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目录
狗不理包子怎么就不能进国会山?
如果是弱国的产品输入到强国——即使它不是文化产品——这也会被看作是一种文化交融或文化自由的表现。
相反如果是强国的产品输入到弱国——即使它是被弱国所喜闻乐见的——这就会被看作是一种文化侵略。
这是其他弱国的情况。而如果是在我们这里,前者会被看作是扬我国威、扬眉吐气的光荣事件;而后者则会被看作是一种民族耻辱。
这不是什么文化现象,这是一种赤贫流氓阶层的暴力思维模式。
我有天听广播,那天电台的主题就是故宫星巴克,主持人念一个听众发来的短信。那则短信说,“故宫是我国文化传统的象征,绝不能容许其他文化的侵犯。”如果我是主持人,我不会念这样的短信。
故宫是什么样的传统文化的象征?又是受到了什么文化的侵略?难道是咖啡文化的侵略么?而星巴克在故宫里开了6年了,我2004年去时它还好好呆在那里,那时这些发短信的听众在哪儿?
当知道欧洲系统研究中国的古代绘画艺术时,我们的大学生首先想到的不是如何更好去研究吸收国外绘画的艺术,他的逻辑却是:“你看看人家外国人都学我们的国粹了,我们当中的某些人却还是那么崇拜西洋美术。”
为什么我们不把星巴克仅仅看作是一个方便外国游客休息的咖啡馆呢?口口声音说是“糟蹋中国文化”,难道我们自己糟蹋得还少么?为什么国外人批评这件事,为什么“有大量的西方人,尤其是知识界人士,觉得这种做法太恶心”,我们就觉得耻辱呢?外国人说的就都是对的么?这才是某类人骨子里的奴才思维——“连洋大人都觉得不对了,我们是不是也……”
是否将星巴克请出去,这事干吗老跟星巴克过不去?严格说这也不是一家卖二流咖啡的公司应承担的义务。这是故宫管理者的责任。正是在2004年,我从故宫北门进入故宫时,恰好遇到外国领导参观故宫,故宫的管理人员和民警用一种极其恶劣的奴才态度对待排队等待进入故宫的游客——其中更不乏金发碧眼的“洋大人”——他们呵斥着这些正经买了票,排着队的游客,让大家尽快退让到道路两边去,等待领导离开,才准许游客进入。这种态度,以及在大修时堆放在宫内各处的工业垃圾,不止比一家星巴克带给游人的恶性刺激要大多少。
这就是我们的群众,他们宁可要故宫里有劣质的国产方便面、劣质的国产火腿肠,宁可要国产的泛着腥味的厕所,也不肯要一家干净的二流的外资咖啡馆,当你发现自己已经联想到“宁要XXXX的草,不要XXXX的苗”和某种义和团式的思路时,究竟故宫里该不该请走这家咖啡馆,这已经不是那么重要的问题了。
返回页首|返回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