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到底为了什么?
吃饭和游戏都不能阻止我的头脑继续沿着这个方向思考。写作到底为了什么?
“为了自己需要”,我很快回答。
一切割让,一切付出,一切自以为的崇高,其实都是为自己需要。
想咀嚼,想射精,这都是需要。需要达成的时候,就产生快感。
那么,为什么我要认为,这样的作品,或那样的作者,是不好的?为什么?我判断的标准是什么?
海明威,他曾经劝告比他晚生的文学青年,不要参加任何文学团体。他认为作家是因为害怕孤独才加入这些团体的,而耐不住孤独本身就摧毁了一个作家。
我个人的潜意识里就追求着一个大同的文学世界。我这么大了,早应该成熟了,可还是象婴儿一样,盲目摸索着奶头。
可是我找到了什么?无非是语言的骗局。并不存在欣欣向荣。一个没有酬劳的、特别是一个平等的刊物,它总能使我联想到一个陷入敌群的女兵连,或是完全由女性组成的国家刑警机构。你闭上眼睛认为自己的强有力的。但这改变不了事实。这个比喻是不恰当的。但是我不想找再恰当一些的。
何况写作还是那么艰难,冷酷。它根本不容许你讨好它。
什么是纯文学?比如?
比如,写出无数平庸作品的前辈们,无数平庸的作品。大量的文字垃圾。几百万字,上千万字……这还是发表了作品的,还有那些从没发表过作品的,数以万计的。严肃作家。绝对严肃的作家。有良心的。而无法阅读下去的。
我告诉自己,重要的是姿态。一个人是不是艺术家,关键是姿态。平庸的毕竟是大多数。可你不觉得这是一个冰冷黑色的讽刺么?一个人有几个一生?它所凝聚成的,竟是一摞没人要读的废物?
审判是痛苦的。当我认定某个作者严肃的一生只是一个无用的笑话时,当我宣布这一判决时————我是痛苦的。他还不不知道我刚刚宣判了他的死刑。同时我也在某个地方接受着自己的审判。阅读就是审判。
什么是纯文学?比如?
比如,当然了,比如,你看这几首诗,它们对汉语的运用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几个汉字组织起来,竟然能让你的嗅觉、味觉、听觉甚至情感,都产生幻觉。
但是,有人说,对技术的过分迷恋和过分磨练,架空了文学的意义。
我告诉自己,重要的是百花齐放。没有一个庞大的、多样的(其中甚至包含着一些畸形的)作品为基数,那么就出现不了真正的文艺高峰。
重要的是喜欢写,而不是内容。
可我马上又发现,大量的创作,并不能推进群众的文学品位,我是对网络文学的阅读中发现的。
一个女孩去过几次酒吧,就把它夸大成一种颓废。幻想着自己躺到在多少个男人的床上。因为长期潦倒压抑无望的生活,而造成了无能偏激并以此为荣的诗人。这二者对于文学的贡献其实是相同的。
或者可不可以理解为,成功(暂且把它理解为死后仍然有大量人阅读其遗作)的作家,是彩票中奖者?“有代表性”是不是该意味着它不是最好的?
我对自己的语调表示质疑。我已经在出卖自己困惑的模样,来讨好你们了。
可我为什么有这类想法?为的是躲避孤独的惩罚。追求一种光明的、安全的感觉。可这些做法是徒劳的。冰冷,可笑的,隔离的生命。最终都是这样。
我真的不知道,或许对于写作这件事过于认真的时候,正是在毁掉它的时候。
任何一个写作者。因为他从写作中得到了太多无节制的快感,所以,他理应受到这样的惩罚。一种纵欲者应得的惩罚。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4-14 14:48:49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