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2007年5月18日

  来报道了。昨天晚上去看了南艺的那3个记录短片:苏晟《山那边》、巴胜超+杜凌《后窗》、张侃文《80后荷尔蒙》。我和朋友去的早,观影厅一开始人不多,但是后来放到第2个片子的时候人越来越多,厅快坐满了。可能是晚上吧,厅里大部分应该是南艺的学生,像我这种校外的不多。南艺的整个气氛如果除去不时有人起身出去接电话发出的走动声之外,大抵算是不错的。而且结束后我还偷听到了吴宇清老师私下里推荐的几部片子的名单。
  来说看的这几部。《山那边》是记录一个从城里回来的农村女孩,想在家乡学校里办美术班的故事。反正我不是很喜欢,感觉里面表演的东西太多,不真实,尤其是结尾女孩躺在床上说我要在这里生活到下个世纪,太像剧情片里的矫情桥段了。而且看这片子的时候我一直想到张艺谋的《一个都不能少》,又是那种少女的执拗啊和对梦想的坚持啊,连女主人公都长的非常像魏敏芝。我觉得对于这种题材国内好多导演几乎都只有一种表现方式,大家都在素材选择上刻意挑选出那些能彰显出主人公这种执著精神的、高调昂扬的东西,连主人公的那些苦难都给人一种做作的感觉。况且像本片这么大量煽情的记录片,我竟然一点也没有被感动。
  《后窗》比较实验一点,但做的很糙,剪辑实在太烂了。拍摄方式也有一点模仿希区柯克的痕迹:镜头从房间对着窗户偷窥窗外的人,然后屋子里是两个女人指着窗户外面的人谈话。但题材还是在讲苦难:一个老妇人被儿子抛弃,整天只能在地上爬着捡垃圾吃。镜头有一幕设计的有点意思,母亲在家门口吃垃圾,他儿子回家来看都不看,还在一旁整理头发。这个对比挺强烈的,而且不像是假装表演出来的,应该是抓拍到的,所以我觉得摄影师的捕捉能力还不错。
  《80后荷尔蒙》是时间最长的一部,也是唯一一部结束后放映厅里大家鼓掌的。大概分7个还是8个篇章,采访了很多不同职业的人,试图来表现80后一代人的性观念?!看这个片子大家一直在笑场,有些采访挖的料确实也挺足的,而且还特意精心做了一下后期。但我还是觉得这个片子不是拍给我们中国人看的,好多东西都是在强调80后“OPEN”的一面,再加上影片连中文字幕也没做,所以我猜想这个片子应该是一直拿出去国外参加各大小展的。
  再过一会,我就要去南大那边了。

 

  2007年5月19日

  来报告今天的吧。晚上6点20才赶到南大,我在逸夫馆门口绕了半天也没找到放映厅在哪,最后快到28分了我才刚刚找到。在门口找教室的时候我朋友就说身边的那个人有点像张献民,应该不会就是他吧。没想到果然不错,张老师穿着很花的一个衬衫,可比我想象的要帅多了啊。南大这个放映厅比昨天去的南艺那个简陋多了,不过观影气氛相当好。我看的也很入神。电影叫《乡愁》,作品等会再说。先说最后举行的那个小型的导演见面会。我感觉挺傻的,中途有好几个人问了一大堆莫名奇妙的问题,甚至牵涉到什么物权法上去,简直和影片一点关系也没有。导演明显也有点不太耐烦,两人像是吵了起来,气氛一度很僵。还有人问导演是否受到《阳光灿烂的日子》的影响,我和朋友都差点喷饭,后者是青春的萌动,前者是童年往事。两者也没有什么关系吧。反正我觉得好多人的提问都挺傻的(也包括我的提问也挺傻),也难怪导演脸上越来越挂不住了。不过这个导演也确实不太谦虚,不是很能接受批评的意见。
  我个人喜欢影片的前半部,是导演对自己小时侯居住的弄堂的追忆,能感觉到导演的镜头是真正热爱着弄堂里的那些人和那些建筑的,有很多镜头也让我回想到了我小时侯居住的那个巷子和那段童年时光,其实70年代末和80年代有些回忆还是相同的。不过影片的后半部分就开始有点变化,如果前面是“童年往事”,那么后来就是“天桥不见了”,导演的镜头开始全是对发展和改变的诘问,城市化对老房子和住在老房子里的人的影响。旧居不见了,回忆也就不见了。导演对这种发展是持完全抵触的状态的,镜头里还用了大量耸动地“我怀疑”“我不相信”等词语。所以我在和他交流的时候也就问了他这点,其实很多导演都在关心这个,所以我觉得他这个记录片只是在重复他们的路,对于一些观点也也处理的有点过。反正我说不上来,我觉得新的也是好的,旧的也是好的,如何找到和谐点才是重要的。只是光是去诘问哪一面都没有意义。

 

  2007年5月22


  第四届CIFF中国独立影像年度展获奖理由:(非笔者所写)
  CIFF最高奖
  《马乌甲》导演:赵晔
  以富有灵性的精确叙述,处理了人性及文化中的晦涩层面,实现了想象力的飞跃,令人感到意外。

  CIFF评委会奖
  《安子》导演:雷小宝
  影片所呈现的粗砺现实与它的语言系统正好是对位的,人物的精神状态恰当地转化为影片的形式及风格,提供了表现特定人物的新样态。

  最佳处女作
  《草芥》导演:王笠人
  获得这部电影所展现的幽暗、逼仄的人性视野,需要不惜代价的自由精神,并掌握有难度的镜头语言。

  CIFF特别奖
  《举自尘土》导演:甘小二
  影片所体现的对于现实的开放态度和人道主义关怀,提示着中国独立影像的起点及迄今存在的理由。

  新青年最佳短片奖
  《梦.com》导演:罗智霞
  运用新视觉展现自由心灵,叙事完整。“

 

  2007年5月22日

  郁闷了,这几个获奖的片子我一个也没有看到。
  这几天都在南大看片,都快累P的了。周六下午看了那个粤港实验短片展,因为实在太烂了胃口被搞坏,导致晚上直接投奔去看林一峰了。周日看了两个记录片《高三》和《三里洞》,后者是今年看到现在最好的一部,很感人。总的来说这个影展的记录片都比剧情片好看。
  昨天在南大看了一天的法国电影展:《狂人皮埃洛》、《朱尔和吉姆》、《日出前让悲伤终结》。虽然有两部都买碟了,但因为是胶片放映,实在想感受一下在大影幕上看大师的感觉,所以就放弃了传说中的贾曼+格林纳威的《化学史Ⅱ》。下午中途赶去南视觉看了《背鸭子的男孩》和颁奖典礼,颁奖典礼很简单,但也算热闹。颁奖人有崔卫平,娄烨和王宏伟,还有两个人我不太熟。反正这次影展看到最后我有点消化不良了,不过还是很开心,如果明年有时间还是要参加的。




返回页首|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