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黑蓝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黑蓝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19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啊呜|游离人白羊宁——读了小朱《兴善寺》

  [复制链接]

463

主题

13

好友

5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Heilan Administrator's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6-26 22:44:5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一个写惯了诗歌的人,要作一篇小说评论,大约至少是一件奢侈的事情,甚至可能是一件荒谬的事情。但了小朱笔下的白羊宁引出了我太多感触,于是忍不住要写点什么,姑且作为一种宣泄。
《兴善寺》这个小说首先引发我思索的是标题——为何取“兴善寺”为题?整个小说的内容似乎跟“兴善寺”的关系并不紧密,甚至和任何一座寺庙都无甚关联,所以,似乎不论兴善寺还是别的什么寺,都可以出现在这篇小说里,也都可以从这篇小说中消失。但作者如此取题,想来必有其用意,而原因当然得从主人公白羊宁身上找。
说白羊宁,也可以先从名字谈起。我不清楚这个名字是否有谐音意指的对象,但若从吴方言看,是比较有意思的。白羊,音近“白养”;宁,音近“人”。所以白羊宁是否就是指一个白白被养活于世的人呢?于此,我的核心观点浮出水面了:限于我狭窄的阅读视野,我觉得“白羊宁”是一个非常特殊的人物形象,我愿意称之为“游离人”,即游离于俗世社会之外的人。这种游离既有自我选择的主动意味,又有格格不入的被动意味。既有别于屠格涅夫或郁达夫的“零余者”,又有别于加缪的“局外人”。
我注意到白羊宁在这个村庄中的特殊处:他是个读书人,有文化。会诗书且不说,他还长于下棋,通易卦占卜(并且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农村神棍或神汉)等。所以从形象上看,白羊宁几乎接近于那种在武侠或历史类小说中比较常见的世外高人。但这样一位世外高人,在他生活的农村里不仅找不到知音,甚至还讨不到老婆。他分明不是孔乙己那种酸腐书生,会遭人厌弃。虽然懒惰,但农村懒汉并不罕见,也未见个个都孤苦一生。所以在我看来,与其说是懒惰、父母早亡等外在因素导致他难以成家,不如说是他作为读书人的清高性格很难让人靠近他,甚至也很难让他靠近普通人,除了那个外来的女子,同为读书人的熊黛西。按照小说中第五个小标题的说法,我或许应该更明确地称他为非现实化的人——当然我并不怀疑他作出过不少寻求现实化的努力,尤其是小说第五部分所写的内容。
这种非现实化的生存,既表现为他对物质需求的低标准(所以他的懒,并不是一种消极的性格,而是少欲求的直接反应),又表现为人生意义的虚无化。关于后者,了小朱并没有设置一个显然的背景给读者参考,但从这个山村穷困、闭塞的形象,以及熊黛西从远方来到山村的情形来看,大致可以推测白羊宁是无法在山村外面的世界获得生存意义的。他归根到底是一个有文化的无用人。而熊黛西和他是同类,所以两人能结合在一起。
熊黛西远离了自己的故乡,来到这么一个陌生的小山村求生存,这是否意味着她寻求“有用”的尝试?而熊黛西很快死了,这是不是让白羊宁意识到寻求“有用”的道路走不通,并且还让他隐隐感觉到无用的文化人的宿命,恐怕难以逃出一个“死”字?如果这些推测都能得到肯定的回答,那么白羊宁和杨阿姨的结合就是一种妥协——他想要重新融入世俗社会,也就是将自己“现实化”。
一个非现实化的人,寻求现实化,结果是可想而知的。小说结尾处“我”断定白羊宁死了,正是对这一结果的确认。而白羊宁“死”在安葬熊黛西的偏僻山洞里,这表明我们最终无法看到白羊宁和兴善寺的直接关联。我这样说,自然是想表明二者间有间接关联。但要说清这个关联,我必须先说说兴善寺。
兴善寺被虚构为一个没有出家人主持的乡间小庙。因为我们没有看到和尚在小说中出现,甚至“我”和母亲夜晚去庙里,不仅不需要敲寺门,而且全程摸黑——庙里的灯都没一盏能亮的。如果有和尚,断不至于此。而佛家讲究出世,庙则是供凡夫俗子膜拜祈福的场所,一间连和尚都没有的寺庙,岂不是构成了较高意义上的虚空境界?
紧挨着寺庙生活的白羊宁一般不去这个连和尚都没有一个的寺里,我想“懒”这个理由可能并不重要了,而“不信”才是关键。由此说来,他不信什么?我以为,这个“不信”并非宗教或迷信意义上的不信,而是哲学意义上的不信。他不信的是出世的虚空境界。
综上所述,白羊宁和熊黛西(无用的文化人)、兴善寺(佛家)构成如下远近关系:
白羊宁——(近)——熊黛西(无用的文化人)
白羊宁——(远)——兴善寺(佛家)
但这样的远近关系并不足以说明白羊宁的本质特点。如前所言,熊黛西和白羊宁两人其实走了两条不同的道路:熊黛西离开故土寻求“有用”;而白羊宁则不曾出去过,反而还尝试和杨阿姨结合,面对现实做出了妥协。这是两人最大的区别所在。而另一方面,白羊宁可能一生都没怎么踏进兴善寺的门,但最终却和兴善寺具备了某种同构性质:死去的白羊宁悄然无声,偶尔被人想起,但任人找遍开关,也无法点亮这个虚空的内心。这近乎宿命的结局,是整篇小说最动人的地方。
至此,白羊宁作为游离人的形象就展现完全了。他在文化人与世俗人之间游离不定,也在选择求做有用人与甘当无用人之间游离不定。他不具备零余者抗争、愤怒的特性,也不具备局外人冷漠、疏离的特性。他温和而得不到温情,他独立而不具备奋斗的精神,他妥协而无法背叛自己,他拒绝虚空却又最终走向孤寂。
白羊宁作为游离人与零余者、局外人等共同构成了小说世界中的边缘人群。这种距离中心较远的位置感,最能引发社会反思。边缘人群之被文学创作者们广泛关注,也正验证了文学之为人学的基本道理。了小朱塑造这样一个人物,意义即在于此。



黑蓝|126期·了小朱专号 下载http://t.cn/zH18xsb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2 踩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黑蓝

手机版|Archiver|黑蓝文学 ( 京ICP备15051415号-1  

GMT+8, 2024-4-19 22:35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