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黑蓝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黑蓝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781|回复: 1

北大拳击协会

  [复制链接]

1131

主题

0

好友

1万

积分

略有小成

Lucifer

Rank: 7Rank: 7Rank: 7

发表于 2008-5-11 09:48:31 |显示全部楼层
<p style="margin-top:3px"><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560" align="center" border="0"><tbody><tr><td class="tx_blue15B"><p>侠义北大——北大拳击协会始末记 </p><p></p><p style="margin-top:4px"><a href="http://www.eyii.com/Search.html?Subsys=NS&amp;keyword=%E7%8E%8B%E6%94%BF" target="_blank">王政</a></p></td></tr><tr><td><p style="margin-top:3px"><span class="tx_subtitle9B">北大的伟大在于其丰富,而丰富源自多情。</span></p></td></tr></tbody></table></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560" align="center" border="0"><tbody><tr><td><p style="margin-top:6px"><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00%" border="0"><tbody><tr><td colspan="2" height="5"><div id="fontSzArea"><p>很多年后,当游荡在燕园周围的豪杰们指画江湖,呼酒买醉的时候。还能唤起往昔的记忆吗?</p><p>思绪似北大六院漫天的爬山虎一样铺散而去,而那些散发着秋天稻谷气息的温情和剧烈的喘息,随着飒踏的饭盆声和宿舍楼间的长啸扑面而来。</p><p>北大的伟大在于其丰富,而丰富源自多情。自古多情者不寿,不寿者却命强。不管是“千古文人侠客梦”,还是所谓的醉侠狂徒,多半是在词语间的意淫。有道是,“文事者必有武备。”连“武”都没有,谈何侠耶?此地在下要讲述的真正的侠者,关于一个时代的传奇。</p><p><strong>渊源</strong></p><p>众所周知,拳击运动起源于古希腊,经过近代的布劳顿法案和昆士伯利法案等几次对于拳击规则的修订,终于形成了今天的业余拳赛的雏形。在国外,拳击组织分职业和业余两大组织,而在我国只允许业余拳击运动,即不以拳赛输赢为目的的运动形式。目前,业余拳击运动在奥运会的奖牌数已经达到12枚,仅次于田径、体操等大项。</p><p>但在以武术为国术的我国,拳击运动的流传历史却非常曲折。据有限的资料,最早将拳击运动传入中土的是教会学校,当时为避免外界误解,将其格斗特点弱化,而名之为“徒手操”。随着,中西交通以及中原侵凌,西人进犯。不少外国士兵以及水手将拳击运动引入我国沿海城市,并在西酋资助下开设了不少“俱乐部”。我国近代被列强视为“东亚病夫”。故多有民间武术家迎战所谓“国外大力士”之逸闻。故对拳击运动嗤之以鼻。此中误解甚深。其一,此并非今天的业余拳击。实属地下“黑市拳赛”。其二,“西洋拳法”并不等同于拳击运动。正是由于中西武学的宗旨、规则、以及技击手段不同,导致很多西洋拳手指责中国武师以摔、踢、抓等手法破坏比赛规则。民国肇始后,军中有识之士愤然遵从西法,演练拳击。正所谓“师夷长技以制夷”。故当年在津、沪等埠,涌现出像“亚洲毒蛇” 郑吉常这样的完全在拳击规则下挫败西人的高手。</p><p>二战期间,中国作为盟国,与美、英等国关系紧密,故于军界、学校以及其他民间体育组织聘请了不少外国教练。拳击运动也由于其很小的场地限制和易学性在我国落地生根。共和国成立后,在数次全运会中,拳击运动都是正式比赛项目。现存的历史老照片中,还有毛泽东主席在海军舰艇上手戴拳击手套击打沙袋的情景。但由于有关领导人在观看过一次过激比赛后,出于慈心而下令取消拳击运动的比赛项目资格。故在长达20多年的时间里,拳击运动一直以民间的形式出现。</p><p>改革开放后,拳击运动也被“恢复名誉”。各省市体委组织了各项选拔赛并组建了相应的业余拳击队,包括火车头体协等。在数次全国规模的邀请赛的中涌现出来的一批冠军,还被推荐到北京体院(今天的体育大学)深造,当时的教练就是今天大名鼎鼎的王国钧教授。而上海体院则以张立德教授为马首。到上世纪80年代后期,拳王阿里访华以及电视等媒体对国外拳击报道的解禁,我国拳击运动特别是业余拳击运动算是走入了正规。</p><p>相对于国家、省、市队和专业体校的“正规军”而言,我国各普通院校的在校学生出于对拳击运动的热爱,也成立了各自的以学校为名的拳击组织。在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北大、清华、北航、北理工、人大、民族学院等都有相当专业的拳击组织。</p><p><strong>北大拳击协会的组织架构和活动</strong></p><p>北大拳击协会是北大校团委主管的几十个学生社团之一。作为中国最高学府,北大除了教授学生知识以外,还十分支持学生的业余社团活动。当时的学生社团大体分文武两类。文类有名的比如“五四文学社”、“北大戏剧社”等。武类中则以“北大拳击协会”、“武协”为翘首。</p><p>北大拳击协会的章程在校团委、学工部等主管部门备案。每2年由协会中人推举一位技术、声望和管理能力都相当的人为主席,负责协会的日常工作,并负责每月向校团委申领活动经费。活动经费的开支有简单的明细,比如教练的劳务费,场地费以及组织校际间比赛和有关器材购买的费用。另外,为了维持协会的日常活动,还向会员每年收取30-50员不等的会费。在本人任职期间,大部分的协会开支都用于向北京体院聘请全国冠军做教练和举办比赛。就当时的情况而言,会员购买拳套和护具的费用并不算高,最麻烦的场地问题。最开始是在北大的网球场,后来由于网球场被改为灯光球场,不得不转到第一体育场的室内活动。后来,由于租金的上扬,被迫退到了五四操场。还有段时间,干脆搬到了未名湖边和图书馆草坪。绿茵翠湖,呼声拳影犹在耳边。由于,我协会的会员跟北体的很多全国冠军关系密切,有人自告奋勇打通关节,免费拿下了北体重竞系的专业训练馆。当时的王国钧教授和陈立人教练(陈后来是国家队主教练)对北大拳击协会可谓青眼有加。</p><p><strong>我与北大拳击协会</strong></p><p>由于家传的缘故,在下性好这项在当时被人看作有些“酷”的运动。当时被称作“BOXER”。考上北大哲学系之后,有此在32楼前练动作,被过往的一位师兄发现,就介绍我见了当时的北大拳击协会主席楼伟。楼伟个头不高,矮矮胖胖,论身材不像个好拳手,到像个摔跤运动员,时正在读地球物理系的博士生(楼后来不知去向,据江湖传言是开了几个买卖云云)。经由楼博士的引荐,在下迅速认识了当时拳协闻名燕园的一批人,像阚军(87哲学系,后来是国内房地产界闻人)、于泉什么的。当时北大拳协请的教练是我的老乡全国冠军陈克励(陈从北体毕业后,干上了装修的行当)。论起辈分来,陈应该叫我父亲师伯,虽然是我们的教练,但也算师兄弟。陈这个人打71公斤级,讲课训练十分讲究全身的协调能力和柔韧度,可以说是位不可多得的好教练。他一边在北京体院读书,一边抽空来北大讲课,但从不以教练自居,而是跟大家称兄道弟。1990年,我们组织了首届首都高校拳击邀请赛,在五四操场扎起了拳台绳圈,并邀请了十多所高校的拳手比赛,就是在陈的全力支持下取得成功的。那次比赛在当年十分轰动,从裁判、解说到现场医务人员等等都是按正规拳赛标准安排的。北大校方和其他高校领导也派人观战。最后,在12个级别的激烈争夺中,北大拿了6个金牌,清华4个,剩下的是北理工和北航各一枚。</p><p>赛后,大家在北体门口的小饭馆庆功,陈克励跟北大拳协诸公每人干一杯,最后大醉。在楼伟、于泉毕业之后,我继任了北大拳击协会主席。当时陈克励也临近毕业,所以经常来北大执教的是全国冠军弥庆和宋效臣。宋是轻量级的,故所授技术多以灵活狠辣为主,但其人十分淳朴,毕业后去了中国工商银行工会。此时的北大拳击协会可以说是历史上最鼎盛的时期。各个级别拳手配置很足。陈亦工(88级生物化学系,后来去美国读了法学博士,北美地区的北大校友会主席,回国创业)、李维(88级历史系,去德国读完博士。定居)、于凯辉(88化学系,后从事教育培训)、王鹏(87考古系,毕业后去广东开办工厂)等人都以很棒的拳法名动一时,另外还有梁勇宏(88哲学系,后去美国读博士,定居),孙居涛(88计算机系,毕业后在北大方正做部门经理)、卓日克(88计算机系、后自己创业)等一批拳击狂热爱好者。由于当时的北大拳协名气太大,故有不少国内外媒体来采访,至今很多老会员还保留着当时新华社摄影记者的作品。</p><p>除了每周一次的全体训练外,拳手还经常在晚自习后,捉对训练。李维是重量级拳手,人高马大,力量很重,学问世家出身,但一上场就凶猛异常,颇有鲁达遗风。陈亦工心思缜密,人脉很广,很多拳手是他引进的。而于凯辉为外号“杀手”,为人喜欢独来独往,自己吊个沙袋在宿舍楼道里,每晚打个不停,是少数几个能跟专业拳手对抗的好手。北体的陈立人教练甚至想让他毕业后去专业队打比赛。但其人十分内向,“忍度”极高,不到万不得已决不轻易出手。但一出手,对方一般来不及反应和回击,他算是得到了宋效臣的真传。我跟“于子”18年的友谊,就是从拳击结下的。有一年冬天,漫天大雪,二人去武术协会切磋,50多人无一应战。今年前,也是一个漫天大学的冬夜,“于子” 去我家拜见家父,爷俩用大杯子拼白酒,喝得畅快淋漓。世交如此,大有古风。</p><p><strong>关于轶事</strong></p><p>拳击是一项很文明很讲究技巧的运动,在青少年成长阶段不光可以培养其身体素质还能练就很坚强的意志品质。故在苏联时期,学校就规定男学拳击,女练芭蕾。而在我国,一直被视为粗野或者野蛮的项目。但在本人看来,不管是在实战还是运动强度方面都比自舞自练的武术套路要强的多。</p><p>80年代末,由于时代处于改革开放初期,社会不良现象开始出现,一些校内教工子弟和校外的“痞子”以及不法的国外留学人员,频繁骚扰校内学生,拳击协会这个组织相对起到了学生自卫的作用。1989年后,学校保安的前身“校卫队”开始出现,但其素质良莠不齐,会拳击的学生对其也起到了一定的压制作用。</p><p>北大拳击协会毕竟是个以学生爱好为主的社团组织,但由于其影响力远远大于其本身,故至今都流传着许多所谓的快意恩仇之类的故事。自古侠以武犯禁,从历史上看,北大拳协成员无一触犯有司,这已经足够以正视听。但就本人亲历和熟知的事件中,的确有很多抱打不平和拔拳自卫的实事。本人1988年进校不久第一次动手,就吃了个大亏。由于拳击毕竟跟打架不同,晚上从图书馆下自习回宿舍,碰上3个痞子调戏女生,在下冲上去打倒一个,但后脑被阴影里的歹徒暗算了一砖头(北京人打架喜欢用板砖,十分下作)。从此,养成一个习惯,遇事一定背后靠墙而立。还有一次,是在勺园碰上一个黑人老外挥舞台球杆追打一个同学。被在下一拳击中下颌,当时休克倒地。类似这等事还有很多,因此得过见义勇为的奖和表扬。毕业后,由于不少“老人”还在北大附近飘荡,而把不少事实增加了戏剧化的成分。</p><p>江湖中的事,本来就是在真真假假、虚虚实实中闪现出它的侠义光彩来。它虽然不如武侠小说那么精彩,但更真实更血腥。<br /><br />(摘自《寻找北大》钱理群主编 2008年3月出版,出版社授权本站刊载) </p></div></td></tr></tbody></table></p></td></tr></tbody></table>
Hermes Trismegistus
黑蓝游子  发表于 2009-11-30 08:36:42
宋效臣教练电话13863952559
回复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黑蓝

手机版|Archiver|黑蓝文学 ( 京ICP备15051415号-1  

GMT+8, 2024-3-29 12:53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