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目录

本期焦点:当大家谈论到在黑蓝论坛写作的某位作者时,可能会很快想起他(她)的作品的特点,也可能使你立刻想到他(她)的某个具体作品给你留下的印象,大家谈谈近几年来哪几位作者在你的阅读中留下哪种比较深刻的印象,这种印象可能是他写作上的偏好,或者某篇作品中的特点,也可能是某个你记不得具体题目但留下某种模糊但深刻的感受,从而使你记住这位作者。
嘉宾:蓝风、亢蒙、余余、死因里、水鬼、陈皮、啊呜、魏虻、X、匿名、白垩、一层、shep。
蓝风:
他的诗歌是我激赏的那种,低调,平实,镌透,经典性强烈,张力饱满。最初读到的《未来》是我最喜欢的一篇。这一篇我以为是中西合璧式的典范,细节的写意与情感的克制,运笔的矫健腾挪都使人印象深刻。当然他的每篇都是分量之作,这可能和他创作的严苛有关,时间的磨砺,用心的雕刻,都使他的诗作独树一帜而充满了经典的可能性。
亢蒙:
这个问题对于记忆力并不好的我来说算是个难题。但我对生铁的小说一向是抱有期待的,他小说里略带黑色的气息加上娓娓道来的那个劲头子,让我对他某篇小说中火车停在桥上然后行驶在水中的片段描绘印象深刻。生铁的写作带有一定媒体记者惯有的客观视角,不知道是不是我的错觉,生铁写作上的某些东西和二流通俗小说家那多有些相似,但是只是气场上的相似。另外能让我一下子就记起小说画面的是shep,他写的面对老人手淫还是**老人的故事当时给我的印象很深,但我对shep的写作风格和路数并不熟悉,感觉shep有些摇摆。陈卫《两只空气同时落球》、黑天才《不过是open》整体上都给我留下了极其厚实的模糊印记,陈卫摄影机一般扭转的镜头语言、黑天才江湖气息浓重的故事,都堪称上品。柴柴、顾湘、童末三位女作者的小说也曾创造出鲜活的画面,鲑膛弃、X、不有也都能够让我感受到文字背后可触摸的细节。
综合起来,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生铁。提起生铁的小说,总让人想起在黑夜的路灯光线下奔跑的裸体男人。
余余:
哈,恰好以前写过一段看鳜膛弃小说的感想。现把它粘过来。看膛弃小说的感受是,写作时你得把自个整个的抛入到那个东西里面去.我自己写着写着,时常会出现游离,我——这个小说写作者的身份总是要跳出来阻拦一些东西,但他全然是抛开了的。他的小说有股“疯魔”劲,小说语言、情绪比较密集。即使他以网络黄色小说为“蓝本”而进行的小说创作,出来的东西还是那么强大,你甚而能感受到某种深深地被触痛的感觉。
黑跟暗,我读到的是这些,如来到一个潮湿的原始森林,你抬头看那些奇特的树,被施了魔法似地存在着。
他是要将人性在黑暗里的一面,让它在大风里起舞。
死因里:
09年10月份我终于从一份令我疲惫不堪的工作当中解脱了出来,和朋友去了北京,在北京我碰上了一些极具戏剧性的事情,直到从北京回来了我还没缓过神来。有一天我突然点开论坛的小说版,漫不经心地扫了一眼,看到一篇叫作《有大乃容》的小说,当时我心想,这是哪个傻逼写的啊,名字取得真够差劲的啊,再一看,竟然是黑天才,我有点小小的尴尬。小说前半部分读得特别的爽,里面竟然还出现了临平这么个地方,自然,它和在北京发生的那些事情息息相关,而且在我07年要离开临平那个地方的时候我就喊着我会再回来的,并且当时还和朋友们开玩笑说我要在汽车南站门前尿一圈。小说读到一半的时候,我突然感觉特别的伤感,特别是当我读到何勇《幽灵》里面那句“朋友们,你们听到的这首,是幽灵。”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自己是时候该去做那件事情了,解决之前因为工作和一个兄弟产生的一些误会和矛盾。这时候,我买了一张车票,去了厦门,之后和他在福州愉快地喝醉。后来我还去了一些地方,直到11月底再次出现在临平,当然这次纯属偶然,一个是那时候根本就没打算去,另一个是之前我在老余杭差点就醉死了。故事很曲折,当然这不是在说我的故事,我想说的是,《有大乃容》这个小说出现在了我重要的过渡时期,构成了我去做某些事情的外部推动力之一。当然没有读它我估计也是会去做的,但是生活没有假设,也没有再来一次,话不能这么说对不对,要真那么说的话我岂不就成了个没心没肺的傻二逼了么。
水鬼:
我印象当中应该是江冬。我注册黑蓝会员的时候应该是去年的十月份,之后他跟死因里一起做客座版主时,我才见到“男男”这个ID,过不久他在论坛里发了个小说,就是那个《对岸》。刚开始看《对岸》前面的部分时有些不耐烦,因为我对无人物参与的描写不是很感兴趣,接下来跟一个女人的约会渐渐让我有了阅读的兴趣。封闭的,略带个人化的气息让我细致地看了几遍。他是一个极少重复自己的写作者,《对岸》之后的《摩托帮》又让人耳目一新。可能是因为中文系出身,江冬对词语的构造一直显得小心翼翼,同样是科班出身的陈树泳,他对词语的构造就放纵得多了。
陈皮:
我把曾在黑蓝发表过作品的会员都理解为黑蓝作者吧。黑蓝的优秀作者很多,下面我说两个。一个是七格,对我而言是一个充满人格魅力的人,写小说和写代码同样流畅,但最为打动我的还是他对智慧的那份渴望。另一个是马牛,是我小说的启蒙老师,他的小说让我知道小说可以这样写,而且可以写的很好玩。我以前认为马牛就是一个小说家的完美典范,我现在仍然这么认为。
啊呜:
印象比较深的是王敖吧,最初也是看见他正在这里玩才到黑蓝贴诗的。记得有人曾说王敖给人以新鲜感,我觉得正说出了我的感觉。
我最初是被他的《我曾经爱过的螃蟹》打动,诗中描述的成长经验带给我情感上的共鸣,尤其结尾一行写到“它们沉默着,爬到我的身体上,让我轻轻地渗出血”,我立刻触及了一种几乎无从言说的隐秘感受,它包含了诸如疼痛、静默、阴冷等多种意绪和情态。这样的阅读经历之前不曾有过,它让我真正感受到了当代诗歌写作近乎极端性的个人主义体验。我不敢说这个作品到底有多出色,但它的价值就在于这种独一性。
此后读王敖,更多的是关注他的绝句和诗歌翻译,但一直说不出有特别的获取,直到读了他的诗集《绝句与传奇诗》之后,我觉得王敖的写作进入了个人风格的稳定期,且带有很强的学院特征,与早期的作品相比,显得厚重而沉稳许多,让人赞叹其技艺的日益娴熟,但他更让人期待的是:他的摇滚情结让他的诗歌别有一种“不安分”的节奏,仿佛一条沉静的词语河流之下,涌动着无数生猛的鱼虾。暗流涌动的诗歌,总是让人忍不住当阅读的回头客。
魏虻:
柴柴,无法不印象深刻。
最近在阅读让.热内。我想他同柴柴一样,同属天才的叙述者的范畴。这种作者使你一眼望去就惊叹,就心潮澎湃。这首先不是作品本身有什么特点的问题,这首先在作者本人的魅力与真诚,在一种强光的往四处放射,在强大的魅惑人的气场。一种表现欲,一种生命气质,一种强大的生命能量的作用。所以首先就是接受,惊叹,然后才可能细细解读,才知道这些东西从哪里来。柴柴叙述状态就好像一个少女基于自己固执的美妙偏见,不断沉溺在咬指甲,看自己毛毛的手背,实验菊花茶和红茶放在一起,煮给爱人煨的水蓝色密码的浓汤(告诉他这里的蓝源于写好的情书),类似于巫术,类似于很无精打采的少女之舞。这里面既是期待,又是审视和拒绝。很像永无止境的做下去的梦,一旦醒来什么就都没有了,就干脆不醒来,一直在梦里面延续梦。这里的原因,这里柴柴的绚丽(近乎奇迹)和让.热内绚丽的原因,又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X:
lexiaozhu的《爱情与忧郁》是我印象非常深的一首诗歌,最近又找来读,感觉很妙;拔拔草的《戏曲之欢》也喜欢,“巧妙炒着香菇”,这种句子让人很难忘;井井回的大部分诗歌那种朴实,好像有一首讲北极熊的,一首是修路的人要回去的,有种大型动物的朴拙和纯正。陈卫和不有的小说我最喜欢,读他们的小说,有时候完全不需费心去想作者想表达什么,只要跟随句子读下去就行了,只有少数作者的小说能提供给我这种阅读感受;阿穗的《南瓜布丁》的调皮写得太好了;印象深的还有酒童叔有一篇写部队的,好像叫跟夏天有关的。陈卫的《两只空气同时落球》里面在窗前的场景和最后看到田野和小猫。西城的有一首写到姐姐的,里面好像有写到用芦苇吹出一个卟声……
匿名:
能不能匿名说啊,不然会很尴尬啊!请匿名吧,这样才好说夸人的话……
段林,他的写作姿态确实是很特殊的,健康、有一股明快向上的劲头,很小伙子的文学。看他访谈里谈到写作动机,自然得好像野地里长起来的庄稼,一点儿也不怕害虫。
asui1003,其实相比段林,我个人在asui的小说里更容易去寻找某种认同感,但如果说段林的小说仍多少掺有北方的明亮和硬朗的话,asui的则是对镜自照的南方的,当然这是一种标签式的简便的理解。读asui文相见其为人。
另外,陈皮、西城、tutulong啊,看他们的一些言谈,都是很厉害、内力深厚的人物,不过似乎都倾向于述而不作?李头的小说我一直很关注的,觉得是有自己的一方小天地的那类,但同意洪洋说的,有些不温不火了,这个评价很精准的。
然后还想说一位不是近几年的作者,也就是《是鲫鱼》的作者啦,希望早日出版他的纸版诗集,枕边必备……
白垩:
我喜欢的基本上已经不再黑蓝发了。比如门兴,8439。他们都有强大的精神,完美的禀赋,在他们的字典里,没有文学的二次命题,没有生活中的小情绪,还有鳜膛弃,喜欢他的作品,不同于上述两位,因为他的现实的境遇与自己很相像吧。
一层:
司屠的小说给我一种很酷的感觉,很喜欢,近四、五年的篇目都有深刻印象。
黑天才的《抵制喜剧》是我在黑蓝读的最酣畅淋漓的小说。我是在某天上午的一节工程力学课上开始读的,一直读到下课还没读完,破天荒地没有第一个冲出教室,留在座位上把剩下的一点读完了。当天晚上居然还梦到自己也变成一只超市门口的熊,实在是太魔幻了。
马耳和马牛的作品给我个人的感觉都是包罗万象、不可模仿的,我同样喜欢这样的小说,但是写不出,因此印象也是比较深的。黑蓝小说奖的十七位作者我都曾找他们的作品来读,印象虽然不同,但都算得上深刻,要一个个地拿来说吗!
shep:
马耳的《怪兽》,其中怪兽的意象,我印象比较深刻……他的特点,我写过评论就不赘述了。
黑天才的《绝句》,也专门评论过——现在补充一点,就是在前中部的情节上,我觉得还可以再压缩。语言方面进一步发展的潜力是可以预期的。
陈树泳的获奖小说,在比较接近的同类作品中,青春的纯洁气息更鲜明。上个月的猫应该是转型吧。我还是建议他多做各方面的尝试。
生铁《蒿里》的整体把握更成熟了,在质量得到保证的同时,我认为他一定还有会新的变化;阿穗是我现在比较看好的,他最近的小说其实是个进步,语句、文体和陈述的平稳(当然,他有时也会认为这是他刻板的缺陷)的相互衔接更为融洽,更自然,而不是一潭死水。希望他能在细节上更加努力。
段林的《小镇青年》比这次获奖的,印象更深。魏虻小说思辨性上的特点很明显,但想看到多样化的一面。
更早期的就更多了,比如说马牛、8439、还有童末、蝼冢等等……又写成点评了。总之还是希望黑蓝的作者更多样化,作品更多样化。
返回页首|返回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