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黑蓝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黑蓝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54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文丛评论】流马:空隙里的旁观者

  [复制链接]

1542

主题

18

好友

1万

积分

略有小成

梦想家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8-4 13:43:4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p><strong><font size="5"><u>空隙里的旁观者</u></font></strong></p><p>&nbsp;</p><p>流马</p><p></p><p>&nbsp;&nbsp;&nbsp;&nbsp; 每次阅读赵松的小说,总会产生一些奇怪的想法,觉得赵松在写作的间隙,还在另外做一项神秘的工作,这个工作一定是与小说有关系的。比如,他在秘密配置一种神奇的药水,他有自己独家研制的配方,把这神奇的药水用一种特殊的工具喷洒在他小说的字里行间,文字与文字之间的空隙里。这种药水的作用是,能让那些文字散发一种独特而浓郁的气息,弥久不散。<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假如你阅读过他的小说,这个气味就会钻入你的鼻孔,写入你的味觉记忆,几乎没有可能再将它忘掉。多年以后,你可以忘记他的小说,忘记小说的名字,人物,情节,但你忘不掉这小说的气息。甚至只要你看到或听到“赵松”这个名字,你就能马上想起那种气息。&nbsp;<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这是一种怎样的气息呢?作为一个读者,我几乎也没办法说清楚。我只知道,这气息带有难以抵御的催眠效果。读赵松的小说,有时候竟真的以为是在进行一场自我催眠,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他那晦暗不明的小说空间,像一个旁观者,闯入陌生人家的客厅。<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nbsp;既然提到晦暗不明,就必须要说赵松小说里的光线,你也可以称为小说的亮度。赵松的小说通常呈现为一个低亮度的多维空间。我以前曾这样描述赵松小说的色调:“是由那些处于幽明与黯淡之间的光线搭配起来的,是来自缝隙里的微光。”阅读他的小说,常常感觉人物都是模糊不清的,故事和场景也都是“破碎与朦胧”的,房间、街道、窗口、走廊,所有有意识流动的地方,光线几乎都是黯淡的,因为叙述者故意把自己情绪的亮度调低了。<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请注意赵松小说里的叙述者,他是真正掌控小说光线与气味的人。<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赵松小说的叙述者,有时是小说的主人公,有时是赵松本人,有时仅仅就是一个叙述者。他往往表现为一个迟缓的时间体验者,一个细致的空间扫描者,一个沉默、冷静,稍稍有点颓唐、厌世的旁观者。这个旁观者的角度,使小说的叙述始终与对象保持一定的距离,正像赵松自己所说的那样:“我深知在我与眼下的这个世界之间始终有着难以逾越的距离。”这种距离使赵松的小说有一种天然的“魅”。这个“魅”,你可以重复理解为晦暗不明的光线,一种难以言传的气息。<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除此之外,还应注意赵松在小说里对空间和场景带有多重隐喻和暗示意味的描述。这是赵松很擅长的一种技巧,也是他小说的特色之一。我们可以从他小说里随手摘取一段场景或空间的描述,即使仅仅是白描,你也能马上想象出那个旁观者,或者小说叙述者的眼神,他眼睛游移的具体路线,以及眼睛里流露出来的情绪。这个眼神带有一种情绪涂抹的功能,眼神所到之处,再僵硬的事物都变得柔软了,朦胧了。<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在此基调之上。赵松的小说所传达出来的态度是一种犹疑,或者说是“游移”,但这却是一种坚定的犹疑/游移。正如赵松自己所说的:“我自己就是距离本身,我的现实生活就是我与世界之间的那道不可逾越、无法填平的空隙。这个所谓的空隙,实际上就是我通向这个世界的唯一的门,我需要面对它,更深地沉浸其中,而不是背离。”在这里,他已经将“空隙”两个字,也就是小说集名字的含义表述得异常清晰。<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我喜欢这个名字,因为这个名字和我有些关系。几年前,我在黑蓝网站主编一期网刊时,曾把赵松的小说作为主打专题推出,并将其命名为“缝隙里的微光”。那时这个题目其实就是我对赵松小说的一种直观感受。赵松似乎也喜欢这个题目,曾经不止一次的引用过。我记得他博客的名字就叫“空隙里的微光”。他只是把“缝隙”改为“空隙”。<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我没有见过赵松,我的印象里,他就像他那些小说的叙述者,是一个随时都可能消失在微光里的剪影。对这个世界而言,他总像一个躲在窗帘背后的旁观者。他洞察一切,却不肯涉入。也许,这种旁观者的洞察,本来就是涉入世界的一种方式吧。<br/></p>
[此贴子已经被赵松于2007-5-29 11:34:32编辑过]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4 踩0
有茶清待客,无事乱翻书。http://blog.sina.com.cn/u/1471141027
zouyongyongyang 该用户已被删除
2#
发表于 2007-8-4 13:57:37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黑蓝

手机版|Archiver|黑蓝文学 ( 京ICP备15051415号-1  

GMT+8, 2024-4-24 16:36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