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黑蓝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黑蓝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552|回复: 5

文学批评里的风景:遵循理论 还是尊重情感(图)

[复制链接]

842

主题

0

好友

5512

积分

职业侠客

海绵宝宝

Rank: 5Rank: 5

发表于 2008-12-28 22:50:13 |显示全部楼层
文学批评里的风景:遵循理论 还是尊重情感(图)
  2008年12月28日 10:16 来源:中国经济网综合
  
  http://book.ce.cn/whfk/200812/28/t20081228_17810224.shtml
  好的批评应该严谨缜密,生动细腻,举重若轻,忠直无欺。在媒体批评与学者批评,学术批评与印象批评中间有没有一条路,既可以与读者诚恳交流,也可以与作品心贴心的路径?
  
   从试图做文学批评的那一天开始,一些问题就一直萦绕心里。比如什么样的批评是好的,什么样的批评是伟大的,我喜欢读什么样的批评文字。常会翻阅喜欢的那些批评家的文字,巴赫金、本雅明、桑塔格、吴尔夫……一个好的批评家必是有个性的,一个伟大的批评家必是有创见的,毫无疑问。尽管我们生活在口水越来越多,单调越来越多的批评世界里,但没有什么可以阻挡我们对一种伟大的批评境界的向往。
  
   在为“当代文学观察”写稿时,有一些问题是我必须要想到的,比如作家批评与学者批评、媒体批评与学院化批评、是遵循理论还是尊重内心情感。当我在这些问题上摇摆时,其实我知道自己在寻找一种属于自己的语感。我不知道是不是做到了,但我相信,“任何一种文字都不能只是给予读者新的信息,重新表述别人的思想。一个好的批评或论说文字,它应该反映作者的脑力素质”,它应该闪耀智慧的光泽。虽然可能永远达不到,但却是迷人的方向。
  
   感谢《信息时报》的“当代文学观察”专栏,能在这里与许多爱文学的读者交流是2008年最开心的事情了。我想真诚地向幕后的编辑们表达谢意。专栏能在这个话题中结束,是我最喜欢的。是一个结束,也是一个开始。新的一年,希望把最美好的祝愿与《信息时报》诸多从未谋面的老朋友们分享,新年快乐!
  
  作家批评与学者批评
  
   作为普通读者,在学者批评和作家批评中间,我无疑将首先选择阅读后者。没有人能抵挡得住好奇,好奇一位作家对另一位作家的坦率看法,其实这种内行评价也往往会受到中国外文学史的广泛关注。以一位小说家的角度读解另一位小说家的作品,需要契机。它需要评说者对评述对象的熟悉和热爱,需要两位小说家在文学理念、美学追求、语言理解甚至包括人生观的认识上都要有契合。如果机缘巧合,如果两位小说家有共同的追求,那么,其实是会有《高山流水》奏出。拿中国而言,现代文学史而言,鲁迅对萧红《生死场》“越轨的笔致”的点评,张爱玲对苏青“红泥小火炉”的认识;沈从文对丁玲“勇气悍然”的看法……都已为读者津津乐道。就当代文学而言,孙犁对铁凝《哦,香雪》“这是一首纯净的诗,即是清泉”的评价;苏童对迟子建“二十多年的创作而容颜不改”“一只温度适宜的气温表长年挂在迟子建心中”的评价和蒋子丹对《世界上所有的夜晚》的“当慈的水流经悲的河”的论述,都已为读者念念不忘。仔细体会会发现,以上这些小说家在评价同行时,他们和评述对象之间都有着某种程度上的心灵契合,再加上表达能力的出色,评语就具有既简炼精准又形象具体、既平易可亲又深刻中肯的特点。从这样的批评中也可以看到,把飘乎的经验具象化,这是一位优秀小说家的本领。这是一位批评者应该向作家学习的。
  
   学者的批评不一样。在世界范围内,有那么优秀的令人景仰的大师级人物可以为我们提供何为伟大的批评家范例。比如巴赫金。如果没有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如果没有他的复调理论,拉伯雷和妥斯托耶夫斯基的作品可能就不会有别一种景色。巴赫金是一位伟大的文学理论家与批评家,他从未远离文学去工作,但是,他的工作又如此照亮了这个文学以外的世界,甚至改变了我们体会世界的方式。比如本雅明之于波德莱尔。本雅明对于世界的体验通过波德莱尔的作品获得完成,波德莱尔的文学则透过本雅明的阐释闪现出另一种力量。思想体系源出于文学,但又照亮文学,这是批评家真正的境界。
  
   媒体批评与专业批评
  
   大约上世纪90年代中国文学批评发生了重要的分野。专业人士开始进入学院,你很难在媒体上看到他们的身影。他们的名字大多会出现在学术期刊、座谈会和研讨会上。尽管有很多的人对这些批评家的态度暧昧,但是,事实上,他们中有一部分文学感受力极好的人,他们只不过不为公众所识罢了。随着媒体的日益大众化,媒体中的文学评论栏目,也日渐被书评替代,被“酷评”替代。媒体是重要的,它直接面对公众,它潜在地引导读者的阅读趣味。十多年来,中国的媒体中已经聚集了一个庞大的书评人网络,他们对当代文学作品的赞扬或批评,他们开列的书单,其实会直接把倾向传达给公众。但很少有人意识到,媒体的口味将引导大众对于当代文学的鉴别。媒体批评的重要性,书商、出版社、作家都意识到了,但很多专业人士却不为所动。我不知道这是什么原因。
  
   《西方吹书读哪页》是《纽约时报》100年来书评集的题目。很久以前我就翻阅它,它让我想到何为媒体批评。因为在当下,很多媒体的书评是不公平和不公正的,充满了怨恨与敌意,不仅不是公正的,连向公正的方向的努力都看不到。“书就是新闻”。1916年,《纽约时报书评》20周年的社论以命令式的口吻传达了官方的信条。这个信条“接受一切不偏不倚,并努力向读者介绍所评之书内容的批评文章……它特立独行,在文学评论上绝不追求时尚,而是努力向读者提供材料,让他们据此作出判断。”换句话说,纽约时报的书评认为“我们提供事实,你们读者来下结论。”
  
   其实公正不过是虚妄罢了。“批评不可能做到绝对的公正,什么是绝对的公正,人永远也无法达成共识。不严格地说,一碗水端平是个令人羡慕的目标,便最好将它交给编辑或书评家个人的良心及明智的判断。”但是,尽力追求一种公正的方向是必须的。书评的坦率、质量远比简单的价值判断更重要。“新的不为人熟悉的书在让人分析之前必须有所描述,与极尽吹捧之能事相比,作出令人信服的描绘,也很可能成为引起读者兴趣的最有效的方式。”这是纽约时报书评版的编辑的观点,在不断的实践中,我日益认识到这些话是对的。我试图描述我从书中看到的世界,永远比我给一本书下武断的判断更有效,一个批评者,应该敬业地阅读和诚恳地书写。
  
   “避开判断是不可能的,但除了判断一无所有的批评也令人沮丧。去激励,去辩论,去庆祝(仅在应该庆祝的时候),去布道(只是偶而为之),去解释,去逗乐,去宣扬新的思想,去让对话继续进行——它们也是这工作的一部分。”其实,这也是我眼中媒体批评工作中的一部分。
  
  遵循理论,还是尊重情感
  
   批评界有一种文章模式是拿理论解读作品,作品成为阐释理论的一种工具。如果我们把这个作品的名字隐去,同样的理论用到另一部小说中也未尝不成立。这是奇怪的现象,理论成了束缚我们阅读作品的条条框框。甚至,没有“理论”的帮助,很多人将无法把一部作品阐释一定的高度——理论成了很多人解读作品的拐杖。
  
   我不是反理论主义者,我认为,对理论的熟悉与运用应该是专业批评家应有的素质。我反对教条主义。理论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它是由人创造的。我们不应该总抱着一种理论成为它的奴隶。批评家是人,人的情感和人的感受性永远都是重要的,人的主体性应该受到重视。文学创作和批评都是与人有关的活动的,这正是文学创作与文学批评具有挑战性,也至为迷人的地方。文学的判断标准应该是与批评家作为读者的阅读情感有关,而不是以它是否符合某种理论体系为准则。
  
   在理论与情感之间,一个批评家应遵循的是什么?我认为我的个人情感和我独特的阅读体验是第一位的,即这部作品是否可以打动我,是否具有一种令世界不安的力量。在《谈话录》中,王安忆在谈到年轻的批评者与陈思和他们那一批的批评家的区别时认为,那个时候的人都有一种阅读经验,他们是从阅读出发而不是从概念出发。“所以我觉得要有阅读经验,现在绝大部分人丧失了这种经验。”作为一位后来的学人,当我有意识地检讨自己的批评观念时,深刻忆起了王安忆的这段话。我,或我们这一代批评者,在注重史料的梳理和理论的研读时,在广泛占有理论资源的时,是否应该停下来想一想,作为批评者,我们是否有可能忽略了对个人阅读经验的记取,对个人阅读情感的关注?
  
   阅读经验和个人情感永远都是第一位的。一篇优秀的、有说服力的文学批评,应该是建立在文本细读之上的。真正的文学批评,应该“随物赋形”,而不是形役于某种话语体系。我以为,批评家应该具有传达成千读者欲言而不能言的表达本领,也要有深入阅读和将心比心的能力。一个好的批评家,应该是一个好的读者,应该将你最真实的阅读情感传达,对于一部好的作品而言,一位优秀的批评家应该是知音,他/她的批评文字应该达到与作品一起“琴瑟合鸣”。(信息时报)
  
  
  
   张莉 笔名乐颜。文学博士,青年学者。现为南开大学文学院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性别、中国现当代文学。

240

主题

13

好友

3642

积分

业余侠客

Takicardie

Rank: 4

发表于 2008-12-29 16:55:41 |显示全部楼层
不,我现在信奉本雅明的“炼金术士”论,天才的批评,就应该当吊诡,比经院哲学还让人头疼。一句话:天启。
生活、吃饭、睡觉乃至呼吸我都时刻牢记这是为了能更好的创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2

主题

0

好友

3494

积分

业余侠客

Rank: 4

发表于 2008-12-30 12:32:41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让我想起玩红警的岁月。南开不是有个文艺学的老师就叫张莉莉么。。这名字
墨么二世http://morn83.blog.sohu.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5

主题

55

好友

2万

积分

略有小成

酒坊起糟小工

Rank: 7Rank: 7Rank: 7

发表于 2008-12-30 14:20:03 |显示全部楼层
啊,小莉
我的基本工作是:上笼屉、铺麴、点火、取浆、入缸,最后起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5

主题

6

好友

8920

积分

中级会员

表象

Rank: 6Rank: 6

发表于 2009-1-4 23:13:40 |显示全部楼层
先把批评和谩骂区分开,是很要紧的,对于青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5

主题

6

好友

8920

积分

中级会员

表象

Rank: 6Rank: 6

发表于 2009-1-5 12:15:49 |显示全部楼层
现状是——我们的学者们甚至把禁欲主义与医学上的禁忌混为一谈

[ 本帖最后由 和底 于 2009-1-6 07:22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黑蓝

手机版|Archiver|黑蓝文学 ( 京ICP备15051415号-1  

GMT+8, 2024-3-29 16:29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