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蓝论坛

标题: 哎哟 [打印本页]

作者: 陈卫    时间: 2012-11-19 23:37
标题: 哎哟
今晚听古琴听得心里好难受啊其实又很舒服
想起今生很多原本可以成为挚友的却都天各一方了甚至暗自为仇了真不知为了哪般
想凑个推杯换盏却不胜酒力从没个尽兴时
想弄个一棹五湖高铁却又太快还不如回到古代
回头试想真无趣
作者: 夕夕夂    时间: 2012-11-20 09:09
人天性寂寞。
作者: 酒童    时间: 2012-11-20 11:42
本帖最后由 酒童 于 2012-11-20 11:49 编辑

陈老师啊,这个很正常,起先的情感是真实的,到现在嘛,该有的它仍在,只不过表现出来的方法不像原本那样单一和纯洁了。
正常,很正常。
我从来不指望和谁做朋友。不是不信他的存在,是没必要,真没必要。我认为任何人都是朋友,但我肯定跟他有距离——我跟我父亲都有距离,何况朋友乎。相濡以沫是自己骗自己。
每个人心里最正中那一坨,任何人都进不去,任何人。
所以,不辩解我做的任何事。


作者: 猪皮    时间: 2012-11-20 15:03
说来奇怪
过去,我善待的
那些人,也就是
今天给我以
最大伤害的人
作者: 镇州大萝卜    时间: 2012-11-20 15:08
好吧,我唱反调。我自己认定是朋友的人,付出什么,之后我也不会去计算。注定擦肩而过的人,那也就只好擦肩而过。

不过我运气好,我善待的人,都没什么对不起我的。
作者: 镇州大萝卜    时间: 2012-11-20 15:10
事关利益,人和人难免各自为己,不妨自己先想清楚,让利于人,自己让得起让不起,让不起的不必让,让得起的不必言。
作者: X    时间: 2012-11-20 15:24
哎呦,萨福的诗歌真是无与伦比。
作者: 顾耀峰    时间: 2012-11-20 16:57
明显有了琴曲调~~
作者: 陈卫    时间: 2012-11-20 23:06
这两天老是突然就趔趄似的念叨“主人何须言少钱”,感觉他挺摇滚。
不过后来唱歌的却是利用这个调子。装了。
作者: 陈皮    时间: 2012-11-21 06:01
我没有敌人。
作者: 陈皮    时间: 2012-11-21 06:01
遗憾的是,我也没几个朋友。。
作者: 酒童    时间: 2012-11-21 09:25
呵呵~~
作者: 5月8月    时间: 2012-11-21 10:17
陈老师别太伤心。回车
咱们古代的古琴曲跟现代西方摇滚乐在灵魂上是一致的。回车
这是我朋友告诉我的话。回车
特别是在追求自我的这方面。回车
这先要看一下古琴曲的特殊传承方式。回车
一点,古时候不像现在有能靠古琴这门技艺谋生的人,大多数弹古琴的人是靠其他技艺生活,比如,做官的,教书的,做生意的,种地的人。这一点,无形中注定了它的唯美和纯粹性是与现代流行音乐出发点不同的。回车
另一点,古琴曲的传承更有意思,通常是只记录指法,不记录节奏。回车吗?不回车。乍一看,好像很土的,没有节奏怎么传承呢?回车吗?不回车。都是师傅把琴谱交给徒,然后面对着徒弹,徒这时候学到的还只是皮毛。回车吗?不回车。师傅会把琴曲的来龙去脉讲给徒,徒再弹。继续。这时候学到的是师傅的节奏,依然不算学会这首曲,这一点很关键。那什么时候才叫学会了呢?是要等徒将来自己在他自己的生活中有了积淀,然后发自本人内心的感触去弹,这时候才算是学会了一首曲子。也就是说,古琴曲永远是活的。人死了一茬又一茬,曲子一直在继续它的生命,回车吗?不回车,而且是永远像水一样流动,想一个少年在行进。回车吗?回车。
还有一点,就说到听琴的人了。古琴曲是最追求互动的了,只是太自我了,自我到只有一个弹琴和2,3个听琴的人就够了,原本也没打算给太多人去听懂。而且要说弹琴的人和听琴的人都特别讲究一时一地一人的“现场感”。回车吗?不回车。有时候容易让人误解弹琴和听琴的人,其实完全没有必要误解和在意误解。这一点跟现代摇滚乐的灵魂是特别相似的。如果现代人没法理解古琴曲的演奏者和听者,可以换一个角度,想想摇滚乐的欣赏,就好理解古琴的问题了。回车。
之所以说“自我”,没有说“自由”。是因为二者确实很重视“我”这个概念。但又不是在我小时候认为的那种“自私”、“自恋”、“没有集体感”。不是这样的。回车吗?先不回车。所以,听古琴曲,不影响交朋友,甚至有助于交朋友。回车吧。
最后,他说到一点,如果把古琴曲和现代摇滚乐放在一条直线的两端,是没有错的,他们或许就是一条线段的两极。但,实际上音乐是一条没有端点的线。回车
在他的心里,最恰当的比喻是,一个圆。原本是两个极端的音乐形式,一个极静,一个极动,是可以在有限的空间内在无数个点上重合的。回车吗?不回车。因为他们的灵魂是一致的,不仅仅是“自由”,更是强调“自我”。回一下车。
你替我说一句可能会得罪人的话,西方人对东方人的研究比东方人对西方人的研究要深入、深刻得多。回车吗?不回车。但是没关系,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他给我讲了一个故事。并不是我想像的那样。回车吗?不回车,把颜色给我换成黑色的就行了

作者: 陈皮    时间: 2012-11-21 21:34
5月8月  我想做你朋友,因为喜欢你的签名

------------
谢谢: )
作者: 陈卫    时间: 2012-11-21 23:01
5月8月 发表于 2012-11-21 10:17
陈老师别太伤心。回车
咱们古代的古琴曲跟现代西方摇滚乐在灵魂上是一致的。回车
这是我朋友告诉我的话。 ...

5月8月,你实在是太有才了(不是反语),真希望这样的好玩能永远循环下去。
作者: 5月8月    时间: 2012-11-22 08:03
本帖最后由 5月8月 于 2012-11-22 10:24 编辑
陈卫 发表于 2012-11-21 23:01
5月8月,你实在是太有才了(不是反语),真希望这样的好玩能永远循环下去。


一大早!谢谢陈老师夸奖!您对我这么好,我也要为您做点什么。
我是特别热爱黑蓝论坛的,您褒奖了我就代表您同意了,那我就这样继续了。

为了表示对您的感激之情,我给您和看帖的朋友们讲一个鬼故事,好不好?

这本来是我想留着给lostboy、生铁大哥和doolxx来北京的时候讲,逗他们笑的一件真事。

这件事情就发生在我们单位那个大楼里。

我们办公室的光线很糟,每天早晨我跟几个同事一进门,屋子里就黑乎乎的。有两、三个同事养成了坏习惯,进门就先开灯,好像开了灯,他们才能精神起来似地。灯的开关在进门之后右手边的墙上,一按它就发出“啪”的一声。

而我的习惯跟他们不一样,我的习惯好。我进门第一件事情是先打开黑蓝论坛,我是个相信“黑蓝精神”的人。他们总笑我猴儿急,我还笑话他们呢,真傻,开什么灯呀,一开黑蓝不是就都有了嘛!是不是?

偏巧,有一天,楼里停电了。一进门,灯也打不开,我黑蓝也上不成(我习惯用单位的台式机)。那时候,我们就在黑乎乎的办公室里干坐着,那几个习惯去按电灯开关的同事闲不住,神经病一样,过一会就去按一下墙上的开关,当然,它还是一如既往地会发出声音,“啪、啪啪”的带着他们焦躁的情绪,也把我惹得越来越烦。

我就逮着机会讽刺他们:“活该!手欠吧,你们这回接着手欠,开不了灯了吧?黑嘿……”

我知道,他们也不会放过我的。“你不活该呀?你怎不上黑蓝了?你怎不上黑蓝了,你上呀?”他们说。

“切,你们到底懂不懂呀,我他妈先打个腹稿,一点都不耽误工夫儿,我打好了腹稿待会就直接发帖了!一点都没耽误活儿。”

此话音未落,办公室悄然间亮了!所有黑暗一下子就无影无踪,只剩下他们惊诧无所适从的样子显现在我骄傲的面前。

诡异吗?我不觉得诡异,在我看来,这很平常,对我而言,每天的生活不就是这样亮起来的吗?

至此,我要说的鬼故事正经刚刚开始。当时,我看到他们都惊讶地瞪着我,好像我有什么神奇的力量。而我却因为角度不同的缘故,发现他们在瞪着我看的那一刻,他们每个人的眼睛里都有着一个不同的世界,多可怕啊!每个不同的世界里又都有一个我,每个不同世界里的我的肚子里又都打好了一篇千姿百态的腹稿,然后呢?“我们”就直接把帖子发到黑蓝论坛上来了。

问题在于,这么多来自不同世界的“我”或者“我们”绝对不可能用同一个5月8月的账号登录发帖是吧。

于是就有了:飞机头,冯与蓝,陈卫老师,酒童,生铁大哥,lostboy大哥,叉子,西城四月、黑天才大哥,夜跑跑大姐,井井回,大萝卜、还有doolxx,耀峰,夏树森林和陈皮。

啊……好可怕又好开心是不是?你们那里有没有停电呀?

最后一个问题,为什么办公室灯悄然亮起来?而没有“啪”的一声呢?

他们固执地认为:不是我有多厉害,而是“黑蓝”的力量大!

作者: 5月8月    时间: 2012-11-22 10:21
不好意思,之前写得匆忙,把陈皮,陈卫,陈让这三个名字搞混了。
作者: mn0mn0mn0    时间: 2016-5-8 16:23
各有利弊




欢迎光临 黑蓝论坛 (http://www.heilan.com/forum/)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