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那么,先来一段前言:

  从最早的站在青春的悬崖上看着匍匐而过的青春泪流满面,期间以45度仰角仰望天空,到后来悲伤逆流成河,各种月刊杂志不断抢摊(多么无力的叙述),从曾经也捧着《幻城》读过的纯良初中生长成如今的死大学生的在下不得不在此赞叹一下郭敬明的顽强战斗力和其创造出来的革命奇观,(深呼吸)无论是官司缠身还是团队出走又或是在博客上露脸露点,郭敬明总能走在“青春文学”的前沿并成功惹出一轮轮的热点和关注。芭蕉过去了樱桃过去了教会了我们爱的男孩女孩都过去了,如今,郭敬明与长江文艺出版社又要联手推出阅读新概念的POOK书系列,昂,从各种媒体的争相报道和无数对其充满期待的留言和天时地利人和之中不难窥到,这个POOK书系列即将要带来的收益相信也不会让郭失望。

  那么,什么是POOK呢?

  百度姑娘:所谓POOK书,意为pocket book口袋书的缩写,由《最小说》原班人马打造,此次共推出5位新人的6部书。由独立完整的中长篇组成,以青春题材小说为主,郭敬明亲自全面把关,5位新人分别是爱礼丝、项斯微、朱古力、林汐、喵喵。POOK书外形小巧,轻松阅读、便于携带,而重中之重则是体现了“用买杂志的钱来买书”的全新概念。
  当我看到上面的简介的时候首先是被“用买杂志的钱来买书”这个全新概念雷到了……也就是说,这次,郭敬明不是出杂志而是出书了!可是这个书……到底和之前的《岛》系列、《最小说》系列有什么区别呢?

  从一些内容预览中可以看出,这个POOK书系列中的主要内容无非是《最小说》里的作者的新连载之类,文章风格估计和原先的系列刊物相差不大,无非就是开始专注于文章本身并且换了个新包装。要说文学,郭推出的一系列书系水准显然乏力,要说小巧,各种名家名著的口袋版早已随处可见。然而就是这样胡乱糅合一通其实没有一点新东西的POOK书系竟然成为了郭的“首推”和新概念。

  坦白说,我觉得郭的这次换装是相对疲软的,之前推出的《岛》还算是把原来的“好久写一本小说并用之赚钱”变成了“每个月出一本杂志更加好赚钱”,而到了《最小说》其实已经没有多大的新意……至于如今的POOK书系,我只能一边感慨媒体的大惊小怪一边祝福郭的发财路能越走越顺。

  好吧,让我们大致回忆一下郭的发财史。

  从新概念冠军开始,郭的“忧伤,充满青春气息”阴柔文风开始盛行,几年下来,人气一路走高,已经成为了王少则(详情见随笔版)口中的时下年轻人文学三大派系中的一大派,无数少男少女被其悲伤、自我的小说、散文(散文泪流满面)所吸引。我也曾抱着《幻城》和一众当时的文学少年少女度过忧伤的初中时光,然而曾经的死少年长大了开始发现自己曾经是陷在怎样的一个坑里而如今挖坑的人还在继续,并且越挖越赚并开始乐此不疲……引用冯阿姨的一句话: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四该啊!

  坦白说郭的水平几年来并没有进步甚至比原来还要差劲,可当一个作者已经成了一个偶像一个商人特别是一个脸皮十分厚的商人,写出什么样的东西来已经不重要了,只会越来越多的读者和粉丝,只会越来越多的发行量和票子,这些东西已经把人生涨的满满的,尽管越到后头这种写作会越来越空虚,可在利益面前,它永远有意义。

  (努力引回到现在这个事件:)郭的发财史还是比较坎坷的,期间丢面子的事也有过不少,但他始终没有倒下,总有一些新奇、敏感、喜欢读书但没有读过什么书的学生会被郭的华丽(“华丽”也来泪流满面)的文字轰炸击倒,成为郭的读者海洋中的一滴,同时,郭和他的商友们也不断的推陈出新,尽管新的不伦不类可出新就能出噱头,从而和他的读者们不断地我卖你买我买你卖下去。

  而纳税大户、青春文学掌门人和即将面世的POOK书系也就顺势而生了。

  针对这次郭的新动作,找来一个访问:

  青年周末(以下简称“青周”):“POOK”这个概念是你造的,但是要论口袋书,中国很早就有了,你就是给“口袋书”又冠了个新概念而已吧。
   郭敬明(以下简称“郭”):嗯……是这样的,“POOK”是我想出来的,但是你没发现以前的口袋书太滥了吗?不是台湾盗版书,就是言情类的或者带点色情什么的,也没有专门的出版公司来做。
   青周:那你还要打造口袋书?
   郭:我只是想正规地出版一回,因为口袋书在国外真的很好,不是我们看到的这样。我只是想做一本让大家可以轻松阅读的书。而且,每本书只卖12块钱,和杂志的价格差不多,我希望读者能“用买杂志的钱来买书”,同时打消口袋书在中国的不良印象。

  说实话,口袋书版本的文学书籍不少。其次,“用买杂志的钱来买书”这种说法很是莫名其妙。难道一些杂志们就没有郭的书好看么!而对“书”的强调也显得很愚蠢。

   青周:我看这次推出的“POOK”里,都是之前《最小说》的作者,两个系列的书是不是太像了?
   郭:“POOK”的作者都是在《最小说》中受读者喜爱度最高的。它的篇幅一般介于短篇和长篇小说之间,多是六七万字,读者可以在很短的时间看完一个故事。因为是中长篇, 所以蕴含的文字力量会比《最小说》大很多。

  说“文字力量”,还不如说是字数,前者既虚伪又空虚。

   青周:那么“POOK”针对的人群和《最小说》差不多了,就是青少年吧?
   郭:是的,我主推的读者群是15~20岁的青少年,我做这套书就是为了降低年轻人阅读文学的门槛。毕竟不是很多人从青少年时就能读懂《卡夫卡》的。
   青周:现在这些作品都是由你选择,你作为第一读者,对作品怎么把关?你想让青少年看到什么作品呢?
   郭:我无法控制他们的阅读,我只能让大家看我喜欢看的作品。我可以说的是,这些都是很积极向上、文学性比同类题材小说好的作品,我希望那些爱玩游戏的朋友通过“POOK”可以开始亲近文字,能有机会走进文学世界。

  其实我感觉,看郭的书,容易陷进一种文风的沼泽里而且要爬出来还并不是太简单。这种近似于“坏”的写作手法,除了在表面上迷糊人其它的一切都显得虚弱、没有力量。十几岁的小孩看不懂卡夫卡,但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和环境都是很重要的。看好的文学作品,有些好的习惯的确是能够一点点的潜移默化的。如果仅仅是消遣、作为娱乐,看郭的书还不如去看《我爱摇滚乐》,从某种程度上说后者还更纯洁。
   “我无法控制他们的阅读,我只能让大家看我喜欢看的作品。”然而郭的阅读品味真的适合“大家”么?“我可以说的是,这些都是很积极向上、文学性比同类题材小说好的作品”,我没觉得《悲伤逆流成河》比《一光年的距离》好多少,说到“文学性”,这个字眼儿早已成为这些文字商人们拿来充场面的东西了。
   “我希望那些爱玩游戏的朋友通过“POOK”可以开始亲近文字,能有机会走进文学世界。”朋友们,还是玩游戏吧……那地方安全,“文学世界”太危险了。

  期间,还有诸如“我看到很多小孩子把时间浪费在上网玩游戏上,我希望他们更亲近文字,用很低的文学门槛把他们拉进文学。如果我听到有小孩说:小四,我在看你的POOK前是不看书的,我就会很欣慰。”的“雷到死”的言论出现。看着郭这样说话,脑残邦全体邦众都会很欣慰。

  而如今,各种评论也是先声夺人:

  专家是肯定的

  白烨认为,80后群体有了些可喜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其中的名家在求变。80后创作群体这个文学概念大概是2002年出现的,当时的很多人如今已经成为名家,他们的作品不断求新求变,在向纯文学的道路发展。如郭敬明的《悲伤逆流成河》,蒋峰的《蓝色时光》以及张悦然的新作;第二,很多新人起点很高,七堇年、王佳等人的作品都不错。
   “对于80后们,我以为他们做好自己的事情是可以的,但提携别人的可能性很小。”白烨赞扬说,“郭敬明的做法表现了他的长远眼光和一种胸怀。他的工作我们也可以做,但我们替代不了他,没有他的影响和效果”。
   白烨还向记者透露,社科院文学所正在做的一项文学阅读调查显示,当前的民工群体有阅读青春文学的需求。因为现在民工有年轻化的趋势,很多是十八、九岁的青年。所以说,青春文学不仅仅在校园,在社会其他阶层都有很大的市场。

  北大中文系教授、评论家陈晓明表示,郭敬明打造POOK系列意义深远。
   “郭敬明创造了一个写作阅读和传播的新空间。”陈晓明说:“我认为与其悲观失望不如去做点事情。可是为未来打开局面的事少了点,郭敬明面向未来局面的开启是我们应该关注的事件。”
   陈晓明指出,时代发展,在网络媒体普及的今天,图像和声音技术的传播是无限的,纸媒的前景很可怕,但郭敬明提出要继续传统的阅读方式,他很认同这一点,因为纸媒永远不会磨灭,就像我们穿比基尼但还是要穿衣服一样。

  北大教授张颐武也认为,金黎组合这两个最优秀的传统出版人和一个最时髦的作家合作,为图书发展开创了新路。目前的中国出版业与年轻人搭建新平台,这一战略性转变有着历史意义。中国文学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年轻人的文化消费能拉动文化产业的发展,数量是不可想象的,年轻人写年轻人读就是文化发展的大趋势。

  白烨有段话被这个报道删去80后的作家,很多还都不是作家,过去在文学性上根本就不谈他们。因为他们大多都是些校园、流行、时尚性写作,这种写作和文学的距离非常远,只适应学生读者的需要。

  我觉得这个说的还是有道理的。可惜,“出版、文化产业、消费”……大家已经绕开“文学”,开始彻底商业下去了。站在文学的角度上来说不知道这种“删除、宣扬”是不是真的合适。
   我想,郭的文章早已背离文学。从一个郭的读者的经历来说,我理解很多郭的青少年的对读书的喜爱和盲目,同时,也明白一些学生缺少良好的读书方面的指引和向导,而出版社、媒体却一再的把这种缺乏营养的书引向主流,我不明白这种出版和阅读取向如何互成因果,然而长此下去,一些年轻人的阅读口味难免畸形、孤独,功利的写作也难免会腐蚀真正的文学。

   http://blog.sina.com.cn/guojingming
   最后,附上郭的博客,渴望被雷的请点击。


【论坛讨论】

吴诺
   多是六七万字,读者可以在很短的时间看完一个故事。因为是中长篇, 所以蕴含的文字力量会比《最小说》大很多。
   说“文字力量”,还不如说是字数,前者既虚伪又空虚。
   其实不仔细看还真直接把它作“字数”解了。
   至于打着文学幌子的商业(还搬出一大堆“权威”来说话)以及媒体误导式的氛围营造均以青少年为受众的情况,也许只能认为:人嫩被人欺。。

子木
   是不是也可以有人写出不造作、不认钱、真诚充满良知且青少年喜欢看的的小说来?
   一些东西与其忽视不如争取。
   但青少年这个名词我想永远都是与无知和天真相挂钩的。
   其实不单是郭的双脚踏在商道,韩寒基本上也算是半个商人了,那半个打着开赛车的幌子在中国快意人生。

介事
   这个从商业角度没啥成功的,变着法儿卖给老粉丝。口袋书概念我中学的时候就有了,那会儿正版盗版的言情很多是口袋书
   GJM包括HH那群,说商人远了去了,只能说文字贩子。不过人家毕竟是时势小英雄,从这个理上说,也要有一定程度的肯定,一古脑打死的观点不定好。
   另外还有,烂书永远唱主流,好书偶尔主流,仅当众读者为了阅读外的理由存在。烂书销量看的一时,好书看寿命,销量看累计,它俩没啥比的
   不能接受这一点的话,很难心平挖。


返回页首|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