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个月黑蓝网刊都会在诗歌版面选一些作品进入网刊,是三位版主共同完成的,负责任地说我是认真读完版面上每一个帖子的,网刊里面诗歌也是“三合一”的风格,既然每个月都把所有作品读一遍并选“好”的作品出来,我就想说一些话,当然首先作品要让我有话可说(这不是衡量作品好坏的标准)或者对作者有一定的期待,因此,这个小文章只是选评,其实也算不上“评”(我也写不了评论),只是个简要的读后感,版面的写作者不必当真。 啊呜这个月首先带来两首好的作品,这几首和他以往的作品相比有了新的感觉。他以前的作品不长,而且给我的感觉是“僵硬”,质地很好,用词稍显刺人耳目,王敖曾指出过啊呜作品里的荒诞成分,在《寂静的证词》这首里一句“寂寞地蜕变成一群后现代的老处女”足以说明问题。另外两个《削梨》和《不再循环的夏日》延续着啊呜自身独有的特点,“灯光煞白,银制的水果刀”“冷静的中线,切开我的心脏/血浆纷纷扑腾起来”“蛮荒的乱坟岗/硬草丛生——锋利得能刺杀野鬼”,作者营造出一个略微恐怖的情景,整个地体现出孤寂,失落,惋惜——种种消极的情绪,直击人心。 semoer是本月第一次来到诗版,第一个帖子的三首作品给人一种相对的成熟的感觉,我猜想他读的更多的是当代的作品,甚至范围再小一点就是网络诗歌论坛上面的作品,《玫瑰女孩》《暧昧》就是比较流行的一种写法,简短,特别依赖于灵感的小迸发,最后还要把包袱甩好,这类不费太多思量的作品并不是不好,只是长时间这样写会导致自己的才华不能整体地融合、前进,停留在较为“浅层”的状态。相反,另外的两首《傍晚》就体现的相对比较沉稳,如果这是同时期的作品,是不是可以理解为semoer还处于一个写作特点的形成期,那么他更应该去读经典的诗作。 南隙先带来一首《十月二十四日大风夜短歌》,和他之前的作品相比,这篇在语言表达上已经不再带有那种稚嫩的语气,作品比较繁冗,有些不必要的语句,但是它显然是作者蜕变后的一个“好作品”,很高兴,在黑蓝的诗歌版,很快看到了南隙一首精彩的作品《淡绿的年代》,整首作品气息通畅,淡淡的描述自己所怀念的那个时代,语言也是更为精进,比如:那里,我的童年是微缩的:/发丝童年、食物童年/小腿肚上的童年/性的童年——/那是一只收紧的棉筒袜。再比如:我洁癖的瘦奶奶,唾液一样垂垂老去的/瘦奶奶,你站在一柄小银匙上/观看不在场的越剧演员。都是精彩的语段,诚然,西城以为这首诗结尾收得紧了,但它仍不失为一首好诗。 阿步在诗版是比较活跃的写作者,写得比较多,我们能清楚地看到他的成长,一组《在通往黑暗的途中我弯下了腰》非常有利地向读者展示了自己的特质,“花朵已经用微薄的毛毯藏起了最小的脚趾”这句写得多么细致动人,而这一组诗歌整个的风貌也十分安静,作者沉稳地把大家带入自己的世界,故乡、自然、爱情、生命、天使等等,带给读者的是阅读的愉悦。阿步的另外几首则稍显流俗,他和semoer有些类似,正处于风格的形成期,会在“过去”与“现在”之间纠结,有时间去读网络上的作品,不如去读读经典的诗作。当然,这些作品会在很多地方得到“承认”,总之,看到进步是一件让人高兴的事情。 Olvido是一个很成熟的文字表达者,她首先贴了一首《凸起》,我对她的诗作相对还算比较熟悉的,她的冷静,她的理智让我有时候稍稍不太适应,满篇都是跳出世界之外看世界的文字,我希望看到她的激情,然而,她后面的两首作品几乎可以让我闭嘴。她的语言依旧不华丽,她依旧沉静地表达着自己的思想,如何看待一首作品在她这里也成了问题,我读出的“弱”其实她“故意”的消解。另一首《不可度量之物》是拿双语写的,这两首里面都带有宗教、哲学的成分,和作者长期处在欧美文化的情况相关,《不可度量之物》可以说是精彩之作,从整体到片段。“早春融雪自灵魂滴下/冰晶中光的洪钟,折返于巨大的/空穴,不可度量,像死的快乐/完整的交付,因宇宙的朽没而忘却/我的朽没”“以洪荒之绿透支零夜”。 不有贴了一首《缺破》,以前隐约读过不有的诗歌,但是他写的很少,这个估计也是“玩票”之作,但是,他的语言能力本身是比较强的,即使诗歌创作的经验少,仍能写出不错的作品,他更多地立足于阐述,同时对每个词语的选择都是经过慎重考虑的,“有着聪慧羽管的果鸟/也曾经在蓝色的空翻里啾鸣”,他和Olvido的风格(表达的方式)类似,但是要比后者柔软。 Genesis的一首《记忆的浅意象》也可以说是他近期最好的作品,文字和情感完美地结合起来,这首和南隙《淡绿的年代》都是回忆之作,这首显得厚重,扎实,他描述四个情景不温不火,很符合人在很多年以后回头看自己所经过的时代的心理,文字表达上作者也比较成熟,“缺陷”是作者没有对整个作品进行一个艺术的处理,做一个好的安排,说平静,并不是要它没有起伏,好的作品是需要起伏的,但也不能处处高潮,处处使力,说出我的希望,其实是希望作者能写出更好的,这首也是我这个月十分喜欢的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