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目录
如果不是考虑到是黑蓝网刊,放首席慕容的小诗权当卷首语得了。
当小说版斑竹们日复一日,担着被骂的风险以及多出无数虚拟“敌人”的危险指出许多篇小说的缺点时,作者们开始不高兴,觉得这低人一等的日子很难过。
确实很难过。粉饰太平简单,著“写作入门”比写小说要简单得多。我猜测,这种过重地对一些未成熟的小说的批评,除了苛求,也来自于极力在更多的人面前区分好小说和坏小说,至少有这样的愿望。每个人都想写成博尔赫斯、卡夫卡、托斯妥耶夫斯基、歌德、纪德这样的大师,不排除很多人想象二十年后的自己就能成为他们,好歌大家喜欢听,“长大后我就成了你”。读小说的也希望自己在网络中看到大师般的作品。这似是给写小说和读小说的人下蛊惑咒,大家都被诅咒了:在短时间内,既写不出大师般的作品,也看不到大师般的作品。我觉得无论是读还是写,都还需要一定宽容,同时还要有一定的责难。
并不是不愿意再说些好听的,仅仅是因为我们全部出现在网络,与别人有着不同的区别显得更为重要。失去了区别,我们就是可以在地铁站外面碰见的人,我对你说了,几乎可以从身体里穿过去都无感觉。
如果可以选择,像选择在卷首语里只放席慕容的一首诗那样,我可以搜到你小说的名字,到你去的其他论坛里复制夸奖你的话(可以将你留在那个论坛,这招亘古不变),略略改一下,让我们统共建立庞大的“好话半生游”系统,直至终老。
我的话重了,解释得也没节制。我想说的是:你的小说挺好的。
谁也没有说别人坏话的权利,上苍赋予我们的似乎只剩下赞美别人的权利。我想到了这种赞美的最好笑的后果:天涯的“舞文弄墨”里的小说跟帖里最多的一个字是“提(顶)”。赞美到了疲倦的时候,“提(顶)”字涵盖了所有人类的感情,一切尽在不言中,我“提(顶)”就是因为它好。这是文学在网络上的进化终端。这也是大部分论坛进化的最终结果。
那我们换个角度,黑蓝可以存在得更久一些,人都有“恶”的心,说人不好总可以没完没了的。从没有人们在茶余饭后夸别人度日,说着谁家的三长两短是人类天性。以上是我继“殖日记”后又一次与大家分享这五六年来我的论坛经验,同时我又觉察到,当一个人说出一番道理时,它的悖论随即也产生了。一篇小说也是。鉴于这种相对性,分享到此结束,下面由废狗分圣饼。
本期的小说算是给我拣了一大便宜,质量比较高,这样在众多小说中选择方便些。好小说像年前率先分发的红包,都派到我手上。
不有的《异禀》讲的是一个人很无聊的叙述着他的所见所想,但用词精美,虽不华丽但锋芒毕露。在无聊到了一定的阶段主人公纵身一跃回到了自己的童年,而恰恰在此小说结束了。
生铁本期发了两个小说,我读得比较细的是《新港》,另一篇《灵车》我犹豫了一下,本期小说质量偏高,就舍弃了。算是忍痛。废狗,记得多发一块饼给生铁。《新港》分冬、夏两节。冬写的是一个少妇(?)和青年男子通奸的热辣好故事,夏反而舒缓安宁,上世纪(或更早点)在海边一个女生养病的事情。
赵松《象》一开始用赵忠祥老师的柔美的讲述动物的声音把我们带入小说氛围中,这名老师用教鞭打了一个小孩,最后这个小孩和老师的儿子在学校操场上说着小话儿,小说在电影般的镜头中结束,伴随着木棍敲击水泥的清脆地“邦邦”声。
孙智正《有点疼》很简单,一个住地下室青年去异地见网友。网友长得很丑,他很伤心。整个小说控制忧郁和低沉的气氛里,和这个冬天恰如其分。
三言两语把几个小说的大概讲了一下,因为篇幅关系,我无法一一概括。如果没时间、没精力读小说的,看梗概也就凑合了。以上这些小说均未将人写死(请别理解为这是区分好坏小说的标志)。
近两年在还剩多少在论坛看活人小说的呢?剔除娱乐工具、娱乐细胞的增加,我想我们骨子里怕受影响、自私、唯我独尊的阴郁习惯也是祸首之一。剩下能看的,就是各个网站勤奋或伪勤奋的小说版斑竹了。在这里我想替我们的同行说句好听的:看好小说,学习进步;看坏小说,增强自信。
卷首语马上要结束了,我胸中似乎还澎湃着千言万语,但都和你没多大关系。要说的是,从最到的bbs到今天,文学在网络从文字上来说经历了很大的改变。文字的改变,也使得最早安妮宝贝、李寻欢、痞子蔡浮华文字所引发的网络文学狂热消逝了,浮华走了,浮华的人也会跟着走。在如此萧条的论坛局面下,你遇见了一个你喜欢的论坛,所要做的,不是“常来玩……常联络哟”,而是──“留下来”。
返回页首|返回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