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目录


访谈
记者:小死,《穿刺》里面泡在水里的,是谁的肺片?
死弱弱:不是我的。我在一堆CT片里随意抽的一张。
记者:两个方形的玻璃缸,一个泡着一张插了输液针头的肺片,另一个泡着半个仙人球。而你给这个作品命名为《穿刺》,这其中有没有某种意图?
死弱弱:我感觉做这个东西的时候,我自以为是了。我观看手术,看到开胸,看到硬膜外穿刺,我感到疼痛;而仙人球是着实刺痛了我无数次——但这些经历,都是我自己的。我想让别人也感到痛,就这么简单,没有想让他们来揣摩我的意图,他们也不会去揣摩的。
记者:但事实上我揣摩了。或者我是一个刻薄的观看者……但我喜欢这件作品,至少我认为这件作品是有某种诉说的意图的,这让我更加尊重它。这可能是一种偏见。你觉得呢? 死弱弱:不管你如何去理解作品,会不会揣摩它,都是没有恶意的,所以我不认为是一种偏见。 记者:其实我是想问问你对于意图的看法。一件作品应该有意图吗? 死弱弱:好像这又涉及到观念和视觉谁在先的问题了。一件作品当然可以有意图,像是出发点啊初衷什么的,但只是可以有不是必须有;很多作品就是没有意图,它就是匪夷所思!匪夷所思的东西很有趣。本来在立作品方案的时候,我尽量在克制它不要太过于观念,但最终的效果似乎也很“匪夷所思”了……我不知是该暗爽还是反省。
记者:我觉得你在《穿刺》中使用的材料很有意思,像是在买衣服时随手一拎就拎出来最合适的一件似的,好像没有太多的考虑材料的问题? 死弱弱:不,定方案前还是考虑了很多的。但实施起来,又有很多偶发因素在里面,我总有种“管你妈的先弄了再说,不行再想办法”的心态,也不是侥幸心理,我尊重有突发效果。不过这有运气的成分在里面,我需要更多地训练自己的素质。
记者:那半缸水是不是有所指?
死弱弱:没有!
记者:为什么把它们泡在水里呐?
死弱弱:哦!因为一加了水 就有神奇的反射和折射效果,正上方看能看到水缸的底部,而从侧面观看则一直延伸着。展览的时候,很多人不相信是水,都去摸……
记者:我看到连接着针头的似乎有一小截类似植物的根的东西……那是什么?
死弱弱:是由仙人球的根和烧变形的输液管弄成的。
记者:看起来像是某种象征?
死弱弱:咳……最先啊!我想在水面上用很薄的油漆绘制血管的图样,试了很多种方法都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展览的头一天晚上,我无意间看到被我砍下来的仙人球的根,于是就变成现在这样了。但我觉得更好,比单一用一种材料做血管效果更好。
记者:啊……我明白了。是扭曲的血管和针管的连接……你真残忍……
死弱弱:痛了吧……
记者:痛!(抓耳挠腮)
死弱弱:哈哈……
记者:“移梦场”是一个现代艺术展,但参展的艺术家除了分裂小组以外全部选择了装置艺术,这是你们的计划吗?
死弱弱:是的。
记者:为什么都用装置艺术的形式?
死弱弱:也不是非用它不可,只是这次展览采用了这样的形式。有个原因可能是,在学院的这种展,大家一般会想到油画系应该展画,我们就偏不展。还有个原因应该是……展画的话,我们的选择会更苛刻吧……
记者:意思是给大家的创作留出更大的空间?
死弱弱:因为是第一次,应该没有太多顾虑,关于形式的选择,我们也没有想太多……几乎是不谋而合的。
记者: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有什么特别的感触吗?
死弱弱:收获无非就是增加经历,得到锻炼。感触……好象现在也说不出什么煽情的话了,就想说“真累……”
记者:有遗憾吗?
死弱弱:没有!
记者:你好像说过你学习美术纯属偶然?能具体讲讲吗?
死弱弱:因为从小学琴,本来是要考音乐学院的,专业考过后我又突然不想去上那些学校,不是我厌烦音乐,主要是从小喜欢画画的意愿一直被压抑,所以当时放弃音乐,应该有点抵触心理吧。随后爸妈要我学医,我当然也不肯,想进美院学画画的意愿也更强了。于是一直拖拖拉拉到高三学的美术。学习的时间很短,但是考上了,而且是进了学院后很多东西才搞醒豁,所以现在想起来,很偶然!
记者:进了学院才搞醒豁……是些什么事情?
死弱弱:从技法开始,到审美啊,眼光的提高到对美术史的认识之类的,太多啦。
记者:音乐给你的是一种什么感受,而美术又是怎样的?为什么会最终会下决心转向美术呢?
死弱弱:其实做出“选择”什么的时候还小,其实对音乐啊美术啊,没有太多更深入的思考,就是喜欢就去做,不喜欢就不想做咯。学习古典钢琴太多时候很枯燥,那时候就靠画画来放松,而大人又不让。你知道的,大人越反对的事小孩越愿意做,弹了十几年的琴了,心中把画画看得越来越重要,就像乌托邦一样。哈哈。
记者:描述一下你所处的环境。
死弱弱:你是指什么?生活的环境还是什么?
记者:生活的环境,学习的环境,每天晃晃荡荡的环境……你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中创作。这环境对于你的创作有没有影响以及是何种方式的影响。
死弱弱:学校新校区在一个很偏远的地方,我们居住的房屋在一个镇上。生活的环境可以说比较糟糕,学习的环境也不太好。嘈杂,不安全,交通不便利,有点与世隔绝。对创作……当然有影响。拿最简单的来说吧,我去买个材料,得一大早起来,白天全在路途上耽搁了,做正事的时间其实很短。虽然尽量在克服这些不好的影响,但还是决定下学期搬离这个地方。
记者:时间充裕起来、生活方便起来,会不会对状态有所影响——我以为,有时候阻碍也是会激发创作欲望的。
死弱弱:不会。阻碍可以激发创作欲!但实施呢?实施起来增加太多麻烦,我讨厌麻烦!尤其是本来可以避免的,我现在十分想改变生活的状态!
记者:你觉得创作和生活之间的联系是什么样的?
死弱弱:啊!我想肯定是有联系的,但我自己说不好!只觉得只有生活状态好了,创作才能在状态。这几乎是废话……哈哈……
记者:就是说在平静的生活状态下,你能保持很好的创作状态?所以你并没有“艺术家就应该折腾”的观念?
死弱弱:反正我是这样的。我喜欢平静的生活状态。至于折腾……那要看他/她/它怎么折腾了。如果“折腾”半天弄了个人人都可以弄出来的东西,还沾沾自喜,那真是太愚蠢了。我也不认为“越狂野越艺术”。
记者:我所说的折腾是寻求刺激吧,需要很HIGH的感觉,然后才能获得灵感。
死弱弱:可能吧,有时需要外界刺激。灵感的来源很多,这是其中一个。
记者:最后,简单评价一下这个展览吧。发表一下感言。
死弱弱:已经做得足够好了。谢谢该谢谢的人,年轻的艺术家们,好好休息吧,真折腾死人咯!
您饥寒交迫的记者蘑菇鸟为您报道
作品





作品简介
高盛婕
作品:《穿刺》 装置
材料:白色压克力板,LED灯管,铝塑板,透明压克力缸,漆,植物
作品简介:作品《穿刺》分两部分呈现。每一部分分别由立方体灯箱(44cm×44cm×70cm)及上方的有机玻璃缸子(33cm×33cm×15cm)组成。第一部分的缸子里盛水,液面用油漆绘制图案。第二部分的缸子里盛某液体(待定),里面栽种植物一株。
文案:疼痛是最容易被激发的感应,无论是物理刺激、生理反应或者观看时引发的莫名其妙的疼痛感。观看时激起的疼痛感最有趣,因为它可能和经历无关。
返回页首|返回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