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黑蓝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黑蓝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5003|回复: 1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如愿》读书札记1

[复制链接]

59

主题

0

好友

2999

积分

论坛游民

Rank: 3Rank: 3

Heilan Super Team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8-4 13:03:3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上海文学》50周年庆典-短篇小说卷——《如愿》读书札记1
胡万春:《骨肉》(1956年1月号)
小饭打分:50分
有这样一种说法:民族英雄越多的时代,也是民族最屈辱的时代。为此作家们如同得到了暗示,不断地在作品中塑造一些英雄,来表现民间的、家庭的疾苦。
本文作者也是如此,以一个九岁男孩儿的英勇体现全家的悲惨:一家四口,父母都是廉价劳动者,不知为何,偏要借高利贷——五十块本钱,一个月的利息竟然高达二十块!这日子怎么过?最后只能卖掉小女儿。男孩儿因为思念亲妹妹找上仇家,一顿饱拳之后昏睡过去……而女孩儿令人匪夷所思的被一壶热水烫死。这种结局非常有逻辑,实在是作家经过逻辑推演而得。
坦白说,这篇小说开局的沉静作风颇能打动人,在以“真情实感”作为标准的小说里不能算下乘。之后则有点漫不经心起来,“上海方言”也用得非常糟糕:一句粗口,最后以“娘格起来”收尾。(我听到最多的那个女流氓用的是:“娘格冬菜起来”。)文风的不伦不类必须唾弃,作者如果要使作品充满市井氛围,至少还得在方言的运用上加量又加价。
以当下的眼光来指责过去的流行也许是不妥当的,但煽情功夫之差使这篇小说沦落而不能作为“真情实感”作品代表大会成员之一入席。胡万春——令人庆幸的是,这个作者的名字我以前从未听说过。我好像只听说过胡长春。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12-23 21:30:48编辑过]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http://blog.sina.com.cn/xiaofan1

168

主题

0

好友

5614

积分

职业侠客

糊里糊涂

Rank: 5Rank: 5

2#
发表于 2007-8-4 13:03:38 |只看该作者
没看过,可是看了你这读书札记直觉那小说应该糟糕之极.
如果世上没有奇迹,就让我们创造她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9

主题

0

好友

2999

积分

论坛游民

Rank: 3Rank: 3

Heilan Super Team

3#
发表于 2007-8-4 13:03:38 |只看该作者
也没那么糟糕,事实上是我们的判断游离了时代这个背景。或者说,那个小说根本不能给我们看——本来就不是给我们看的。要知道,这小说发表那年,我爸爸都没出生呢……哈
http://blog.sina.com.cn/xiaofan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9

主题

0

好友

2999

积分

论坛游民

Rank: 3Rank: 3

Heilan Super Team

4#
发表于 2007-8-4 13:03:38 |只看该作者
2,茹志娟:《如愿》(1959年5月号)
小饭打分:50分

    我现在终于明白为什么王安忆是茹志娟的女儿,而不是别人的女儿了——这种风格上的传承,没有比母女血亲更能说服人的。
    不客气地讲,这篇小说没什么大意思。如此一篇作品,我实在不能看出茹女士的高明之处。再往难听里说,它的构架很像普通的小说生作文:通过具体而实在的劳动,50岁的玩具小组组长何永贞收到了此生第一笔“薪水”,从而体验到了自己是“国家那把大算盘上的一颗算珠”,觉得自己有了用武之地;之后马不停蹄地从商店购回当年答应儿子阿永的那个“又大又红的苹果”,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如愿”令何大妈简直神清气爽。在深刻表达何大妈“如愿”的笑容之中,小说家异常疲乏地拉上了帷幕。
    这篇作品比小学生作文好的地方是:更扎实,总体而言还算有嚼头。把何大妈塑造成一个类似于周伯通的老顽童形象,儿子阿永反倒是经常要顺从她而说一些故意讨好的话,这一点还是挺可爱的。另外,茹女士在那些细节的穿插上面颇有心得,如同信手拈来,这一点也是她的女儿王安忆扬名立腕的法宝之一。小说中几次突兀的感觉来自一些情有可原的口号式对话,联系到时代背景,我也认为实在没有必要深究。
    幸亏这也是这本书上所收录的最后一篇50年代小说,仅仅通过两篇作品,我非常有把握地认为我已经大致了解了那个年代小说创作的真谛。
http://blog.sina.com.cn/xiaofan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9

主题

0

好友

2999

积分

论坛游民

Rank: 3Rank: 3

Heilan Super Team

5#
发表于 2007-8-4 13:03:38 |只看该作者
3,王蒙:《海的梦》(1980年6月号)
小饭打分:50分
    读小说前,我知道民间或者官方有个“王蒙就是中国文坛的马特乌斯”说法;读完小说我首先想到的是那个诗人袭击小说家的故事;一边读,我一边还笑——请原谅我不够礼貌,起初我并不打算嘲笑滥情的作者,总是在作者的一再邀请之下,我无奈只能这样去做。
    排比句、感叹号、诗歌当然也不乏诗人的姓名……标题就够像一首诗的,主人公的姓名也非常的诗情画意。这本身都不是什么缺陷,要看怎么个用法。
    缪可言,这位50多岁的老翻译家、老单身汉,文中暗示了他年轻时曾经瞎浪漫,触犯了禁条被打入了“号子”,从此与他的“青春、爱情和海的梦”挥手而别。在得到“平反”之后,他被安排来到海滨疗养院疗养,大可以真浪漫一把,谁知年岁已大,不服不行,游泳的时候差点溺水而亡……缪翻译家觉得他的浪漫历经沧桑,已经没有了模样,决心离去——注意,直到此刻,这篇小说还都很像诗。忽然间一对青年恋人的意外出现令缪翻译家心潮澎湃起来,王作家此刻运用的正是“乾坤大挪移”神功,缪翻译家感同身受,觉得这里“实在是好极了。”全文完毕。
    王作家一心要刻画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获救感,当然,逝去的青春是无法挽回的,这篇小说同样作了无用功。
    本来我要给这篇小说送上三个字:纳一夫!后来顾及到王作家“中国文坛的马特乌斯”这江湖地位,加了一个字,送上四个字:天真烂漫!今年本人参加文学新人大赛,王作家曾经送给我那篇小说五个字,自觉理亏,今日送还:有艺术感觉。
http://blog.sina.com.cn/xiaofan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9

主题

0

好友

2999

积分

论坛游民

Rank: 3Rank: 3

Heilan Super Team

6#
发表于 2007-8-4 13:03:38 |只看该作者
4,冯骥才:《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1982年5月号)
小饭打分:85分   
    起先我并不抱很大希望,结果如同出海的渔夫捕获了数条大鱼满载而归。
    别以为冯先生是在说相声,他不是相声演员,尽管小说的开头很像一个相声。在相声中,这抖包袱的功夫最见功力,相声好不好,完全看包袱抖得是否成功。高女人为何嫁给了矮丈夫?我们如同那些庸俗的好事者一样充满了求知欲和猎奇心理,然而好奇心并不能使所有的愚顽成才,粗陋的臆想和猜测被一一打破。
    小说叙述的手法也颇高明。一切状况都发生在主角身上,但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全文一句话都没说——哪怕矮丈夫临众受辱时裁缝老婆对高女人怎么出言不逊,也无论高女人被死神招去后裁缝老婆要将自己漂亮的侄女倒贴给矮丈夫——他们是并肩作战的神雕侠侣,非常的酷。生死离别对他们来说已经不是界限。结果冯骥才抖了一个空包袱,高女人和矮丈夫的结合根本没有什么稀奇古怪的缘由,这不免令裁缝老婆们大加失望。粗俗物欲下的人们并不相信感情。
    值得补充的是,冯先生的这篇小说妙语连珠,可供中学生用来提炼警句。只不过其中有一句冯先生是倒着说的:真诚最廉价。
    这篇小说即使是发表在今天,我依然要以个人的名义宣称:冯骥才是一个水平非常高的作家,这水平与他一米九零的身高非常匹配。
http://blog.sina.com.cn/xiaofan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9

主题

0

好友

2999

积分

论坛游民

Rank: 3Rank: 3

Heilan Super Team

7#
发表于 2007-8-4 13:03:38 |只看该作者
5,张承志:《大坂》(1982年11月号)
小饭打分:90分
    对于张承志这位作家,我自个儿有点心结:我总把他的名字与那位优秀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廖承志互相混淆,而看到叶兆言,我总以为那是张承志才对。
    魔幻啊,场面感还特别强,开头几百个字就转换了4、5个镜头,也许张作家应该去写剧本,那可是好赚钱好赚钱的……(仿顾湘)
    言归正传,这当然是一个非常有味道的小说:“他”在山脉大坂那头的妻子流产大出血,给他来了个电报,“能回来么?”电报已经迟了四天,而要赶的路程至少六天,最为撅倒的就是要跨过那个大坂(不是上海的友好城市小日本那个大阪),历史上的部队无一折返——这是不是作家自己臆想的?作家在其中卖弄了他的高山生存手册,还有看似轻描淡写却令人倾倒的困境描述。那些古怪的乡俗和少数民族客话也使小说增色不少。起初觉得以妻子的召唤作为一次冒进行为的动因颇有些勉强,但小说家的精湛绝技便是化骨神功——他赋予一次不算巨大的牵强动因以真实感,甚至令人觉得柔软和顺滑,如同对一匹烈马的一次有效抚摸——这有点像驯马员。最后,在作家笔下勇敢的冰山上的男人,带来了日他哥的美感。孩子死了,爱情还活着——正如古希腊的艺术家所言:经过痛苦的美可以找到高尚的心灵。
    之后我就考虑劝张作家别去写剧本,要把他留在小说园地里,我喜欢这个小说,在抽样调查的原理支持下,我认定:这个人在小说领域还是非常有前途的。
    我也许还没弄明白小说家究竟写了什么,要干什么,但我读完直呼过瘾,忍不住翘起大拇指——90分!
http://blog.sina.com.cn/xiaofan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8

主题

0

好友

5614

积分

职业侠客

糊里糊涂

Rank: 5Rank: 5

8#
发表于 2007-8-4 13:03:39 |只看该作者
接着来。先加个精再说。
如果世上没有奇迹,就让我们创造她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0

好友

54

积分

新手上路

风歌笑孔丘

Rank: 1

9#
发表于 2007-8-4 13:03:39 |只看该作者
都评了些啥呀.看一些没水准的东西就能写出有水准的东西了?
有空去看点有用的.别丢人现眼的瞎比合了.
世界名著一大坨.你怎么不去打分了?

这样的东西看了就烦.

可人姐我是你的书迷.你怎么由得小子们胡来哦.晕
评者不足道 论者道不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8

主题

0

好友

5614

积分

职业侠客

糊里糊涂

Rank: 5Rank: 5

10#
发表于 2007-8-4 13:03:39 |只看该作者
鼓励此种读书的态度啊。大家都看看写写,交流一下不是更好吗?所以就此态度也要加精一下啊。再有,加了精,前面就算不尽人意,后面作者也会努力写好,是不是?而且人家没写完,怎么知不会评世界名著呢,对不对?
如果世上没有奇迹,就让我们创造她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黑蓝

手机版|Archiver|黑蓝文学 ( 京ICP备15051415号-1  

GMT+8, 2025-7-20 18:42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