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黑蓝 登录
黑蓝论坛 返回首页

南疆赵敏的个人空间 http://www.heilan.com/forum/?21856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佛教对文学的影响

已有 305 次阅读2010-10-7 10:38 |个人分类:读书|

    关于佛教对文学的影响,还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考察:


    一、想象世界的丰富。佛教传入以前中国传统的思想中只有今生此世,既无前世也无来世,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论语•先进》)庄子说:“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庄子•大宗师》)佛教带来了三世(前世、今世、来世)的观念,因果、轮回的挂念,以及三界、五道的观念。这样就把思维的时间和空间都扩大了,随之而来的就是人的想象世界也扩大了。人活着不但要考虑今世,还要考虑前世尤其是来世,今世的善恶是因,种下了来世的幸与不幸的果。用因果报应的观念解释人世间的许多现象,遂有了《幽明录》(刘义庆)《冥祥记》(王琰)《冤魂志》(颜之推)等笔记小说。维摩与观音的形象在这时建立起来,并对后代的文学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也很值得注意。


    二、故事性的加强。佛经中记载了大量故事,随着佛经的翻译传入中国,并且流传到民间,加强了中国文学的故事性。有的故事时直接来自佛经的,在这时的小说里改写为中国本土的故事,如(梁)吴均《续齐谐记》里所记“鹅笼书生”的故事。有的是印证佛教思想的中国本土产生的故事,如上述《幽明录》等书中大量的记载。南北朝时期,记载因果报应之类故事的小说大量出现,显然与佛教有关。唐代的俗讲与变文,导致了中国白话小说的产生,则更证明了佛教的深远影响。


    三、反切的产生和四声的发现。关于反切产生的年代历来有不同的说法,以颜之推所谓汉末说最可信:“孙叔言创《尔雅音义》,是汉末人独知反语。”(《颜氏家训•音辞》)这正是佛教传入中国以后的事。在翻译佛经的过程中,梵语的拼音法启发人们去分析韩愈的声音结构,分析出汉语的声母和韵母,于是产生了反切。而反切欲求准确,就自然会发展到对汉字声调的注意。四声的发现,据文献记载,始自南朝宋代的周颙。但北齐李季节在《音韵决疑序》中已经说到:“平上去入,出行闾里,沈约取以和声之,律吕相合。”则似乎在此前民间已有四声之辨了。陈寅恪《四声三问》认为四声的发现与佛经的转读有关,虽然有学者质疑,其细节是否确切尚待进一步考证,但从大的文化背景看来,这件事情还是有一定联系。


    四、词汇的扩大。随着佛经的大量翻译,反映佛教概念的词语,也大量进入汉语,使得汉语词汇丰富起来。其中有的是用原有的汉字翻译佛经的概念,使之具有了新的意义,如“因缘”、“境界”等。有的是外来语的音译词,如“佛陀”、“菩萨”、“沙门”、“菩提”等。


    五、文学观念的多样化。魏晋南北朝本是文学观念脱离儒家强调的政教中心说,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这与玄学有很大关系,而佛教中关于真与空的观念,关于心性的观念,关于境界的观念,关于象和象外的观念,以及关于形神的讨论,也丰富了文学观念。


    ——摘自《中国文学史》第二卷。袁行霈。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加入黑蓝

手机版|Archiver|黑蓝文学 ( 京ICP备15051415号-1  

GMT+8, 2024-3-29 01:32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