x
作者: 司屠    时间: 2009-12-9 09:28
本帖最后由 司屠 于 2009-12-9 11:24 编辑

陈卫的“在我等有生之年”,每一部分都很精到,饱满、简洁,汇入整体,没有写成散文。如果要找一个词概括陈卫,我会用性感。“虽然可笑的是,省下交通费是盼望尽快能够买车。”我读到这句话时停顿一下,很有感触,很有必要。结尾表明一种现实承担,对应于内在世界的运行。或许作者另有深意。总之很喜欢。
作者: 我是美工    时间: 2009-12-9 09:58
[“虽然可笑的是,省下交通费是盼望尽快能够买车。”我读到这句话时停顿一下,很有感触,很有必要。结尾表明一种现实承担,对应于内心世界的运行。或许作者另有深意。总之很喜欢。]

深有同感,我超喜欢这句.
作者: 匿名    时间: 2009-12-16 21:37
阅读前完全没有准备,居然一气呵成了……
作者: 生铁    时间: 2009-12-16 23:00
唉……我头一次做爱也是这样。
作者: 匿名    时间: 2010-2-1 11:53
平平
作者: lostboy    时间: 2010-2-1 22:32
唉……我头一次**也是这样。
生铁 发表于 2009-12-16 23:00

笑死我了。
关键词语为什么没有被屏蔽?生铁改了服务器的屏蔽数据库了。必须的。
作者: lostboy    时间: 2010-2-1 22:33
哦,现在屏蔽了。屏蔽程序不完善啊。
作者: 猪皮    时间: 2012-11-8 17:11
琢磨琢磨。
作者: 猪皮    时间: 2012-11-12 17:19
尼姑够横的
作者: 猪皮    时间: 2012-11-12 18:47
陈卫 发表于 2009-12-2 23:23
有意的,因为等前面全部说完整的话节奏不对了,不符合后半部分的急切。
这个所谓技法也不新鲜,最初就 ...

这个句子的语法读起来像是一个英语带xhinch从句的复合句。那种急切的复杂的感情,不一口气说完不罢休的意思可以体会得到。
作者: 猪皮    时间: 2012-11-12 18:50
 酒童:
    我一般不在陈卫的小说里跟帖。与其在里面感慨一半句,不如默默去读。
  陈卫的小说不用“强势”(不准确哟)词句。他的文很平。他只是用一些字。这些单个字被陈卫舒适而惬意地各个顺势铺陈,干练、准确,某一篇的气场就做成了。几乎无缝隙。你非承认不可。那你还有啥说的呢。
  用中文写小说,不在方块字和句子上用心,那是糟踏自己、小看自己。
  非要在陈卫或者说,在黑蓝的一些小说里,找个没故事,没情节或说是“轻小说”的毛病吗?
  好吧,我不回答这个问题。但我必须出道思考题:我们读了数不清的小说,你想让它们在你的世界里起什么作用?它们起到了吗?我这种问法应该很通俗。
  转抄一段自己的感想(记不清是否在黑蓝里跟帖说过):“越来越觉得,关于真、善、美,关于假、恶、丑,本来就没小说的事。小说要管它是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关于人性,哲学家办起来就容易得多了,三言两语,清晰而透彻。自己又觉得,十分卖力地在小说里关注这东西,其实很没志向:你仅仅是想把自己的人生经验和并不确准的道德观宣扬给“悟性不太高”的读者。所以,我就给自己的小说做了个安份守己的规定:不在小说里宣扬道德。这样做,好不好另说,起码不会把相信于我的读者带到自己走过的老路上去。这样做还因为,我发现中国的读者太老实了,他们在别无选择的道德观那条的老路上走的太持久了,恒久的二分法使他们丧失了基本辩别能力,所以,稍微有一点火星,他们就敢把它赌作是前方的一盏指路明灯,甚至敢把一篇小说、一场明星式作秀般的演讲,当作一面旗帜。实在可怜、可悲并且让人可憎——他们的身体真的实在是太懒了,他们的脑子真的实在是太惰了。”
  欧维瑞。我不说了,再说就不是说小说了。


作者: 胡安焉    时间: 2012-11-12 19:24
猪皮 发表于 2012-11-12 18:50
 酒童:
    我一般不在陈卫的小说里跟帖。与其在里面感慨一半句,不如默默去读。
  陈卫的小说不用“ ...

在小说里关注道德和在小说里宣扬道德完全是两回事:前者是把道德当作小说的材料,后者是把道德当作小说的形式。以《都柏林人》为例,这部短篇集里并没宣扬或破坏任何道德,但道德是审美这些小说的关键:人在宗教道德的禁锢和重压下的绝望的精神视域。如果你对道德毫无感触,你就体察不了这些小说里的诗意。虽然我们每个不同的人,有的在道德方面感触特别深,而有的特别浅,就像我们有的人对性感触特别深,而有的人特别浅一样,这是每个不同的作者的属性。但我敢说:我们每个人都活在道德里,所以在小说材料里涉及道德就像在小说材料里涉及我们生活的任何其它方面一样平常(除非你个人对此有莫名其妙的偏见),说小说里应该刻意回避道德简直是无稽之谈,这顶多只能成为你个人的偏好。我只相信你或许区分不了在小说里关注道德和宣扬道德这两者的区别,但我不相信你本人的现实经验里不涉及道德。
作者: 猪皮    时间: 2012-11-12 19:33
胡安焉 发表于 2012-11-12 19:24
在小说里关注道德和在小说里宣扬道德完全是两回事:前者是把道德当作小说的材料,后者是把道德当作小说的 ...

哈哈。这么认真,你真是个理性的囚徒。不过,说得好。不仅道德可以作为小说的材料,观念也可以作为小说的材料,就看作者的功力如何了。
说明一下哈,你说得那些我是引用酒童的帖子,意思是为了重温一下作品,对酒童提出的“陈卫的小说不用“强势”(不准确哟)词句。他的文很平。他只是用一些字。这些单个字被陈卫舒适而惬意地各个顺势铺陈,干练、准确,某一篇的气场就做成了。几乎无缝隙。你非承认不可。那你还有啥说的呢。
  用中文写小说,不在方块字和句子上用心,那是糟踏自己、小看自己。”这个观点觉得很有意思,就把他复制下来了,提醒自己。

作者: 此岸    时间: 2014-6-23 11:45
他使这件事在脑海里急速地淡出,一段长久的黑屏之后,他不再责怪漂亮的尼姑不多,大家都不好看,如果弄一两个特别漂亮的进来,难免出各种各样的乱子。且不说尼姑和妓女最容易激起爱欲并生出矛盾,即便仅仅寺庙内部,也容不得漂亮的尼姑,美貌必定会多生嫉妒和怨恨,而嫉妒和怨恨又是生成大乱的引擎,若是这样,换谁做住持,都宁愿来一堆虽然丑一点、但更能够安心侍佛的女孩子。

——很奇怪的念头。

补充内容 (2014-7-7 17:05):
美工、陈卫、酒童之间的交流很有意思。




欢迎光临 黑蓝论坛 (http://www.heilan.com/forum/)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