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于中毒,有趣的一点是,绝大多数人都要等到躺到医院病床的那一刻才发现或是承认自己中了毒。
  写作也是这样。只要不是天才,大多数人都会陷进某个不明就里的深坑里,却毫无知觉,直到发现自己已经浪费掉宝贵的时间。
  要解析让的《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先得看看他从前的写作:《没了男人》、《学游泳》、《寡欢》。这是三篇让人喜爱的小说,一如既往的郁郁寡欢,暗合了少年青年乃至中年们难以排遣的一股寂寞之情。然而终究它们还是要被排遣掉,为了身体的健康以及更明朗的情绪。
  三篇中,《学游泳》是最好的一篇,不多的几个人物,很巧妙地组合在一起,隐隐约约的对话,有些出人意料但总归情理之中的情节。在短短的一段时间的悲伤之后,我们才会把它收起,放进它本该归属的那个角落。我们轻抚了一下生活,却没有进入其中。
  看完这三篇,再来看《特立、尼达和多巴哥》,我们才会发现让是一个警醒的作者,他认识到了自己的偏颇,并开始着手自我纠正。让在这篇小说中,开始用一种全新的客观的眼光来看待他从前沉浸于其中的孤独,小说也因此呈现出一种新的质感,三个人漫无边际的闲聊,反射出两个主要人物的孤独,虽然还是孤独,却因为反射的缘故而变得冷静,就像我们第一次进入太空中观察地球时的感受,也许有些不适,但终究不会放弃。
  “博尔赫斯解毒剂”是我生造的名词,用在这里也不见得妥当,只是为了表达的方便。中国的作家,无论文学史上写得如何的辉煌,大体还只是一些平面艺术家,在二元对立的二维空间驰骋惯了,猛然一下见到三维的作品总有些不习惯,现在这个状况正在慢慢地得到改变,越来越多的写作者正在通过自己的写作来学习外国作家的长处,让,就是其中的一个,这无疑是一件好事。


返回页首|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