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目录


这部片子最棒的是开头和结尾。至于这部片子受到什么法国新浪潮的影响,还有什么是美国新好赖坞时期的开始标志之类等等就不多说了。不过此时此刻我真是明白为什么尚方同学小时候看了这片子并为它献上作文一篇,我也要像邦妮阿姨和克莱德叔叔那样(这是我瞎编)……我晚了10多年呀。
字幕片头用幻灯片展示照片的方式十分诱人的,让影片的故事变成纪实投下的“诚实”影子,让虚构在纪实般的详实背景下展开,这比“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要谦虚的多,尽管巴克的老婆,牧师的女儿声称影片歪曲了她的形象,把她描写成了一头只会尖叫的蠢驴;尽管有多方证明现实中的邦妮从来没有开枪射击过。从新鲜红唇的特写拉到镜子中的邦尼的正面像,我们终于看到了从照片中走出来的鲜活人物。从镜子里看到主人公的脸与通过摄影机镜头直接面对主人公的脸其意味是完全不一样的,正是这面镜子让观众从一开始便站在了邦妮和将要出场的克莱德这一边,并且坚定不移地一直陪伴他们直到死掉的那一刻。镜子里邦妮茫然躁动的眼神对观众产生了奇妙的效果——这是一次对观众的发问和求助,并且在接下去的一连串动作中继续进行下去。她离开梳妆台,我们看见她是裸露着上身的,倒到床上,然后气恼地拍打着床头的栏杆,这一切都显示出邦妮对现状的不满和无可奈何。接着她跳起来,你会注意到画外总是有嘈杂的声音与邦妮的整个状态产生着呼应,无论那是什么东西发出来的声音,但是这个声音催促着女主人公尽快做出一个决定。于是在声音的催促她从床上跳起来准备穿衣服,但是马上她又泄气了,这一连串的行动生动而传神,几笔下来邦妮这个人物的性格特征就鲜活地充满了整个画面。对,除了该死的女侍应生工作,她没有什么乐子可言,就像克莱德后面说的“你这里有什么好玩的,听青草生长吗”。开篇的包容性如此之强大,以至于如果拿给从来无法忘怀人文调调的欧洲导演来拍的话肯定得忧郁起来,不过好莱坞的好处就在于他们看中观众上帝,当然这也就是我如此赞誉该片开头的原因,其包含性正是一种预示,预示的魅力在于它展示出未来的景象,但是却不给予感情上的犹豫不决,于是预示式开头的轻快和不安定都让观众乐在其中。好吧,这样一个充满大量信息的开头简直可以废掉影片后面的所有故事了,除了他们的死以外。
对,她正要迫使自己让自己觉得必须要穿上衣服,果断地,但是她又一次的踌躇把她带向窗子边。漂亮的裸背,导演并没打算色诱观众。于是乎我们看到的始终是一幅朦胧的印象画,但是这幅印象画吸引了我们的男主人公。且不说男女主人公的简短对话是如何迅速奠定了他们的人物性格,单从画面上来看,从预示的角度来说,女主人公在毛玻璃下模糊不清的裸体正暗示了两人之后朦胧且甚至是有障碍的性关系,但是对于邦妮对克莱德向她展示他的手枪时有人说那是性的暗示和吸引就让我很难赞同,相比之下我更相信前者即毛玻璃下的裸体的暗示作用。
请注意他们对视之后的对话,而且你没法不注意。于是克莱德的情况也在开头这8分钟里交代的一清二楚。对克莱德的预示又是怎样交代的呢,通过一次“核实情况”的实践——抢劫商店——当邦尼说“我就知道你没抢过任何地方”,随后克莱德从怀里掏出手枪,并确认没有人注意到,展示给邦尼看。这个时候的克莱德并没有看着邦尼,他叼着火柴棍,得意得咬着棍子,火柴棍在他的嘴唇边欢快地上下摆动。接着邦尼又说“我敢说你没胆用它”,我们的克莱德说了一句“all
right”,正如前面邦尼在听了克莱德回答关于抢劫感受时的漫不经心“没什么”的回应一样,对于克莱德,除了抢银行他不会干别的(这在与邦尼母亲的见面的时候他就天真地表达了他这样的想法。但是现实事件中的克莱德被描述成更喜欢抢劫商店,加油站等场所,之后抢劫银行是他对在监狱受到的虐待报复),所以对于克莱德而言,抢劫就像别人修车子,种庄稼一样,是一门过活的本事。克莱德的性格后来通过邦妮之口不无深情也是真诚地描述是一致的“诚实正直与纯洁”,何尝不是呢,同样我们通过邦妮写的关于他们自己故事的诗也同样窥见了当时社会经济的不景气,这是外话(影片中克莱德在一路抢劫一路逃亡的时候就说的老百姓们没有说他们不好的,按我解释就是银行抢老百姓的钱,克莱德抢银行的钱,这是行侠仗义么,至少片中一个农民在接受媒体时说如果他们死了我会去他们的墓前献花,可见当时经济的衰败使得阶级矛盾有多激化,老百姓似乎很乐意看到银行被打劫),那首诗还不忘提到神枪手大盗杰西詹姆斯,这当然也是外话了。
结尾,当然就是指的邦妮和克莱德遭到伏击,被乱枪扫射,说结尾好,那就不能不感激前面的所有所有一切所作出的扎实铺陈,如果没有那段仿佛印象画一般的亲人碰面,我想这一段的效果就跟西科塞斯在《愤怒的公牛》里惟独的那段彩色画面叙述男女主人公的婚礼所有的效果是一样的;如果没有伏击前的那段短暂二人世界的风和日丽和最终他们在性上的完美结合;如果没有伏击前晚两人在以后的生活道路上出现的分歧埋下没有明天的伏笔,我想结局的死亡那段场景就没所谓经典的了。
另外“我俩没有明天”是这部片子台版的译名。好吧,继续补功课《天生杀人狂》。
返回页首|返回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