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黑蓝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黑蓝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489|回复: 2

果子狸该不该杀?

  [复制链接]

91

主题

7

好友

4329

积分

业余侠客

Rank: 4

发表于 2007-8-4 13:42:14 |显示全部楼层
<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pt; mso-char-indent-count: 2.0;"><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 mso-hansi-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在看了樊建军的《落日》及这位同志给我的回帖后,我觉得有必要,而且是非常有必要来跟大家讨论下果子狸到底该不该杀的问题。当然,我首先声明,杀不杀果子狸与非典无关,决不存在种类歧视问题。</span></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pt; mso-char-indent-count: 2.0;"><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 mso-hansi-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在谈这个问题以前,我想先来说说这么一个现实。在小说创作中,很多作者都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为了塑造人物或者为了推动小说的发展,常常会安排一个道具出来衬托一下。既然是道具就无所谓好坏,所以我也不打算对这个现实进行任何的批驳。我所要说的是这个道具的运用问题。在武侠小说里,武功高的人,即使一根小树枝也可成为杀人的利器,同样一把利刃放在主妇手里,顶多也只算一把菜刀。这个道具也是如此,它到底能否成为全文的点睛之笔,还得看作者。</span></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pt; mso-char-indent-count: 2.0;"><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 mso-hansi-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在《落日》里,果子狸是在文章的中段出现的。当时主人公正好从树上掉落洞中,幸运的是这个洞“</span><span style="COLOR: black; 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quot;mso-hansi-font-family:&quot;; mso-hansi-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落满了枯叶和杂草的败屑,铁砣躺在上面就像小时候放牛躺在草地上一样,软绵绵的,一点也不硌人”。所以,他活了下来。紧接着,作者安排了果子狸出场:“刚闭上眼,很快就有一串窸窸窣窣的响动搅碎了平静,那声音极像一个人蹑手蹑脚的走动”。从这里看,这个安排是很合理的:摘果子——树枝断——掉落洞中——遇到果子狸。既然遇到了,而主人公正好也饿着,那么对他来说这个活物就是食物,当然要杀之,而且这只果子狸还不识好歹,要跟他抢食物,更要杀了。作者也不手软,“他要趁着它晕眩的时候杀了它”。可是也就在即将杀死的关键时刻,主人公却不杀了,因为“它的眼依然睁着,不过眼里像多了点什么东西。铁砣先是一愣,不知道那是什么。很快他就明白了。铁砣记起了在家杀狗时的情形。那是一条老狗,养了好多年,将它叉到池塘之前它的眼睛里就有这样的东西。铁砣不忍心,后来是他爹当了刽子手。狗肉他没吃,那狗的眼睛他一直记得。铁砣的手犹豫了,刀子晃动了一个来回,就是没能扎下去”。也就是说,主人公因为看到果子狸的眼神像他们家的狗所以他决定不杀了。但是仅仅因为狗而不杀,可能连作者也感觉有点说不过去,毕竟主人公还饿着不是,难道叫他活生生饿死吗,饿死了文章也写不下去了。所以,作者就开始填漏洞了,“暂时不杀了它,树上还有果子,肯定会有果子掉进洞底。等到树上没了果子,那时杀它也不晚”。不但不杀,作者还让主人公为其疗伤,甚至还将仅仅几颗果子分给了果子狸。人性如此,实在是另人感动。从全篇的战争背景来看,将两个微弱的生命之间的惺惺相惜与冷酷的战争机器进行比较,无疑,对作者来说,为表现谴责战争和呼唤人性的主题,也是大有裨益。</span><span lang="EN-US" style="COLOR: black; FONT-FAMILY: &quot;mso-hansi-font-family:&quot;; mso-hansi-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p></p></span></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pt; mso-char-indent-count: 2.0;"><span style="COLOR: black; 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quot;mso-hansi-font-family:&quot;; mso-hansi-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但是在我看来,还是有一个巨大的漏洞作者没有填好,那就是人物的心理。作为一个战争中的逃亡者,饥寒交迫,按照马斯洛的需求理论来说,他要解决的最大问题是生存问题,所以作者在前半部分安排的挖草根,上树摘果子,还有人物对饥饿的感受,都是挺到位的。如果按照这条线走下去,那么好不容易看到一个可以吃的东西,当然要抓来吃了。但是作者却让主人公不杀,还很人性地为其疗伤,喂果子,就有点说不过去了。换句话说,这事做得也忒残忍了点吧,虽然你找了大堆不杀的理由,但你不能忽视一个逃亡者的正常心理啊。而且作为一个逃亡者,他的心里应该是比较惊慌的,他根本不可能会考虑这么多该不该杀的理由的。因此,我个人认为,果子狸这个环节可算是这篇文章的一个硬伤。</span><span lang="EN-US" style="COLOR: black; FONT-FAMILY: &quot;mso-hansi-font-family:&quot;; mso-hansi-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p></p></span></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pt; mso-char-indent-count: 2.0;"><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 mso-hansi-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其实这样的硬伤,我们在平时的写作中也经常遇到,但是为什么我们没有规避掉呢?我想可能跟我们的主观创作意识有关。当一个主题被确定,再想方设法把主题表现出来,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想出来的办法与小说情节自身的发展规律相冲突,该怎么办,我想很多作者可能会像《落日》的作者一样,以主题为第一位,让情节屈从于主题。于是,硬伤就出现了,小说的厄运也随之而来了。这是非常可怕的,因为一个作者的主观强加,而使得一篇可以本来很成功的小说变成败笔,也是很可惜。所以,我这次借《落日》来说这个问题,是希望大家在小说创作时最好能多考虑一点,只有这样才不至于让点睛之笔成败笔。</span></p>
博客:http://laocan2008.blog.163.com

442

主题

70

好友

1万

积分

略有小成

超级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Heilan Super Team

发表于 2007-8-4 13:42:14 |显示全部楼层
写得挺实在,虽然我没看过《落日》,但“果子狸问题”所引发出来的道理我觉得老残说得很对。更重要的是,这个评述没什么拉虎皮扯大旗的废话。——当然老残的评述似乎一贯如此。
未到六十已古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zouyongyongyang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7-8-4 13:57:36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黑蓝

手机版|Archiver|黑蓝文学 ( 京ICP备15051415号-1  

GMT+8, 2024-4-17 02:54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