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黑蓝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黑蓝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82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苏童:我和余华曾是“街头少年”

[复制链接]

842

主题

0

好友

5512

积分

职业侠客

海绵宝宝

Rank: 5Rank: 5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4-19 16:40:2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苏童:我和余华曾是“街头少年”
  2009年4月18日 09:35
  
  
  
   新作《河岸》在沪首发,苏童自称——
  
  
  
   作品曾先后被改编成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和《茉莉花开》的著名作家苏童,昨天带着新作《河岸》来沪出席首发仪式并签售。
  
    今年46岁的他讲述了自己一生与河的不解之缘,还自爆曾因为“孩子气”,想尝试写出“第三人称”的小说,结果浪费了两部初稿。而谈起知名作家余华,他笑称两人都曾是“街头少年”,都擅长写荒诞年代里的不荒诞的事。
  
    把自己一键清空的小说
  
    据透露,小说《河岸》中有几条线索并进,但主要讲的是上世纪70年代,男孩库文轩和父亲被流放到一艘船上,告别岸上生活后的故事。苏童坦言,这部小说真正的内核是探讨“寻找”这个主题。“小说里有三个孤儿。主人公库文轩其实只是半个孤儿,因为书中他的母亲最终离开了他。我希望通过他青春期成长的线索,探讨‘寻找母亲、寻找家、寻找爱’的思考。”
  
    苏童还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称《河岸》是不同于自己以往作品的小说。“我之前就想写一部关于河的小说。因为我父母出生的地方是扬子江上的一个岛;后来我搬到了苏州,住在一条内河边;再后来我到南京,住的也是河边。所以我对河的选择,不是一种职业需要,而是和我的血液有关。写完《河岸》后,我有种把自己一键清空的感觉。”
  
    用第三人称创作没成功
  
    不过,苏童也自爆,称自己创作这部小说时曾三度易稿。他透露,最初一个版本是应德国歌德学院的邀请,在当地做一个选题时,利用闲暇时间写了七八万字。但意外的是,苏童说,当他回到国内再读初稿时,“觉得不能原谅自己,怎么这么紊乱,决定重写”。而这第二稿,苏童坦言也是被自己推翻的。“当时也完成了七八万字,但我读了以后总觉得不太好读,自己看着都别扭。这才发现自己的写作姿态有问题。从技术上来说,使用的是第三人称,不适合这部小说的风格。后来我换成第一人称来写,感觉果然好多了。”
  
    对于最初为何要选择用第三人称来写,苏童说:“因为我之前几部比较成功的小说都是用第一人称写的,所以想尝试一下用第三人称。但后来才发现这完全是自己的‘孩子气’。当然,这不是问题,读者并不在乎是第一人称还是第三人称,只在乎小说的内容,所以我又觉得有点自我解放了。”
  
    和余华有共同的情感记忆
  
    另外,由于《河岸》讲述的是上世纪70年代的故事,不禁容易让人联想起另一本讲述同一时代的作品《兄弟》。对于和《兄弟》的作者余华之间的异同,苏童坦言他们有共同的情感。他说,上世纪70年代是他和余华共同的天堂与梦魇。“我们两人年龄和生长背景相仿,有相同的情感记忆。”他还自爆:“我第一次见到余华就觉得很亲切,我们都是那个年代的‘街头少年’。”
  
    而苏童也笑言,尽管两人情感上很接近,也有相似的生活背景、共同的文学训练,但彼此间却有不同的创作风格:“我关注的是荒诞年代中人的不荒诞的处境,我觉得我比较轻年代而重人物命运。” (天天新报 2009-04-17 )
  
  
  
  
  
  
  选稿:芦村 来源:天天新报 作者:茅中元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黑蓝

手机版|Archiver|黑蓝文学 ( 京ICP备15051415号-1  

GMT+8, 2024-4-25 23:45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