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黑蓝论坛

 找回密码
 加入黑蓝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8361|回复: 2

[告] 【25届黑蓝小说奖评委推荐】shep推荐Juneau

  [复制链接]

463

主题

13

好友

5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Heilan Administrator's

发表于 2013-10-16 18:03:48 |显示全部楼层
25届黑蓝小说奖评委推荐】shep推荐Juneau
明亮如镜的刀身——评Juneau的《国度》 2013-10-08
切开生活肌理的刀,有的锋利有的钝,但一定都有明亮如镜的刀身可供我们来回照自己。
                         ——shep
  我认为,把生活的拼贴画卷撕裂开来细细检视那些碎片,并将人情中的微妙切断分解打上“我”的烙印,正是《国度》这篇小说的优异之处。
  此外,《国度》另一个在结构上的突出点,便是它在最后由故事情节的陈述转化为“我”的沉思。这并不是冗余更不是败笔,而是小说结尾处必要的最后一击。因为,对于这样一篇插入生活、人情深处的小说而言,需要一定的力度,以便于叙述本身抽离其对象对己身的包围、压迫。幸运(或者作者已然意识到了)的是,小说从一开始就做到了这一点——“暴露着粉红色的、类似于翻扒出的软体动物内部的肉”——这样暴烈的词语有助于打开紧密咬合的生活的褶皱。这样的用词在后面还有若干处,其作用亦均在于此。割开了与母亲相连的亲情认同,也割开了纠缠混绕在一处的人情。
  在作者冷静的陈述下,凛冽感飘散在其中。一个惯常到有些陈腐的庆生会的场面,就这样摆到了我们的眼前。说它有些陈腐,是因为整个场面都安稳地静伏在人们习以为常的窠臼之内。老寿星;家族里的兄弟姊妹及其伴侣还有后代乃至于稚嫩的第三代;街坊邻里。至于说酒席啊录像啊闲言碎语啊等等,更是将日常的零碎打包处理。小说模拟了生活,故而,就不能不带着些陈腐味儿。但,这个透着庸常陈腐的情节环境,恰又是小说赖以表达其主旨的背景,或者说是土壤。正是在这种习惯性的、日常性的环境中,小说深入到昏暗不明的人情世故的腠理。那些投掷于亲人之间的冰束一般的词语彻底截断了日常亲情的筋腱。所有尝试着维持这一日常性的企图,到最后都只能以失败而告终。首先腐坏的是“我”与母亲的关联。从“我”与母亲的相互关系;相互态度还有相互交流、相互映照中,作者以不同角度刻画了这一极为复杂的概念和其内涵。母亲的面瘫不仅造成了她此后的一切苦难,更非常鲜明地把母亲与“我”的距离拉开,就像她剥开自己的眼皮那样。在这种紧张的关系中,常态下的亲情已崩解粉碎,只剩下一地亲情的碎片。但传统的习俗仍在支配着所有人的一言一行,并在编织出笼罩在人们头顶之上的那张大网中起着关键支点的作用。由此,小说开始进行到更深的一个层面。而与之相应的,便是每当遇到这样关键的节点时,“我”们一家人(在庆生宴上)便毫无悬念地坠入到紧张、冒汗、血压升高和心脏加速的病理反应过程之内,且久久地不能自拔。贯穿期间的问候、交头接耳、笑、颦眉、叹气、闲话,无一不来自于家庭生活的实质内容。显然,家庭生活正是由这些琐碎、无聊、鸡毛蒜皮的碎片磨合、拼接而成的。显然,家庭生活通常是由母亲这一关键角色维持/把持的。因此,当谈到家庭时,作者其实是继续隐含地谈论母亲——家庭之主——以及母亲的孩子;“我”。于是乎,叙事回到了原点。在这本已腐坏的关联中,回忆所引起的不适已经超出了眼下正在发生的尴尬。往事不堪回首在此处的注解,是令人不寒而栗的:回溯“母亲的权力”。而,亲情关系一旦落到权力二字上,整个小说的面貌便瞬间改观。这便是小说题目的隐意。也是结尾时所以出现“尊严”两字的由来。而,联系到前半部分“我”对儿子说的那句“我就是不倒!”的气话以及“我”对自己孩子的种种表现来看,某种惊悚的,若隐若现的东西便会映射出来。这不正是“我”与母亲现在的关系,传递到“我”与儿子未来的关系的征兆么?
  实际上,从严厉的“房东”再到“母亲”,作者延续了《伴虎行》的写作母题,或者说是更进了一步:将亲情关系中的一环从整个人情链状物中切下,晾在砧板上,像做一块腊肉那样,撒上盐,腌渍起来。
  然而,这却并不是一个能让我们都放松下来欣然接受的话题——虽然,大家都明白个中的滋味——事实上,这确是一个中国人更愿意回避的话题:我们引以为傲的(旧的)家庭观念,正在走向崩解;缓慢地;同时不可逆地走向其解体的目的地。
  于是顺理成章地在最后,作者还是联想到了死——父母的坟地。我们与老一辈人的关系最终将在这里得到清偿:无论是豪华的墓地还是频繁地祭扫,纸人纸马杀猪宰羊,或者干脆彻底忘之脑后,这都不能改变什么。生前的愧疚、怨念被带进坟墓,至于活着的人,则要继续活下去。
  在这里,作者的反思终于到达了情绪的饱和点。不,是超过了先前的饱和点而继续上冲至静寂的宇宙。而,之前诸多的情绪上的对抗也在此得到了中和……但那只是历史针对当下的中和,而不是“我”与母亲这种难以名状的纠缠关系的最终和解。“……在她意志的运转之下,这种意志像风车一样搅得我和父亲晕头转向……”这意味着,小说最后仅仅妥协而非圆满落幕。
  读Juneau的小说,会给人在细节上以某种恐怖感。《伴虎行》如此,《国度》在这方面表现得更为圆熟老练。换而言之,《国度》的问题仍还是《伴虎行》的滞重之嫌。但这篇小说的优点已经超过了她的不足:语言(用色);叙事的方式当然还有那个余味绵长的结尾,都是非常出色的。至于,作者的性别优势,我在这里没有特意说,可,这个优势是实实在在的。“我”与母亲是被同时包裹进这一性别概念之内的,只有理解这一点,才能深入地理解这篇小说的意味。
  本届小说奖,我推荐Juneau的《国度》。

113

主题

4

好友

1010

积分

论坛游民

Rank: 3Rank: 3

Heilan Super Team

发表于 2013-10-16 18:38:17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5

主题

14

好友

5508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Heilan Administrator's Heilan Super Team

发表于 2013-10-16 22:41:37 |显示全部楼层
《国度》另一个在结构上的突出点,便是它在最后由故事情节的陈述转化为“我”的沉思。这并不是冗余更不是败笔,而是小说结尾处必要的最后一击。因为,对于这样一篇插入生活、人情深处的小说而言,需要一定的力度,以便于叙述本身抽离其对象对己身的包围、压迫。幸运(或者作者已然意识到了)的是, 小说从一开始就做到了这一点——“暴露着粉红色的、类似于翻扒出的软体动物内部的肉”——这样暴烈的词语有助于打开紧密咬合的生活的褶皱。这样的用词在后面还有若干处,其作用亦均在于此。割开了与母亲相连的亲情认同,也割开了纠缠混绕在一处的人情。

——很细致准确的评论
朱颜日复少,玄发益以星。
往事真蕉鹿,浮名一草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黑蓝

手机版|Archiver|黑蓝文学 ( 京ICP备15051415号-1  

GMT+8, 2024-3-29 08:39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