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小说奖首页
 



  《霹雳火》吸引人的是柴柴由想象力推动的记忆,以及看起来无序的(很可能实际上也是无序的)提炼过程。




  小说有一丝眷恋……但又不那么柔软,更像是试图冲破紧绷着的外壳,却依然被关在迷宫一样的身体里。尽管是变幻了外形的、经过裁剪与重组的,仍然可以归到日常生活的图景中,隐隐的疲惫还借用着焦灼的外衣,努力在一把玩具锁上碰运气。
  我们称之为“生活”的事件序列,尽管在时间上从来都只有单一的向度,却总是能使我们相信(虚构)它的丰富、它的多面与多向、它的回环反复,借助记忆或者对记忆的重构,呈现出一个个隐秘地关联着的,递延的或者交汇的场景,但将它们置于叙事链条上的,在这篇小说里还不完全是现实的逻辑,它包含了欲望、动机、想象……它们让事件和场景显得色彩斑斓,也让小说对感官的刺激更猛烈持久,尤其是那些或者直接通透的、或者闪转腾挪的、种种花样翻新的意象:话痨腺、充满水的冬瓜、暗和软的巨鲸的胃部。仅仅说它们表达、表现了某种不同的趣味,是远远不够的,这除了是天然的修辞外,还毫不费力地展示了独具品格的心灵是如何与这世界碰撞和摩擦的。这几乎是柴柴小说一直以来的特色。



  如何在小说中使用和透露写作当时所在的历史时段的流行的“特点”和“元素”,这是要非常慎重的。如果拿一个时代的特点(包括语言特点)作为写作的素材或者对象,那是合适的,如果把它接纳为小说的材质和构成,那么作品在今后将有很大的过时的危险。从这个角度而言,柴柴的《霹雳火》是稳妥的,以我看来,它的结构、内容和语言都不会轻易过时。整体而言《霹雳火》是自成一体的艺术品,结尾更是达到了灵肉合一的高潮。





  《霹雳火》和《虫宫》我更喜欢霹雳火,它更生活化一些。它离现实更贴近,从而其中的想象力也更可贵。语言里特有的那种未被污染的童真,我觉得要加倍珍视,我相信这与年龄无关,是与生俱来的。从小说里能看出“拒绝长大”“社交恐惧”“对现实的不适应”这些潜意识(不限这一篇)。别人经常会忽略的细节作者没忽略,而是变本加厉。在我看来,不忽略是才华的体现,写的生动更需要天赋。有一个细节我印象很深,就是写卡车上箱子的标记:“火苗骷髅头和高脚玻璃杯等”这已经不单单是生活经验的提炼了,这种经验相信人人都有,但不是每个人都会在写作中重视并写得有趣。我相信这种写作观念更应该是直觉或本能,不单单是艺术上的自尊。






向上页首