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目录

很长时间不读小说,这显然是不行的。平时主要看理论文章和诗,对于思想之胃,这些是菜蔬或美酒,而小说是记忆中的扣肉,长时间缺乏,你的渴望会自然地“流”出来。遂前往书店觅食,却对自己的鉴赏力颇没信心,百般取舍(只打算买一本)后收购了一本具有学术著作外型的蓝皮书,名字也是科学气息的,曰:《史前史》,无疑这是论坛和论坛的朋友给我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很惭愧的是,这是我新小说的处子读。
现在这本书摊开爬在桌上,除了能看见封面醒白色的题目外,是封底四位男士各具内涵的笑容,打眼看去,最与众不同的数左排第二位,只有他戴着一顶帽子,同样是他,带着一副与帽子相得益彰的眼镜。然而,这次我要谈的感想与他并无直接关系,这篇粗浅的读后感是为他头上作家的小说写的。
尽管伊夫-拉维轻易的获得了相片比较中的个色,但看完整本书,舍维拉尔的小说才真正达到了第一眼的出众,姑且不谈论这种出众的优劣。
《史前史》的个人特色是第一句话就鲜明展现出来的——不是副标题的引言“似乎只有岩画才能永存——加斯东·谢萨克”,如果如我所理解的,《史前史》本身就是一个岩洞,是一个以暗示而吸引游客的观光地,这句话仅仅是其洞口的宣传牌而已,起到的作用无非是强调或者是对潜意识的善意麻醉(或有深意,与意旨暗合,但也只是提示)——“波波里金个子不高,也不矮的可笑”,仍然把小说的骨架看成其内容的同构象征,这样的语言才真正开门见山的让我们了解了这里“岩石”的属性。当然,如果小说完全以这样的语言叙述下来,到并不可贵,即使可贵也仅限于语言练习的低层次了,况且这样的句法也非独出。但统观全文,用如此材料(同门不同种)组建起的景象,复合产生的效果无愧于他的元素们,换言之,纵使这种语言并不新鲜,舍维拉尔为他们找到了最好的落脚地和组合方式,他找对了题旨和形式的契合点,绝无“因言害意”之嫌。
非常庆幸第一次阅读著名的新小说文本,读到的是余中先先生翻译的《史前史》,而非最具代表性的那些“经典”作品,或是这本书后面的三个小说,后面这点得感谢我的性格,接触到自己不熟悉的领域我往往会谦卑的循序渐进。
第一遍阅读《史前史》,内心的体验就像干燥的手掌摩挲着斜纹的麻布(这里面也有处子读的因素吧)——经验造成的间离效果与结构强悍的暗示性,给人一种措手不及,暧昧不清,虽一直满足但心存蹊跷的感觉——第二次阅读(与第一次间隔很久,刚刚读罢),出乎意料的是,麻布换成了直纹的灯心绒,不仅隐含之线全出,而且质感饱满,宏伟而顺滑的意象群压迫着神经,另一种兴奋。
模糊的记得桑塔格说过,新小说的特点是压低故事的传统上的心理意义或社会意义,以便从形式上挖掘情感或时间的结构。我无意反对她,只是这样的“定性”未免有些偷懒(或许非专论之故),在我看来(年轻的新读者),新小说的形式决不仅仅供以挖掘情感或时间的结构,作为现代主义的先锋和后继,至少从这本书来看,新小说的形式已经达到了在现代性审美高度自律的基础上,与内容包括情感和时间的结构浑然一体的层次,即使这种努力还有疏漏之处。而《史前史》以其特别的视角,更使得非传统上的心理意义或社会意义以全息的水平化于文章的形式技巧之中,这相当于地理学上的自相似概念,给人一种强烈的愿意,也能够多面出击的形象,从这点上说,《史前史》是柔中带刚的。
我突然想到桑塔格未必看到过这篇小说(谁能告诉我),上面这段成了废话。
再废话几句,尽管陌生化处理的小说语言让人眼前一亮,但新小说在语言上的工夫,并没有喧宾夺主,依然延续了现代小说措辞技巧的传统,仅是新小说客观理念的载体或终端体现,目的并不在此。落实到《史前史》,舍维拉尔叙述尚没有精巧到让读者认为他着力在这之上的地步(当然,这必然是控制的结果)。相对于本书的第二篇小说——学究气质带帽子和眼镜的依夫-拉维以其优美的逻辑游戏似的假设句式,充分表明了他的趣味,展示了事件发展的可能性——而舍拉维尔的这部更以结构出彩,如果用朗诵的方式来阅读它,可以很清晰的感到,在小说的后半部,主人公为“观众”介绍岩洞的同时,语言由睿智悄然导向沉稳,甚至故意的笨拙的伪装,某些不必要的修辞被抽离出来,语境成为了意境的一个象征。可以说读者在两个层面上进入了一个“史前史”的岩穴中,这是怎样的审美享受?!更加可贵的是,读罢全篇,我们对岩洞的内部(作者浓墨以详的)有了全局性的了解,不难发现,在此处,舍拉维尔不仅将读者引领进一窟时间张力的反应场中,在空间上我们无疑也探入了一个分数维(决不是一个蜂巢)的空间矩阵中。对应结构的隐喻性,作者已经完成了他为我们煞费苦心营造的人类学寓言堂。从这个角度来说,桑塔格的观点是合适的。
作为寓言的小说,总不容易被完全遗忘。即便“我”流水帐般的工作日志已然被忘光。小说的内核却早已植入读者的潜意识中,化成或吉或凶的谶语。克罗齐给过我们一个新的经验,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那么,如果当我们想到,或者一切当代史都是史前史的时候,我们必将感受到某种饱和的不寒而栗的荣幸。
读后感一篇,有地方说的不对有地方说的不清楚,实在是门外汉之故,多指正。
返回页首|返回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