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从传统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后,作家应该努力给予他的同时代人一种他们似乎未准备好去享受、也许甚至是不配享受的快乐。
  ──《现代性的五副面孔》P47

  接到邱雷《我在黑蓝》的稿约,我推迟了两个月才交稿。如此慎重有两个原因:一是以我的写作水平在黑蓝想登上网刊是非常难的,因此有这样一个机会一定要抓住,力争把自己的真实想法写出来;二是面对这么多高智商的年青朋友,我有些露怯,担心说出许多错话甚至是蠢话,让人笑话。因此,我最初写的几稿都废掉了,最后决定学学史铁生来个“自问自答”,也许比较容易控制、比较安全。

  问:你来黑蓝多长时间了?
  答:三年多了。2003103日是我的注册时间,也一定是我来黑蓝的确切时间,因为当时我刚刚启用现在这个网名,为了不被别人抢注,几乎在每个新发现的网站论坛都第一时间注册。

  问:你是怎么知道黑蓝的?
  答:是流马告诉我的。那时,我在新青年文学自由坛,偶然读到了流马的小说,被他迷住了,成了他的粉丝。我发站内短信与他交流,知道他年龄比我小九岁,这很让我吃惊。后来,自由坛要关闭,流马把黑蓝的网址发给了我。

  问:能回忆一下黑蓝给你的最初印象吗?
  答:惊喜交集。惊的是这里有这么多年青(比流马还要年轻)的高手,喜的是终于找到了名副其实的文学论坛。记得注册时间不长,我发了一个灌水贴,立即收到了管理员的警告短信,让我意识到这里管理的规范和认真。

  问:你什么时候开始上网,都去过哪些论坛?
  答:2000年底吧。当时,我们那里--山东省淄博市有个特殊情况,别的地方还电信独霸拨号上网时,淄博广电就搞了个宽带平台,包月60元,可能是全国最便宜的。但开通不久就被电信封锁,变成了一个局域网。大家出不去,成了井底蛙。于是,产生了许多个人创办的小圈子型的文学论坛。我最初接触的论坛就是这种,谈不上文学,不过是交友俱乐部。管理无序,板砖乱飞,恩恩怨怨,是是非非,总之都非常短命。封锁结束后,我参与过许多国内著名的论坛:榕树下、故乡、红袖添香和新浪网易搜狐的论坛,它们因为太商业、太混乱或者太庞大,都难以让人满意。后来,去了文学自由坛,感觉还不错,但北大嘛,难免树大招风,自由坛很难自由下去。最后,到了黑蓝。

  问:黑蓝最吸引你的是什么?
  答:这里的文学性。有有才华的人,有好作品,有好的管理团队。

  问:在黑蓝三年,你的最大收获是什么?
  答:应该说主要是观念的变化。来黑蓝之前,我的文学观念基本是传统的,几乎没接触过现代派,但我已经有些厌倦了现实主义作品,特别是文学杂志上的大部分小说。因此,流马的“梦理”小说很对我的胃口。后来,我阅读了黑蓝网刊、小说集中的几乎所有作品,然后试着写自己的东西。特别是通读了《尤利西斯》(刘自立推荐的金译)后,我重新整合了自己的写作资源,发现它们呈现出与过去不同的面貌。这很让人欣喜。

  问:在黑蓝三年,让你最高兴的事是什么?
  答:一是有一篇散文上了网刊,一是收到陈卫赠的签名本《你是野兽》。还有,就是我的短篇小说《发疯的电冰箱》,受到了流马等朋友的肯定。后来,意外地发现它入选了网易的精品栏目,而且注明选自黑蓝。但愿没有给黑蓝抹黑。当然,那是个有很多毛病的小说。

  问:在黑蓝,你最喜欢谁的作品?
  答:最喜欢流马,虽然他现在来得很少了。其次是卢小狼、顾湘、陈梦雅、生铁的小说,还有赵松、黑天才的散文。

  问:为什么喜欢这些而不是其他?
  答:这不好说,或者说不清。我觉得自己缺乏理论能力,或者说理性思维偏弱。汪曾祺说,你喜欢什么样的作品,就是什么样的气质(大义)。上列的作家当然是不同气质的,但可能他们作品中有某些东西与我是投合的。

  问:那么其他人呢?比如陈卫、赵松,为什么不喜欢?
  答:也不能说不喜欢。他们的小说我也都很愿读,但不是我想写的那种。我说最喜欢的意思是,如果能写出流马、卢小狼他们那样的小说,我会非常满足。
  我觉得,陈卫的小说无论内容形式都是很高级很优秀的。黑蓝上他所有的小说、随笔和访谈我都读过不只一遍。读他的小说,我常常想到最近余华发明的一个词“正面强攻”,陈卫在写作中总是对别人也许会因为难度而回避或绕过的东西展开“正面强攻”。他的小说集出来后,我买了几本送文友,他们也觉得写得好,但感觉读起来吃力。我也是要有大块时间才会读陈卫、宇文光和柴柴。

  问:你和黑蓝的人有接触吗?
  答:应该说没有。我与流马所在城市只有一小时车程,但至今还没见过面。流马、陈卫给我寄过书,我给凌丁寄过书,与其他人只有过站内短信交流。今年五月在广州博尔赫斯书店见过鲁毅一面,他邀我参加贝克特作品选集发行仪式,我因公务没能去成。鲁毅很少来黑蓝,应该不算黑蓝的人吧。如果考虑到黑蓝与新小说的关系,又应该算。总之,三年来就这些接触。

  问:你关注黑蓝小说奖吗?
  答:关注。从第一届开始,我把所有获奖作品、授受奖词、访谈、评委评语都打印装订成册。看起来很方便。因此,经常会翻一翻。

  问:你认为黑蓝小说奖公正吗?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吗?
  答:应该说比较公正。至少比其它国内的文学奖要公正。当然,也不是说一点问题也没有。比如最近小说奖栏目中,有人谈到“私相授受”问题。虽然我们对评委们公信力有信心,但这总之是个制度缺陷。既是选手又是裁判是不合理的。我认为这不难解决,最初可以确定个评委会,但不应是不可调整的。评委或者组织者中有作品入选立即自动退出,然后由候补人员补充。总之不要出“长江《读书》奖”那样的笑话。

  问:黑蓝有没有让你不满意的地方?
  答:黑蓝是我见过的最好的文学论坛。它有一批理性、认真、执着的管理员,他们目标明确,干劲十足。既有原则又不缺灵活,既能坚守又不乏宽容,既成熟稳健又充满活力。我相信,黑蓝一定会越来越好,对中国文学做出它的贡献。
  但,我认为面对中国文学传统和当代主流文学的态度在黑蓝还是个问题。浏览一下阅读版,可以得到这样的印象:黑蓝人基本都是外国的奶汁喂大的。对中国文学传统,特别是当代文学基本都持排斥甚至贬毁的态度。虽然一切文学的创新都要掘祖先的坟墓,但像前几年“断裂”问卷的搞法却只是压抑过久后一种不自信的反弹。从后来部分主力干将的向主流靠拢,可以透视出他们当初的酸葡萄心理。
  黑蓝处在当代文学的边缘地带,走在自我完善和锐意创新的路上,应该力避偏狭。做到既客观地评价自己,也客观地评价别人。陈卫在最近的访谈中说,为培养批评人才不惜砸钱。我认为,他所寄望的一定不是那种年轻莽撞义气用事视野偏狭的批评家。

  问:你对黑蓝的未来有什么希望?
  答:我希望黑蓝的目标能够实现,能够成为中国文学未来的主流。走走说得对,黑蓝想称王会很难。但这要看黑蓝能不能把握中国文学的发展趋向。最近看《乔伊斯传》,我常想欧美现代文学的黄金时代会不会在中国重现。开头我引的《现代性的五幅面孔》那本书中谈到,现代派最初是打着反对资本主义和中产阶级的旗帜起义的,但它的主要读者却也是中产阶级。乔伊斯如果没有韦弗小姐的赞助,能不能写完《尤利西斯》和《为芬尼根守灵》还真难说。如今,中国中产阶级正在逐渐形成,当年欧美现代派作家所面临的困境正逐渐成为中国的现实,希望黑蓝的黄金时代会随之到来。
  另外,我还注意到一些不利的信息,像马原啊孙甘露啊走走啊这些人,都公开说已经没有耐心阅读现代派写法的作品了。也许他们真的是老了,黑蓝要改造和征服的应该是更年轻的一代读者。

  问:能不能介绍一下你自己?
  答:男性,今年39岁,已婚生子,住所离蒲松龄的故乡不足20里,在一家大型制药企业从事销售工作,现常驻威海。之前干过十多年的宣传工作。

  问:最后一个问题,你为什么留在黑蓝?
  答:之所以一直在黑蓝,是因为对写作还没有完全放弃。虽然年近不惑,但就写作而言,我还只是个学徒。我一直尊比我年轻得多的人为师。
  我曾在一篇网友聚会的梦幻短文中,描写过自己在黑蓝的状态:网友们到齐后站成一排,然后指挥官一声号令,眼前展开了广阔的原野,大家立刻齐步向前进发。很快只能看到他们的背影。这时,你会发现有个人提了两大铁壶开水跌跌撞撞地跟在队伍后面,那就是我。

 

返回页首|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